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文豪:开局得罪女儿国王 > 第69章 做协最年轻作家的胸怀!

第69章 做协最年轻作家的胸怀!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乱撩[电竞] 垂耳兔的信息素让总裁真香(ABO) 带我去远方 人在奥特,开局被诺亚打上门 我在古代有工厂 新婚夜,毒妃医好了王爷隐疾 道医下山,师父忽悠我做赘婿 饥荒年,我囤货娇养了古代大将军叶苜苜战承胤 仙化危机 我也想当救世主啊

母亲心里想什么,是否为自己骄傲,林爱民不知道。 但他看得出来,邓桂梅很感动。 这算什么啊? 将来你是要注定坐轿车的人,现在只是开胃菜罢了。 此时钱只剩不到300元的男人,有着雄心勃勃的野望。 “我饿了!” 林爱民转移母亲的注意力,摸了摸肚子:“车子骑着是带劲儿,就是路程太远了。” 可不是嘛? 从东城骑到朝阳,也就他现在正当年,否则根本扛不住。 “开饭,开饭!” 早就炒好菜等林爱民的邓桂梅,立即和儿媳、女儿去端饭。 屋内只剩下父子,林力强拍拍儿子的肩膀:“爸爸以你为荣!” “以后习惯就好。” 林爱民大言不惭,毫不谦虚。 林力强瞪了他一眼,抬手就想教育教育儿子。 “你做什么?” 正巧邓桂梅出来,立即呵斥丈夫:“敢动我儿子一指头,我跟你没完。” “这里有点儿灰。” 林力强同志最近家庭地位低,顺手在林爱民肩膀弹了弹:“我嫌它碍眼。” 呵! 朱晽和林若兰偷笑。 温馨的家,她们很珍惜。 一家五口吃了饭,有早睡准备早起的,有还在学习的,当然也有贪恋夫妻生活的。 不过第二天,朱晽还是和婆婆邓桂梅同步起来了。 温馨的家,需要每个人爱护。 林爱民当然也没睡成懒觉,毕竟今天要去燕京大学。 妹妹林若兰难得穿了嫂子朱晽送她的新衣服,衬托得容貌清雅秀丽。 朱晽更不用说了,稍稍打扮一下,就成了最亮眼那个。 三人吃完饭,坐了方珍安排的车过去。 五四文学社的重建,非同一般,她希望三个人风风光光参与,而不是因为挤公交,搞得浑身汗津津的去丢人。 其实她多虑了。 9月23日的燕京,天没那么热了。 车子停在燕京大学门外,林爱民他们下了车,迈步进了校园。 此时是初秋,沿路是古气磅礴的大树。 明净澄澈的天空,让三人的心也随之沉静。 五四文学社重建先去报道的地方,放在燕京大学最著名的未名湖湖畔。 此时岸边的树冠通体金黄,雍容华贵,层次鲜明,极富立体感。 微风徐徐吹来,树枝摇曳,优雅如舞蹈。 “真美!” 林若兰有感而发,眼中有着向往:“我不后悔报燕大!” 她说的是跟钱中书闹别扭,故意不报青华那件事。 “当然!” 林爱民点点头:“燕大是有底蕴的。” 他说得没错。 譬如五四文学社,就是燕京大学历史最悠久、贡献最突出的文学社团之一。 它成立于56年,创建者是一群有着共同理想的年轻人,他们以最纯洁的信念,孕育了"五四"。 同时他们先锋的姿态,也确立了校园文坛乃至华国文学界中五四文学社的地位。 而冯志、吴组缃等著名的老诗人、老作家,也以他们丰富的作品,奠定了文学社最初的文学底蕴。 回忆着五四文学社的历史,他们慢慢靠近湖畔,立即有人迎了上来。 这是個目光炯炯有神的青年,看到器宇轩昂的林爱民、清丽淡雅的林若兰以及姿态雍容的朱晽,他眼中闪过异色,很快恢复平静。 “来参加文学社复建的同学,我多多少少都有印象。” 他笑着跟林爱民打招呼:“但我从来没见过你,你肯定就是写出《巴山夜雨》、《灵与肉》的林爱民学弟吧?” “我叫邹十方,77级哲学系的。” …… 邹十方? 五四文学社复建时做了副社长,后来不但是知名作家,还是画家、美学学者、艺术评论家、摄影家。 他的画作值钱不值钱,要不要搞几幅? 琢磨着如何薅羊毛,林爱民不忘笑着回应邹十方:“师兄好!” “能参与五四文学社的复建,是我们三个的荣幸。” “这是我的妻子和妹妹,……” 他指着朱晽和林若兰,向邹十方介绍。 “可惜了!” 邹十方很风趣:“两位师妹都不是哲学系的,我们系少了两道美丽风景。” 不愧是当上副社长的人,他很快就和三人熟络起来。 “我来介绍吧。” 邹十方领着三人走近,挨个儿介绍:“陈见功、李子红、王晓平、查见英,……” 都是名人! 陈见功、李子红和邹十方是副社长。 至于王小平和查见英,则是文学社的编辑,前者后来嫁给了导演郑小龙。 而现在她们俩和李子红,都是正值风华的青春少女。 “伱好!” “你好!” …… 林爱民态度摆得很正,完全以学弟的身份称呼他们,很快就得到认同。 “爱民学弟!” 王晓平胆子最大,饶有兴致问林爱民:“讲讲你的写作技巧啊。” “是啊,是啊!” 查见英也道:“我们写篇小说要绞尽脑汁,你几个月就发表了七八篇。” “没错!” 中文系的陈见功,话里透着感慨:“《飘逝的红头巾》和我想的一篇小说类似,你写得比我好多了。” “你的意思爱民师弟抄你的?” 王晓平挑挑眉,言辞犀利。 “我……” 陈见功再长袖善舞,此时也不知该如何解释。 他是真有"红头巾"小说构思的,谁知却晚了林爱民一步。 林爱民当然知道怎么回事,帮陈见功圆场:“文学创作向来有共鸣的说法,我和杨匠老师就写过类似的散文。” “你说的《凿井记劳》?” 王晓平深以为然,啧啧赞叹:“你的散文文笔朴实,和小说风格迥异。” “我很少佩服人,你是第一个。” …… “来吧!” 她从挎包里拿出一本《人民文学》,这一期刊登着《灵与肉》:“给师姐我签个名!” “还有我!” 查见英不甘示弱,拿出的是发表《巴山夜雨》的那期《魔都文艺》。 而李子红、张友华等人也在摸挎包。 林爱民的脸黑了。 财力不同,有人甚至拿出五六本杂志来。 按照这样的架势,等他签完名,手非酸不可。 他拿起笔,给王晓平的《人民文学》签了名,再接着就是查见英。 “咳咳!” 林爱民站在原地,面向围拢过来的师兄师姐:“今天五四文学社复建,咱们还是关注重点吧。” “秉持着五四精神的文学社,是要我们敢于打破常规的。” “大家能来燕大,肯定都是佼佼者,那就拿出你们高考时的斗志,让五四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我只是一块砖,是为了引玉的。” “希望你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到时来给我签名。” …… 咔吧! 此时邹十方突然拿出相机,把站在众人中心的林爱民拍了个清清楚楚。 “这就是做协最年轻作家的胸怀!” 他激动不已。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9756/278971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9756/2789712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