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三国:苟成千古一帝! > 第三十一章:世家的反击?刘辩雷霆镇压!

第三十一章:世家的反击?刘辩雷霆镇压!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重生91:重生了,就别动刀了吧 都市:修仙五年,下山就无敌 娱乐:天才作家,女友帮我开后宫 报告总裁,夫人说她是你祖奶奶 诡异真仙 勇往直前 [综DC]哥谭爱情故事 死神:开局融合五条悟 被鸩杀后,王妃靠修罗场权倾朝野 贞观之热血宅男

前任步兵校尉吴匡,还未策动步兵营哗变,就被李嗣业雷霆出手斩杀。 连带着奔逃至此的袁基,都意外被生擒收场,一场预谋草草收场。 并且因为人赃并获,证据确凿,秦琼和张辽等将立刻对步兵营进行了清扫,将吴匡党羽派系扫荡一空。 这个消息,锦衣卫立刻快马加鞭向着皇城传递。 正值寅正三刻,大概凌晨五点左右。 宵禁早已经解除,城门处陆续有商贩来往,京畿周边的百姓也会带着农产品来集市售卖等等,人流如织、车水马龙。 因为董卓霸京,西凉军祸乱京师、鱼肉百姓、打家劫舍后,商贩百姓们逃离不少,可身为大汉京师,依旧是繁华无比! 这些人流通过京师城门口时,会路过告示墙,了解一下京师当前的政策文书。 在告示墙下有宣读的小吏,大声宣告着政策和判令,文盲也可以毫无障碍听读。 “西凉军妄行废立失败,陛下雷霆出手,强势镇压!陛下还是陛下,我们的天还在,大家记得将消息传回去,西凉军妄行废立没有成功!” “此次西凉军妄行废立的主谋,正是太傅袁隗!陛下英明神武、雄才伟略,弹指间将阴谋诡计灰飞烟灭,将那些乱臣贼子雷霆镇压!” “太傅袁隗三日后,哦不对,已经过了一日了,两日后满门问斩,就在东市,大家可以过去观刑,这是陛下的恩准!” “至于西凉军贼子,陛下仁慈宽厚,只诛首恶,董卓已死、军师李儒伏诛,因此赦免了其余诸将!赦免了西凉军士卒们!” “此次废立风波中,有忠臣良将挺身而出,战后陛下论功行赏,名单在这里……” “等到尚书令卢植赴任太傅后,陛下将率百官祭祀上天,告祭祖庙,普天同庆,将会大赦天下,你们就等着皇恩浩荡而至吧!” “……” 这一桩桩、一件件消息,轰炸着来往行人,令他们为之震动! 董卓妄行废立之事他们自然知道,对国家动荡、天子受制而无力哀叹。对西凉贼子鱼肉百姓、烧杀劫掠而暗中唾弃。 但他们的生活还要继续。 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 掌控京师二十多万兵马的西凉军,先是首领董卓被刺身亡,后太傅袁隗执意行废立,这种情况下,陛下依旧还能翻盘?! “陛下牛逼!!!” 黔首百姓们读书少,只能心潮澎湃的想道。 这一幕幕,发生在京师各个城门口,并且以京师为中心,向着周围的郡县扩散,蔓延整个司隶州,乃至整个大汉天下。 当然,这需要不少时间。 对于京畿周围的百姓们而言,董卓这个祸乱京师的军阀头子死了、太傅袁隗这個乱臣贼子落网了,那么大汉就能恢复朗朗乾坤了! 百姓们的心思很纯粹,不认为天子有什么过错,国家走向颓势,那肯定是乱臣贼子的罪过。 不过对于那些读书人而言,他们却从这场“政变”中,看到了惊涛骇浪! 太傅袁隗,那可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出身,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还有与袁氏盘根错节的世家大族,这股势力足以鲸吞天下。 足以与皇权分庭抗礼! 陛下竟然要将袁隗满门问斩?!还是在东市大庭广众下问斩?! 这会发生什么变故?! 绝对不亚于西凉贼子妄行废立的动荡! 这些读书人们噤若寒蝉,神色煞白,不少人谨言慎行的回到太学,却发现太学已经出现了动荡! “抗议!!!” “抗议陛下暴政!!!无视汉律!