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四百零八章 毁灭一个国家,先毁灭这个国家的文化

第四百零八章 毁灭一个国家,先毁灭这个国家的文化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读书成圣!被小师妹曝光! 快穿:身为宿主却干着主神的活? 我儿阿飞,有剑圣之姿 万古河山一羽毛 电竞之穿书后顶A队长终究是栽了 极品二小姐 你傲娇啥?系统在手,女神说有就有 NBA:最强星二代 天灾囤货千万:我靠神树带崽种田 位元世界

这几日,央视与浦江电视台相继播放了《紫禁城奇妙夜》的完整视频。 不仅如此,我国自行车的两家龙头企业,在国外大受欢迎的新闻,也被播音员热情洋溢的报导了好几遍。 连带着导演王扶林和张路,先后得到了自家台里的嘉奖。 也同样是在这几日。 王世襄已经将自己收集了多年的明清家具,全部搬进了燕京钱粮胡同34号。 现阶段,江山根本没打算折腾这套四合院,索性就把这套宅子留给老几位玩儿去吧。 自打江山把几把钥匙分出去后,钱粮胡同34号立马就成了黄永钰、王世襄、朱家溍、启功、徐邦达的老根据地。 偶尔,沈从文和早已经出院的张伯驹,也会过来凑会热闹。 从前年开始,燕京城的几个区房管所,在修缮胡同老宅的同时,还接到了整理保护古建筑、名人故居的任务。 从接到命令的那刻起,各家房管所便向故宫研究所申请了专家帮助。 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就是朱家溍。 到了现在,因为一部载誉归来的美食广告,王世襄的名字便也被邀请了进去。 这项对口工作,两位老人都干的特带劲。 在现场指导工作的同时,常会在成堆的拆件中,翻出一两件趁手的老构件提回钱粮胡同。 这不,今儿下午的时候,王世襄、朱家溍一人骑着一辆自行车又带回了一对雀替。 一切收拾妥当后,两位老同志搭了两张黄花梨坐在了院子里。 瞧着廊下的一堆老物件,王世襄决定:“咱们不能这么干,再往后要不是一等一的好东西,就别往这拿了。” “能给我俩瞧上的物件哪件是差的?”朱家溍道:“收拾出来都是上好的老货。” “还得再好一点,”王世襄:“好上加好的那种,不然这屋子用不了几个月就能给咱俩堆满了。” “倒也是,” 感觉此话有理的朱家溍,忽然有了个注意:“我看这样好了,咱俩干脆比一比,看谁收来的……” …… 燕影厂家属院,下班刚进门的陈强,就接到了儿子从浦江打来的电话。 “爸先考虑一下,”陈佩丝在电话的道:“明天再给我答复也行。” “这还有什么可考虑的。” 陈强抓着电话,想都不用想就答应了儿子的请求。 这一次,他无论如何也不会错过了。 一想到电视机里《紫禁城奇妙夜》中,几位明代高官们派头十足的扮相。 陈强就特后悔当初推掉了《紫禁城奇妙夜》的客串演出。 “你直接告诉你那位朋友,我明天就买票上浦江找你去。” “这么说爸您答应了,”陈佩丝对着身旁的江山点了点头:“那行,到时候我们开车接你去。” 电话一挂,陈佩丝和江山开心跟什么似得。 “我跟你说二子,”江山热情的给陈佩丝点了一支烟:“古台那边已经跟孙道临老师说好了,咱们这,就等你老爸点头了。” “现在好了,” 陈佩丝一直就想为自己的哥们做点什么: “我爸那边已经点头了,后天说话就到。咱们该干嘛就干嘛,哪哪都不耽误。” 说话间,二哥江河拿着一盒磁带走进了老三的房间。 江山:“二哥。” 陈佩丝也:“二哥来了。” “嗯,” 江河一进门便把磁带递了出去:“两段电报声都录好了,你听听行不行。” “这我哪能听的懂,” 江山接过磁带的同时脑袋一转:“没事,回头我请一位老专家帮忙听听。” “那行。”江河转身就要走。 “二哥,”江山赶紧叫住了二哥:“你这是还要出门?” “《渔光曲》的布景道具,还有几个没完工,” 江河哒的一声打开了自行车锁:“我再加几個晚班就差不多了。” “伱就搁那别管了,”江山道:“剩下的交给我来弄。” “行了老三,” 这时候,二嫂吕晓啃着一只苹果靠在门边瞧着江河:“你就让他去吧,你二哥就爱忙活这些事。” 推着自行车的江河,抿嘴笑着看着自己的媳妇。 两个人什么话也没说,隔空笑了好几眼才收了感情线。 齁的江山和佩丝俩单身汉,顿时就不快乐了。 “来,” 回屋重新坐下后,江山又摊开了自己的工作日志: “明早咱俩先去浦江交响乐团,听听曲编的怎么样了,你在话剧团比我有经验,到时候记得听仔细点。” “嗯,”陈佩丝很认真的点了点头:“下午呢?” “下午?”