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三国:苟成千古一帝! > 第四章:两日后废帝,又一次抽奖!

第四章:两日后废帝,又一次抽奖!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职业?狗都不打! 穿越异世从山神做起 从素晴开始的红魔族传说 明日方舟:凯尔希,改变泰拉吧! 替身罪妻娇软可欺 方寸仙域 冤种长姐重生后,创飞全府白眼狼 坐忘长生 快穿:偏执大佬对我嗜甜如命 神话擂台,开局召唤千古一帝

满朝百官和董卓已经先一步到达。 在董卓一旁,吕布手持方天画戟,鹰视狼顾,杀气腾腾的虎视全场。 他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比起在丁原麾下,更显威风八面! 满朝百官回想着丁原被杀、董卓吞并并州军的传闻,如今亲眼所见,神色惊恐之中,产生了深深的无力和忌惮! 王允、卢植和袁绍等臣子互相对视,眼神交流之中,都充满深深忌惮,不少文武官员在心下叹息一声。 感慨着汉室倾颓,大势已去,覆水难收了! 在最上首的董卓,环顾四周,看着满朝百官惊恐中充满忌惮,愤恨中又无可奈何的姿态,神清气爽,意气风发,顿时觉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中年穷! 这些京师官员、衮衮诸公,最看不起他们西凉将领,认为他们戍边边关大老粗,没有资格与他们京官平起平坐。 但如今董卓就是要告诉所有人,他已经有了权倾朝野,甚至行废立的权利! 这是他强大武力所带来的绝对力量!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崇德殿内百官心思各异之中,刘辩在牛辅和王方等将护送下到来。这时候应该有宦官唱喏,但都已经被袁绍率军杀光,只能由西凉军士卒代劳。 “皇帝驾到。” 满朝百官顿时有些怒不可遏,唱喏可是仪礼之重,西凉军士卒这病怏怏的语气,这是对陛下、对朝廷、对大汉的轻蔑。 但看着周围如狼似虎的西凉军,以及被董卓吞并的并州军和吕布,满朝百官无可奈何,只得俯首高呼:“恭迎陛下!!!吾皇万岁!!!” 这“万岁”的呼声中,不难听出群臣语气中的群情汹涌和愤慨激扬,大汉四百多年的国祚,还是有着不少汉室忠臣良将,还在设法忠君报国。 “免礼平身。” 刘辩没有轻举妄动,落座后只是静静的望着百官和西凉军。下方伪装成‘王方"的白虎,在戒备守卫,令刘辩心安不少,反而可以以旁观者的姿态望着这场政治表演。 “多谢陛下!!!” 君臣奏对后,董卓立刻站出来,对着满朝百官说道: “天子为万民之主,没有威望难以服众,不足以成为天下共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 “当今陛下懦弱无能,不如陈留王聪明好学,我决定效仿伊尹、霍光,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 “锵锵锵——” 似乎为了给董卓助威,‘王方"、牛辅等西凉军诸将立刻拔出佩剑,顿时崇德殿刀光剑影,一股剑拔弩张的锋芒锐气席卷全场! 满朝百官哗然,敢怒不敢言!!! 他们猜到董卓解决丁原后会再行废立,但没有想到他这么迫不及待! 并且如此骄横跋扈的宣示自己的武力! 董卓心中暗爽,现在总没有人胆敢质疑反驳了把?不然丁原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然而就在此时,尚书令卢植挺身而出,沉声说道: “董公此言差矣,以前太甲(汤嫡长孙)昏庸,伊尹(商朝宰相)把他囚禁在桐宫; “昌邑王(刘贺)登基才二十七天,做恶三千多条,所以霍光(霍去病的异母兄弟)就告祭太庙,把他废除了。 “当今陛下虽然年幼,可聪明仁智,并无过错。董公乃西凉刺史,从未参与国家政务,对朝廷之事一无所知,又没有伊尹、霍光之才,怎敢妄行废立? “圣人有云:如果有伊尹那样的志向,就可以辅佐任何君王。如果没有伊尹那样的志向,就是奸邪之徒在篡位。” … 卢植的反应,令刘辩有些刮目相看! 看来朝廷中还是有忠君爱国的忠义之士,不惧生死和武力威胁。 这才是真正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刘辩微微颔首,继续静静看戏。 … 董卓大怒! 都这样了还有人冥顽不灵?!卢植等于指着他鼻子破口大骂他是乱臣贼子! 是可忍孰不可忍! “锵——” 枪打出头鸟,董卓必须要杀鸡儆猴,立刻拔出佩剑,直接向着卢植杀去。昨日丁原有吕布保护,今日卢植可没有虎将保护。 然而蔡邕等大儒立刻上前拦住董卓,劝谏道:“董公,卢尚书在天下享有极高的名望,如果今天您害了他,恐怕天下人会感到惊恐,到时沸反盈天啊!” 