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 > 第二百九十七章 立国开朝,唯才是举

第二百九十七章 立国开朝,唯才是举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被绝色师娘赶下山,祸害未婚妻 黑龙新传 鉴宝神指 楚总,太太她不肯回头 型月大善人:我的人生模拟器 笼中雀:惹上偏执兄长逃不掉 凌霄仙族 夏日沉陷 权臣下堂妻?别急,我先夺回命格 星际第一动物园

屋内灯光氤氲,愈发显得貂蝉玉润生辉。 她能歌善舞,气质身段俱佳,坐在那也显得娇艳夺目。 曹操进来,想起老是被寅内涵,视线不觉落在貂蝉脚上。 她换喜服前,刚沐浴过,裙裾因为坐姿,垂在脚踝上方稍许。 红色的薄绣履,露出来的足背白的晃眼,泛着淡淡的青色,足形小巧玲珑,纤而不露骨。 脚丫往上,是玉璧精瓷般匀称的小腿。 再往上,坐在榻上的臀儿,隆翘丰腴,压溢出饱满的轮廓,柳腰盈握。 继续往上就是日益壮大,未来儿子的粮仓。 貂蝉阖动着黑白分明的眸子,嫣然浅笑,倾国倾城,当如是。 曹操一溜眼便是心头微热,貂蝉跟着他也有六年了。 十八岁的少女。 貂蝉起身迎上来问:“夫君忙了一日,可曾乏了吗,我伺候夫君沐浴更衣吧?” “怎么把喜服穿上了,知道今晚要被我睡啊。”曹操一贯肆无忌惮。 貂蝉居然微微点头,秀首低垂,脸上带着稍许绯色。 “一起吧。” “我刚洗过的。” 曹操拉着她去了后殿。 碧水生波,荡漾外溢。 “夫君今日在城头,问城外百姓的时候,把我们几个吓坏了。” 貂蝉把喜服脱了,内衬的小衣妙不可言:“不想后来会有那么多人回应夫君。” “若无把握,我怎会当众问出来。” 曹操有词条提示,早知自己的民望有多高。 后殿的水声,变得潺潺如小河,时而夹杂着几声异响… 少顷,曹操晃荡着脚步,托着貂蝉一起回到前殿。 貂蝉秀发垂散,脸蛋埋在他肩头,能见到的所有皮肤,都透着一抹红润,娇艳欲滴。 曹操把她放榻上。 貂蝉想拉过被子,把脸躲在里边当鸵鸟,可惜没成功。 曹操非要拉着她一起学揉面,传授擀面杖擀面的技巧。 殿里关了灯,然后又亮起来,数次反复。 貂蝉被迫给曹操表演了自己的歌舞技巧,唱歌时声音细细软软,听在耳朵里痒痒的。 到下半夜,俩人还没睡。 榻上的貂蝉眼睛含了春水般,媚意轻柔,似语还羞。 “要不……夫君去找文姬她们吧,妾想睡了,求夫君饶我这一回。” 貂蝉一副娇弱无力的样子,眉头微蹙。 她大而亮的眼睛微眯着,流淌着浅浅的羞涩和喜悦,被子外的肌肤又娇又嫩,模样比平时更多了一分诱惑。 曹操莫名生出君王不早朝的念头。 眼前祸水的妖娆貌美,已达极致。 他探臂一揽,再操旧业。 貂蝉嘤嘤欲泣……不近女色曹孟德,临近天明才以莫大的毅力,罢战。 “夫君,我几时能怀上你的子嗣。” “你再努努力,主动点,就快了。” 貂蝉的体质非常特殊。 俩人接触后,词条给出连串的提示。 但曹操并未急着查看,建国称王,祭告天地,汇聚的气运,吞服长生丹带来的效果,都还未完全吸收消化。 曹操能感觉到和貂蝉亲近后,自身正发生着某些奇妙的变化。 不过他打算张弛有度,个人的气运攀升和修行,先缓缓。 当晚,曹操便在貂蝉殿里留宿,大早还有些新番发生。 导致的结果,就是貂蝉第二天,第三天,都没出门。 曹操则恢复了正常的理事状态。 新立国,待处理的事,多不可计。 与以往不同的是,立国后的首次朝会,需面见百官。 他以往虽然开府,下辖文武。 但理事大多在书房,很少开衙,坐镇大殿。 称王后则要有个相对正式的议事地点。 曹操一身王袍,在典韦,许褚跟随下,由魏续引路,来到前殿。 这座宅子的前殿,叫华观殿,十分宽敞,临时作为朝堂之用。 大朝会就要等铜雀台宫建成,预计前后至少要两年以上。 曹操进殿时,下方已是百官林立。 文武分列,气氛庄严。 文以荀彧居首。 站在武这一列首位的,却不是曹营的嫡系。 曹操麾下这些官吏,有些是从朝中沿用下来的。 包括钟繇,名义上也是朝臣,转投曹操。 站在武将首位的人叫杨彪,太尉,军方第一人的职务。 当然他这个太尉是负责理事的,因为各大将领,需要征战。 他是名义上的吉祥物,没有调兵的实权,用来做样子好看的。 用的是他的名声,地位。 其人是当朝柱石,名声煊赫。 杨彪,字文先。 杨彪今年五十五岁,少承家学,初举孝廉而入仕。 其人从灵帝年间开始,历任京兆尹,司空、司徒、太尉、尚书令等显职。 他出身于弘农杨氏,曾祖父是有关西孔子之称的杨震、祖父杨秉、父亲杨赐,也都官居太尉,且都以忠直而闻名。 他家里,世代研习《尚书》。 算上杨彪,四世四公,和此前的汝南袁氏,同为当世最显赫的名门大族。 不过杨氏没袁氏那么大的异心,也就没过分揽权,能存续到现在。 准确的说,杨氏是帝党。 不过他家大业大,没跟着皇帝一起跑。 而曹操称王,也需要杨氏的门庭支持。 至少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要作为过渡。 