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四百二十二章 万万没想到

第四百二十二章 万万没想到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的异世界是游戏模式 东京:我加载了恋爱词条 梦回:有缘亦无缘 我那会读心的老六相公 无双皇子:陛下该退位了 血之孙吴 玉懒仙 欲锁狂龙 重生至尊仙帝 吃软饭怎么了?我靠剑仙女友速通高武!

夕阳西下,黄昏中的燕京电视台,开始准备播放动画片《铁臂阿童木》。 副台长的办公室里,一盏灯也没舍得点。 周也明阖着眼靠在椅子上,回想着一下午接到手软的电话。 忍不住小声哼哼了起来: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万万没想到,自己经手的一部“国庆献礼片”,居然引起了那么大的一场波澜。 多位从未接触过的高层领导,都给台里打来了表彰电话。 有些领导甚至还对自己表示:今后这样的题材可以多搞点,需要什么资源可以直接…… 总而就是一句话,真不枉自己为了这部短片,卯足劲的一顿张罗! “在那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叮—— 桌上的电话铃又响了起来。 周也明伸手拎起了电话。 “是我,古铮铮。” “我的电话不容易打吧?” 接了那么多兄弟单位的电话,周也明可算是等到这一个了:“怎么样,我们台的献礼片精彩吧?” “什么献礼片,”古铮铮犟啊:“我都没听说。” “没听说?不会吧。” 周也明笑了。 他这会都能想象的出古铮铮现在的表情。 肯定就和自己当初见到《致敬:永不消逝的电波》的那会,一模一样: “你们浦江的电影厂,下午都给我来电话打听了,你那边居然一点都没听说? 不过也没关系,一会晚上还有两次观看机会,我们台已经对这部短片加大了播放量了。” “瞧你得意那样,”古铮铮道:“浦江电影厂都给你打电话了?他们干嘛给你打电话?” “其实也没什么,”周也明道: “他们对短片中《南昌起义》那一段的出镜者和站位很感兴趣,问我们是参考了哪些资料。” “你们参考的哪些资料?” “江山那小子从国博找到了三幅油画,” 周也明毫不隐瞒:“上面早给画的一清二楚了。” 这会再瞧对面,古铮铮捂着电话冲着胡啸点了点头,无声的说了一句:就是江山。 胡啸一秒呵笑了起来:“我们早该想到的,这风格……除了他还有谁?” “对了老周,” 古铮铮也有疑问:“短片中原子弹爆炸之前的那句话,是谁说的?” “你觉得呢?”周也明最得意的就是这段:“当然是钱老自己说的。” “还真是钱老的声音啊!” “这一段听着带劲吧?”周也明:“江山托的关系,我亲自进行的电话采访。” “这么说,你和钱老说过话了?”古铮铮这下是真羡慕了:“不是,这事怎么是小江牵的线?” “厉害吧?”周也明笑了: “其实,这句话是钱老在55年时,与陈赓同志的一场对话。 我在电话里专门就此事采访时,钱老便笑呵呵的对我说: 当时陈赓同志专程从燕京赶回了哈尔滨来接见我, 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 我听后回答说:中国人怎么不行啊!” “然后就给伱录下了?” “我这可是经过钱老允许的。” 这一会,古铮铮多希望有那么一天,自己也能够亲自去采访功勋高层:“你们可真牛!” “那是,”周也明: “当时我看见江山交上来的剧本时,第一个感觉便是,无论如何也要一丝折扣不打的完成这部作品。 知道我当时费了多少功夫吗? 亲自下场联系演员联系服装道具,布置现场布控灯光…… 好在江山和扶林都是干事的人,才令这场戏完成的如此漂亮。” 要说周台长这次还真得很给力,为了在最短的时间给剧组找来大量的专业演员。 破天荒的以央视的名义在艺校、剧团内张贴了招募令。 一句“为国庆献礼”,令从不允许学生接戏的中戏,也只能暂时闭眼。 “那一大的召开日期你们又是怎么确定的?”古铮铮对这事特好奇。 “你去找一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今年的第一期,” 周也明道:“那上面有一篇文章《一大的召开日期和人数的考证》。 