太傅袁隗之事需要经由廷尉审问,岂能乾纲独断?!” “政治权力的非公共与非规范行使,必将加大国家政治腐败啊!” “先帝卖官鬻爵,陛下空口杀人!” “不过是城门校尉伍琼的证据,还没有经过廷尉审问,殊不知是不是被栽赃陷害?!” “如此迫不及待行刑,三日后即将问斩,无视‘秋后问斩"的德行,岂不是……心虚了?!” “陛下竟要在东市大庭广众下问斩太傅,岂不知刑不上士大夫?!应当要顾及士大夫的尊严,士可杀不可辱啊!” “……” 太学中学生群情汹涌,热血沸腾。 … 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其中之一“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太学成为大汉最高学府。 因王莽篡汉,长安动荡,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太学零落。 但光武帝刘秀中兴大汉,先兴文教,起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洛阳,于是立五经博士。 太学在洛阳由此再兴,走向兴盛。 “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其中太学每年用工徒竟达11.2万人,营建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至汉质帝时,太学生人数已有3万余人。 这些学生出身多是官宦子弟,他们昨日就得到“政变”的消息,但夜深人静不好抗议。 经过昨夜私下会谈交流,官宦子弟中权贵子弟领头,终于在今日爆发了抗议。 这是太学学生对汉帝无视汉律的抗议,这也是太学学生背后的世家对皇权的抗议! 他们在学校聚众喧哗后,群情汹涌下,在领头之人带头,走向了街道,开始了在洛阳城二十四街区的游行示威,表达对汉帝的不满! 当然主要在外城区域。 这些太学生也不傻,皇城内有玄甲军巡逻,昨日秦琼统帅玄甲军,将李傕统帅的飞熊军全军覆没,声势一时无两,杀气正盛,他们不敢自寻死路! 外城区域就不同了,这里是河南尹管控治安,衙役、巡逻倾巢出动,可面对他们这些非富即贵的太学生,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太学生背后代表着世家大族、或与世家大族关系密切,说不定其中就有朝官的家属,都是权贵子弟,哪里是他们衙役可以招惹得起的?! 衙役只能维护治安、保证街道通行,任由他们在街道上游街示众、耀武扬威,闹得外城满城风雨,街头巷尾都在热议此事。 “子远(许攸)果然厉害,轻而易举就蛊惑太学生游街示众,抗议陛下暴政!” 一家酒楼的二楼雅间,杨弘透过窗户看着游行的太学生队伍,由衷感慨道。 “天下局势,皆因我计更易!” 许攸捋须张狂笑道: “陛下刚愎自用、乾坤独断、我行我素、不听劝谏,可陛下很快会明白,天下并非陛下一人说了算! “太学生游行只是开始,之后还会有满朝百官上谏,北军五校哗变,西凉军和并州军再乱,甚至来自地方的抗议。 “本初也已经做好准备,若是陛下冥顽不灵,他将命人发矫诏,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奉天靖难",包抄京师!” 闻言,杨弘有些震动! 他是袁术谋士,在京师游走联络通信。 许攸乃是袁绍谋士,因为是发小,深得信任。他本人也是才华横溢,能力出众,称得上袁绍谋主。 都是袁氏子弟谋士,值此危难之际,自当携手与共,共度难关。 两人在京师中与袁基等袁氏子弟来往密切,为地方的袁绍和袁术联络通信,第一时间传达京师的重要消息! 可杨弘没想到,许攸和袁绍会这么疯狂! 发矫诏、清君侧、诛奸臣,奉天靖难……下一步是不是自立为王了?! 不是杨弘多想,实在是许攸有前科。 中平五年(188年),许攸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帝,并试图劝说曹操一起参加,但曹操拒绝。 王芬欲趁汉灵帝北巡时,以防黑山贼为由发兵,以便起事,但最后汉灵帝欶其罢兵,并召他入朝,王芬害怕而自杀。 这就是一群反贼! 