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鹅的三国 > 第382章 民心惧曹

第382章 民心惧曹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传法道师陈仙 御敌关外,抹黑入神,这战神我不当了 前妻攻略,陆总追妻不择手段 匪殿下 我的决斗卡组意义不明 又皮又怂小哭包把自己卖了 沐轻歌帝景寒 腹有鳞甲 噬天龙帝

渭南驰道上,捷报急递狂奔。 来新丰找朋友的杜畿拉着驽马缰绳,扭头望着二十几步外御道正中疾驰的信使与副骑,不由想起了去年沿着驰道往来狂奔的大司马与太史文恭将军。 现在想起来,杜畿感慨不已。 心中多少滋生一些失落情绪,但也觉得大司马对自己是很有诚意的。 总觉得那个留守长史崔州平很快就会完蛋,他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 可崔州平完蛋后,谁合适接替呢? 反正自己不是很想,天下形势多变的根由就在于摸不清大司马的底线。 崔州平或许只是试探底线的一颗石子,这或许也是崔州平自己乐于接受的一种命运。 反正自己杜家比不得关东大姓、冠族家大业大,真没必要去试探什么底线。 如果机会摆在面前,一定要拒绝。 默默告诫自己,杜畿不由想到了苏则。 苏则始终都没追上大司马,大司马去上郡准备出塞时,苏则就去追,没追上,现在应该追到了河西。 前段时间大司马返回甘泉山,也不知道苏则有没有跟着往回来追赶。 如果往回追赶的话,大司马又返回河西,这如果再错过的话,以苏则刚强秉性,会不会恼恨羞怒的饮剑,来个痛快一了百了? 杜畿思索着,重新翻身骑上驽马。 他的目的地是新丰郊外的一处田庄,这里羁押、收治了一批太原、河东从叛豪强的亲族、家眷,其中有几家是京兆尹张时上任时带来的乡党、友人。 这些人跟着张时一起突围时被太史文恭击斩,后来家中子弟响应王凌号召从叛,家眷族人被牵连,贬为奴隶后分配到了各处田庄。 杜畿来田庄也只是送来两袋粮食,没有这些粮食,这些奴隶也饿不死。 只是这些粮食代表他个人的态度,能让分管田庄的田吏高抬贵手。 对于这些二郡从叛大姓、豪强的家眷族人,各处田吏敢下死手折磨的没几个人。 正所谓物伤其类,关中士人与士人出身的官吏会本能的为这些奴隶提供一些小方便。 再是奴隶,这些人,哪怕女眷也掌握着各种经营、持家技能,平均来说,女眷文化水平比田吏高。 当杜畿来到田庄时,就见与张时有关联的五家奴隶正围在一起增修土屋茅草。 十几個孩童也在帮忙递送茅草,只有三个幼童在草堆边上玩耍。 其中一个女童三岁模样,静静坐在石块上,安静模样惹的杜畿侧目多看了几眼。 这里的田吏已快步迎上来:“杜先生,今日来的不巧,我们百户已督兵赴战去了东边弘农。” “这也无妨。” 杜畿也回礼,笑着说:“承蒙大司马洪福,今年杜陵夏秋丰收,想着照料友人家眷,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这……百户不在,小吏岂敢做主?” 田吏为难,他只是斗食小吏,又没有军功在身,出身只是因为他种地种的好,被推举成了田吏。 有劝农、改良种田技艺的职责,也兼职管理这处田庄的奴隶。 青壮都已抽走在别处集中干重体力工作,田庄的管理工作并不算劳累。 毕竟是奴隶,身份贬的太低了,这些士人、豪强出身的奴隶反而更加顺从,有工作积极性。 大司马对外战争胜利越多,这类士人贬斥的奴隶积极性越高。 