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网游竟技 > 知否:我是皇太子 > 第二百六十七章 眼睛都红了

第二百六十七章 眼睛都红了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糟糕!被我渣了的男宠是摄政王 笑傲之武侠系统 重生1990 综武:纵横金庸大世界林渊赵敏黄蓉 六年后,三崽携她掀翻帝国财团 反派未婚妻总在换人设 病娇孽徒的白月光竟是我 我与妖女一起斩神 都重生了谁还深情啊 安安稳稳只种田,真的好难啊

耶律重元不回上京,在辽皇看来是故作姿态给那几个损失了兵马的贵族看。 并不觉着有什么问题。 每个人的利益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 在赵兴看来,辽皇的行为有些犯蠢,但是从辽皇的角度来看,耶律重元越不愿意回上京,越说明那几个损失兵马的贵族对耶律重元很不满。 不然耶律重元也不会为了给他们一个交代,态度坚决的想对大宋出兵,报复大宋。 “大相公觉着,辽国会乱吗?”赵兴问道。 韩章闻言摇了摇头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耶律重元若能成功,辽国必然大乱。但若是他失败了,辽国只会小乱一会,不会持续多久的。” 官家对于辽国大乱还是小乱并不在意,说道:“大相公之前曾提议在北方边境修建长城连接边城,做为屏障。朕仔细思考后,此法甚秒。只是辽国那边不会坐视大宋修建长城,若是辽国内乱,就是一个好机会。 耶律重元已经得到香水秘方,若是要动手,应该就在近期,此事得早做计较才是!” “陛下所言极是,只是如今北方天寒地冻,即便要准备,也得等来年开春之后了。”韩章说道。 南方多山,但是从南方采集石头运往北方,所需人力物力太大了。 北方还是有不少山的,开采石材只能从北方开采。 只不过北方天寒地冻,此时不方便开采。 开春后又是春耕,肯定不能大量征兆民夫,只能等春耕结束了。 “朕是担心耶律重元等不到那个时候,若是长城未修建完成,辽国内乱就平息了下来,辽国必然会出兵的。”官家皱眉道。 “父皇,儿臣倒是觉得不用担心。” 赵兴微笑道:“耶律重元若是真成功,辽国内乱没有那么快能够平定。而西夏王野心不小,如今正在整顿内部,准备对高原吐蕃各部动兵,到时候辽国也不会坐视。 有西夏牵制,辽国内乱即便平定,也未必会对大宋出兵。 这次是难得的机会,只能赌一把了。若是不成也不影响,大不了囤积的石材,用来加高边境城池,总不会浪费的。” “殿下所言正是臣想说的,错过这次机会,以后也很难找到机会了。”韩章说道。 官家沉吟道:“既然如此,那就赌一次吧。大相公先制定详细章程,等来年春耕后,便开始准备。” “是!”韩章应道。 ………… 因为确定辽国那边不会兴兵犯边,官家便直接下旨,召英国公班师回朝。 十二月中旬,距离过年还有不到半月,英国公率领大军回到了汴京。 赵兴亲率礼部官员,外出十里迎接。 虽说对外不能宣扬剿灭的是辽国骑兵,但是上层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次剿灭近万辽国骑兵,自身损失还不大,已经是难得的大胜了。 太子亲迎,给了将士们极大的荣誉。 赵兴亲自宣读圣旨,对有功将领进行了封赏。 封赏倒也不多,英国公作为主将,也就赏了一个皇庄,还有些金银布匹。 其余将领根据功劳,有的升一级得了些金银赏赐,有些干脆只有金银赏赐。 宣读完圣旨,大军回西郊大营,而英国公等将领则随赵兴进宫。 今日官家设宴,款待有功将士。 对于普通士卒来说,这次打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胜仗,多少能得些赏赐。 而且这次出征,前后持续两个多月,在这期间他们也能得到全饷,家里勉强也能过个好年了,高兴有,却谈不上有多高兴。 大宋禁军的普通士卒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等级不同俸禄也不同。 以上等禁军为例,一个月的俸禄在千文的样子,也就是一两银子。除此外还有粮食,折算成钱,差不多每个月二两银子的收入。 中等钱粮加一起是一千五百文左右。 下等的就只有一千文左右。 看着不少,但是大宋因为经济繁荣,有些通货膨胀。 而且士卒的这点俸禄,还需要养一大家子人。 好男不当兵,这句话在大宋展现的淋漓尽致。 大宋虽然是募兵制,但是士兵来源十分复杂。 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来源,一是刺配充军,就是有人犯法,罪不至死,就会在脸上刺字充军。 