但杨弘其实也知道,他主公袁术,似乎也有僭号称帝的野心。 联想到这些人都与汝南袁氏,或多或少有些关联,杨弘不由展开深思,难道是袁氏在幕后操刀吗?! 自从黄巾之乱后,凉州之乱随之爆发,后冀州张纯造反,并州南匈奴之乱,如今更是董卓霸京之乱,大汉天下动荡不安、国家社稷风雨飘摇。 其中都有袁氏或世家的影子! 数年前“荧惑守心”的天象,难道应运大汉将亡?! 杨弘细思极恐! 但就在这时,许攸难以置信的声音惊醒了杨弘: “不可能!德基(袁基)为何被捕了?!那、那是吴匡的人头?!北军五校事发,被镇压了吗?!” “嗯?!” 杨弘一愣,德基就是袁基的表字,他顺着许攸的目光望向窗外,旋即也是瞳孔收缩! 一群飞鱼服、绣春刀的锦衣卫,正用囚车押运着袁基。 在一旁还有一位身高两米多,手持着一把宛如斩马剑的陌刀,另一只手提着吴匡等将的人头,亦步亦趋的与锦衣卫并肩而行。 “嘀嗒、嘀嗒——” 吴匡等将的人头上面还有鲜血滴落,一路从北邙山顺延而至,来到了北门南大街附近。 正在游街示众的一支太学生队伍,正好与之相遇。望着一脸肃杀的锦衣卫、以及提着人头的李嗣业,正群情汹涌的声浪,戛然而止! “嗯?这些人是不遵王命,违抗圣意吗?!” 李嗣业顿时热血上头、双目喷火,整个人跃跃欲试,那股择人而噬的杀气顿时散逸出来,向着四面八方席卷而去,宛如即将下山的猛虎。 “哗啦啦——” 那些太学生队伍,顿时作鸟兽散,散的一干二净。 “都是太学生,国家未来储备人才,暂时不能对他们出手!” 朱雀赶紧喊住李嗣业,避免他热血上头,直接一莽到底将这些太学生杀了。 其他人做不到,可李嗣业很有可能! 念及此处,朱雀心下有些无奈。 他们在北军五校接管步兵营后,兵分两路—— 秦琼和张辽率军,押运着李傕和飞熊军等残兵败将,前往西凉军临时营地交换人质,换回曹操等行刺董卓的忠君爱国之士。 而他们锦衣卫押运着袁基,以及被枭首的吴匡等将,前往京师汇报。 最后经过考虑后,李嗣业随着锦衣卫入京。 万一随着秦琼和张辽前往西凉军营地交换人质,双方唇枪舌战、口吐芬芳、慰问祖宗后,李嗣业一个热血上涌,直接对西凉军诸将出手,情况很有可能走向恶化。 可他们也没有想到,回京后会遇上游街示众的太学生,生怕李嗣业热血上头,赶紧喊住他。 李嗣业点点头,他虽然鲁莽,但又不傻! 太学生都是国家储备人才,如果杀光了,陛下未来可就无人可用了! 他不过是吓唬吓唬他们,谁知道这些太学生不经吓! 太学生作鸟兽散后,锦衣卫押运着袁基再次出发了,他们一路走过,道路都不用衙役驱赶,自动作鸟兽散净街。 锦衣卫的大名,这两日如雷贯耳! 且李嗣业手中提着滴血的人头,也着实骇人听闻! 惹不起!惹不起! “咕噜噜——” 囚车继续滚动前行。 囚车中的袁基,在太学生队伍中看到不少熟人,期望他们通过学生的身份抗议、阻挡,为他声援,彰显为国青年的热血! 相信锦衣卫和李嗣业不敢对太学生轻举妄动。 历朝历代对于学生,都有优待。更逞论如今可以读书识字之人,非富即贵,不看僧面看佛面! 可袁基刚刚升起的希望,随着太学生作鸟兽散,又一次跌入谷底。 “贪生怕死!” 袁基愤恨的想着,但这时余光忽然扫到酒楼的二楼窗户,看到了杨弘和许攸,顿时双眼一亮,又升起了希望。 还没完。 他们袁氏的门生故吏、与袁氏关系密切的世家大族,都已经齐心协力出手! 他们还有希望! … 四目相对,杨弘和许攸与袁基对视,都从彼此的眼神中看到凝重。 他们很快收回视线,害怕打草惊蛇。 许攸和杨弘在二楼雅间,静静望着锦衣卫押运袁基离去的背影,许久之后,方才打破死寂。 “袁公子被捕、吴匡等将枭首,看来北军五校已经被陛下完全掌控,我们想要挑动北军五校哗变,应该是做不到了!” 杨弘沉声说道:“必须立刻将此事告知你我主公!” 许攸神色凝重的点点头,但旋即似是自我安慰道: “吴匡等将被枭首,我们看似无法挑动北军五校哗变。可那些士卒也会兔死狐悲、物伤其类,难以齐心协力为他们所用。 “我们还有机会! “吴匡等将战死,也可以警醒西凉军诸将和并州军诸将,令他们明白投降只有死路一条,只有以战止战,用斗争换来谈判! “他们在京师作乱,我会立刻提议本初发矫诏、清君侧、诛奸臣。 “这些锦衣卫妄自杀害吴匡等将,他可是前步兵校尉,需要经过廷尉审问,锦衣卫擅作主张直接杀害,无视汉律,谗言媚上,奸佞小人,正是最佳借口!” 杨弘不置可否。 锦衣卫将袁基押运到天牢,就住在袁隗隔壁。 袁隗昨夜茶水喝的太多,以至于凌晨三四点方才入睡,如今不过是早上七点多,听到锁链响动后,惊醒过来。 朦胧的双眼,第一时间看到的是袁基,还以为袁基又胆大包天入天牢会面,顿时惊醒过来! 这一看就愣住了! 他侄儿袁基,竟然被锦衣卫逮捕了?! 又一看顿时神色骇然! 他袁氏党羽,北军五校步兵校尉吴匡等将,竟然已经被枭首了?! 吴匡等将的人头,还被李嗣业提着! “我还以为太傅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呢?看来这养气功夫还不到家啊!” 朱雀看到袁隗醒来,顿时来到牢门外探望,旋即摇着折扇对其笑道。 昨夜两人交锋,不相伯仲! 但翌日再次交锋,袁隗不战而败! 因为袁基都被逮捕了! 因为他们在北军五校的党羽和伏手,全都被一网打尽了! 袁隗的神色顿时阴沉下来。 袁基的神色有些愧疚:“抱歉叔父,侄儿让您失望了!” 朱雀笑道: “现在你们叔侄俩可以好好谈话了,不用偷鸡摸狗一样偷偷摸摸的,可以正大光明的谈。 “想要策动北军五校哗变啊?还是什么阴谋诡计,都可以好好谋划一遍,要做到万无一失嘛!” … 闻言后,袁隗却渐渐冷静下来:“陛下以为他掌控北军五校,就能乾纲独断吗?” … 朱雀好奇问道:“喔?你是说还有西凉军和并州军吗?放心,他们翻不起什么浪花的!” … “不止如此!” 袁隗摇头说道: “如果军事力量强大,就能掌控全局。那么董卓等军阀,已经成为国家的主宰了。但他们并没有,你可知道为什么?” 袁隗没有卖关子,直言不讳的说道: “因为国家还需要人才来治理,且重要性不比军事弱多少。 “只有政治和军事相辅相成,政治清明、治军严整,一个国家才可以兴盛。 “陛下乾纲独断、我行我素,一国之君如果不是按照法律规范与政治公德谋求国家利益,必将导致政治腐败,上行下效,国家必将走向衰败。 “这是每一位读圣贤书之人,都决不允许的暴政。 “圣人云:修己治人,为政以德。 “只有不以自己的私意治民,不以强制的手段治民。在自己良好的影响之下,鼓励人民自为。国家才能长久治安、国富民强。 “然而陛下怎么做的? “他乾纲独断,我行我素。他掌控军队,穷兵黩武。这不过是将大汉带向动乱的深渊。 “必将引发天下人的反抗!” … “啧啧,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朱雀摇着折扇,由衷感慨道: “太傅果然是圣贤之言、道德君子。 “可问题是,为什么你们这些读圣贤书的君子,对陛下都要求古之明君的标准,可对待自己,却宽以待己呢? “你们的三纲五常学到哪里去了呢? “董卓霸京,妄行废立,怎么没有听你们谈什么政治清明腐败的? “哦对了,我忘记了,董卓就是太傅的门生故吏,就是太傅主导废立的棋子! “太傅巴不得陛下是傀儡皇帝,这样才好让你们这些‘君子"掌控吧? “陛下不愿屈服,面对你们这些乱臣贼子进行反抗,你们就左一句乾纲独断,右一句我行我素。 “陛下掌控军队自保,你们立刻说他穷兵黩武,将大汉带向动乱的深渊。 “伱们未免太过虚伪了吧?双标了吧?” … “是非自有公论,公道自在人心!”袁隗不在回答。 … 朱雀笑了: “这话的弦外之意是——太傅是说公众就是最好的评判人吗?你是说那些游街示众的太学生呢?乌合之众,成不了气候!” … 但就在这时,锦衣卫探子忽然匆匆来报: “启禀指挥使,今日无朝会,但太尉杨彪带领满朝百官跪在崇德殿外,哭喊声震天动地,大声讨伐陛下倒行逆施、乾纲独断!” “岂有此理!”朱雀顿时震怒。 … 这时,袁隗镇定自若的说道: “陛下已经引起众怒了! “不仅是太学生,满朝百官,天下读书人都不会答应,口诛笔伐,必令陛下收回成命! “堂堂太傅岂能不经廷尉审问,直接满门抄斩?简直无视汉律,政治腐败!” … 然而就在此时,又一名锦衣卫探子过来,传令道:“启禀指挥使,陛下下令锦衣卫前去劝群臣散去!” … 朱雀顿时了然。 