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皇权、相权,矛盾重重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天妒,我以德符人 夏天小说主角 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 医神下山,开局搞定未婚妻 我在天庭打卡上班 热血传奇之神途 说好苦修士,凭什么你百无禁忌 末世灾变:我疯狂洗劫亿万物资 蝙蝠侠穿越漫威宇宙 重生13,从大拆迁寻宝开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便已是临近年关。
刘骏走在军营里,步履坚定而有力。同时目光更是不断,在整齐划一的队列中来回巡视,只见入眼的每一个士兵,都精神抖擞,训练有素的状态。
新军的将士们个个身着铠甲,手持长矛,眼神中透露着坚毅与勇敢,仿佛已经做好了随时出征的准备。
就连军营中的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长期训练之后,才残存下来的肃杀之气。
视察完新军,看着这些即将和他征战四方、开疆拓土的将士们,刘骏心中不自然的,就涌起一股豪情。
显然刘骏对于这些新军的表现,十分满意。
随后刘骏又对身边的李怀光夸赞了几句之后,便火速赶回了皇宫。
这并不是说,刘骏就不想在这里多待,而是因为现在他是真的没时间。
出征在即,刘骏现在要做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为了能彻底保证,此次用兵万无一失,刘骏刻意把交战的时间,设计在了除夕夜当天。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自古以来,用兵皆讲究“计谋”。而在众多计谋当中,“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可谓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所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简单来说,就是“突袭”或者“奇袭”。
面对一座重兵把守的坚城,换在其它任何时间,采取任何其它办法,刘骏都没有把握,能在短时间之内攻克它。
但除夕夜却不同。
自古以来,除夕就是万家团圆之时,亦是敌人最为松懈的时刻。同时根据掌握的情报,荆南的统治者高家父子二人,又极其奢靡,好大喜功。
所以刘骏判断在除夕当天,这对高家父子必会大宴群臣。
而彼时,就是刘骏动手夺城的最佳时机。
只要刘骏能快速控制了荆南的治所江陵,俘获高家父子以及荆南的文武百官,其它地方自然也就不用再费多大力气,顺势传檄而定。
为此,刘骏还特意把身边最为精锐的铁甲卫,提前分批次派进了江陵城中,为的就在除夕夜当天能配合大军一举夺下城门。
不过,在亲率大军千里奔袭之前,现在刘骏还有一件事必须要做。
回到皇宫之后,刘骏立刻就命人叫来了兵部尚书于文忠,并亲手把金陵城中的内外防务交给了他。
其实这些事情,本来刘骏也是可以和朝务一样,一并打包交托给丞相文种的,毕竟之前刘骏不在的那三年多,就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文种这段时间来的表现,让刘骏实在是有些气不过。
自打刘骏回朝,并且逐渐表露出了要掌权的态势之后,丞相文种就开始不怎么出来视事了。
刚开始,刘骏还以为他是想急流勇退,要主动还政于他,也就没怎么在乎,甚至考虑到他这么多年来的付出,刘骏心里其实还是有些感激他的。
哪怕是岳凝怀疑,将林硕一事的矛头指向了他,刘骏都给硬生生的压了下来。
可刘骏是万万没想到,文种这一退,是退的那叫一个干干净净,彻底的是什么事也不管了,问他意见,就是一切皆由陛下做主。
甚至连个权力过渡的时间,都没给刘骏留。
这下可就苦了刘骏,以前文种在的时候,虽然朝堂上也是派系林立、党同伐异,但文种作为一个老好人的角色,可谓是把他们之间的矛盾,平衡的极其到位。
不说执政清明、海清河堰吧!
但是起码只要有文种在,朝廷的政令在各部门之间,就还是畅通无阻的。
可现在文种一退,在朝堂上基本是毫无根基的刘骏。被满朝的大臣弄的就跟个吉祥物似的,只能每天坐在龙椅上,看着他们推来扯去,结果就是硬是一件事也办不成。
除非哪件事,是让刘骏彻底发火了,大家这才肯集体卖皇帝个面子,乖乖去办,刘骏的新军以及配套的饷银、粮草、装备就都是这么来的。
可问题是,怎么说刘骏也是个皇帝啊!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总不能天天都跟个“咆哮哥”似的,对着大臣们发火、大喊大叫吧?
时间久了,刘骏也算是看明白了,好家伙,原来你文种是在这,跟我玩欲擒故纵的把戏呢。
哎!
这一点,刘骏是猜的一点都没错。
文种心里还真就是这么打算的,他就是要刘骏意识到,朝堂上没了他文种不行。等刘骏吃够了苦头,自然就会再乖乖把他请回去,继续当他大权在握的丞相。
但要说其它的,比如说造反、谋逆什么的。
文种还真就从来都没考虑过。
说白了,刘骏和文种的矛盾。
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制度的高度重合之下,皇权和相权的交叉矛盾。
偏偏二人又都是爱权的,谁都不甘心主动去退这一步。
想明白了这一点,刘骏气的是想杀了他的心都有,又怎么敢在临行之际,把全部军国大事再次交托给他。
再加上,这段时间,刘骏通过储位一事,不断对太后一党的试探,竟然又有一个极其惊人的发现。
自己的皇兄刘镇,甚至极有可能还活着。
基于这一点原因,刘骏就更不敢像之前一样,对文种再次以身家性命相托了。
与之相反,兵部尚书于文忠和礼部尚书周儒二人,非但没有什么权力欲望,并且这段时间在朝堂上,还是百般力挺刘骏。
在刘骏看来,这才是真正一心办事,忠心不二的大好臣子。
可忠心归忠心,二人又因为个人性格和品性操守的问题,与同僚之间的关系,其实都并不怎么融洽,这也导致了站在他们后面的大臣就几乎没几个。
所以哪怕就是刘骏有着如此两位重臣的支持,在朝堂上,刘骏也还是陷入了一度孤立无援的境地。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只要这次国战是刘骏打赢了,到时候班师回朝,携大胜之威,他也就有了掀桌子的资格。
只不过,在这之前,刘骏必须还得安排一个人,辅同文种,帮他一起把家看好。
而在刘骏眼里,可供选择的人实在是不多。
周儒终究已是年过七旬,并且说句不好听点的还是一介腐儒,在这种背景下,掌管兵部的于文忠,无疑就是刘骏可以托付的最佳人选了。
而这也正是,刘骏今天在临行之际,把他叫过来的原因。
其实除了二人之外,刘骏心中还有一个更好的人选。
那就是太中大夫范蠡。
范蠡不但在朝中资历深、颇有政治手腕,并且还年富力强,和刘骏有着师生之实,又因为共患难的关系,二人之间亲密度极高。
只不过,这位在刘骏眼里,哪哪都好的座师,就是有一点不好。
那就是范蠡滑的跟个泥鳅似的。
除了偶尔在生死攸关之际,范蠡才会给刘骏出出主意之外。
平时,刘骏根本就抓不住他。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6893/267910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6893/2679101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