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历代帝王之汉武大帝 > 第282章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三十四)

第282章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三十四)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玄幻:神女生死修真记 妖孽归来 殿下,王妃打算给你画遗像 神奇教练 武运昌隆 今天我又不是人 大邶枭雄 超强狂婿 解散是你,我御灵四大校花你哭啥 先敌开火

汉武帝的书房。 皇上单独召见了司马相如,向他询问此事。 司马相如说:“邛、筰、冉、駹等都离蜀很近,容易开通道路。郡县在秦朝时就已设置,到汉朝建国时才废除。如今若能重新开通,设置为郡县,其价值超过南夷。” 皇上认为司马相如说得对,就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令持节出使。副使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等,乘坐四匹马驾驭的驿车向前奔驰,凭借财物和巴、蜀的官吏去拉拢西南夷。 蜀郡。 这次司马相如可以说是衣锦还乡。 司马相如等到达蜀郡,蜀郡太守及其属官都到郊界来迎接司马相如,县令背负着弓箭在前面开路,蜀人都以此为荣。 于是卓王孙、程郑、临邛诸位父老都凭借关系来到司马相如门下,献上牛和酒,与司马相如畅叙欢乐之情。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司马相如设宴热情招待他们。 “岳父大人,各位乡亲父老,我此次奉皇上所差,回到蜀郡要平定西南夷,还望在座的各位,多做工作,多多支持啊。” 卓王孙喟然感叹说:“此次,长卿被皇上拜为中郎将,令持节出使,平定西南夷,可以说一是荣归故里,二是为朝廷建功啊。” “卓公啊,怎么样,当初我就说长卿才华横溢,前程似锦,将来必定会有所作为,现在你看到了吧,他现在可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钦差大臣啊。”程郑笑着说。 “程公,你说得没错,只恨我把女儿文君嫁给长卿有点晚了啊。”卓王孙自责地说。 “卓公,不算晚,长卿在官场上只是刚刚开始崭露头角,将来必定会有更大的作为啊。”程郑说。 “你们过誉了,我这个人不太适合在官场里面久呆。”司马相如说。 事后,卓王孙便把一份丰厚的财物给了文君,使与儿子所分一样多。 司马相如平定了西南夷。 邛、冉、筰、駹、斯榆的君长都请求成为汉朝的臣子。 首发&:塔>-读小说 于是拆除了旧时的关隘,使边关扩大,西边到达沫水和若水,南边到达牂牁,并以此为边界,开通了灵关道,建桥在孙水上,直通邛、筰。 司马相如的家中。 司马相如办完了公务之后,便回到自己的家中。 所谓当官不自在,自在不当官,司马相如到朝中为官一晃已经数年了,他与卓文君久别重逢,自然是无限的欢喜。 “长卿,你此次回来是不是不用再去长安了?”卓文君问。 “文君,这几年,你在家里受苦了哈。”司马相如把她搂在怀中说。 “长卿,漫漫长夜空对烛,唯有无尽的相思陪伴,这独守空房实在不是滋味啊,从此我们再也不分开了,好吗?”卓文君说。 “文君,我也很想你,我也早已厌倦了官场的生活,可是,在朝中做官就是这样,不得自由,此次,皇上命我平定西南夷,我还没有回去复命,怎么行呢?待我回去向皇上复命之后,就立即辞官不做,回来陪你,永不分离,好吗?”司马相如说。 “长卿,你说的是真心话吗?”卓文君问。 “句句肺腑。”司马相如说。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希望你记住今日所说的话,回去复命之后,早日归来。”卓文君说。 “一定。” “只是,遗憾的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孩子,我很希望有个孩子。”卓文君说。 “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该来的自然会来,即使我们真的没有孩子,我也一样会爱你到老的。”司马相如说。 司马相如回京报告皇上,皇上非常高兴,司马相如提出辞官,汉武帝却没有准许。 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时,蜀郡的年高长者大都说开通西南夷没有用,纵然是朝廷大臣,也有人是这样认为的。 司马相如也想向皇上进谏,但建议业已由自己提出,因而不敢再进谏言了,于是就写文章,假借蜀郡父老的语气,以自己来诘难对方,以此讽谏皇上,并且借此来宣扬自己出使的本意,使百姓了解天子的心意,这便是著名的《难蜀父老》:汉兴七十有八载,德茂存乎六世,威武纷纭,湛恩汪濊,群生澍濡,洋溢乎方外。于是乃命使西征,随流而攘,风之所被,罔不披靡。因朝冉从駹,定筰存邛,略斯榆,举苞满,结轨还辕,东乡将报,至于成都。 