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大唐天将军 > 第一百零六章 与吐蕃第一次交锋

第一百零六章 与吐蕃第一次交锋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血脉成神:从搜山降魔开始 猛女穿书娇妻,腹黑首辅缠上了 重生血祖 高手下山,五位师姐助我发家致富 司少别虐了,夫人已高调改嫁 谍战1937:开局血洗特高科 你一个交警,抢刑侦的案子合适吗 花医生总在撩我 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 闪婚后,大叔每天狂宠我

第107章与吐蕃第一次交锋 李瑄听到薛错的话后,眉头一皱。 他带着薛错等亲卫,来到积石军城中的某个校场上。 今天是积石军的训练日,但士卒们没有热火朝天的景象,像是在应付一样。 士卒在偷偷闲聊说话,连军官也不去管他们。 有的士卒在闲聊关于储帅李瑄来到积石军的事情,一想到可能的战斗,就立刻成了苦瓜脸。 有的士卒还在抱怨该收麦子了,又要忙活好一阵子。 看到李瑄到来,他们强行提起士气,嗷嗷叫了几声。 李瑄在校场上巡视半刻钟,他的威严感和声名,一时震慑校场上的积石军士兵。 “积石军城是边塞重镇,接壤吐蕃,也是九曲黄河的一部分。但我总感觉士卒们的士气不如临洮军,这是有原因吗?” 李瑄将几名衙将叫到跟前,向他们说道。 “禀将军,我们积石军士气高涨,几代以来,一直是军中建功之地。” 衙将们不承认积石军状态差,拿以前的战功说事。 积石军直入九曲,在石堡城被吐蕃控制的情况下,这里是出塞打击吐蕃的最好之地。 所以从高宗时期建立积石军以来,就屡立功勋。 “我在朔方的时候,边军日夜思战,苦于机会不至,军功不足。现这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为什么不去证明自己呢?男儿从军,不就是为了建功立业、搏取富贵吗?难道你们真就为那一点微不足道的俸禄来从军吗?” 李瑄继续向几名衙将说道。他可不相信积石军衙将的话。 薛错只是旁听的消息,李瑄要弄清楚真正的原因。 这对李瑄十分接下来的计划十分重要,他不想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 一众衙将默而不答,像是心有顾忌一样。 “男子汉大丈夫,连一吐为快的勇气都没有吗?我是陇右节度副使,兼陇右都知兵马使,可以断积石军事。你们尽管说出来吧,让我评评你们是不得已如此,还是真正的懦夫。” 李瑄用激将法的语气,向几名衙将说道。 “将军,我们当然想要富贵,军士以性命拼搏,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一次两次就算了,可一而再,再而三,我们难免寒心。不过士兵们的战心还是有的,如果您让出兵,我们一定会听从您的命令。” 一名衙将不再顾忌,拱手向李瑄说道。 “具体如何,举个例子?” 李瑄见这和薛错所得知的没什么区别,想知道具体的事例,以做评定。 “三年前,吐蕃一名千夫长率领骑兵深入境内,至直达化一带。主将承诺驱逐那些骑兵,人皆赏千钱。将士们拼命将吐蕃骑兵赶出国境,最终却未能得到一分赏钱。” “前年吐蕃寇侵,我积石军千里奔袭至青海支援,主将许下承诺立下战功奖赏绢钱,却依然未履行。” “去年随大军攻吐蕃洪济城的时候,我积石军负责进攻西城,主将许下先登者赏千匹绢。我积石军士卒冒矢石而上,最先登上城墙。而先登的士兵,依然未得到奖赏。” 几名衙将先后将这样言而无信的事情说出来。 一直这样干,士兵们不再相信主将的话。 更不可能冒着生命危险,主动去谋求边功。 “据我所知,节度使府衙也会在大胜后,给予军中奖励。” 李瑄凝重地说道。 事实上每个军城内仓库的绢、钱,并不会很多。 