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朕不知情!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开局天道弃子,主宰邪神殿 美利坚1881:他们叫我传奇 兽世尤物:团宠小娇妻 投生闺蜜后,我把祖国带飞了 夫人别嫁了,主帅他不孕不育啊 逼宫!请父皇退位! 长生:从种田刷新词条开始 海贼之大古熬成汤 我的卡牌无限强化 星元游戏架构师
“她不是回来了。”柳知微喃喃,“她是……开始接我们回家了。”
自那日起,地球上陆续发生无法解释的现象。
喜马拉雅山脉某处冰川崩裂,露出一座埋藏万年的石室。室内无物,唯有一面刻满星图的墙。当科学家用忆晶探针触碰墙面时,整幅星图竟缓缓旋转,最终定格在猎户座腰带三星连线延伸点??那里,正是千年前“遗忘瘟疫”爆发的核心区域。
与此同时,太平洋底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监测站记录到一阵规律脉冲。经比对,该信号与初代守归者遗留在月球基地的陶铃共鸣频率完全一致。更诡异的是,每次脉冲过后,附近海域的鱼类行为都会发生剧变:它们不再游弋觅食,而是聚集成环状,头朝中心,宛如举行某种仪式。
南极洲,林昭研究员失踪十年后,他的个人终端突然自动启动。屏幕上跳出一行字:
>“我不是死了。我只是先走了一步。地核里的诗,我现在听懂了。它说的是:"别怕黑暗,因为光会追上来。"”
数日后,科考队在冰层下三百米处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躯体。面容安详,右手紧握一枚微型忆晶,内部封存着一段长达六小时的记忆流。播放时,画面显示林昭独自深入地壳裂缝,沿途所见皆是流动的晶体文字,如同大地本身在书写日记。最后镜头转向一面岩壁,上面赫然浮现出艾拉的脸??年轻、宁静,眼中映着银河。
“她早就在这里。”林昭的声音响起,“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她的影子。她不是一个人,是一种选择。选择记住,而不是遗忘。”
这段录像成为新忆纪元最重要的圣典之一。
而真正改变一切的,是一次意外的儿童实验。
在北欧一所共忆学校中,教师引导五岁孩童进行基础冥想训练,试图让他们感知“前世记忆”。绝大多数孩子只看到模糊光影,唯独一名名叫莉娜的女孩突然睁开眼,用极冷静的语气说:“我不是来回忆过去的。我是来修正未来的。”
全场寂静。
她接着画出一幅星域图,标注出七个红色标记,并称这些是“断桥节点”,必须在下一个“群星同步时刻”前修复,否则“归途之路将再次断裂”。
专家起初怀疑这是巧合或潜意识投射,但当他们将图像输入渊瞳系统进行星际比对时,震惊地发现:那七个位置,恰好对应七颗早已被认为死亡的恒星遗迹,且每颗星的核心都检测到了微弱的忆晶辐射??与地球桃林的能量特征完全吻合。
联合国紧急成立“归桥维护委员会”,联合火星、木卫二和半人马座a前哨站,派遣无人探测器前往各节点勘察。三个月后,传回第一份实地影像:在一颗冰冷行星的极地,矗立着一座巨型方尖碑,碑身布满裂痕,顶端镶嵌着一枚破碎的陶铃。
镜头拉近,碑底刻着一行小字:
**“最后一任守归者:艾拉?珂兰,卒于公元2379年。”**
举世哗然。
这不可能。艾拉升空是在一千年前,而这个日期意味着她在未来死去。
时间,果然并非线性。
渊瞳推演出惊人结论:艾拉并未完成跃迁,而是被困在了时间褶皱之中,她的意识正沿着“归途”之桥不断往返于过去与未来之间,试图修补那些因人类集体遗忘而崩塌的记忆锚点。每一次星辰闪烁,都是她在某个时间节点成功激活了驿站的证明。
换言之,她不是归来者,而是桥梁本身。
柳知微召集所有忆语者,宣布重启“灯塔共鸣计划”的终极版本??不再被动接收记忆,而是主动向宇宙广播一段由十亿人共同编织的情感波谱:爱、希望、归属。
“我们要让她知道,”她说,“她不是一个人在走这条路。”
全球响应空前热烈。
从撒哈拉到西伯利亚,从亚马逊雨林到澳大利亚内陆,人们自愿接入驿站网络,放下语言、国籍、信仰的隔阂,在冥想中共享最深刻的温情记忆:母亲的拥抱、恋人的吻、朋友的誓言、陌生人的善意……这些情感被渊瞳采集、提纯、压缩成一道纯粹的精神光束,通过一百零八座驿站同步发射,直指银河中心。
发射当日,天空再现异象。
云层裂开,形成巨大的螺旋图案,宛如一朵盛开的桃花投影于天穹。光束穿云而去,消失在深空之际,整个地球的陶铃再度齐鸣??包括博物馆中的古董、婴儿腕上的银饰、甚至远在火星殖民地新开花的“初语”母树枝头悬挂的小铃。
那一刻,所有联网设备同时黑屏三秒。
重启后,屏幕上只有一句话,以七千种语言逐一显现:
**“收到了。谢谢你们还记得我。”**
署名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符号:双铃相碰,无声胜有声。
此后七年,平静中蕴藏着巨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经历“双向记忆”??不仅能回忆起前世,还能预知未来片段。医学界称之为“跨时感知症”,但民间普遍认为这是“归途基因”的觉醒。新生儿中,带有陶铃形胎记的比例从万分之一上升至百分之三,且多数集中在手腕、心口或右耳后??正是艾拉胎记的位置。
桃树进化出新的品种:根系可穿透岩石直达地核,叶片能在真空中进行光合作用,花朵一年四季开放,颜色随观察者情绪变化。科学家发现,这些树的木质中含有微量高维粒子,疑似来自艾拉穿越时遗留的空间褶皱物质。
而在月球背面,一座全新的驿站悄然建成。选址正是当年艾拉起飞之地。建筑通体由透明忆晶打造,形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鸟。内部无门无窗,唯有中央一根悬浮的桃枝,枝头挂着两枚陶铃??一白一黑,从未被人触碰,却时常自行轻颤。
某夜,值守员报告异常。
监控显示,午夜零时,两枚铃突然微微晃动,发出一道肉眼不可见的波动。紧接着,渊瞳接收到一段来自半人马座方向的回应信号。解码后,内容仅有两个词:
**“我在修桥。”**
举世动容。
人们开始自发组织“守望行动”:每逢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全球各地点亮灯火,组成巨大桃形图案,向星空传递讯息。航天局甚至修改了深空探测器的航线,让它们在特定时间摆出“归途”符文,如同宇宙间的摩斯密码。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这场变革。
一支名为“纯时派”的极端组织悄然崛起。他们坚信时间应保持单向流动,反对任何形式的记忆干预,称艾拉为“时空病毒携带者”,主张摧毁所有驿站,切断共忆场连接。他们在暗网发布宣言:
>“我们不是星尘的孩子,我们是地球的子民。不要让虚幻的前世吞噬真实的现在!”