这个“劝”,怕是要动武了! 朱雀不再理会袁隗,与青龙等人立刻前往崇德殿。 … 望着锦衣卫离去的背影,袁隗眼神似有所思。 袁基却担心道:“叔父,陛下不会直接大开杀戒吧?” “不会的!” 袁隗笃定道: “这个天下,还需要我们来治理! 就算是董卓霸京,也需要仰赖士子。哪怕是先帝,都不敢对士子太过放肆。 陛下岂敢如此?” 袁基惴惴不安的点头。 其实袁隗的心中,也不敢肯定! 因为陛下,已经不是曾经哪个生性怯弱的傀儡皇帝了! … 朱雀等锦衣卫到达崇德殿外。 曹正淳已经率东厂严阵以待。 朱雀一路上也陆续收到好几波消息,杨彪率满朝百官哭谏,刘辩已经下诏多次令他们散去。 甚至让王允等臣子,劝杨彪等臣子退去,可反而被他们唾弃,弄得王允等人里外不是人,拂袖而去。 好言相劝不听,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边缘了! 今日先是有太学生游街示众、耀武扬威,如今又有满朝百官哭谏,刘辩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 “陛下口谕,你们是不是要继续目无君上,以退为进哭谏逼宫啊?” “我等为政治清明、为国家社稷计,誓死不退!!!”满朝百官正气凛然的说道。 “请陛下收回成命!” “太傅一案,需要经由廷尉审问!汉律不可废啊!!!” “‘秋后问斩"乃祖制、乃法制、乃三皇五帝以来的仁德,陛下岂可一言废之?!!!” “请陛下收回成命!!!” “呜呜呜——高祖皇帝啊!光武皇帝啊!您们在天有灵,睁开眼看看陛下乾纲独断啊!!!” “……” 曹正淳真想一巴掌轰死他们,但他不行! “我再去请命!” 看到朱雀等锦衣卫到来,曹正淳迫不及待将烫手山芋扔给他们,“你们看着这些人!” 朱雀令锦衣卫严阵以待。 … 崇德殿内。 刘辩端坐龙椅,一旁何太后正在劝谏。 “陛下,国家需要这些人才治理,如今引起众怒,不应该继续我行我素、刚愎自用下去。” “怎么,母后觉得朕是我行我素?刚愎自用?”刘辩神色震怒。 “陛下,袁隗固然有罪,但应该经由廷尉审问,退一步讲,就算有城门校尉伍琼的供词,你也应该秋后问斩,而不是三日后将之满门抄斩!” 何太后叹了口气说道: “昨夜你还骗母后,说什么掌控全局。然而呢?京师动荡不安,既然西凉军退步,应该修生养息,而不是再起干戈了!” “母后,退让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你明白吗?”刘辩一步不退。 “辩儿!!!” 何太后望着刘辩,听着崇德殿外哭喊声,极其无奈。 如果这件事情处理不好,必将令皇帝和臣子离心离德,国家必将停摆,或将被有心人有机可乘啊! 这时,殿外传来脚步声,曹正淳躬身入内,在丹墀下停步:“陛下,那些朝官不退!” “朕的诏令不听!王允、荀爽等臣子的劝退不听!他们到底想要干什么?真的要逼宫吗?!” 刘辩震怒,终于忍无可忍了,沉声道:“令锦衣卫将为首之人全部下狱!” “奴婢遵命!!!” 曹正淳早就看那些朝官不爽了,迫不及待领命。 但这时,何太后顿时喊道:“等等!!!” 曹正淳犹疑,见到刘辩不为所动,直接果断转身离去。 “辩儿!!!” 何太后恨铁不成钢的问道:“你现在连母后的话都不听了是吧?!” “朕自然愿意,可有用吗母后?” 刘辩望向何太后,沉声说道:“听您的话,他们就会放弃行废立了?不会! 权利是靠自己争取的,而不是他们施舍的!经过废立风波后,朕算是看明白了,一切都要靠自己啊!” 何太后深深望了刘辩一眼,她感觉这位儿子与她渐行渐远,渐渐成为哪个让她害怕、疏远的……孤家寡人了! “唉——” 何太后说完之后,拂袖而去,“母后再也不管你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7137/266522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7137/2665222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