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百姓的丰碑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穿成熊猫后,直播我暴打东北虎 六年后,我携四个幼崽炸翻前夫家 王爷,王妃她自请下堂! 逍遥兵王混都市-5 分手后,被前任小叔缠吻肆意宠 开局囚禁孙悟空,阻止佛门大兴! 天使矫治 我每一张卡都超模,你凭什么秒我? 春日迟 金牌小郎中

朝会结束后,夏芷安步回后宫,边走边思索着今日的朝会,刚踏入住处的门,她远远便望见白羽、宝宁和白笑笑围坐在桌旁,笑语盈盈,气氛温馨。 白羽手中握着笔,桌上摊开一本画本,他们似乎正在专心地写写画画。 夏芷安心中好奇,轻步走过去,笑着问道:“你们在忙什么呢?这么认真。” 白羽抬头看见夏芷安,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答道:“芷安,我们在设计烈士陵园。” 夏芷安一听,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好奇地问:“你还会设计这个?” 白羽挠了挠头,笑道:“略懂一些建筑设计吧。修陵园其实比盖房子简单,主要是要表达对英雄们的敬意。当然,你们会考虑风水,风水这东西,虽然我不懂,但大家都信,看看也无妨,心理上也会舒服些。” 夏芷安去卧室换了衣服下来,坐在白羽身边,目光落在桌上的画本上,看到一个很奇特的图案,问道:“这是什么?” 白羽拿起画本,指着上面的图案解释道:“这是我设计的英雄纪念碑。你看,这座尖方碑高耸入云,寓意着英雄们的精神永垂不朽。碑身上会刻上所有烈士的名字和事迹,让后人永远铭记他们的付出和牺牲。”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座纪念碑不仅是对我父亲的敬仰,更是对所有为大乾牺牲的将士们的缅怀。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象征,提醒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夏芷安听得频频点头,“你的想法真好。”她由衷地赞叹道,“翻遍史书,我们也看不见这样一座纪念碑呢。” 白羽抓住她道手,笑着说道:“史书所载,多乃皇帝、名臣、世家之事,言而总之,乃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然百姓,不过为治理之一环,鲜少留名于史。即便有之,亦不过寥寥数语,如"某年兵祸,百姓十不存一"之类。” “吾以为,历史非帝王将相独造,实则百姓之力也。前贤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然此语虽妙,却常遭忽视。覆舟之水,实为苍生之泪,非至横流之际,君不见其悲。是以,吾意以北疆为始,纪念百姓之功勋,从这座英雄纪念碑开始,先祭奠为北疆献出生命的北疆军战士,而后更要为天下苍生立起一座真正的丰碑。” 夏芷安听罢,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共鸣。 她凝视着白羽,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宝宁和白笑笑也静静地听着,被白羽的话触动。 宝宁轻叹一声,感慨道:“不愧是师傅,果然是能人所不能。” 白笑笑心跳加速,她偷偷瞟了夏芷安一眼,见女帝并未生气,反而流露出赞赏之色,心中不禁松了口气。 她暗自想道:“这番话,真是说到心坎里了。以前读过的那些话本小说,虽有正义之辞,却不及今日白羽所言这般酣畅淋漓。” 夏芷安微微一笑,赞同地点头道:“白羽,你的想法很有远见。历史确实是由百姓创造的,我们应当铭记他们的付出与牺牲。这座英雄纪念碑,不仅是对北疆战士的缅怀,更是对天下苍生的致敬。” 白羽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夏芷安能够理解并支持他的想法,这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毕竟夏芷安是女帝,自己道这番话有点儿造自己老婆反的意思。 他搂着夏芷安道:“芷安,你能理解太好了,遇见你是我的幸运,这座纪念碑只是开始,未来我们还将为更多为大乾做出贡献的百姓树立丰碑,让他们的名字永载史册。” 夏芷安道:“那样一来,我们的名字也要永入史册了。” ... 郑玄龄从宣政殿回来,心中满是对今日朝会的种种疑惑。 他回到府邸,立刻找来曹群,将女帝夏芷安在朝堂上的话语细细道来。 郑玄龄从宣政殿回来,心中满是对今日朝会的种种疑惑。他回到府邸,立刻找来谋士曹云,将夏芷安在朝堂上的话语细细道来。 曹群静静地听完,眉头紧锁,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打着,思考片刻后,他抬头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缓缓开口:“郑大人,女帝今日之语,看似平和,实则暗藏深意。” 郑玄龄急忙问道:“哦?此话怎讲?” 曹群分析道:“女帝提到白曜大将军修陵一事,表面上是尊重北疆王的意见,实则透露出她对迁都金陵的支持。你想,若女帝真的反对迁都,怎会如此轻易地同意修建烈士陵园?这分明是在安抚京城勋贵,同时也在向江南世家展示她的决心。” 郑玄龄点头称是,但心中仍有疑惑:“那为何女帝又要让白曜大将军配享太庙呢?这不是在向京城勋贵示好吗?” 曹云微微一笑,摇头道:“非也。女帝此举,看似示好,实则是在展示她的权威。她让白曜大将军配享太庙,不仅是对其功勋的肯定,更是在告诉所有人,她才是大乾的主宰,无论是京城勋贵还是江南世家,都必须听从她的号令。” 郑玄龄恍然大悟,一拍大腿道:“原来如此!那女帝对迁都金陵的态度究竟如何?” 曹云沉声道:“女帝支持迁都金陵,而且已经颇有些不耐烦了。她今日在朝堂上的话语,虽未明说,但已经透露出这个意思。烈士陵园,此乃何意?死人才叫烈士,郑大人,你明白了吗?” 郑玄龄张目结舌:“这......” 曹群说:“自古成大事者,没有不死人的,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你见历史上可有烈士陵园这种事情,没有!那女帝为何要提出?这是在提醒我们,当年白曜大将军打下大乾的江山死了人,白羽助她夺回京城也死了人,那现在要迁都,江南肯死人否?” 郑玄龄倒吸了一口凉气。 曹云沉思片刻,缓缓道:“我们必须加强与江南世家的联系,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北疆王的动向。女帝虽然支持迁都金陵,但北疆王的态度却至关重要。只有他们达成一致,迁都才能真正推进。此外,我们还要做好准备,该行动就要行动,不要怕死人!不管是女帝还是北疆王,他们想迁都,但是都不愿意杀勋贵,这个道理不难理解,所以我们将来才必须挑这个头,坐享其成是要不得的。”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6474/278973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6474/2789733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