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全家被流放,我八岁科举翻身 > 第一百六十五章:再现当年文

第一百六十五章:再现当年文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全球冰封,我囤女神就能变强 天命神婿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最强穿梭万界系统 首席的替身盲妻 团宠师妹神器在手 玄幻:开局就完结?我要逆天改命! 宋家有女赚钱忙,捡个傻子入洞房 自相逢 疯犬不可驯

晏旭不置可否地应了声,就抬腿往外走。 这种事不方便姑娘家跟着,赵北晴也自去给哥哥书写信函不提。 七月再炽阳如火,也压不住书子们的渴学增益之心。 街上行人稀少,酒楼、茶馆等地,却人满为患。 有的地方,还专门在空场之中搭建起了二尺高台,让书子们轮流登场、各抒己见。 这叫:“辩学”。 近期都没出过门的晏旭,拉上同样埋头苦读的杜景辰。 二人慢慢走在街上,看着、听着。 果然戚舒并未说错,最近源根论十分惹火。 每一处正在辩学之地,都在为源根论里的字字句句、争议不休。 千人千眼,见解各有不同,都企图想通过争论、得到认同或追随。 “看看看,协省最有名的大才子、余惠泽来了!” “哇,这下热闹了。快快快,快让开,让余大才子先进去!” 京城最大的二层酒楼门前,有书子看到一位儒雅俊秀的翩翩佳公子、正款步而来。 便连忙招呼着、吆喝着、扒拉着挡路之人,热情洋溢地对余惠泽、表达着崇拜之意。 余惠泽面上的笑意,涵而蕴有风度、亲而藏有疏离。 客客气气、温雅如水,似神仙公子降临凡间一般。 众人一听余惠泽到了,纷纷出来的出来、过来的过来,挤成一团。 都伸起一条胳膊高喊:“余大才子、余大才子!” 仿佛能得之轻瞟一眼,就能被神气灌体一般。 喊得那叫一个热气沸腾、歇斯底里。 晏旭本已将将走到酒楼门口,就被人扒拉了几下,又被涌出涌来的人群给推推挤挤。 将他与杜景辰挤散了且不说,连他的鞋后跟都被人给踩掉了。 却没法扯住人跟对方讲道理。 只能反身挤出人群,站去稍远处的墙根儿下。 而这一过程,就让余惠泽给看到了。 想想看,大家都拼命往前挤呢,拼命想得他一眼青睐呢。 却就有这么个人、这么个毫不起眼、却也身穿书子袍的人,反倒转身给挤跑了。 扎眼还……碍眼。 余惠泽心下轻哼。 严重怀疑此人就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自己的不满。 想他自成名以来,所到所过之处、无不引起哄动、无不引读书人趋之若鹜。 他早已习以为常、并引以为傲。 什么时候多出了这么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家伙?! 余惠泽心下不快着,面上的笑意维持不变,还亲切地对着周围、做着轻微的环点头动作。 确定自己有让所有人、都感觉到被关照到、引发更大的欢呼和热情过后。 余惠泽才轻摇折扇,一身白衣飘飘,风度翩翩地踱进了这座酒楼。 这是京城最大、也是最豪侈的酒楼。 内里,也围堵了不少的人。 见他进来,纷纷挤挤挨挨着让开。 不过没有冲他伸出手。 大家都是读书人、斯文人,且余惠泽实在声名过盛。 这在他们心中,余惠泽简直如年轻一代读书人的神邸一般、不容亵渎。 就这样看着,哪怕就这样能近距离地看着,都只觉心满意足。 直至余惠泽踱上二楼,立去长廊下、站到围栏前。 才有书子大声提议:“余大才子,可曾听闻"源根论"?对于此文,余大才子有何独到见解,可否说于吾等知晓、以便吾等定向学习?” 此话一出,未及余惠泽给予什么样的回应,别的书子们先议论开来。 “哎呀,余大才子当然有听说,你这话问的。” “去,别打岔。那样的文章即便文词再好、又岂能入得了余大才子的法眼?” “你才别捣乱,再不入余大才子的眼,最近如此这般热议,余大才子又岂是耳目闭塞之人?” “哎呀,都别瞎吵吵了,听听余大才子怎么说吧,他说的,肯定对吾等大有裨益。” 最主要的,之前那人说得对,余大才子的见解,能起到定向的作用。 就此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争执。 众书子们觉得此话有理,遂都安静下来。 而这些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余惠泽身上的人,就没有注意到…… 二楼僻静的一个包间内,三名老学者模样儿的人,正在静坐饮茶。 这三位可不是普通人。 上位坐着的老者,正是翰林大学士、曾文海。 文学大儒、声名显赫、位高权重。 旁侧二位,身份虽然比曾文海要低着些,却在文学一道的地位上、也并没有低得到哪儿去。 一位是:国子监祭酒,梁学毅。 一位是:负责监修国史的、昭文馆大学士、丰博颂。 这三位,历来交好,又皆不与四大世家有攀扯。 此前听闻“源根论”惹热议,便也想着来听听。 其实这也是书子们的目的。 扬名怎么扬? 不仅要在书子们中扬,像余惠泽一样。 更要扬进文学大儒、或朝廷重臣们的耳中。 平日里,难有一篇文章引起各方不同的观点,议来议去都是各自的文章居多。 现在突然多出这么一篇、能让各人都畅舒己见、且比较持久,谁又不想趁此机会表现一番? 都不需要明着找,他们也能猜到: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热议,必会引起目标人物的重视。 会被听到的。 只是他们没有人能想到:来的居然是如此重量级的大人物。 还是三位! “这个余惠泽的诗文,我曾经阅览过,想必二位仁兄,亦有过眼过吧?”丰博颂先出声。 此前,他们正听书子们议得热闹之际,忽就被余惠泽的到来给打断。 丰博颂就顺着提了一嘴。 “没错。” 梁学毅微微晗首,“只我对其有三分不喜。觉得他的诗文,稍有些华而不实。” “你喜不喜的又不打紧。” 身为翰林院大学士、天子近侍、帝王重信的曾文海,从不轻易出言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更从不会轻言自己的喜恶。 听到梁学毅的话,就轻轻调侃了他一句。 也借此避开了丰博颂的问题。 了解曾文海的丰博颂,也没期望着曾文海能说出什么。 他更想说出的是他的看法。 见梁学毅实话实说,他也就趁势接话。 “我也对那余惠泽的文章、以及人品略有微词。身为读书人,还只是个秀才、就如此招摇过市,不好、不好。” 这等于是在提前告诉主考官:我这么高学识、高才华、高水平的人才,你们都不让我上榜,那就是你们瞎了眼。 且还会引起追捧他的人不服气,认为就是科举舞弊。 会闹的。 所以如果在评名次时,有人和余惠泽的水平不相上下,那主考官必然会偏向余惠泽三分。 毕竟主考官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且听听他的论点如何吧。” 曾文海缓缓出声。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8246/285190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8246/2851909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