大战后主要的奖励,来自节度使直属的仓库。 李瑄在丰安军的时候,主要奖励就是王忠嗣从回乐城府库中取出。 “我等不知。” 反正将士们就是没收到奖赏。 “这不是小事啊!” 李瑄仰天叹一口气。 军功奖惩,已经写在大唐的律法之中。 每一次士兵出征,陷阵先登,必许下重赏。 哪怕是赏百金,赏千金。为将者说出来就一定要兑现。 如果知道无法兑现,就不要轻易许诺。 况且,在李瑄看来这些许诺并不是难以兑现。 从军的男儿,大多是为博取富贵功名。 纵死犹闻侠骨香,只是诗歌赋予的艺术。 谁的性命都只有一次,英勇的人,更容易沙场捐躯。 而那些英勇,却因幸运、武力活下的人,理应得到赏赐。 军规被践踏,士兵一次次失望。这埋下祸患的根源。 御下之道,恩威并施。不能指望一名普通士卒,怀揣多么伟大的梦想,多么崇高的思想。 积石军这样下去,迟早变成晚唐时的牙兵,将矛头对准将领。 “拜见将军!” 积石军使许括听闻李瑄来到校场上与士兵交谈,他心中咯噔一跳,赶紧跑过来。 “许将军,陇右虽是贫瘠之地,但朝廷每年衣赐两百五十万匹。这些除了穿着以外,积石军不会没得到一点赏赐吧?” 见许括来,李瑄当即向他质问道。 他怀疑许括将将士们的赏赐贪了。 克扣军饷的事情,军中都屡见不鲜,更何况是扣下军功赏赐。 “节度使府会给予绢、钱赏赐!” 许括额头上冒出冷汗。他不明白,好端端的,李瑄为何会去询问这些。 一般主帅、副帅,几乎不会过问小卒赏赐。 “那这些赏赐是否分给建立跳荡之功的士兵?” 李瑄冷声又问道。 “已经分了……” 许括强忍着面色不变。 “真分了吗?本将所听到的,和伱所说的不太一样啊!我是该相信统领七千众的将军,还是该相信七千人众口一词的士兵?” 李瑄的脸色一变。 他早就觉得吐蕃麦子不对劲。 天宝年间是求功的时代,李隆基重边功,穷兵黩武,对边功的赏赐可以是宰相之位。 以至于上到主帅,中到将军,下到士兵,都渴望立功边陲。 积石军这边,却一潭死水,能让吐蕃欺负这么多年。 “不是,奖赏还在仓库中,来不及发放。”许括赶紧改口说道。 “几年都没发放,是想放在仓库中,被虫鼠撕咬吗?” 李瑄听后更加生气。 昨天在迎接他的时候,李瑄还觉得许括堂堂正正,说话有道理,像是个正常有为的将领。 如果不是他让亲卫薛错打听一下积石军的情况,还真被许括蒙在鼓里。 真是人模狗样的东西! “末将这就去向将士们分发绢、钱。” 许括想到仓库中还有一些绢钱,赶紧发下去。 “不必了,我觉得将士们伤痕累累,仓库的绢,一定包不住将士的血!” 李瑄不用想就知道积石军仓库中所剩的绢一定不足。 “将军,末将不明白您的意思!” 许括隐隐听明白,他心跳加速,却故作不知。 “之前丰安军使卢瑜受贿一对金虎,就被圣人下旨处死。如果贪图重大,又贻误军机,这该是什么罪名呢?” 李瑄手扶剑柄,向许括喝道。 “将军饶恕!” 许括害怕,连忙求情。 “来人,将积石军使许括、积石军副使、积石军判官、典军、推官、司马,一举关押。此渎职贪赏,动摇军心,罪不可恕!” 李瑄一声令下,就要将许括拿下。同时下令拘捕积石军副使和一众佐吏。 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不向节度使上报? 所以李瑄认为,他们之中就算没有贪污,也有包庇渎职之罪。 李瑄亲卫上前,立刻将许括拿下。 “将军恕罪,您要教训来犯的吐蕃,请让我戴罪立功,值此之际,一军不能失去主将!否则恐难成事!” 许括知道无法再瞒下去,赶紧求饶。 他本以为这些兵卒最多发发牢骚,不敢生事。却不想李瑄多事。 现在许括心里十分后悔。 “在这关键时刻,主将若是不被惩罚,那才是难以获胜。你要庆幸我不是主帅,否则在出军前,一定先砍了你的脑袋祭旗!” 李瑄恶狠狠地说道。 他绝对不会姑息这样的事情。 哪怕是回到湟水城,李瑄也会请求皇甫惟明上书处死许括,以儆效尤! “吐蕃骑兵马上就要到来抢夺麦子,积石军失去主将,会没有士气……” “带下去!” 