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天将军 > 第七十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

第七十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重生八零嫁给全军第一硬汉 吞噬星空之亿载岁月 开局主动辞官,皇帝却要逼我净身 高三那年,学渣奇遇进名校 报告公主!阴鸷将军说他甘愿入赘 绿茶病美人鲨疯了[快穿] 麻木的心脏 我在1876 绝世灵女,别惹团宠小祖宗 斗罗:听说灾祸她是个废材?

“那是……” 李瑄本来已经不报希望,却见突厥骑兵的阵形变得杂乱。 半坡的突厥士兵,无一例外往下跑。 “援军来了!” “将军,援军来了!” 高坡上的唐军看得真切,旌旗猎猎,那是大唐的三角兽旗。 还有很明显的大唐明光甲。 这是朔方军的精骑才有的标志。 高坡上的呼声,传到李瑄耳中,他揉了揉脸,使自己振奋。 心里的石头落下,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麾下高锴、薛错等将士,铁血与泪在马上酝酿。 突厥鏖战不下,伤亡近半,这个时候不论来多少援军,对突厥左厢诸部的打击都是致命的。 “东北方怎么会有唐军到来?不是说唐军主力步、骑未动吗?这群饭桶!” 颇黎感觉自己气都难以喘上来。 一天一夜,就等来这些吗? 数千俱披明光甲的唐骑。如果突厥骑兵是巅峰状态,自然不怕。 但此时此刻,颇黎已经意料到士兵们的惶恐。 明光甲虽然更轻便,但防御力不比鱼鳞甲、锁子甲、铁扎甲等重甲差。 “颇黎,如何去做?” 阿波达干酋长有些后悔让颇黎为将。 “只要能组织起一万骑兵应战,我们不是没有机会。” 颇黎认真地回答。 但明眼人都知道,虽然还有两万多骑,人心惶惶,想组织起来太难了。 河泊十八部,其他左厢部落,已经对颇黎,对阿波达干部失去信任。 这一战打得昏头,太惨烈了。 “你怎么知道唐军只有这些,说不定下一刻,南面就有唐骑包过来。” 余勒都思部酋长怒道。 他就知道开战前,要让巫师好好卜一卦。 “我……” 颇黎哑口无言,生死攸关的时候,他已经没有信心去保证。 平心而论,如果他是唐军主帅,突厥左厢诸部早就败了。 “我们要回大泊……你们顶着吧。” 河泊十八部的酋长们扭头便走,去组织自家骑兵。 他们的部落远离这里,只要回去,就暂时安全。 树倒猢狲散,河泊十八部对左厢诸部失去信任,预示着颇黎再无希望组织骑兵与唐军援兵抗衡。 “酋长,你们也走吧。我掩护伱们,向天山神明谢罪。” 知道败局已定的颇黎,决绝地向阿波达干酋长说道。 “唉!” 阿波达干酋长叹口气。 一战溃败,他们的部落怎么办? 不论如何,他们要先离开。 突厥一团乱,酋长们随意召集各自的部下,四处而逃。 有的骑兵甚至独自奔走。 颇黎想聚集一些骑,但最终只有亲卫愿意跟随他。 这就叫兵败如山倒。 连阿波达干部的族人都不愿意信任颇黎。 这一战,让颇黎的威望丢失殆尽。 高坡上的唐军,在王思礼和阿史那扶汶的带领下,骑上战马冲下来。 原本的轻骑、弩骑,加上跳荡,最后连一千骑都不到。 “将军,为兄弟们报仇!” 阿史那扶汶向李瑄求战。 “追!向旗帜最多的地方。” 李瑄目视着突厥骑兵战心散去,才决定追击。以免所剩不多的部下再有大伤亡。 他所瞄准的,是看起来逃跑阵势最大的阿波达干部。 近千骑一起追击。 但颇黎率领数十名亲卫,拦在李瑄前方。 “将军,那是象征着突厥主帅的狼头纛!” 王思礼提醒李瑄。 “既不逃跑,以卵击石吗?” 相近,李瑄没有直冲,大喊一声。 颇黎听不懂汉人语,阿史那扶汶翻译传过去。 “男人失去声誉,和死差不多了。我斩杀过很多唐军士,斩杀过更多不臣者。敢不敢像勇士一样,与我一决高下?” 颇黎悲凉地说一句后,然后瞋目举矛,向李瑄挑战。 阿史那扶汶翻译给李瑄听,然后请缨:“将军,杀鸡焉用宰牛刀,末将去提他的脑袋。” “此人有勇力,我亲自去。” 李瑄看颇黎个子比他还高一头,且虎背熊腰。知道阿史那扶汶不一定是颇黎对手。 大战都挺过来了,如果因此性命不保,那就太不值了。 说完,李瑄不等阿史那扶汶回应,策马持槊而去。 “喝!” 颇黎让亲卫不要动,他挺矛向李瑄冲刺。 李瑄拿的是马槊,比颇黎的矛长一倍有余。 两者斗将,槊的第一刺必须主动避开,只有这样才有反击的机会。 转瞬只有二十步远,颇黎全神贯注,等待李瑄出手。 但李瑄将槊放在马上,一动不动。 经过实战,李瑄对用槊有自己的理解。 十步。 五步。 在颇黎纳闷李瑄还不起槊的时候,李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马上抓起长槊,对准颇黎胸口直刺。 快! 准! 狠! “噗嗤!” 带着战马的力量,刺破颇黎的铁甲、内甲,将其心脏贯穿。 李瑄没有羞辱他,迅速收槊。 马匹交错的时候,大将颇黎落马。 “统领!” 颇黎的亲卫悲愤大呼,一个个持矛杀向李瑄,准备为颇黎报仇。 “杀!” 王思礼扬刀跃马,指挥士兵们冲锋。 “噗嗤!” “噗嗤!” 当千骑卷过的时候,颇黎的亲卫淹没在唐军的铁骑下,无一存活。 