江山继续道:“下午女同志们试穿旗袍,来一次带装舞蹈。” “定制的旗袍都做好了?” “是我爸厂里赶制的那批,”江山道:“龙凤旗袍店的演出服还没完工,不过几位演员的旗袍已经出货了。” “甭管是什么,”陈佩丝畅想了一下:“反正明天的练舞房肯定就不一样了。” “那是,” 江山抱着一只茶缸子:“越往后,必将越有看头。” …… 浦江交响乐团的一间录音棚里。 江山、陈佩丝正和《梁祝》的编曲人何占豪,坐在一块试听配乐。 这已经是江山的第三次拜访了。 “怎么样小江,这四段配曲符不符合你们的剧情?” 已经和江山合作过《潜伏》主题曲《神圣的战争》的何占豪,与江山一点都不生分。 “最后一段好像还得加点戏,”江山仔细听了听:“你感觉呢?老陈。” 一旦进入了工作,江山和陈佩丝顿时瞧着比谁都投入。 这一会,两个人一块竖着耳朵,其表情一点不亚于窃听情报的地下工作者。 “我也感觉得再加几笔,”早已经熟悉剧本的陈佩丝,道: “按照《渔光曲》的剧本,最后出现在末尾处的一段音乐,对应的应该是烈士们欣慰的笑容。” 江山跟着形容:“对自己的付出无怨无悔,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江山这人有一个习惯:不喜欢悲剧,一点都不喜欢。 在他的认知里,穿插着幽默的怀念叙事方式,更能令观众们的印象深刻。 “也就是说,”何占豪听明白了:“最后这段音乐表达的不是悲壮,而是一种……” 江山:“拨云见日、功成身退后的潇洒从容。” “我记下了,” 何占豪的小本子上记上了几个关键词:“你回去等我电话,到时候再来听效果。” “那就拜托您了何老师。” …… 原本只是给浦江舞剧院编排一段舞蹈的江山。 又在浦江电视台、外贸部李强的委托下,把《渔光曲》变成了一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双线任务。 相比仅仅8分钟时长的《渔光曲》参赛舞蹈,浦江电视台的《渔光曲》纪录片才是重头戏。 此时,全力配合拍摄工作的浦江舞剧院,心里跟明镜似的。 她们明白,浦江电视台的《渔光曲》拍的越好,团里的《渔光曲》获奖概率就越大。 毕竟相比其它老字号的歌舞团,她们这家没人护的小喽啰,实在是太需要相关人士的支持了。 …… 浦江舞剧院,办公室。 “说起来咱们团的运气还真是好上天了,” 一想到这事,夏副团长满脸都在堆着笑: “拍段舞蹈不但能得到浦江电视台的全程关注,居然还请到了浦江交响乐团为我们伴奏。” “咱们团去年才成立,”另一位副团长道:“自打成立后就一直想做出点成绩,可惜总是差的太远了。” “说起来这件事还真要感谢周洁和董智芝两个小丫头,”梁团长感慨道: “我到现在都忘不了,当初看见浦江歌舞团表演《上春山》时的震撼。 那种既欢快喜庆、民族团结,又场面宏大、气象万千的舞蹈,我是见都没见过。” 夏副团点点头,她也是第一次见:“所以你在小周和小董提出建议后,立马就答应了。” “那当然,”梁团长笑道: “我当时一听她俩要找的人是《上春山》的编导,当即叫她们连班都不用上了,赶紧给我找人去。” 哈哈哈一片笑声后,梁团长接着道: “幸亏把江山同志给请来了,你们再看看现在。 他一来,电视台也来了,接着就是浦江交响乐团、潘红、刘小庆、陈佩丝…… 到如今,连孙道临和陈强同志也给请来了。” 随着梁团长的叙述,办公室里的两位副团长不断在点头。 “听你这么一总结,我感觉咱们团今后必须得和江山同志搞好团结友爱。” “说的对,”梁团长道: “只要江山同志肯来,咱们团便能不断拥有创新作品。而且只要江编导一到,咱们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业界支持立马全出现了。“ “一点没错,”夏副团道: “就拿现在来说,照这么搞下去,咱们团的《渔光曲》也许就不是拿个奖那么简单了,说不定还能……” 她看着对面两位同志,对面两位也在看着她。 “拿个大奖?” “最大的那个?” “先别想那么多了,”梁团长看了眼时间:“那帮姑娘们的服装应该已经换上了,咱们还是先把舞技练扎实了再说。” …… 浦江舞剧院,练功房。 今天,15位舞蹈演员已经换到了最大的一间排练室里。 虽说今天上身的只是低配版的简易旗袍,但姑娘们还是开心的跟过年似得。 