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镇鬼 > 374:你试我探

374:你试我探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马谡别传 系统太强,草根球队也能出球王 大唐:开局震惊武则天 港娱之文娱搬运工 初入游戏:开局怒赚五倍奖励林宇白鹿 民国军火商 我,木叶的人生导师 开局邂逅美女房东 穿越甄嬛传之躺赢人生 游戏做出来只给你自己玩儿是吗?

其实神仙也是不一样的。 大道缔造、自然衍生的先天神灵、修炼历劫、羽化飞升的后天神仙其实只是极少部分。那些为万千大众熟知的神仙其实都是世人供奉出来的,所以它们的法力最孱弱,但也跟大众最亲密。 它们的一切都跟大众的信仰息息相关。 如果人们不再相信它们,它们最终就会归于尘土。 如果它真的消失,这里的人就再也没有被拯救的可能了。 老和尚又说,这个地方还有值得被拯救的人,就算我不为了那些大人,也请看在那些孩子的份上施以援手。 这句话,让我彻底动摇了。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也是未来的希望。就像少帝一样,不应该被愚昧的祖辈波及,在懵懂无知的年纪就早早凋谢。 当初我把千雅从鬼村里带出来,不仅是为了报陆江的救命一恩,也是出于不忍看她死掉的缘故。 更重要的是,我想到了自己那个尚在腹中的孩子。 救这些孩子,也是给我自己的孩子积累福报吧? 我问老和尚:“后学小道修行浅薄,还请大僧告知解决办法。” 听到我愿意出手,它很欣慰:“只要唤醒民众的善心,重塑小庙,将丢失的土壤重新放回去,土壤就会恢复生机,诅咒就会消失。” 说完后,老和尚消失了。 出面阻拦我并把我带到这里,可能是它现在能做的全部了。 我深吸口气,缓了缓心态后,走进了小院里。 叫跳跳的孩子终于注意到了我,他抬起头来盯着我,眼神里流露出恐惧和害怕。 但他并没有直接逃跑,而是静静地看着我,更多的是好奇。 我笑着蹲到他面前,还没说话,他就率先开口了:“哥哥,你是神吗?” 我从他的眼里看到了他看到的东西。 一个没有见过的陌生青年缓步靠近,在现代装和黑袍古装的装扮上来回变换。明明是足心踏地,却又像是漂浮于空中。 没有被过多污染的小孩子眼睛能看到很多东西。 我回答他:“哥哥是人,不是神哦。” 他小心翼翼地把书抱在胸前,然后跑进屋里对他爷爷说了什么,一个拄着怪状的消瘦小老头慢慢地走了出来。 我跟他说我是路过的,然后把话题往诅咒上面引。 得知我有意向帮他们解决诅咒后,老人显得很高兴,开始跟我诉说了起来,跟老和尚所说的相差无几。 我问他那些土现在在什么地方,他说那些土早就见不到了。 也是,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谁会特意挖起来收藏。 我想了想,问他:“有没有办法把那座庙重新建立起来?” 老人说那可难了,这里的人到现在都认为是老和尚下的诅咒,心。里边恨得要死,怎么可能重新立庙。 就算起了,用不了多久也会被捣毁。 我很头大,因为要扭转大众的想法比下场打鬼还难得多。 办法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公信威望足够强的人来引导。这里虽然不像我们那里是宗族社会,但肯定也有这样的人。 老人说隔壁村有个短头发的老头,年轻时候是某个组织的头头,很多人都听他的话。 这不就跟当年的王大爷和老刀子一样吗? 老人说想跟那个老头搭上话很困难,尤其是他们家这么穷,人家看都不看一眼。 行,不就是要大人物说话吗? 我的车就是大人物,它会说话。 我让爷孙两坐上我的车,帮忙给我指路。 他们坐上车以后非常拘谨,生怕给我弄坏弄脏了。 这个地方以前是富裕过的,人家或许不认识我开的是什么型号,但认识我的蓝天白云螺旋桨标,沿途拉满了回头率。 到了地方后,我发现主事人的家里是一栋三层楼精装修建筑,俨然一副鹤立鸡群的派头。 老人去敲了下门,开门的是一个中年妇人,看见老人后一脸的嫌弃,用方言说着一些类似驱赶的话。 我故意按了一下喇叭,吸引了那个妇女的注意后,戴着偏光镜下了车。 那中年妇女一看到我这个阵仗,人都懵了,摆上一副笑脸,支支吾吾地问我是谁。 我对她笑了笑,掏出一张证件给她看:“您好,听说你们这边出了一些灵异事件,公家派我来处理。这位老人说您家里的主事人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请问方便让我进去向他了解下情况吗?” 这张证件是当初华北局给我和黎笑的证书,妇女可能不知道上面的意思,但肯定知道印在上面的国徽钢印,立刻反应过来我不仅是个有钱人,还是有公家来头的角色,怎么还敢拒绝,马上客客气气地迎我进门。 中年妇女对着屋里喊了几句话,一个拄着拐杖的灰发老头赶紧迎了出来。 这老头戴着一副老花镜,跟我握了个手,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跟我打招呼:“小伙子,你好,进屋坐吧。” 坐下后,我简单地编造了自己的来历,开始跟他进行言语上的交锋。 我旁敲侧击地询问这里的事情,他则是拐弯抹角地挖我的来历,因为对于我掏出的证件,他并不是完全相信。 这老头是个见过世面的老学究,他并不像我想象里的那么古板无知,说起话来非常艺术,我只要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他设下的圈套。 我嘴笨,弯弯绕的水平不行,但对付这样的人,我向来采用装傻充愣的笨方法,除了我想让他知道的事情以外,别的方面,哪怕他说出花来我也是一问三不知。 见找不到破绽,他也不再浪费口舌,亮出了一些底牌:“老汉是当年下乡的知青,因为喜得良缘而在此扎根。承蒙乡亲们抬举,才攒下几分薄面” 原来是个老知青,难怪。 我大概也知道了,当年这户人家在当地就是大户,老知青入赘以后,凭借自身的知识和身份,再借助媳妇家的势力,成为此地数一数二的领衔人物,有什么大事都要经过他这里。 也就是说,当年推翻小庙的人里,就有他一份。 而且他也很鸡贼,捋着胡子笑着开出一个条件:“小伙子是专司斩妖除魔的公家人,本事自然是很厉害了。就是最近我们这边出了些事情,不知小伙子能否先处理一下?”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6697/264679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6697/2646796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