那威风凛凛的狼头纛,也被马蹄践踏。 李瑄没有怜悯颇黎,突厥游骑杀死大唐民夫一千多名,还斩首示威。 这触动李瑄的底线。 …… “那是一座尸山吗?” 程圭远远望见高坡上堆满的尸体,不禁惊呼。 他以为最起码要鏖战一番,可突厥骑兵见他们像羊见狼一样,做鸟兽散。 唐军精骑内也一阵骚动。 “李将军已经将突厥打怕,见我等来,尽无战力。这唾手可得的军功,可见张齐丘多么愚蠢。” 李光弼立刻明白其中的因素。 突厥在李瑄那里流太多血,丧失斗志。 援军的到来,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一刻,李光弼内心非常钦佩李瑄。 突厥左厢诸部这么惨烈,丰安军的伤亡一定很重。 “程将军,尽可能杀、俘突厥骑兵,这样我们攻破突厥左厢诸部,将不费吹灰之力。” 李光弼又对程圭提醒。 “诸将以五百人为队,追击突厥兵士。” 程圭向士兵们下令后,唐军精骑嗷嗷叫地寻找自己的目标。 一夜绕道赶路的困倦,一扫而空。因为他们即将获得庞大的军功。 旷野之上,遍地都是无主的战马,无法统计。 地上时不时能看到散落的兵器、盔甲、弓箭、食物。 李瑄率领千骑,奋马直追。不断有突厥士兵曝尸荒野。 一路追杀突厥溃军三十里,方才罢休。 由于路上干扰太多,李瑄无法带着疲倦的士兵追上阿波达干酋长。 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等唐军进行休整,就会进击阿波达干、咄陆、余勒都思等部所在地。 一处原野上,丰安骑兵连回程的力气都没有。 李瑄下令下马休息。 马儿在吃草。 所有的士兵都躺在草地上,有的一闭眼,就进入梦乡。 李瑄只是喝口水,强忍着困意,闭目养神。 “嘚嘚……” 大概过两个时辰,日已正中,有马蹄声传过来。 在享受阳光的李瑄最先听到。 明光甲在太阳下,闪闪发光。 是唐军。 就近,所有士兵条件反射般坐起身,去抓自己的兵器。 但看到耀眼的光芒后,又都松一口气。 “李将军……” 来者是李光弼和程圭,他们带着数百名骑兵。 他们从丰安军口中得知李瑄率领骑兵追击,怕出意外,在四处寻找。 见李瑄看样子没事,放下心来。 “微程将军、李虞候之力,丰安军必全军覆没。” 李瑄对程圭和李光弼拱手一礼。 “可惜我们来得太晚。”程圭惭愧的说道。 实际上他来得正是时候,如果是昨天,突厥左厢诸部一定围歼程圭的五千精骑。 如果昨晚来,突厥左厢诸部也能组织起力量。 丰安军又和突厥士兵磨一晚上,加上李瑄最后的冲锋,让突厥左厢诸部酋长觉得胜利无望。 “张齐丘阻挠行进,程将军还是违抗军令从后军绕道而来。”李光弼在一旁对李瑄解释。 “多谢程将军。” 李瑄发自内心地感谢程圭和李光弼。 如果张齐丘阻挠,一定是李光弼劝说程圭支援他。 毕竟只有五千骑,需要一定勇气的。 同时,李瑄心中对张齐丘充满恨意。 如果昨日下午就来,他丰安军不至于损失惨重。 李瑄发誓一定找机会整死张齐丘。 “今破突厥五万骑,缴获战马以万计,李将军为首功。旷野遭遇,以少敌众,古今没有几个名将可以比拟。” 看李瑄血染征袍,就知战斗之激烈。 程圭想象不出,五六千人,守五万人一天一夜,还斩杀一半的方法。 但李瑄做到了。 “我和古代名将相比,还差很远,以少击众的例子不少,我还要学习。” 李瑄微微摇头。 “昔日光武胜昆阳,天降大雨;周瑜赢赤壁,需借东风;苏定方和王帅都依大雾,突袭敌人,以寡击众。胜利因素除了地利、人和,还要看天时。如果天时在李将军这里,就不需要我等出现了。” 李光弼由衷地说道,对李瑄的评价极高。 “谬赞了。” 李瑄只是强颜欢笑,他实在开心不起来。 他呼唤士兵们起身,等与大部汇合,再好好休息。 半个时辰后,回到高坡处,李瑄不忍直视。 六千丰安军士兵,战死近半,伤一千多人。 “李将军立下上将之功,征战沙场哪有不死人的?不必太悲伤,就像王瀚诗中"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我们选择的路。” 程圭很不解,依高坡而守,死撼五万敌军,杀死两万多人,使其崩溃,如此耀眼的战绩,将来必可依此为“上将”。 他羨慕都来不及,李瑄为何从头到尾没一点激动之色? “一将功成万骨枯!” 李瑄一字一句吐出这七个字,字字泣血。 程圭错愕。 李光弼面有震撼,他从李瑄身上,看到王忠嗣的影子,这七个字与王忠嗣的理念完全吻合。 一个少年将军,立下滔天军功,没有高兴,而是说出发人深省的话。 怪不得王帅交口称赞,李光弼自愧不如。 感谢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大佬和终于有时间了大佬的打赏。多谢读者老爷们的月票、推荐票、订阅。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7206/2787473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7206/2787473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