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有钱也不是这么造的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无敌大神豪败家系统 嫡女虞后 名门正派的我怎么成了魔尊 薄春光 酷萌丫鬟拽冷爷 你们再脑补,我真成大帝了! 我的电影年代 精灵之我有一个精灵芯片 诸天星主 民间秘法

“这样真的好吗?” 崇祯和满朝文武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崇祯犹豫了一下,道:“烺儿,现在第一商会牵扯甚大,贸然裁减工人,会不会引起动乱?” 这是崇祯所担心的。 第一商会是朝廷全力推行起来的,一开始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所以发展的很猛,野蛮生长。 “不会,只要第一商会做出补偿,裁减这些工人给予一定的好处,就算是有人想要闹,其他的人未必会跟着他们闹的。”朱慈烺淡淡的说道。 崇祯闻言,微微点头,只要能够花钱解决,都不是事! 现在的大明可不是以前的大明,国库丰盈的很,第一商会就是一台巨大的敛财机器。 因为第一商会背靠国家,在汽车单车行业都是垄断,再加上现在的纺织业发展迅猛无比,几乎将其他的纺织业碾压,逐渐形成垄断。 光是这两个行业,就已经让大明朝廷赚的盆满钵满! 没有什么是比垄断更加赚钱的。 当然,纺织业的垄断,第一商会也是给那些纺织商人留了一条活路的,第一商会只不过是生产廉价的衣物,而不生产更加高级的衣物。 比如丝绸之类的上等布料衣物。 其实,第一商会的首要任务并非是盈利,第一任务是为民便利,第二要务才是赚钱。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第三点,当朝廷做完以上两点的时候,那么就可以实施种地以亩计算,给种地的百姓补助一定的银两,种的越多,补助越多!” “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种地所得的粮食,要上交一小部分给朝廷,要比以前的农税更加低!” 朱慈烺淡淡的说道。 此言一出,太和门前彻底炸锅了。 “我没有听错吧?” “这……这是什么意思?” “还要给种地的百姓们银子?” “这简直就是闻所未闻啊!” “……” 文武百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简直就是刷新了他们的三观! 崇祯能够免除农税其实就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明君了,历朝历代都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啊! 最多也就是免一地多少年! 全国皆免也就算了。 现在倒好,还要给银子! 简直是难以想象啊!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大明的税收其实不高,已经很低了。 朱慈烺所说的收取比以前农税还要低的粮食,跟不收已经差不多了。 崇祯都有点急眼了,他可不管税收不税收的。 他现在确实是不穷,朱慈烺前面说补助裁减工人也就算了,那能有多少,权当补偿。 可是,现在呢! 朱慈烺买地也就算了,无偿分给百姓也就忍了,好歹还是官田,只当是造福百姓了。 现在还要再给银子出去! 有银子也不是这么造的啊! 这得花多少银子啊! “烺儿,这样是不是不太妥,国库虽然有银子,但也不要忘记了,朝廷艰难的时候。” “节俭才是美德啊!” 崇祯提醒道:“现在朝廷要用银子的地方,也多啊!” “是啊,殿下,这补银子给百姓,臣以为就不必了,能够给百姓们分田地,就已经很不错了。” “大明有多少的良田,能够买下来,怕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这有银子也不是这么造的啊!” “……” 文武百官们大多数都持有不同的意见。 “父皇,儿臣现在虽然没有查看过户部的账本,但儿臣也略有所耳闻,国库里的银子都堆不下了,又修建了好几个大仓吧?” “而且,第一商会还在源源不断的运送银子进入国库。” “这件事情可否属实?” 朱慈烺不卑不亢的说道。 说到这里,崇祯脸上就有些得意,道:“没错!” “现在大明的国库比历朝历代,任何时候都要丰盈!” 这可以说是崇祯最为得意的事情,两年以前,国库穷的连老鼠都不进。 现在呢! 国库的银子堆都堆不下,好几次扩建银库,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吧? 崇祯看过户部的账本,近三年的时间,国库的银子从毛都没有一根,到了惊人的三亿多两! 三亿多两啊! 这是何等的恐怖! 低得上大明巅峰时候十多年的税收! 而且,这还不算开支,这是纯余盈下来的。 大明朝廷现在可谓是真的富得流油! 试问,还有谁? 不说大明,往前说大宋,号称最为富裕的朝代,都比不上现在的大明吧? 这叫崇祯如何不骄傲? 这也就是为什么先前朱慈烺说,趁着现在地没有人种,田地价格跌到谷底的时候,大肆购买,崇祯没有反对。 原因无他! 不差钱! 今年,崇祯大肆修路,都是上千万两,上千万两的往下拨! 这还不算赈灾的,军饷。 就这,今年国库还有丰盈,国库还要扩建! 这就是崇祯的底气! “父皇,儿臣以为,朝廷的银子并非是商会,将这些银子攒着,对于朝廷而言,非但无利,反而有害!” “以现在国库丰盈举例,儿臣不算细账,平均下来,从改革至今,不过两年,一年国库进账一亿五千万两,十年是多少十五亿两,二十年是三十亿两……” “一直这样下去,大明百姓们的银子全部进入了朝廷国库里面!” “百姓们买不起东西,那么第一商会制造出来的东西,谁来买?” “没人买了,第一商会就不挣钱,不挣钱就会倒闭!” “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大明商会,他们的东西无人能买,大家都没有银子!” “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朱慈烺振声道:“这样大明还能够活下去吗?” 崇祯和文武百官们纷纷愣住了。 不得不说,朱慈烺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大明国库的钱从哪里来? 从百姓们手中来,不管是商税也好,海关税也罢,最终买单的通通是百姓。 大明朝廷把银子都收来了,这银子总得有个定数吧? 朝廷银子多了,百姓们手里的银子就少了,那还有谁会去买东西? 没有买卖就没有税收,朝廷的银子就会越来越少,只出不进! 这样的弊端,或许当下还看不出来,可是,像朱慈烺所说,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甚至是五十年以后呢? 将会让大明彻底坠入万劫不复之地!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6679/2645926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6679/2645926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