你去看看就知道了,人家为这事已经忙了很多年了。” 中国在2、30年代的纪录十分混乱。 “一大”中能一直坚持到底的同志只有两位。 但对于“一大”究竟是哪天召开的事?他们也表示记不清了。 之后因为只能确定一个笼统的时间7月份,便将7月1日定为了党的生日。 说来也巧,等时间来到1980年时。 解放军后勤学院的一位党史专家,在一月份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他通过多年的资料收集,最后在苏联的一份报告中找到了这样一行记载: ——从7月23日开始,中共一大召开了。 另外在此之前,燕京革命博物馆的管理员李俊臣,在查找到一份1921年的《新青年》报时,也提出了同样的看法。 当年陈公博还没叛变时,在《新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游记《十日旅行中的春申浦》。 细心的李俊臣,在这篇游记中发现了隐藏的秘密。 陈公博在游记中写到:7月14日启程赴上海参加了一個学社,并在那里遇见了两位外国朋友。 李俊臣推断,这里面说的“上海学社”应该就是“一大”。 而那两位外国朋友,对应的就是两位共产国际代表。 按这篇游记记录的日期,会面的时间正好就是7月23日。 可惜的是,无论是革命博物馆的李俊杰,还是今年《中国社会科学》的这篇文章。 均没有引起当今人民的注意。 最后,倒是让央视的一部“国庆献礼片”,昭告了天下。 …… 央视的“国庆献礼”,首播告捷。 这一会,中戏、北影、燕京的各大话剧团,都在眼巴巴的等着这部片子的重播。 只要这片子一在电视里出现,立刻会引来一片激动。 但凡能在里面露个脸的,都得指着电视兴奋上小半天。 其中,也包括李大钊的扮演者李雪健同志。 虽然不会像艺校的学生那样兴奋,但当他又在电视机里瞧见自己振臂高呼的模样时。 仍会摸着下巴,忍不住笑出来。 跑了那么多年的话剧龙套,一出境居然就是个如此显眼的名角色。 能不激动嘛! 另外,也不知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总觉得那位名叫江山的副总导演,始终对自己尤为尊敬和照顾。 只可惜江导的身边,总是跟着两位看似老谋深算,却好像算也算不明白的陈佩丝、谢园。 否则,他高低得上去和对方好好聊一聊。 算了,反正日后有的是机会! …… 浦江城,大光明电影院。 大银幕上正在播放的一部电影《庐山恋》。 令在场的观众,看的那叫一个眼波如水、春心荡漾、面色红润。 无论是电影里,男女主角谈恋爱的互动方式。 还是屏幕上女主角眼花缭乱的时装、高跟鞋、小皮包、拍立得相机…… 都在拨动着全场观影人的神经末梢。 美、真美,实在是哪哪都美! 这是一部讲述侨居米国的前国民党将军的女儿,回到国内与高干子弟,在风景如画的庐山景区处对象的影片。 作为我国首部彩色宽银幕电影,对庐山各景点如数家珍的编剧毕必成。 卯足劲的在《庐山恋》里,安排了一系列庐山的知名风景。 最关键的是,这部电影的剧情,突破了当今的爱情禁地。 这对现场的观众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解放思想的信号。 尤其是当女主角张瑜,对着郭凯敏亲的那一口! 哎呀妈呀,就这么一下擦着边的一贴。 居然能让现场的男同志,比屏幕上的郭凯敏还要激动。 虽然在场的多位女同志,已经不好意思的捂起了脸。 但每个人的那颗小心脏,都已经在咚咚咚的敲锣打鼓了。 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吻”的《庐山恋》,不仅在后世创下了一个连续放映时间、场次最长的吉尼斯纪录。 就是在现如今,也是一个了不得的电影课代表。 一张票两毛五的票价,据说仅仅上映一周,就卖到了一个亿。 符合当今大众审美观的男女主角:张瑜、郭凯敏。 令整部影片,全程散发着一种甜丝丝的爱情滋味。 电影里张瑜的43套行头,在当年播放时更是让广大女同志走出电影院,就冲进了百货商场。 