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第四百四十七章 环环相扣

第四百四十七章 环环相扣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全民航海,我的分身遍地走 剑肆意 陛下为何现在才降? 剑起星辰 蛟龙出狱 魔法使苍崎青子事件簿 网游:我有无数神级技能 曲水流殇张五常 我家神女不太正经 游戏万界之群员全是我自己

最后一页分镜图,一群洁白的和平鸽展翅飞向了蓝天白云。 《这一片蓝天,是他们曾经飞过的地方》。 啪、啪,两滴眼泪掉落在分镜本上。 “哎呦~” “呦呦赶快……” 邵逸芙和黄沾,同时手忙脚乱的抽取纸巾小心擦拭分镜簿。 “其它先不说,” 邵逸芙重新拿起来,仔细看了看:“就是这本分镜,我都非常喜欢。” 黄沾听后愣了一下。 在这之前,他早就瞧上这两本分镜了。 “那六叔你准备留下哪一本?” 黄沾笑着问道:“是这一本,还是另一本《音乐与和平》?” “这个嘛……?” 这个问题,正好也是邵逸芙正在纠结的问题。 很明显,他两个都想要。 可就在刚刚翻看剧本之前,黄沾已经对他说过:二者择其一。 所以,在之后观看两部剧本的时候,邵逸芙已经同时在心里比较上了。 不得不说《音乐与和平》的英德二战戏码,本身就非常戏剧性。 但偏偏这种戏剧性,竟还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 这几个元素揉在一块是什么? 是令他眼前一亮的收视率。 捎带脚的,还能提高一下如今TVB的海外视角。 至于第二本,发生在本土的二战就更不用说了。 他国的历史再感人,都不如自己人来的深刻。 这种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只需一個画面就能全体代入。 更让邵逸芙没想到的是,这位名叫江山的编剧,居然直接以分镜的手法来展示剧本。 文字配合画面的联手冲击,他哪能招架的住。 什么叫爱不释手?就是拿到好东西不肯撒手! “好不容易得到一个荡气回肠的剧本,我怎么可能轻易放过,” 邵逸芙拍了拍膝盖上的剧本:“拍,一定要把它拍出来。” “这么说,你准备留下这部飞行员的了?” 果然和他估计的一样,黄沾伸手准备拿回另一本。 “别动,” 可惜邵逸芙没给他机会: “你帮我回去问问那位编剧,能不能两部剧本都留下。至于稿酬嘛……你先问问他的意思。” …… 第二天上午,刚走进报社没多久,江山就接到了从香江打来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黄沾,二话不说先为了南商银行广告的事,感谢了江山一大段。 之后,才把话题转到了反战公益广告的身上。 “他们两个都想要?” “江生,你不用看我的面子,有什么要求尽管开,我去和电视台谈。” “……” 抓着电话的江山,一时没着急搭腔。 这么看来之前谈好的20万稿酬,已经板上钉钉了。 那么……来回琢磨了一会后,江山干脆道: “既然无线台那么喜欢,我就把两部剧本都给他们得了。” “都给他们?两个?” “嗯!” “这么一搞,六叔肯定要记下你这份人情了!” “不过有一条你要帮我盯紧了,一定得保证剧本的拍摄质量。” “这点你可以放心啦,六叔会亲自跟进的。另外我们"黄与林"为江生伱准备了一个……” “大家既然都是朋友,互相关照也是应该的,红包就免了吧。” 在江山看来,适当的时候铺垫些世故人情,说不定哪天就派上用场了。 …… 《这一片蓝天,是他们曾经飞过的地方》,这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飞行员们的英勇事迹。 江山采用了花絮方式,平铺直叙。 再配以原型人物各自的家书、口头禅、战前留言…… 将“战争无情人有情”的悲壮历史,打包送到观众们的眼前。 务必确保和平年代的群众们知悉,在同一片蓝天白云下,也曾有过这么一群人。 他们的名字也许无人会记得,但他们的选择则永远应该被铭记。 剧本的最后,江山的画笔令那些逝去的生命都活了过来。 说起来,这应该也是大家都愿意看见的结局。 可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画面,才更让观者心碎。 