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文豪:开局得罪女儿国王 > 第22章 第三篇小说投给谁?

第22章 第三篇小说投给谁?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重回杀马特时代掰弯年级第一 迟来的关心谁稀罕 情深不寿[快穿] 我每一张卡都超模,你凭什么秒我? 规划四合院:求你不要过来啊! 天道遁一 满朝奸臣,要扶我做千古一帝! 强者是怎样炼成的 同桌在线教你谈恋爱 快穿:我在人间找饲主

《森林里来的孩子》小说主人公是伐木工的儿子孙长宁,从小在林区长大,热爱自然,具有灵性。 森林是他的乐园,在这里他快乐地长大。 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从燕京来到这片森林的梁老师,被他的笛声吸引。 “偶然出现的笛声使他丢掉了孩子的蒙昧。” 梁老师发现长宁的音乐天赋,此后长宁跟梁老师学习音乐。 在笛声中他们劳动,从劳动中寻找创作灵感。 最终梁老师因疾病离开人世,长宁带着梁老师的愿望,离开森林,去燕京开始他的音乐梦想。 长宁的演出引起教授共鸣,他被曲子深深地吸引。 教授是梁老师的同学,得知这是挚友的得意门生,决定录取长宁。 森林里来的孩子走进音乐学院,成了一名大学生。 …… 小说没有一味指责谁。 但你读完小说,能明白人们的苦痛。 他们渴望学习,渴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林爱民选择这篇小说,最看重它的文学性。 至于反思,也是陈思崇提及,他趁机将其定性罢了。 伤痕要谈,但谈了后要做什么。 要反思! 这才是他的目的。 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能领悟哪些,跟个人阅历和生活环境相关。 “陈组长总结得很好。” 他笑着回应:“我脑海里本来只是有个模糊念头,您让我拨云见日、如梦方醒。” “好小子!” 陈思崇点点林爱民:“太滑头了!” “上篇小说的自我评述呢?” 他说出来此的目的。 “差点儿忘了。” 林爱民故意拍拍脑门,从口袋里拿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自我评述。 “你可以永远相信《燕京文艺》。” 陈思崇接过稿子,意味深长道。 “当然!” 林爱民毫不犹豫:“德凝姐和陈组长的情意,我不会忘记。” “你再等等。” 章徳凝狠狠瞪他一眼。 滑头! 只顾着看三篇稿子,她忘记评述的事情了。 林爱民没有第一时间交出来,也是在观察《燕京文艺》的态度吧。 好在陈思崇组长提醒,否则他们就错过了。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早就在《燕京文艺》刊登了,他们和林爱民必须站一边,不能再首鼠两端。 小说的自我评述就是对施怀仁他们诋毁的最好反击,《燕京文艺》必须表明态度。 她和陈思崇出了屋子,去后者的办公室。 “伤痕提了,但更注重反思,写得很不错!” 看完林爱民对小说的自我评述,其实也是对诋毁文章的反击,陈思崇点了点头:“和《森林里来的孩子》一起,都刊登到下一期。” “可惜了另外两篇稿子。” 章徳凝心有不甘。 “我们和林爱民一样,需要更多的朋友。” 陈思崇安慰她:“只要我们展现出诚意,他会第一时间选择我们。” 他话里透着唏嘘。 当初主编要刊登《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的确冒了一定风险。 想着林爱民有知青英雄的身份,再有《人民日报》的采访,怎么都不可能有问题。 结果这小子采访时,念了艾晴的诗句,让《燕京文艺》措手不及。 《燕京文艺》如今也是如履薄冰,真要退却或者低头,那也有违他们的创刊理念。 只能拼了! 向前! 但在这个过程中,有同伴或者老大哥带头,那就更加妙了。 陈思崇仔细想了想,对章徳凝道:“那篇《灵与肉》,可以投到《人民文学》。” “另一篇呢?” “魔都!” “魔都?” 章徳凝满脸惊讶:“一来一去太远了,那边能接受吗?” “会的。” 陈思崇话里透着坚定:“大家都有追求美好的念头。” “哦!” 章徳凝恍然醒悟:“我会提醒林爱民的。” “问问他还有什么要求。” 陈思崇再次叮嘱:“《燕京文艺》会尽量满足。” 不到十天时间,写出三篇小说,而且不需要怎么改动。 这样的"天才",必须交好。 “是!” 章徳凝点头离开。 说到第三篇小说,和《灵与肉》一样,她还有点儿疑惑,正想问问林爱民。 “你哪来的这么多素材?” 到林爱民的屋子,章徳凝满脸好奇。 还是来了! 林爱民暗暗感慨。 早有准备的他,立即回应:“是德凝姐您鼓励,催我写稿子,我才有了动力。” “我就是个陕省下乡的知青,哪里有太多故事去讲。” “最近这段时间,我经常在燕京车站附近转,看到回来的知青,就上去攀谈。” “一半靠想象,一半靠询问,才能写出这么多小说。” …… “说起来我还要谢谢您,改天请您吃大白兔奶糖。” 林爱民"诚意满满"。 他也不怕别人去查,因为最近离开双井街道,的确按照刚刚所说去做了。 和人交谈,甚至拿出本子记载,都是为写小说做准备。 小说不是纪实文学,本就有虚构,再有这样的素材积累铺垫,谁都无法质疑。 章徳凝也是信了的,不过她还是没好气道:“你真要念着我的好,以后优先给姐供稿子。” “当然!” 林爱民满口应承。 千字7元的稿酬,《燕京文艺》给了顶格,他当然不会拒绝。 章徳凝满意他的态度,进一步示好:“你还有什么要求?《燕京文艺》会尽量满足。” “还真有。” 林爱民腼腆一笑:“德凝姐能帮我弄张车票吗?” 他说的不是火车票、汽车票那种票,是拥有购买自行车资格的车票。 “自行车是紧俏物资。” 章徳凝稍稍沉吟,告诉林爱民实情:“估计要拿钱买,大概需要四五十元。” “没问题。” 林爱民点点头,拿出刚到手的稿酬,递给章徳凝:“拜托姐了。” "德凝"二字没了,他这是刻意拉近关系啊。 明知这家伙是有求自己,所以表现得亲昵,章徳凝依旧很受用。 谁不想有个写作天赋如林爱民这样恐怖的"弟弟"呢? 她接下来告诉林爱民,陈思崇对他另外两篇小说投稿选择的建议。 “谢谢陈组长,谢谢姐!” 林爱民嘴上跟抹了蜜似的,笑呵呵道:“姐这里有空白信封吗?我现在就寄出去。” 好小子! 当《燕京文艺》是自己家了。 正合她意! 章徳凝不但提供了信封,还附赠两张邮票。 林爱民也没避着她,两篇小说的投递杂志名称一目了然。 第三篇小说投的是这家? 章德凝暗暗点头。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9756/2789706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9756/2789706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