董卓举着剑,怒不可遏的望着双手负于身后、一副引颈受戮的卢植,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心中对这些士大夫破口大骂,但蔡邕此言确实令他忌惮! 如果天下沸反盈天,士子口诛笔伐,就算他西凉军兵强马壮,但也难堵天下悠悠之口,难以与天下抗衡! 这一刻,董卓忽然发现,丁原有吕布这位虎将保护,卢植虽然没有虎将拱卫,却有海内名望加持,人的名树的影,天下的名声就是对卢植最大的保护! 董卓正进退两难之际,李儒反应极快,给了他一个台阶下: “董公废立,并非自行其是,也是应先帝之诏行事,先帝在世时就属意陈留王为帝,若非大将军自持兵马,强行拥立皇子辩即位,帝位应当是陈留王即位!” “对对对!” 董卓惊醒过来,不着痕迹放下佩剑的同时,也为自己废立找到了一个托词: “先帝在位时,就认为皇子辩懦弱无能,行为轻佻,没有帝王威望,一直想要扶立聪敏机智的皇子协为帝,因此立下遗诏,交由蹇硕托孤。 “然而当初大将军位高权重,强行扶立皇子辩为帝,这是违反了先帝的遗诏,乃大不敬之罪。如今我也只是顺应先帝遗诏,遵从先帝的意愿而已!” 其实董卓行废立的时候,与李儒已经商量过借口。自古以来凡事都讲究“师出有名”,他们行废立也需要“大义名份”。 刘辩懦弱无能、没有帝王威仪,不能成为人主,这是他们的借口之一,而真正的杀手锏,其实还是汉灵帝当初的遗诏,想要属意皇子协而废长立幼的心思。 这也是董卓可以行废立的“名义”所在。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托词借口,可天下人和士大夫就吃这一套。 闻言后,中军校尉袁绍起身,反驳道:“董公,当今陛下年富力强,并无过错。假如不顾宗教礼法,废长立幼,恐怕天下人都不会认可吧?!” 嫡长子继承制,这就是自古以来的宗法制度,也是士大夫及其天下人认可的礼法。 废长立幼,取乱之道! … 卢植不惧强权,挺身而出,令刘辩刮目相看。但袁绍依葫芦画瓢行事,只是令刘辩觉得有些讽刺! 不是刘辩差别对待,而是造成今日局面,全都是因为袁绍的从中作梗! 当初何进为何调外军入京?因为袁绍极力提议的!须知董卓可是袁氏故吏! 十常侍为何突然暴起发难,诱杀大将军何进?因为袁绍自作主张借着大将军府发文下令,令地方逮捕宦官家属,令宦官们走投无路下狗急跳墙! 须知这时候,何太后已经决定令十常侍告老还乡,袁绍这斩尽杀绝的做法,简直就是逼人走上绝路、狗急跳墙,何进背了大锅! 何进被十常侍诱杀后,又是太傅袁隗和袁绍假传诏令,是的,假传诏令,令袁绍和袁术领兵攻打皇宫,对宫内宦官不分老少,斩尽杀绝! 据说一些没有胡须的人都牵连而死,不少人脱下裤子露出男人凭证才幸免于难,可见袁绍对宦官的斩草除根到了何种地步。 至此,皇权附庸的--外戚和宦官势力,荡然无存! 袁绍乃西园军中军校尉、袁术乃虎贲军中郎将,袁氏子弟执掌军权。太傅袁隗录尚书事,控制内政。就连外军西凉董卓,都是袁氏门生故吏! 如果不是董卓掀桌子翻盘了,袁氏怕是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宛如霍光独揽大权了! 现在袁绍跳出来反对董卓,反对这位他亲自提议号召入京的袁氏故吏,刘辩只觉得讽刺! 这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吧?! 估计袁绍心中也很憋屈不甘,机关算尽,最后让袁氏故吏摘了桃子?!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难怪他跳出来反唇相讥! … 董卓平息的怒火再起。 卢植乃当世大儒,校勘儒家经典,参与续写《东观汉纪》,两平蛮乱,大破张角。 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卢植不管是资历还是地位,都在董卓之上,董卓也没有办法反驳。但你袁绍毛头小子,乳臭未干,也敢跳出来反驳? 是可忍孰不可忍! 董卓怒斥袁绍:“竖子,这里哪里有你说话的地方?天下的事情一切由我决定,我今天遵从先帝遗诏行废立,谁敢不从?你当我董卓的刀不利了吗?!” “锵——” 董卓又一次拔剑出鞘,声势骇人! “天下健者,岂唯董公?!”袁绍反唇相讥,同样是拔剑出鞘,争锋相对,“国家大事,在陛下、在诸公,唯独不在董公!” 这时候又有官员上前拉架。 有官员说道:“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若是今日斩杀袁氏子弟,恐怕令天下英雄兔死狐悲,群情汹涌啊!” 董卓这时候忽然想起,他也是袁氏故吏。不看僧面看佛面,袁绍虽然是毛头小子,但毕竟是袁氏子弟,杀之恐怕引发天下反抗,不利于他理政。 该死的!!! 丁原有吕布、卢植有名望、袁绍有背景! 