杨氏投过来,对方方面面都是有利的。 历史上的杨彪,杨修爷俩,就在曹老板麾下打工。 眼下的杨彪,倒是知道进退,同时又保持着忠正廉直的人设。 曹操登上殿内高起于地面的王座。 群臣执礼觐见,高呼魏王。 曹操从上方往下看。 黄忠,张辽,赵云,太史慈,麹义,高顺,都在武将这一列。 还有众多族亲出身的将领。 文官亦是多有良才。 但立国以后,掌九州之地,除了身边这些人,人才缺口仍旧很大。 这次开国后的朝议,首要解决人才问题,曹操将再发招贤令。 历史上的他,一生三次发招贤令,唯才是举。 他用人的风格鲜明,就是只要是人才,都有进阶之梯,甚至可以不管以前行为上的善恶。 这么做的一个内在原因,是为了打破士族垄断。 也是因为乱世需用重典,不打破常规,时不我待。 “我打算广纳天下文武,以商诸事。众卿以为如何?” 汉时,称王后可称孤道寡,但曹操仍旧谦和自称,询问众文武。 遂有亲随念诵他新写的招贤令: “……今天下,若有才而失德者,放于民间,惜为良才而不遇; 或骁勇不畏,临敌力战者; 或文吏高才而失德,缺仁孝之名,却有治国用兵之术,皆不妨碍其入仕。着令各地,举才善用,务求没有遗漏。” 这段话,曹操数次强调,有才,有勇者,即便缺了德行,犯过罪,也可以给其任用机会。 意思就是让各地举才,不重私德仁孝,首要能做事,有实才。 曹操选才不重德行,在当时,乃至后世,饱受诟病。 这其中有个内因,除了乱世用人的特殊性。 就是曹操发现士族用来举孝廉这一套,特么的老作弊。 鸡鸣狗盗之事,士族做的最多。 然后包装一下,传播仁孝之名,就能举孝廉,送入朝中为官。 所以为人善恶、仁孝这些,尤其是士族说的,水分很大。 曹操用人,要突破士族封锁,又逢乱世,必须要有超常规的制度,来选拔天下贤才。 他任兖州牧的时候,为了快速发展,发过一次求贤令。 当时鲍信就给他举荐了出身普通的于禁,乐进等人。 曹操称王,再发求贤令。 除了求才,亦是在抑制士族,对人才的垄断。 众臣听完,董昭立即出列: “魏王您这篇求贤令,笔力宏伟,气魄尤为惊人。真正的任人唯才,天下有才之士看到,必知您求贤若渴,心意至诚,争相来投。” 朝会,是需要有一个风向的。 董昭是曹操嫡系,铁粉。 他特别崇拜曹老板,没事就舔一波。 曹操发求贤令,他立即出来站台。 表面是拍马屁,其实传达的是曹操求才之意已定,其余人别瞎逼逼。 嫡系的都知道,因为是他们一起商议过的,齐声附和。 但这么做会触动士族利益,曹操帐下,士族出身者,比比皆是。 当然,士族也不都是坏人。 相反,大多才智之士,皆出身士族,因为百姓没有读书的机会。 杨彪就是士族中为首的那一个。 他沉吟了一下,出列道: “魏王,先汉沿用了四百年的举贤之法,首重德行。您发招贤令,公然招揽不仁不孝,无德之人,这恐怕不妥,会鼓励一些人投机不修德行。 若社会风气如此,不知天下会乱成什么样子。” 称王以后,需要海纳百川。 曹操也要容许一些人存在,提出不同意见。 但杨彪所说,他并不认同: “明面上弘扬德行,满口仁义,地方举孝廉,说他孝,他就真的孝了?暗地里坏事做尽,难道少了。 德行是什么? 前数年,天下大乱,各路造反的诸侯,多是举孝廉出身,每个都有德行考评,名满天下,当时的德行在哪?” “我要的是治国兴邦,能让乱世复治的人才。” 杨彪犹豫了一下,又退了回去。 荀彧旋即出列,谈及水利建设,开始议下一件事。 稍后,朝会散了,曹操回到书房。 亲信都跟进来,话题转到昨日称王后,一日夜间消息传出,正在让天下为之沸腾。 书房里一片笑声。 这边杨彪离开大殿,来到前殿一处属于他的偏殿理事。 他坐在窗口,发了会呆,突然将手中的笔,重重的扔在桌案上。 愤怒还是有的。 不论是出身,还是官身,他此前都远在曹操之上。 这才几年,就反过来成了曹操的下属。 对比起来,心里的失衡感,非常强烈。 俄顷,却是有几个士族出身,在曹营不太得志的官吏,过来走动。 曹操麾下自也会分成一个个小团体。 因为各自利益,加入不同的圈子。 其中最大的一个派系,就是朝中旧臣沿用过来的官员。 这些官员代表着士族的态度,转而支持曹操,也就顺势成为曹魏的官员,其中以杨彪为首。 某种意义上,这些人也是不可或缺的曹营组成部分。 少了他们,就没那么多人可用。 这是士族独有的生存空间。 让人意外的是最近加入杨彪为首的士族圈子的,还有许攸和陈宫。 下午,曹操在埋首处理公务,却是有亲军送来一封信简。 曹操看到信简,眼神立即眯了起来。 一旁的贾诩看见信简,同样掠过一抹惊异:终于又来了。 Ps:求票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6959/296874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6959/2968746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