耆老大夫荐绅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俨然造焉。辞毕,因进曰:“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今罢三郡之士,通夜郎之途,三年于兹而功不竟,士卒劳倦,万民不赡;今又接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卒业,此亦使者之累也,窃为左右患之。且夫邛、筰、西僰之与中国并也,历年兹多不可记已。仁者不以德来,强者不以力并,意者其殆不可乎!今割齐民以附夷狄,弊所恃以事无用。鄙人固陋,不识所谓。” 使者曰:“乌谓此邪”!必若所云,则是蜀不变服而巴不化俗也。余尚恶闻若说。然斯事体大,固非观者之所觏也。余之行急,其详不可闻已。请为大夫粗陈其略: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异也。故曰非常之原,黎民惧焉;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昔者洪水沸出,泛滥衍溢,人民登降移徙,崎岖而不安。夏后氏戚之,及堙洪水,决江疏河,洒沉赡菑,东归之于海,而天下永宁。当斯之勤,岂唯民哉?心烦于虑而身亲其劳,躬胝无胈,肤不生毛,故休烈显乎无穷,声称浃乎于兹。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且夫贤君之践位也,岂特委琐握龊,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哉!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鹜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且《诗》不云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以六合之内,八方之外,浸浔衍溢,怀生之物有不浸润于泽者,贤君耻之。今封疆之内,冠带之伦,咸获嘉祉,靡有阙遗矣。而夷狄殊俗之国,辽接异党之地,舟舆不通,人迹罕至,政教未加,流风犹微。内之则犯义侵礼于边境,外之则邪行横作,放弑其上,君臣易位,尊卑失序,父兄不辜,幼孤为奴,系累号泣,内向而怨,曰:‘盖闻中国有至仁焉,德洋而恩普,物靡不得其所,今独曷为遗己!"举踵恩慕,若枯旱之望雨。盭夫为之垂涕,况乎上圣,又恶能已?故北出师以讨强胡,南驰使以诮劲越。四面风德,二方之君鳞集仰流,愿得受号者以亿计。故乃关沫若,徼牂牁,镂灵山,梁孙原。创道德之途,垂仁义之统。将博恩广施,远抚长驾,使疏逖不闭,阻深暗昧,得耀乎光明,以偃甲兵于此,而息诛伐于彼。遐迩一体,中外褆福,不亦康乎?夫拯民于沉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迟,继周氏之绝业,斯乃天子之急务也。百姓虽劳,又恶可以已哉?. “且夫王事固未有不始于忧勤,而终于佚乐者也。然则受命之符合在于此矣。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观者未睹指,闻者未闻音,犹鹪明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薮泽。悲夫!” 于是诸大夫芒然其所怀来,而失阙所以进,喟然并称曰:“允哉汉德,此鄙人之所愿闻也。百姓虽怠,请以身先之。”敞罔靡徙,因迁延而辞避。 这是一篇驳论文,托言难蜀父老,实际上驳朝廷重臣的错误认识,坚定汉武帝开发西南的信心。 先概述凭强盛国力平定边境的有利形势,是全文的背景。紧接着提出批驳的靶子:开发西南边境难成,损民,无用。主体和重心是批驳——先指出开发西南具有促进民族进化,事关统一大业的重大意义,是总批;接着指出并用大禹治水为例证明创大业、立殊功的普通规律,驳“难成”、“损民”,劝武帝效禹立非常之功,永传之名;再通过颂扬武帝采纳远见卓识的议论(指自己的主张),开创大业,垂范万代,指出开发西南是当务之急,是消除混乱、和睦民族、拯救百姓、统一祖国的伟大事业,将使中外更加安乐,驳倒“损民”、“无用”;又用形象的比喻,批评死盯着创业开始时的忧患,看不到正迈向成功,享受安乐的趋势的短浅见识,驳倒“难成”;最后设蜀人诚服,表明自己主张正确。 这篇文章高瞻远瞩,很有说服力;文中用边民的怨言和渴望作论据,动情入理,很有雄辩性和说服力;赞颂武帝采纳远见开创大业,促使武帝听取自己的意见,坚定开发的信心,委婉而有力。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4997/514492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4997/514492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