董卓举着利剑,这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僵持不下,尴尬不已,可谓是颜面无光。 李儒无奈说道:“董公,事情还未决定,不可妄行杀戮,避免让人觉得您刚愎自用、我行我素。不过既然百官非议,不如征询太傅定夺如何?” “那就请示太傅定夺!”董卓顺坡下驴,收剑入鞘,同时派人汇报太傅。 满朝百官自无不可! 太傅袁隗与大将军同录尚书事,大将军何进死后,唯有太傅袁隗独掌尚书事,乃当朝第一文臣。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氏更是当今第一世家。 袁隗有足够名望令百官信服! 使者去得快回来得更快,神色古怪的宣告了太傅袁隗的决定:“太傅同意司空行废立!” “哗——” 满朝百官哗然! 董卓与李儒对视一眼,志得意满,方才武力难以压服百官,但如今太傅袁隗的赞同,等于在精神上压服百官。 这些人也不想想,董卓可以成为司空,只有独掌尚书事的太傅袁隗赞同才能成功,由此可见董卓霸京后,太傅袁隗已经妥协了。 如今负隅顽抗又有什么意义呢?! 卢植和袁绍神色变幻,但最终没有反抗下去。 董卓借着百官哗然震动的时候,直接宣布道: “我遵从先帝遗诏,废帝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太傅袁隗执掌尚书事,既已同意,此事既定。两日后九月初一,在崇德殿执行废立仪式,百官不得告假!散会!” 说完之后,董卓意气风发离去。 刘辩又被西凉军诸将看押着回到了北宫德阳殿。 满朝百官心思各异,带着震动惊恐离去! 太傅袁隗乃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赞同废立,背后代表的意义就非常恐怖了! 不管是太傅袁隗主动赞同废立,还是因西凉军兵强马壮、摄于董卓淫威而不得不赞同。结果都是—— 大局已定,覆水难收! 散会后,尚书令卢植弃官奔逃。中军校尉袁绍把朝廷所颁符节挂在东门上,逃亡冀州渤海。京师中世家大族子弟各有出路。 董卓为了感激太傅袁隗,投桃报李,表袁氏嫡子袁术为后将军,但袁术不知如何想法,连夜奔逃南阳。这令董卓颜面无光,决定杀鸡儆猴,下令通缉袁绍。 然而董卓周围的名士大儒,如城门校尉伍琼等人,全都为袁家说话,知道的明白董卓权倾朝野,不知道的还以为董卓只是袁氏马前卒。 经过这些人巧舌如簧诡辩后,董卓最后不仅赦免袁绍,还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祁乡侯。 至此,董卓行废立大局已定,势不可挡! 两日后废帝,西凉军都在准备废立仪式,百官为汉帝刘辩悲哀却无可奈何,京师中街头巷尾热议,汉帝刘辩登基即位不过四个月就要被废,可悲可叹! 热议焦点的刘辩,回到德阳殿后倒是无悲无喜,甚至显得波澜不惊。哪怕太傅袁隗赞同废立,他都没有任何意外震动,镇定自若! 董卓入京,是袁氏家族的“篡汉计划”,这在未来被不少学者怀疑,不管是不是阴谋论,穿越者刘辩时常受到熏陶,都已经习以为常,不觉意外。 不过身临其境,亲身经历后,袁绍和袁隗的反常,以及今日太傅袁隗赞同废立的决定,都证明袁家心中已经没有忠君爱国的思想了。 对于这些世家大族而言,家族的利益比国家利益更重要。正如那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家族传承吾辈责”,刘辩不觉意外,只是感慨讽刺! “到头来,一切还是要靠自己啊!” 今日董卓商议废立之事,卢植、袁绍和袁隗的应对,坚定了刘辩的想法,令他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刘辩还是端坐在龙椅上,静静等待子时的到来。 玄武易容伪装成‘王方"后,在他的斡旋照应下,刘辩不用担心西凉军的巡查盘问。 甚至在玄武的提议下,牛辅已经上奏董卓征召太监服侍,锦衣卫可借机收买人手、安插细作间谍。 当然这一切短时间难以见到成效,而两日后董卓就要行废立了。因此刘辩一直在等时机到来,终于熟悉的声音再次出现了。 “叮咚。” “宿主获得一次抽奖机会。” “是否进行抽奖?” … 刘辩直接道:“立刻抽奖!” 转盘又一次出现,指针开始缓缓转动,刘辩紧盯着指针一圈圈转动,哪怕已经有过两次抽奖,但随着指针转动,一颗心渐渐开始紧绷,刘辩也显得有些期待。 终于。 指针由快到慢到最后停稳下来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7137/266521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7137/2665219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