田吏说着见杜畿收敛笑容,立刻又说:“大司马说过,百姓法无禁止皆可行,杜先生是民,幕府、郡县、百户所上面也没有禁止百姓赠粮给奴隶的公文,小吏看来这自然是可以的。” “那就有劳足下代我向各家分粮,一袋分给故旧五家,一袋分给田庄余下各家。” 杜畿说着拱拱手,田吏也赶紧拱手回礼:“使不得,能为杜先生做些事情,小吏跟人说起来也痛快。” 田吏说罢,又左右看一眼,低声说:“司隶校尉元常公府上曾来人,想要赎买两户女眷,说是要充给仆僮做妻。” 杜畿听了皱眉,也说:“这种事情我在杜陵也有听闻,说是钟元常已赎买、解救了近百户孤寡隶户。他既然肯出钱赎买,又是孤寡隶户的话,你们照章办事即可。能被赎买,也是一桩善事。” 田吏听了也是点着头,分配给各处田庄的隶户掌握了许多生产、经营技能,从发配之初就给了赎买、自赎的机会。 从一开始,就没想着拿这些人当普通奴隶来使用。 实在是因为二郡豪强从叛,必须从严处理,贬为隶户后,也是公有资产,不能轻易损耗。 所以今年夏收后,一些关中有亲旧相识的隶户就被赎买回去,再倒一遍手续就成了关中郡县的编户。 一些人八月底已经申请授田,获得了田产。 与田吏又闲聊几句,感慨一番大司马英明神武,关中士民生活越发幸福之外,又一起低声讨论了东面弘农爆发的战争。 对甘将军能不能挡住曹军,田吏多少有些担忧。 甘将军此前没有单独领兵的辉煌战绩,对面来的又是鏖战天下二十年的凶残曹军。 生怕曹军突破弘农杀入关中,坏了所有人的好生活。 今年才算关中大治的第一年,夏秋两季收获依旧勉强能支撑各处熬过这个冬天,明年依旧有青黄不接饿肚子的苦日子要熬。 等各处田产适应精耕恢复肥力后,才能真正供养关中暴涨的人口,并有盈余。 到那个时候,主粮充足,各种副食品也就能摆上餐桌。 田吏感慨赞叹也非常的遗憾,就可惜他冬天才分配了一个妻子,跟着妻子一起来的儿子还小,不然也让儿子去当义兵。 只要守住潼关一线,等大司马回师,那敌军自然不足为虑。 故而郡县还未下令,许多民壮已自发开始向潼关聚集。 如果进犯关中的是其他人,他们不一定这么积极、愤慨。 可来的是曹军,谁敢心存侥幸? 杜畿明显察觉关中人的心气已经发生了转变,心中那点不自在也就这么消磨不见。 他回去的路上,就见一支长安士人组成的义兵队伍向东开拔。 领头的是王粲,王粲骑着高大黑驴,这黑驴子健壮,比杜畿的驽马还要高三分。 两人见礼,在路边聊天。 王粲就问:“先生可知弘农战事?” “不知,但我有函谷天险,如今之函谷不利于大军行进,以我观之,曹军会被甘将军挡在陕津以东。” 杜畿神态沉稳,语态自信:“大司马明知曹操迁入河洛,却前往河西经营西垂之事,说明大司马已有应对之策。我以为,长安大学生止步于潼关即可,不应深入弘农,以免干扰甘将军。” 王粲微微皱眉,就说:“我也是如此做想,长安大学生乃大司马心血,负有众望。若赴险地,虽能激励吏士,但也是明珠暗投。若有折损,坏的是未来基业。” 随即王粲就问:“先生乃关中大儒,受吏民爱戴,可否同赴潼关,以应幕府所需。” 杜畿听了扭头看一眼驰道上结伴行进的大学生,摇头:“某负罪之人,不敢叨扰。” “那先生珍重。” 王粲也不再规劝,拱手施礼,杜畿也在马上回礼。 一人轻踹马肚子,另一个顶胯蹭了蹭驴背,就这么错身而过。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6097/2905072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6097/2905072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