二则是发配充军,乍一听和刺配充军一样,其实并不同。 刺配是犯法经过审判的,而发配的则是一些地痞无赖。 这些人游手好闲,扰乱治安,就会被发配去参军。 最后一个来源,也是士卒的主要来源,那就是流民。 两宋一共爆发了四百多次起义,这还是史书记载的,肯定有所疏漏。 而两宋总共也才持续三百多年,平均每年爆发的起义都不止一次。 这些起义被平定后,总不能把人都杀了,安置就成了麻烦。 于是便把叛军和因为反叛导致无家可归的流民中的青壮充入军中。 如此一来,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也造不了反。 这一部分占据了大头。 可是这样的士卒家里几乎都没有田地,只能靠他们的俸禄养活。 一开始勉强倒也能够维持。 但是随着进队越来越多,朝廷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于是朝廷就想了一个办法,士卒平常都是领半饷,只有戍边或者打仗之时才能领全饷。 大宋军队战力越来越弱,虽然有上层腐朽的原因,但是和这一点也不无关系。 士卒连家人都养活不起,上了战场谁会去拼命? 什么报效国家,大字都不识的士卒哪里有这个觉悟? 普通士卒的想法很简单,当兵就是为了吃皇粮。 皇粮吃不饱肚子,谁管皇帝是谁,天下是谁的。 这些年军中逃兵数量都日益增多。 好在他们这次打了胜仗,多少还是有点赏赐的。 不过当士卒回到军营后,得知了这次的赏赐,一片哗然。 这次有功劳的士卒,竟然赏赐了田地。 根据杀敌数量,功劳大小,能得到三五亩田地。 当然了,只有功劳足够的才有。 这次英国公带去的五万兵马,得到田地赏赐的只有不到五千人。 其余人只得了一点银钱赏赐。 即便如此,也让其余将士眼红了。 一亩田地再怎么样也值个好几两,好一点的能值十几两甚至几十两。 汉人对于田地总有种别样的情感,不是实在没办法了,有田地的百姓几乎都不会往外卖。 那些地主乡绅卖田都是成片卖的,不会一两亩或者几亩的单卖。 他们即便有钱,也很难买的到田地。 这个消息一出,那些没有得到田地赏赐的士卒十分懊恼。 恨自己当时为何不多杀两个敌人,说不定他们就能得到田地的赏赐了。 别说他们,西郊大营其余士卒得知消息后,眼睛都红了。 这个时候若是调兵上战场,这些士卒怕是会抢着去,上了战场也会悍不畏死。 不要觉得离谱,对于苦哈哈来说,怕的不是死,是穷。 每年都有一些逃兵,其中好些都被抓回来当众处死,目的就是为了震慑。 即便如此,每年依旧还有很多逃兵。 为什么有人冒死都要逃? 还不是因为当兵连家人都养活不了,有人宁愿冒死逃出去另谋出路。 大多数士卒虽然没有逃离的胆子,但是他们在军中也是混日子,上了战场谁会去拼命? 毕竟他们若是死在战场上,朝廷给的抚恤也不多,一家老小也很难活下去。 但如今立功赏赐田地,谁还在乎自己那条贱命? 等对战死将士的抚恤出来后,许多士卒甚至吵着要请战了。 阵亡将士,一律补偿其家人十亩良田,以做抚恤! 且这十亩田地免税十年! 十亩田地多吗? 真不算多,一年收成也就一千多斤粮食。 肉食匮乏,成年男子一天吃个几斤粮食都很正常。 算下来只够一个成年男子吃饱的。 但是这年头普通百姓人家谁能天天吃饱啊。 十亩田地在生吃俭用的情况下,足够一家三五口人生活下去了。 等十年后,子嗣也长大成人了,也能想别的办法赚钱补贴些家用了。 十亩田地不多,却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了。 ………… 官家因为心情好,席间多喝了几杯。 宴席结束,有些微醉,回了寝宫准备睡一会。 这时刘公公把西郊大营的情况禀报给了官家。 官家听完后,也是咂舌不已。 这次给有功的士卒赏赐田地,是赵兴提出来的。 清量田亩进展虽然不是特别理想,却也清查出了不少隐匿的田地。 这些田地自然要归朝廷所有。 以前不赏赐,是因为根本没田。 否则也不会因为无法安置那些流民,把青壮充入军中。 大宋和平这么多年,却养着一百多万的军队,压的朝廷都快喘不过气来了,难道官家不想裁军吗?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每个士卒背后代表着一个家庭,裁了以后,这些士卒家里没有田地,一家人靠什么生存? 要是裁军二十万,连带背后的家人,最少有一百多万人。 这么多人没了生活来源,得引起多大的乱子?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9605/301006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9605/3010061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