因为谁都知道,它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了! 除非……战争没有来过。 “反战公益广告”的目的,也就由此处达成了。 …… 有关中国航校的影视剧,之后的台弯、香江、大陆都曾拍过。 香江的《烽火佳人》、台弯的《笕桥英烈传》、以及内地的《远去的飞鹰》、《无问西东》、《凭栏一片风云起》…… 无一不是由航校学员真人原型,改编得来的影视剧。 但无论是哪部剧,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点——中杭飞机制造厂。 恰恰就是这家飞机制造厂,才是重中之重。 与中央航校仅一墙之隔的中杭飞机场。 会将厂棚里制造装配好的飞机,推到航校的跑道上。 然后再由航校的教官试飞成功后,直接交付空军使用。 航校“四大金刚”之一高志航驾驶的霍克-3式战斗机,就是在这里生产组装的。 1934年,中杭飞机制造厂正式投入运营。 它是中国早期,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飞机制造厂。 当时的内部设施,在后世看都非常洋气。 不仅有供员工居住的多层别墅、游泳池、休闲俱乐部。 还办有医院、幼儿园和小学。 员工公寓里一律配有独立卫生间、电话、暖气。 只可惜,中杭飞机厂只存在了8年。 一直遭受日机重点轰炸的中杭飞机, 即便在之后迁去了中缅边境的云南,依然抵不住日军的疯狂轰炸。 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了自炸身亡。 但从这家制造厂走出来了的高工,却不在少数。 其中最牛的一位,便是钱老的导师、号称“波音之父”的王助教授。 时至今日,谁又能想象。 能同时玩转民用、军用航空和航天三大领域的百年企业“波音”,首任总工竟是一位名叫王助的中国人。 16岁那年,打小就聪慧过人、成绩优异的王助,被公费派往英—国留学。 到了英—国后,王助在阿姆斯特朗海军大学进行学习。 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飞机制造的专业,也就此开启了他的航空事业。 一战爆发,王助又转入米国的麻省理工,学习航天工程。 当时能出国学习的中国人,少之又少。 这不免令王助多少有些孤单无助。 最可怕的是,整个世界在当时都在嘲笑大清。 落后、愚昧等词汇成了专有的形容词。 而身处其中的王助,自然也遭受了不少的嘲笑和白眼。 痛定思痛后,王助强逼自己安静下来。 决定自此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学航空知识。 坚定不移的埋头学习,只为了他日可以昂头做人。 之后的求学路上,别人学习他学习,别人休息他学习。 别人放假回家,他便去飞机制造厂实习、研究飞机零件。 经常在工厂,一呆就是一整天。 经过刻苦学习,王助终于顺利完成了麻省理工的学业,成功获得了航空硕士学位。 说起来,这也是中国人首次获得的航空硕士学位。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家名叫太平洋的航天器材公司,出现在了王助的眼前。 由于一战已打响,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威斯特夫,准备离开公司前往战场。 临行前,他把自己的同班同学、麻省理工的高材生王助,推荐给了公司的另一位创始人威廉·波音。 就这样,王助成了波音公司的第一任总工。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本来已经奄奄一息的公司,竟在王助的手上起死回生了。 经过详细勘察,王助对公司前期研发的水上飞机,进行了有效的改进和调整。 研制出一款具有双浮筒双翼的新型水上飞机。 新型飞机的优良性能,把之前只能用于表演的水上飞机,彻底推向了实用性飞机的历史进阶。 很快,通过军方测试的新型水上飞机,让波音公司获得了米国军方的五十架飞机订单。 正是有了这笔57万美金的及时雨,才让已经准备收拾铺盖卷的波音又活了过来。 只凭借这一个上架单品,波音公司一跃成为航空器材行业的翘楚。 