据当年的演员回忆,很多女同志满商场的询问:有没有电影《庐山恋》里周筠的同款衣服、包、帽子…… 很多女同志为了电影里的衣服,还带着相机再次走进了影院。 然后,不是自己回家踩缝纫机,就是拿着相片找去了裁缝店。 反正是各显神通、各自美丽。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就现如今布料店里的那点花色,谁都甭想做出与大银幕差不离的款式。 要知道去年为了找齐这些花色面料,连轻工局的许沐春都出手相助了。 今昔不同那昔,这辈子不但百货大楼里挂着《庐山恋》的同款服装。 还有很多赶时髦的女同志,直接就穿着张瑜的同款衣服坐在了电影院里。 当她们发现大屏幕上的女主角,居然穿了条和自己一模一样的连衣裙,走上庐山时。 那些个坐在观众席里的同款女青年,就甭提有多兴奋了。 尤其是在电影散场时,灯光全亮、慢慢走出电影院的一刹那。 “呀,她身上的那条紫裙子,不就是刚刚电影里女华侨穿的那身嘛!” “好漂亮,她穿在身上也好漂亮。” “真的一模一样呢!” “同志,请问你这条裙子是在哪里买的?” “是在国内买的吗?” “……” 真是太痛快了! 所有在电影院被人认出衣服来的女同志,都感觉痛快极了。 从没有任何一件衣服,能像“春风度”女装这样,令自己倍有面儿! 要不,明天再换一条穿来走一圈? …… 终于,从电影《庐山恋》9月1日上映之日开始,默默耕耘了大半年的“春风度”女装,彻底迎来了全面爆发。 也就在江山拍摄“国庆献礼”的十来天功夫。 原本就红红火火的“春风度”女装,一下就成了各大城市、各大商场争相下单的紧俏商品。 自打之前几场“春风度”的明星表演队走过场后。 细心的市民很快发现,原来新华书店里朱逢博《蔷薇蔷薇处处开》的磁带海报; 《新星音乐会》的磁带、唱片海报与封面,都有“春风度”服装的出现。 直到这时群众们才明白,原来“春风度”早就在明星们的中间流行开了。 最近几天,江爸在服装二厂都可以横着走了。 厂长天天都来劝说江向南,将做不完的订单赶紧分给其它车间完成。 不然,他们厂都不敢接单了。 原本还以为江向南会像护崽子一样抱着不放,没想到对方特爽快的答应了。 老三的话,江爸始终没忘。 【等电影上映后,咱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出多少就出多少!】 这当会,小小的四车间产量,根本来不及完成如此巨大的订单。 倒不如把订单分出去。 反正也不会影响出厂价的高低。 老三不是说了嘛,这样的机会以后多了去了。 总之,现如今就是老三的公司,快速回笼利润的最佳时刻。 …… 出了青岛的火车站,已近黄昏。 江山与王扶林一行,挤上了一辆中型面包车。 这次青岛之行,江山依然带上了余思归、黄永钰、王世襄、陈佩丝。 而王扶林那边,只轻装上阵的带了任大慧一个。 这一会,大家伙坐在面包车里,晃晃悠悠的看着窗外的青岛城。 路过绘着《庐山恋》大型海报的电影院时,江山和余思归不约而同的多瞧了两眼。 “同志,” 江山看着外贸部的两位同志:“我们今晚住哪儿呀?” “不是我们,”外贸部的同志笑道:“是你们!” “您什么意思?” 江山和陈佩丝相互瞧了瞧:“你们今晚就要赶回去?” “我俩和你们不住在同一个地点,” 外贸部的同志回头看着江山:“我们住在青岛汽水厂的招待所里……” “那我们呢?” “再过一会你们就知道了。” 眼瞧着前面的景致,越来越有看头。 黄永钰和王世襄,已经忍不住开始转脸看江山了。 又过了一会,面对眼前忽然开阔的视野。 大家伙的心思,全都在一瞬间呼之而出:不会就是那儿吧? “瞧见海边那栋房子没?”外贸部的同志看着大家笑道:“那就是你们在青岛的住处。” “嚯!” “哇~” “妙啊!” 刹那间,整个面包车上,全都乐成了一片!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025/280549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025/2805499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