李瑄一挥手,不想听许括再叽叽歪歪。 他下令临洮军的士兵,去抓其他人。 一时间,积石军城震动! 虽然士兵怨恨、不服许括,但一下子上司全没了,还是很震惊的! 没有人会为许括等将被一锅端而反抗,只是担忧还会像之前一样,拼死立功,得不到应有的奖赏。 李瑄下令,所有人积石军士卒停止训练,去最大的校场上集结。 抄许括住所的士兵,在许括的床底下得到二百两黄金,还有一些钱财珠宝。 那些赏赐的绢钱还未到黄河边,就被许括的亲信带走,运往他处。 李瑄来到校场上,看着人头攒动,议论不止的士兵,他没有进行训话,也没有说关于许括的事情。 “肃静!” 李瑄令积石军士卒停止嘈杂后,扬声喊道:“校场后面,立十个箭靶。谁能在十步之外,用弓箭正中靶子,赏赐十两黄金,只限十个人报名。” 他话语落,嘈杂更甚。 这不是开玩笑吧? 对很多士兵来说,十步射靶子,这不就跟在地上捡十两黄金一样? 十两黄金寄回家中,完全可以让父母妻子,衣食无忧。 “将军这是要学商鞅徙木立信,重新建立积石军中对主将的信誉。” 站在下方的郎将辛云京,看出李瑄的目的。 李瑄一定会言出必行,就看哪十个幸运儿能得到黄金。 “反正就是射一箭,我来!” 不一会,一名士兵站出来无所谓地说道,十步射靶子,又不费什么力气。 “加我一个!” 有一名读过《史记》的士兵,想到商鞅变法,心想李将军会不会也这样。 但普通的士兵,识字都不多,更何况去读《史记》。 “还有我……” 又有几名积石军士兵站出来,他们都是来凑热闹的,天底下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十个人很快凑齐。 “随本将来!” 李瑄带着这十名士兵,来到校场后的箭靶前。 他亲自监看。 无数士兵围在周围,目不转睛地看着十名士兵持弓搭箭。 “咻咻咻……” 十步距离,只要稍微有点箭术的人,都能命中靶子。 当他们全部射出去后,有五人正中靶心,还有两人差一点中靶心,剩下三人虽射中靶子,但偏移许多。 这一刻,无数目光,齐刷刷地看向李瑄。 他们心中还是不相信李瑄会拿出这么多黄金。 想看李瑄如何收场! “大丈夫就应像季布一样,一诺千金。那些不遵守诺言的将军,注定会得到令自己后悔的结局。” 李瑄面对众将士的目光,大声喊道:“取出黄金,分给有勇气的壮士!” 他话音落,十名亲卫,都取出一个小包。 亲卫们来到十名射箭者面前。亮出一块重十两的黄金,并交到他们手中。 当接过沉甸甸的黄金时,他们如梦如幻。 这竟然是真的! 拼了命都得不到的绢钱,竟这么容易获得如此重的黄金? 他们第一次见到这么大块的黄金,也是第一次拥有。 “竟然真有黄金。” “十两黄金,在中原应该能买很多地,在陇右应该能买很多羊!” “这……这么简单就得到了吗?我也会射箭,为什么不是我啊!” “十两黄金,唾手可得。真悔也!” “我精通射箭,能在三十步射中靶心,我本有机会上前的。” “我才是有机会,我都已经报名了,谁知正好十个人齐。” “唉!后悔啊!李将军可是生擒双可汗的人,怎么可能如许括一样失信呢!” 校场上已经乱套了,士兵们呼天抢地,捶胸顿足。 送到手中的黄金,竟然没把握住! 这晚上如何睡得着! “多谢将军的赏赐!” 回过神的十名得金者,向李瑄一拜,感激不尽。 “你们该得,免礼吧!” 李瑄让他们起身。 “将军,有人未射中靶心,也能得到黄金吗?” 突然间,有士兵大声喊道。 有不甘心的士兵纷纷重复这句话,让李瑄在嘈杂声中听到。 这让本已得到黄金的五名士兵心中一紧。 他们握紧黄金,生怕失去。 “本将刚才说得十步内中靶子,而非正中靶心。将者为信,不能更改!” 李瑄缓缓说道。 士兵们一听,还真是,李瑄没有说正中靶心,只说射中靶子。 一时间,积石军士兵对李瑄产生倾佩。 “这里还有一百两黄金,以及价值不菲的宝石、玉石!” 李瑄又让罗兴和薛错,一人端着一个盒子,在士兵中游走。 所有士兵,两眼放光。 期待李瑄接下来要说什么,这次一定要抢着报名。 