虽然之后一家独大的波音,一直把王助的名字刻在自己的航天史首页。 却一点没妨碍他们对王总工的防范与孤立。 哪怕手里捧的就是王工的设计图纸,可在最后的紧要关头,还是把他挡在了试验室的门口。 面对如此的欺压与不公,王助干脆撂了挑子回国了。 回到祖国的王助,很快就向北洋政府提出了建造飞机场的申请。 在王助的领导下,飞机研究所顺利制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架中型轰炸机。 航天事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有了王助便等于有了神助。 流水不争先,争得是滔滔不绝。 在外看尽风雨的王助,不仅日夜不停的研究飞机制造, 还向政府建议培养飞机制造的人才、以及同时发展空军。 为日后可能爆发的战争,做好充足的准备。 1934年,“两弹一星”的元勋钱老、吴老,与“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先后来到中杭飞机制造厂实习。 当时在中杭厂任职第一任总工的王助,毫无保留的向他们传授各种航空知识。 实习结束后,王助还以个人名义,写信向自己的麻省理工导师举荐钱老。 之后,在对方被米国软禁无法回国时。 十分焦急的王总工,又想尽办法帮助这位“实习生”。 为钱老的顺利归国,解决了不少麻烦。 晚年回忆时,钱老依然对自己这位实习老师感激不尽。 并把他列为对自己产生过深远影响的17位先辈之一。 航空硕士、飞机制造厂、战机、飞行员、中国空军、导弹之父…… 正是这些缺一不可的环环相扣,才有了之后扶摇直上的中国空军。 …… “今天好运气,活捉两只鸡、活捉两只鸡……” 由于今天下午,江向南要代表二服厂去市里开会学习。 接小白放学的任务,便交给了积极分子江山。 这一会的得利卡面包车上,三叔正和身后的江小白一路唱唱笑笑。 站在后排的小包子,双手紧紧搭在三叔的肩膀上。 摇头晃脑的,唱的别提有多欢了。 “快去快去找老熊,一起来吃鸡,鸡肉鸡肉鲜又美,管保它满意。” “最后一句是什么来着?” 唱到这会,三叔还和小白一起停了一下: “哈哈哈哈哈,管保它满意!” “耶~” “三叔,”一曲唱完,小包子费了不少功力:“我想吃鸡了。” “想吃鸡了?”江山四处看了看: “这也没现成的卖呀,这样吧,等一会到了你姐的学校门口,你想吃什么三叔就给你买什么。” 这个年代的小学门口能有什么? 换做是夏天,还能见到俩推着棒冰箱子的自行车。 到了这会,就只能瞧见一个卖糖稀的个体户了。 接到江小鱼之后,背着个小书包的江山,领着俩孩子挤进了卖糖稀的摊点前。 还别说,光闻闻这味儿就够馋人的了。 甭看小鱼和小白,平日里没少吃三叔带回来的好东西。 这会照样满眼期待的盯着摊子上的木头转盘。 画了一圈各式图案的转盘,瞧着就不是凡物。 江山看着和自己一样的民间艺人,道:“玩一次多少钱?” “5分。”手里正忙着活的老板,看着就不一般。 “给,两毛,” 三叔大气的甩出了两毛钱,在小鱼和小白期待的目光下,袖子一撸:“我先来。” 在江山利索的拨动转轴后,甭管周围的孩子认识不认识,全都在紧张的盯着转轴看。 “孔雀、孔雀,” 江小鱼早就看上那只孔雀的图标了:“孔雀、孔雀……” “孙悟空、孙悟空……”江小白就想要一只齐天大圣。 结果三叔这一把给转了一只: “老鼠~” “哈哈哈,转了半天才是个老鼠。” “只要再向前一点点就是大龙了。” “你应该轻点转。” 身旁一个个看热闹的孩子,开始指点江山。 接下来两毛钱4次转完后,俩孩子都没有转到自己的孔雀和齐天大圣。 “同志,我不转了,买一只孔雀和齐天大圣要多少钱?” 最后,众目睽睽下。 笑眯眯的小鱼和小白,一人举起了一支硕大的琥珀色糖画。 就连江山的手上,也举着一支加大号的老鼠。 “走,跟三叔上火车站接永钰爷爷去……”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025/288000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025/2880006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