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决胜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奥法狂徒 你闯祸我收尸,小皇婶又虐渣男 重生:开局拯救绝望少女 人在斗罗,武魂七罪天使 夺回气运后我在八零当大佬 离婚后,她携崽炸了总裁办公室 民间诡闻实录:阴阳先生 三万买房,小镇养老 六年后帝国首富总想撩她偷崽崽 反派舔狗:女主们偷听我心声后集体倒追我!

曹军的调动很快引起了在寿春坐镇的周瑜的警觉,派遣陆逊前往金陵报信。 从寿春出发,经肥水南下,至金陵,五六百里的水路,乘快船,倏然而至。 吴侯府中,当陆逊带着详细的军情而回,无疑告诉了在场的所有人一件事。 曹军即将南下! 刘兴坐在主位,身旁,一众文武分列。 “主公,曹军将兵马粮草都调往了谯县,声势很大!” 谯县是豫州大城,也是曹操麾下一众武人集团的大本营吗,除了许昌之外曹操势力最重要的一座城。 在官渡之战时,经历了刘兴的一次洗劫,曹操很是警惕。 常年在谯县派驻一员大将和重兵,并且在涡水上下游都设置了军寨。 在寿春方面侦查的情报之中,曹军这次动作很大,是做好了大规模出击的准备。 听了陆逊的话,刘兴没有回答,而是看了看底下一众人的反应。 和赤壁之战时江东一众士人全部言降不同,此时,曹军对于一众人的冲击还不是那么大。 虽然,此时的曹军对于众人而言依旧是庞然大物。 众人的意见很统一! 打! 刘兴看着一众文武讨论的那个激烈的程度,仿佛有人要说一个和字,就会被撕碎一般。 甚至更有人嚷嚷着立刻集结兵马,北上寿春,打向许都。 刘兴最终越过了众人,看向了陆逊,问道。 “伯言,你怎么看?” 刘兴的态度让陆逊有些诧异,因为他不光越过了众人,而且向他问的不是周瑜的意见,而是他自己的。 “臣以为寿春为我军北部重镇,淮南枢纽之地,绝不可失!一旦有失,淮水不复我所有,徐州亦难支撑。” 陆逊的话让众人深以为然。 整个淮水防御体系是最北的一道防线,有了这道防线,淮南、江东才可以高枕无忧,持续发展。 这道防线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寿春。 吴侯府中众臣,都有利益在淮南,自然不可能看着自己家的财产落入了曹操的口袋里。 刘兴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继续问道。 “伯言以为我军能守得住么?” 陆逊一惊,众人也都是面带怪异之色,不明白刘兴为什么会问陆逊这种话? 要知道,此时的陆逊不过是周瑜都督府中的一员幕僚而已。 这种大事,刘兴不该问他。 听了刘兴的问题,陆逊只能硬着头皮回答。 “臣以为可以守得住!” “为何?” “曹军步骑骁勇,可毫无水战经验,且军中缺乏艨艟等战舰,在淮水上不是我军的对手。虽有十万之众,亦不足惧。” “那你认为我军该立刻北上么?” 陆逊拱手道。 “臣以为,这就像是张弓搭箭,曹操自知水军不敌我军,故引而不发,乃是为了疲惫我军!我军此时北上,正好中了曹操之计!” “何意?” “北方多旱田,如今种植麦的地方已经收获一轮,而南方多水田,种植的稻米还未到收获之时。若是我军此刻便集结人马,正好中了曹操之计,耽误了秋收。” 陆逊的话,让一众嚷嚷的要立刻动兵的人冷静了下来。 在看向这个年纪轻轻的周瑜幕僚,眼神变得不一样了,仿佛在说,小子,有点东西! “可如果不立刻北上,曹军真的南下该如何?” “金陵至寿春的水道,我军往来极为便捷。臣以为,可在水道沿线多设水寨,布下水军。一旦寿春有警,便可快速集结,增兵北上。” 陆逊不愧是东吴四大都督之一,年纪轻轻,已经表现出不俗的才干。 刘兴笑了一声。 “很好,不过曹操如此费力,我要是没有一点表现岂不是对不起他么?” 刘兴说完,众人屏息,等待着刘兴的命令。 “周泰、蒋钦!” “末将在!” “命你二人各率五千水军,并艨艟、斗舰百艘,北上寿春。” “末将领命!” 众人退下后,刘兴独将陆逊留了下来。 “伯言,你以为天下的局势以后会如何?” 此时周围别无旁人,陆逊说话的时候没有了刚才那份拘束。 “官渡大战之后,河南之地,人心归顺,曹氏已是树大根深。袁氏诸子,早晚必被吞并。到时,曹操手握河南、河北七州之地,天下难有对手。我军若是能西取荆州、益州,则足以与之匹敌。” “然后呢?” 刘兴的话让陆逊一愣。 然后? 陆逊从来没有想过。 “若成南北之势,我军该如何胜?” 陆逊摇了摇头。 “臣还没有想过。” 刘兴并没有勉强,从一旁的盒子中,拿出了一本书,交给了陆逊。 “拿回去看看!” 陆逊看了一眼,略微翻了翻,发现这本书上写的都是有关农业的事情。 “我北上淮南时,袁术旧部多有归附,我于淮南之地设三十屯田营,安置众人。如今,我将五个屯田营交予你统辖。” 陆逊面色一变,要知道,这三十个屯田营都是吴侯府直接管辖的。 金陵上下,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屯田营,可刘兴却一下子给了六分之一让他管理。 这说明,刘兴将他提拔到了心腹之臣的位置。 “军之大事,在农与兵。你好好看看这本书,我军之根本,南北之大势,便决于此。” 面对着刘兴的嘱托,陆逊心中不免感动。 “臣必不负主公!” 无论是周瑜、鲁肃,亦或者是庞统,他们所提出的二分天下之策,都没有解决一个根本问题。 成就二分天下之后,该如何赢? 若天下有变,则引军北上。 可问题是,天下若是不变,又该如何? 此时的南方和北方比种田,往往拼不过。 只有快速推进农耕技术,制造更先进的农耕器具,让百姓学会精耕细作,使南方的粮食产量提高,吸引人口,扩大人口基数,才能形成正循环。 才能在更大的层面实现以快打慢! 曲辕犁如今在刘兴的三十个屯田营中都普及了,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 之后,便是向着整个扬州推广。 不过,推进农耕技术,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或许得几年,十几年,几十年。 只有积累足够多的人才,才能实现最终的目的。 那三十个屯田营,便是刘兴播下的种子。 陆逊,这位江东的最后一位大都督,则是刘兴看好的统帅。 “我去信一封给公瑾,此后,你就留在我麾下吧!” “诺!”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0415/283156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0415/2831560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