排成一列对着镜子不停的凹造型。 “大家感觉怎么样呀?” “穿着还习惯吧?” 江山、陈佩丝像俩老干部一样,关心着同志们的一举一动。 “江编导,” 周洁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们非得在旗袍里面穿层练功裤吗?这样跳会不会不美观呀?” “必须得加,” 江山昧着良心道:“只有这样,我们在排练的时候,才能坦然相对,谁都不尴尬。” “可是我们没觉得尴尬呀。” “江编导你又不是外人。” “再说,”董智芝专业指导道:“作为一位舞蹈演员,我们早习惯身穿芭蕾或体操服进行排练了。” 江山和陈佩丝交换了一下眼神,刚准备服从姑娘们的强烈要求。 梁团长和夏副团笑呵呵的走了进来。 “好了好了,你们就不要再为难江编导了。” “江编导是个本分人,等大家以后接触长了,他就抹的开了。” “来,”夏副团拍了拍手:“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带装排练,等会一定要展现出旗袍舞的柔美……” …… 浦江HK区四川路,一袭灰布长衫的孙道临,带着一脸“这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的表情,漫步在80年代的人行道上。 抬眼向前看的一瞬间,街边的一家书店,忽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整条布满80年代新社会的街景中,这家悬挂着“商务印书馆”招牌的书店,却完全是一副抗日战争时期的灰色模样。 “咔~” 跟在摄像机背后的江山,在这时抬手叫了声停:“换机器,黑白胶片的机器上。” 收了自己的那台摄像机后,张路带着电视台的机器赶紧接上。 四川路上的这家新华书店,在后世叫做“1925书局”。 属于上海最早的一家红色书店——浦江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 创办于1925年的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和上海的其它几家印书馆、印刷厂一样。 在1932年,日-本的“毁灭一个国家,先从毁灭这个国家的文化,”计划中,成为了主要轰炸点之一。 幸运的是,相比其它被炸毁的印书馆,四川路上的这家分店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毁坏。 如今,这家已经改名为“新华书店”的店铺,被江山同志提前布置成了抗战时期的模样。 这一会,曾经在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扮演李白同志的孙道临,站在了这间曾经与自己共同潜伏过的地下联络站。 透过一扇橱窗,“李白”同志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同志在书店内交换情报。 身穿白底竖条纹旗袍的刘小庆,很自然的将手里的一本《红楼梦》交还给了书店老板陈强。 叮当一声,孙道临推开了书店的大门。 当他迈步走进书店的一瞬间,再次换成彩色胶卷的书店内,已经变成了一间80年代“新华书店”。 与此同时,刘小庆和陈强也换上《瞧这一家子》电影中的服装。 “同志,” 柜台外面的陈强对售货员刘小庆喊道:“给我拿本学习电子的书。” “给,同志” 面带微笑的刘小庆,一改电影中的恶劣服务态度:“您看这本书可以嘛?” 瞧着眼前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眼含微笑的“李白”同志缓缓转身走出了书店。 “咔~” 随着拍摄现场响起的一阵掌声,《渔光曲》线上的拍摄工作全部宣告完成。 1980年,7月下旬。 由江山、夏副团长带队的浦江舞剧院参赛团,一起向着全国舞蹈大赛的承办城市大连出发了……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025/277102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025/2771024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