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夏芷安做诗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少年仗剑闯江湖 黑帆 我靠西医学在古代养崽暴富 [综神话]万人迷物语Ⅱ 恐怖世界,别怪我狠 万古剑道第一仙 皇子放肆 快穿之太女殿下宠夫记 让你下山无敌,不是让你勾搭师妹! 代理村长两年半,村里狗都脱贫了?

苏州事了,夏芷安便启程回京。 途中,又过金陵。 金陵城外,一众官员与世家子弟早已等候多时,他们或着官服,或着华服,全都恭立在路旁。 夏芷安的马车缓缓驶来,众人纷纷上前行礼,齐声高呼:“恭迎陛下!” 夏芷安掀开车帘,微笑着向众人挥手致意。 车马驶入金陵城内,街道两旁早已挤满了前来迎接的百姓,欢呼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当晚,夏芷安留宿于金陵别院。 夏芷安下令找来金陵城中最有名的厨子五十人,准备了一场丰盛的晚宴,以宴请金陵的各方势力。 晚宴开始前,别院内张灯结彩,灯火通明。庭院中摆放着各种花卉,香气扑鼻,令人心旷神怡。宾客们陆续到来,他们或三五成群地交谈着,或独自一人在角落中品茶,气氛和谐而融洽。 晚宴正式开始,夏芷安端坐在主位之上。她面容端庄,气质高贵,令人不敢直视。 随着一阵丝竹之声响起,一队宫女端着托盘缓缓走来,托盘上摆放着各种美酒佳肴。 夏芷安举起酒杯,向百官敬酒。她的声音清晰而洪亮,在庭院中回荡:“诸位爱卿,今日朕过金陵,得见诸位盛情相迎,心中甚感欣慰。金陵自古乃形胜之地,人杰地灵,文脉昌盛。今日朕在此设宴款待诸位,愿我大乾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夏芷安的话音刚落,庭院内便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百官们纷纷举杯向夏芷安敬酒,场面十分热烈。 晚宴结束之际,夜色已深,月色如水洒满金陵别院。 夏芷安望着满庭宾客,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她提议道:“今夜月色皎洁,风清气爽,何不借此良机召开一个诗会,以文会友,共赏月色?”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叫好。 仆从们迅速撤下饭菜,换上了笔墨纸砚,还有香茶和果盘若干,摆放在庭院中的石桌之上。 一时间,庭院内墨香四溢,茶香扑鼻,众人围坐一堂,准备共赴这场别开生面的诗会。 诗会开始,江南的官员大儒们纷纷提笔挥毫,他们或咏史抒怀,或写景状物,或歌颂太平盛世,或赞美夏芷安的英明领导。 一首首佳作不断诞生,夏芷安坐于主位之上,微笑着欣赏着众人的诗作。 而在诗会最后,在场众人纷纷要夏芷安也留下墨宝。 她思索片刻,提笔蘸墨,在纸上挥洒自如。 不一会儿,一首七言律诗便跃然纸上: “金陵王气贯古今,胜景如画映天心。 雨花台上云飞扬,莫愁湖畔水波吟。 钟山巍峨护王城,冶城古韵荡胸襟。 孝陵松柏翠千载,鸡鸣寺里钟磬音。 睢园绿竹掩幽径,彭泽清泉流不停。 邺水波光映朱华,临川文采耀群星。 王气蒸腾金陵地,龙脉蜿蜒护帝京。 太平盛世民安乐,江山如画永昌盛。” 夏芷安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后,轻轻搁下笔,将刚完成的诗作递给了侍从,让他依次传给在场的宾客。 金陵的官员和世家子弟们拿到诗作一看,目光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吸引,纷纷为之动容。 他们围坐在庭院的石桌旁,看着桌上那份诗作,纸张在灯光的映照下泛着微黄的光泽,字迹清晰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无尽的韵味。 官员们有的眉头紧锁,目光在诗行间穿梭;有的则轻捻胡须,嘴角微扬;有得已经开始激动...... 突然,一位年轻的世家子弟激动地站起身来,高声朗诵道:“金陵胜景美如画,雨花台上望天涯……”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官员,捋着胡须,眼中灼灼,低声自语:“此诗非凡,字里行间透露出金陵的王气与美景。陛下提及钟山巍峨、孝陵松柏,皆是金陵核心之地,莫非有深意?” 旁边的世家子弟凑上前来,脸上洋溢着兴奋之情:“正是如此,陛下诗中之处处,皆彰显王者之气。特别是"王气蒸腾金陵地,龙脉蜿蜒护帝京",直抒胸臆,明示金陵之非凡。” 另一位官员眉头紧锁,陷入沉思:“此诗一出,江南必将震动。金陵虽富饶,但都城之位久居京城。陛下如此盛赞金陵,迁都之意昭然若揭。” 众人闻言,心中波涛汹涌。 迁都之事关乎国运兴衰,一旦成真,江南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夏芷安作为一国之君,其意图自然引人瞩目。 诗会气氛凝重,宾客们默默品味着夏芷安的诗作,试图从中探寻更多线索。而夏芷安本人则端坐主位,面带微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诗会结束,夏芷安的诗作迅速在江南传开,引起轩然大波。 人们纷纷揣测其深意,猜测迁都金陵的可能性。 金陵的官员和世家子弟们更是激动不已,纷纷开始行动起来。 在金陵一家中等世家府邸中,一位年轻的世家子弟手持抄录的夏芷安诗作,激动地道:“父亲,您看这首诗!金陵王气逼人,难道迁都之事已成定局?” 他的父亲,一位德高望重的世家掌舵人,接过诗作细细品读后,脸上露出凝重的神情:“此诗非同小可,陛下对金陵的赞美溢于言表。迁都金陵虽难,但有陛下支持,或有转机。” 世家子弟闻言更加激动:“那我们岂不是要立刻行动?为迁都金陵做好准备?” 父亲点了点头:“迁都金陵关乎世家兴衰。我们须与其他世家和官员沟通联络,全力支持陛下。” 夏芷安这首诗词暗示的意味过于明显,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出诗中的意思。 作为金陵的官员,还有这些世家子弟心里都明白,以夏芷安的身份,自然不会随随便便写一首诗出来。 身为皇帝,可能说的每一个字都有背后的意义。 而这一首诗就差明摆着发圣旨说要迁都到金陵了。如果这还看不懂陛下的意思那简直就是傻子! 整个金陵和江南都集体振奋了! 于是,在夏芷安那首赞美金陵的诗作的推动下,金陵的官员和世家子弟们纷纷行动起来,为迁都金陵之事忙碌起来。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6474/276155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6474/2761556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