李瑄却没有说话,回到校场前方的高台上。 他一抬手,这次积石军士兵遵守纪律,包含临洮军的所有士兵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集中在李瑄身上。 “吐蕃连年来寇掠积石军!我积石军一年辛辛苦苦耕种的麦子,短短几日,就被吐蕃骑兵劫走数万石!边人都称呼我们积石军屯区的麦子,为"吐蕃麦庄";吐蕃人更是在心里嘲笑积石军为懦夫,肆无忌惮。” “是可忍,孰不可忍!从军远征,除了边功富贵,还要保家卫国。如果再吐蕃人嚣张下去,那倾尽黄河之水,也无法洗刷我们的耻辱。” “这一次,我们蓄势以待,等待吐蕃人袭来,必让他们有来无回。” “不论是积石军,还是临洮军,能立跳荡的功勋者,皆能分到黄金、宝石、白玉、珍珠。如果这些不够,我会亲自向陇右节度使府衙索要。” “如果无缘立下跳荡功也不要紧,此战之后,节度使府下发的绢钱赏赐,全部分给诸位将士。” “本将已经了解,之前诸位立功,并非上面没有赏赐,而是被积石军使许括贪墨。待审讯出绢、钱所藏地,将其运回积石军,尽发给诸位将士!” 李瑄声如洪钟,一口气将要说的话说完。 后方的士兵若没听清,会被前方的士兵传话。 当所有积石军士兵都明白李瑄的意思后,沸腾起来。 最关键的是他们以前的军功,会有奖励发下。 如果没有“十步射金”的事件,他们必然不会相信。 但现在,积石军士兵们深信不疑。 李瑄明显和许括不同。 连跟随李瑄来的一千精骑、一千轻骑、一千弩兵、二百陌刀手,也满是期待。 同时,士兵们也饱含对吐蕃骑兵的愤怒,正如李瑄所说,这是倾尽黄河水都无法洗刷的耻辱。 他们必要让吐蕃骑兵见识一下积石军的厉害。 积石军士兵的颓势一扫而空,期待麦子成熟,吐蕃骑兵会来临,随李将军一起建功,一起复仇! 在积石军城中,一连五天,转眼过去。 李瑄也审讯出许括将绢、钱藏在何地。 原来在宁塞郡东北部,过黄河后的化成,许括有庄园,钱财都藏在那里! 其他的副使、判官,果然配合许括,一心吸士兵的血。 许括的亲卫,还有两名衙将,助纣为虐。 李瑄传信给皇甫惟明,告知他积石军的情况。 化成的许括庄园,等将屯区麦子收完再去搜查。 校场上,陌刀手整齐排列,鹤立鸡群的张兴站在前方。 他们按照李瑄方法,演训陌刀。 从湟水城出发前,李瑄为陌刀手配上鱼鳞重甲。 这种重甲在李瑄眼里还不行。 因为李瑄还需要为给陌刀军穿上特制内甲,这样被马匹撞倒后,不至于被撞死,还能起身再战。 另外,护面也要配备。只需要露眼睛就行。 李瑄在与突厥的战斗中发现,许多重甲士兵,往往面部被射伤,刺伤。 有护面,不一定能完全防御,但可以有效防御,减少伤亡。 “记住!吐蕃骑兵冲过来的时候,不要畏惧。敌人的战马冲势猛,但我们的陌刀更锋利。就往敌人的马砍。等敌人落马,再收割敌人性命!只要挡住一拨,让敌骑冲击之势停滞,就可以挺刀像一堵墙一样推进……” 李瑄手持一柄陌刀,在前方郑重地向陌刀手说道。 这几天他主要训练陌刀手,已经提醒过多次。 “遵命!” 虽然士兵们还没有尝试过,但他们皆大声说道。 以前陌刀辅助战阵,挡在战马前的是重装步兵。 现在陌刀手要自己组阵,横在阵前,不可能不心虚。 “张将军,你身为陌刀将,一定要起表率作用,你能稳住,整个陌刀队才能稳住。” 李瑄又向张兴说道。 现在张兴和南霁云,都被任命为衙将。 张兴率领陌刀队,以他勇力能够服众。 李瑄分一队五百精骑,给南霁云统领。 精骑披明光甲,属于能冲阵,能骑射的骑兵。 轻骑往往靠骑射、游弈、追击制敌。 重骑披鱼鳞重甲,马披具装,是冲阵的骑兵。 因为吐蕃人也有大量步兵,所以陇右装备有重骑兵。 有时候重骑冲锋,可出奇效。 “将军放心,如果骑兵冲过来,我若后退一步,就提头来见。” 张兴坚定地说道。 李瑄点了点头,他不会怀疑张兴的勇气。 即便李嗣业率领的陌刀队,也往往是自己挺身而出,杀个十几、二十骑后,阵形才稳住。 五天内,李瑄重整积石军,想到对付吐蕃骑兵的战术。 “报……” “启禀将军,在边境麦田附近,看到吐蕃探马频频出现。” 探马飞奔至校场上,向李瑄禀告。 “有无探测到吐蕃主力的踪迹?”李瑄询问。 “回将军,目前未见。” 探马回复李瑄。 “再加大一批探马,继续探查。一有消息,飞马回奔!” 李瑄向下达命令。 “江郎中,积石军屯区的麦子,需要多久能收割?” 李瑄又召来随军而来的营田郎中,向他询问。 “回将军,在积石城北的麦子,再过两天就可以收割,但脱粒时不容易,而且脱粒后要多晒一段时间。麦粒变硬,完全成熟还需七八日。” 营田郎中向李瑄回答道。 “吐蕃为防止我军提前收麦,肯定不会在麦子完熟的时候再来,也就这两天了。” 李瑄知道吐蕃随时会来,下令军队做好战斗准备。 “辛将军,你分派数队骑兵,阻拦吐蕃探马,让他们无法靠近积石军城。” 李瑄向辛云京吩咐道。 “末将遵命!” 辛云京身长六尺,有勇有谋,刚毅果断。他虽是辛思廉的儿子,但每一次杀敌都冲在最前方,抓俘虏和杀敌的数量,经常是全军第一。 此次是他主动请求辛思廉派遣。 他的堂弟辛京杲在朔方寄信,将李瑄描绘地神乎其神。 辛云京见证李瑄来积石军第二天,就拿下许括,重整积石军士气。 他对年纪比他还小十来岁的李瑄,心生敬佩。 期待在战场上目睹李瑄的勇力和箭术。 接下来的两天,辛云京亲自出城将吐蕃探马阻挡在积石城数里外。 还手刃数名想拿他领功的吐蕃探马。 在麦子可以收割的时候,探马飞奔回积石城,向李瑄禀告,大约有七八千骑,一人双马,向唐境挺入。 李瑄加派轻骑出城,射杀吐蕃探马。 同时,一队队士兵,顶着烈日,从积石军城中跑出。 李瑄站在东城墙上发号施令,士兵们要站在哪里,要埋伏在哪里,李瑄安排地清清楚楚。 他眺望积石城外。 黄河两岸,东南西北的开阔地,到处都是屯区。 河曲之地土壤肥沃,适合耕种。 一望无际的麦田在太阳之下泛着金色的光芒,清凉的风不时吹拂而过,使麦子起伏不断,犹如金色的海洋。 不一会儿,阡陌之上,尽是唐军步兵的身影。 大部分步兵来到积石军城东南面三里的一处屯区。 不是排兵布阵,而是收割麦子。 像是因吐蕃骑兵入境,不得已在抢收麦子一样。 当收割堆积一部分麦子以后,积石军步兵不再收割,而是站在原地,呈收割麦子的举动。 在数千名唐军侧翼,还有上千亩麦子。 如果此时吐蕃士兵来攻击他们,必然会踩踏这一大片麦田而来。 临洮军一千强弩手,积石军五百强弩手,五百重步兵。 还有两百陌刀手,皆趴在麦田内。 他们身上都有一些麦秸做伪装。 即便在战马上,也看不到趴在麦田中的唐军强弩手。 尽管汗流浃背,衣服湿透,他们为了军功,一声不吭地忍耐着。 等吐蕃骑兵冲来,给敌人致命一击。 同时,唐军割麦的步兵看似散乱,实则五十人一队,皆有阵形。 只要麦田中的伏兵缠住吐蕃骑兵,他们随时可以丢下镰刀,捡起长枪、举起盾牌,分左右向吐蕃骑兵包抄过去。 积石城中的东门和南门,各有一千骑,列队待发。 等一交锋,他们就会在第一时间从两门涌出,精骑由南霁云率领,绕到吐蕃骑兵后方。 轻骑由辛云京率领,向吐蕃骑兵侧翼展开攻击。 一切安排好后,李瑄故意减少探马的数量,让吐蕃探马能远远望见唐军在积石城东南“抢收麦子”。 正常情况下,吐蕃骑兵会先收割积石城正南方向边境屯区的麦子。 估计要两三天后,才收割到唐军埋伏的屯区。 李瑄结合之前吐蕃人的举动,断定他们得知唐军在“抢收麦子”后,会用骑兵冲击唐军,以搏取军功。 吐蕃也有完善的军功制度,马上堆着麦子,哪有马上挂着唐军的脑袋得赏赐。 更何况,只要击溃这些唐军,所有的麦子,都将归吐蕃! 七千字大更。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7206/278797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7206/2787972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