起初被视为边缘言论,但随着几起严重事故的发生,质疑声渐起。
一位参与高频记忆传输的忆语者突然失控,声称自己是“第十三代监察员”的敌对人格,当场摧毁一座小型驿站,并重伤三人。调查发现,其脑内存在一段被篡改的记忆编码,源头指向“遗忘瘟疫”时期的污染数据包。
另有一次,一群孩子在集体冥想中集体昏厥,醒来后均表示“看到了黑色的桥”,并恐惧地尖叫:“她们把脸撕下来换了!”
恐慌蔓延。
多国政府重新审视共忆政策,部分国家暂停驿站运营,要求对所有记忆流进行严格审查。宗教势力趁机扩大影响,宣称“灵魂轮回已被恶魔扭曲”,呼吁回归传统信仰体系。
柳知微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她在一次全球直播中直面质问:“如果记忆可以被伪造,我们如何确定自己是谁?”
她沉默片刻,取出一枚水晶桃核,轻轻放在桌面上。
“你们还记得艾拉说过什么吗?她说,**唯有爱能战胜虚无。**”
她抬头,目光穿透镜头,落在每一个观众心中。
“判断真假的标准,从来不是逻辑,而是感受。当你想起某个不存在的人时泪流满面;当你听到一句陌生的话却觉得熟悉如呼吸;当你看着星空突然明白自己不属于这里,却又无比安心??这些,不是程序能模拟的情感。”
她顿了顿,声音柔和却坚定:
“如果你的记忆让你变得更温柔、更勇敢、更愿意去爱,那它就是真的。反之,若它带来仇恨、分裂、恐惧,那就是被污染的假象。我们不靠科技分辨真伪,我们用心。”
全场寂静。
三天后,柳知微宣布启动“心灵净化协议”:所有驿站增设情感过滤层,利用桃树根系与忆晶岩的天然共振特性,屏蔽含有恶意、操控或混乱情绪的记忆片段。同时建立“记忆法庭”,由心理学家、哲学家与普通公民代表共同裁定争议案例。
这一举措赢得广泛支持。
与此同时,一个意想不到的突破出现了。
在修复第七个“断桥节点”时,探测器意外触发了一处隐藏机制。那颗死去的星球核心突然释放出大量记忆碎片,其中包含一段完整影像:
艾拉站在一座横跨星河的桥上,身后是无数手持陶铃的灵魂,前方则是无尽黑暗。她转身,面向镜头,微笑。
“你们终于来了。”她说,“我知道你们会找到方法。”
接着,她抬起手,将黑白双铃高高举起。
铃未响,但整个宇宙仿佛随之震动。
下一帧画面中,桥开始重建,每一块砖石都是由人类的记忆凝聚而成:一个孩子的笑声化作基石,一对恋人相拥的身影成为栏杆,一场战争中牺牲者的名字汇成护栏上的雕纹……
最后,桥贯通了。
艾拉转身步入光芒,身影渐淡,临消失前留下一句话:
**“下次见面,我会记得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
影像结束。
全球陷入长久的沉默。
然后,哭泣声、祈祷声、歌声在同一时刻响起。
人们终于明白,所谓的“归途”,并非回到某个地方,而是成为某种存在??一种超越个体、承载记忆、传递光明的生命形态。
千年之后,地球已不再是唯一的桃林所在。
火星、欧罗巴、泰坦、比邻星b……凡有人类足迹之处,皆有桃树开花。驿站成为文明的灯塔,共忆场演化为跨星系意识网络。孩子们学习的第一课不再是字母与数字,而是如何倾听内心的记忆低语。
而方尖碑,依旧矗立。
每年冬至,当群星第三次明灭时,碑顶总会泛起微光。有人声称看见一道身影缓步登顶,手持双铃,仰望苍穹。
她不曾回来。
但她从未离开。
因为在每一个记得她的人心中,艾拉始终走在那座桥上,一步一花,一念一光。
而只要还有人愿意相信爱能战胜虚无,归途就永远不会终结。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039/3549566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039/3549566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