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青苗法的雏形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新婚夜,植物人老公被我撩醒了! 末世之救赎者 真实元眼 最弱玩梗人重生高武 网游:开局满星账号,爆杀全服 赘婿之医路逆袭 女帝攻略楚倾歌风漓夜 组合单飞后,我竟获得了模拟器! 重生后,小可怜她被豪门团宠了 大佬绝嗣!我一夜怀上他两个崽

王安石将这份资格表,填成了一份志愿书,他热血澎湃地表示,自己要扎根基层,要亲眼看一眼大宋的基层。 他的心中有一个计划,一个疯狂的计划,他想实践一番。 就这样,不愿进京的王安石,成为了鄞县宁波县令。 所有人都不理解王安石的这个选择,他的同僚,他的朋友认为他不求上进,不愿意去大宋真正权力的中心去闯一闯。 他的亲人也不理解他为何放弃了如此之好的晋升机会,要在一个小地方当县令。 所有人都惋惜的看着他,他们不解,他们疑惑,他们愤怒。 但王安石却只是一笑了之,转身背起了自己的行囊,前去了这个第一个要实现他心中计划的一个小地方。 他很期待,也很激动。 当了县令之后,王安石觉得自己没有来错,他来对了。 他真正看到了大宋百姓的生活,这是在京城看不到,也绝不会想到的一副光景, 他发现不管是丰年还是灾年,农民永远都是苦难的,饥饿的,他们永远逃不掉饥饿的怪圈! 穷,很穷很穷! 甚至无法翻身的穷! 这是王安石万万没有想到的,灾年饿肚子,他觉得是正常的事情,但是丰年为什么百姓也饿着肚子? 很快,他发现了原因。 当青黄不接天下大旱的时候,百姓只能靠借贷度日,等熬到丰年的季节,他们的粮食又得全都拿去还债,等到饥荒又成灾年的时候,无奈又得借贷… 借一年,需要三年乃至于五年来还。 众人看的一阵沉默。 尤其是李二,始皇等一众帝王。 这种方法他们不是不知道。 而天下,灾年总归有那么几年的,这就导致若无意外,农民永远要给地主打工,永无翻身的境地。 毕竟当饿肚子的时候,一切理想,一切报复都只是一句笑话罢了 为了改变这种陷入死胡同一般的恶性循环,王安石决定,每年的二月和五月,百姓可以找衙门贷款、贷粮,利息只要百分之二十,而且是半年以后偿还即可! 这样做的好处便是,既可缓解农民的燃眉之急,又能增加官府的收入,还能抑制高利贷的剥削,可谓一举多得。 王安石在这县城产生了这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也就是后面青苗法的雏形! 而且在鄞县的试验中,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商鞅却暗自摇头,他看着画面上看着百姓,兴奋到手舞足蹈的王安石语气低低的道:“的确,百姓负担减轻了,朝廷的财政也增加了,但这钱是从哪少了呢?” “百姓得到了好处,朝廷得到了好处,那谁的损失少了?” “不会有人利益不减少啊……” “这个道理不知你是否懂,否则变法将是笑话啊!” 而一个小县城,和全国推行的手段和阻力自然是不一样的。 商鞅注视着投影幽幽说道。 而北宋一些地主的眼神也变的冷冽起来,对他们而言。 王安石必杀之! 变法绝对不行! 三年后,王安石调任舒州通判,虽然是副手,但一样在位勤勤恳恳,一心为百姓做事。 当时的宰相文彦博、翰林学士欧阳修,都注意到了王安石,注意到了这颗业绩斐然的政坛新星,先后多次召他进京。 “但王安石只是表示,你们在教我做事啊?” 拒绝,再次拒绝! 倔强的王安石,立志扎根在基层的王安石,一口回绝了朝中两位前辈的盛情。 理由很简单,祖母年老,先臣未葬,弟妹当嫁,家贫众口,难住京师。 反正意思很简单,我不去京城。 而在宋朝,孝道是最大的,这理由合理,而且站得住脚。 在同僚们不解的眼光中,他又在常州当了八年 知府。 他自己当然是知道,他要做些什么,他很兴奋,他也继续实验。 公元1058年,王安石回京述职。 这次朝廷任命他为度支判官,协助管理全国财税! 可以说是重用! 这一次,王安石没有推辞。 他在基层县城摸爬滚打十余年,这个时候该迈出职业生涯的第二步了。 他慷慨写下了一封奏折,他上书仁宗,还原出了一个真实的北宋,他看到的北宋,国防不行,教育不行,社会风气不行…… 百姓苦不堪言! 同时,他写下了许多大胆已经实践了部分的想法,希望仁宗重视人才、重视制度、重视律法… 之后,他满脸期待。 他原以为皇帝会满脸诚恳地邀请他,会看着他激动不已,会恳切的对他说,朕终于等到你了,你帮朕! 帮朕改变这个羸弱的大宋! 然而,事实证明,王安石想多了。 这封《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连水花都没有掀起半分。 王安石很尴尬,但他是个聪明人,他确定肯定以及一定,这届皇帝不行。 等下一届皇帝。 宋仁宗:“……” 王安石要离京出走,不走不行。 朝廷下了九道诏书,才将他留住,先是任命 居郎,后又改为知制诰。 他以火箭般的速度,成为天子近臣,王安石的 官运,不可谓不强。 但这些并不是他想要的,他干的不开心,他的身上宛若有蚂蚁在爬。 1063年,王安石母亲病逝,这一次王安石趁机辞去官职, 回到江宁守制。 同年,宋仁宗驾崩,继子英宗即位。朝廷多次下旨,让王安石回京任职。 但王安石都以守丧为由,拒不赴任。他非常清楚,也非常不屑,新皇体弱多病,还有太后垂帘听政,后宫都干政了,这样的母子搭班唱戏,求稳尚且不易,谈何求新求变? 去朝堂找不自在?去找刺激? 更离谱的是,宋英宗登基后,为了确认生父的名分,大臣们掀起一场论战,竟足足持续了两年时间! 就很离谱,也很傻叉! 这样的执政水平,与王安石的期待,简直隔着十万八千里。 那更不去了! 晚生苏轼都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他觉得很有道理。 目前的王安石,便选择等,耐心等待,等待那属于自己开启变法的一个璀璨时代! 公元1067年,宋神宗即位。 听闻这个消息,王安石兴奋不已。 这一次,他坐不住了,他要出山,他要当官,而为了这一刻,他足足等了三十年! ps:谢谢大家的鼓励!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0128/280576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0128/2805764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