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 第965章 虞允文这货也太疯狂了吧?

第965章 虞允文这货也太疯狂了吧?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捡个魔神做师父 原神:我居然是愚人众第六席 异世灵武天下 极道帝君 北宋诡事录 读书人,不能有亿点点修为防身?王也苏灵儿 镇世狂龙 报告纪总,你老婆带球跑了 完美世界之祖龙 此刻,我为原始人之王

随着科举结束的钟声响起,参加科举的学子们一个个信心满满的停下笑。 然后,便收拾好自己的考篮,兴奋的出了考场。 再然后,便是挤进各大酒楼之中,嘲笑起了今年的奇葩考题。 “早就听说朝廷现在各个地方都缺人,只要是个识字的,都恨不得抓来当官儿。 原来我还不信呢,没想到竟然真的是这样。” “嘿嘿嘿,就是就是。 今年的运气真是逆天了,没想到能遇上这么奇葩的考题,这次想不中举都难了呀。” “嘿嘿嘿,这就叫时势造英雄啊。 我本打算今年再考不上,明年就去考技术科,好赖混个官位算了。 没想到,今年竟然走了这么大的运气,碰上这么简单的题。” 这边正议论的火热之时,突然一个声音冷笑道: “呵呵,一群无知之徒。 也只有你们这些不学无术之辈,才会以为这次的考题简单。” 听到这声冷笑之后,众人顿时不乐意了。 “你特么谁呀? 我看你才是大放厥词。” “在下不才,姓刘,名文敬,隆州人士。” 见说话这人仪表堂堂,众人顿时也收起了轻视之心。 “刘文敬? 不认识! 听你的意思,你觉得这次的考题不简单?” “那是当然。” “那你说说,怎么个不简单法了?” “呵呵,想要我说的话,你们不得先说一说,你们都答了什么?” 听见这话,马上有一个学子打扮的人站了起来。 “这还用说吗? 第一个题是让论述国家治理的广度与深度。 那自然是以深度为干,以广度为枝。” “哦? 何为以深度为基,以广度为枝?” “呵呵,这都听不懂? 听不懂的话,看看这汴京正在修建的城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岳元帅的意思这不明摆着的吗? 中原乃是朝廷的核心。 聚天下之财,将中原经营成牢不可破的铁桶之后,再一点一点的向外延伸......” 此人说完了之后,刘文敬笑眯眯的说道: “这位兄台高论。 那请问聚天下之财经营中原,又该如何来聚这个财呢? 四方之财每年聚多少于中原,又最为合适呢? 还有,往外延伸之时,第一步又该延伸向哪里? 是要往南? 还是向北?” 刘文敬的话问完了之后,对面之人顿时脸色铁青。 “卧槽,我没想过啊。 我把论点论证完了之后,时间就已经差不多了呀。” 说完了之后,他便一脸惊恐的看向了身边的人。 “你们不会都是这么论证的吧?” 他的话问完了之后,原本围在他身边的人有的一脸兴奋,而大部分则一脸沮丧。 很显然,他们答的程度应该跟这人差不多。 眼看对面之人已经如丧考妣,刘文敬嘿嘿一笑,转身就准备上楼去往自己定的房间。 结果他刚走到拐角处,就听到一个声音说道: “刚才听兄台一番宏论,在下实是钦佩之至。 不知能否请兄弟共饮一杯?” 发现眼前之人长的斯斯文文,最关键是和自己口音相近之后,刘文敬拱手回道; “兄台相邀,岂敢不从? 请!” “请!” 两人刚一坐下,刘文敬便率先问道: “听兄台口音,是否也是隆州人士?” “正是,在下虞允文,乃仁寿县人士。” 听到这个名字之后,刘文敬顿时大惊。 “你便是虞允文?” 看着眼前刘文敬激动的样子,倒是把虞允文给吓了一跳。 “你认识我?” “七岁即能文,人称三苏之后隆州第一才子的虞允文,谁不认识啊!” 他这么一说,倒是把虞允文给弄的脸红了。 “乡邻谬赞而已,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见虞允文谦虚,刘文敬干脆也不再提此事。 不过,意识到对方是谁之后,刘文敬马上疑惑的问道: “您不是已经恩荫入仕......” 说到这里,刘文敬突然停了下来。 因为恩荫入仕对于大宋的官员来说,是相当不体面的一件事。 所以,有些才华的人,即使能够靠着恩荫入仕,一般也会再去参加科举,搏一个正式的出身。 眼前的虞允文,显然就是这种情况了。 意识到自己失言之后,刘文敬赔着笑往自己嘴上拍了一下儿。 “虞大人,学生失言,莫怪莫怪。” 看到他这个动作,虞允文一下子没忍住笑了出来。 “刘兄何必如此? 你们同科参加科考,若能中举,以后便是同僚,何必如此计较?” “是是是!” 眼见刘文敬还在因为刚才的失言而尴尬,虞允文马上转移话题道: “刚才听兄台所言,在下心中着实佩服。 不知可否详聊一番?” “能与允文兄谈论时事,乃在下之幸。 不知允文兄想聊什么?” “不知文敬兄以为,四海之财每年当聚多少于中原?” “在下以为,聚天下财富之三聚于中原,便已足矣。 如果取财过多,则边境不仅难以稳定,甚至还容易暴发叛乱。 一旦叛乱四起,则聚于中原之财,恐又将流于各地。 但要是取的过少,则难以弥补朝廷的投入。 而且,还容易造成弱干强枝之局面。 到了那时,恐怕又要再起前唐藩镇旧事。” 听到这里,虞允文直接端起来面前的酒碗。 “听君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 在下敬你,请!” 两人一碗洒饮下之后,虞允文马上又问道: “那文敬兄以为,朝廷若要向外发展,当向南还是向北?” “在下以为当向南。” “哦? 为什么?” “因为向南有海,可用舟船之利。” 见虞允文点头,刘文敬兴奋的同时,也马上反问道: “不知允文兄以为朝廷当往何处去?” 听到这个问题,虞允文微微一笑。 “在下以为,朝廷当四面出击。” 听到这个答案,刘文敬顿时惊呆了。 “向南在下能理解,向北又是为何? 北方的金国被灭了之后,再往北已经无利可图,朝廷为何还要向北?” “金国虽灭,但谁敢保证再往更北之地,没有其他的蛮夷? 与其等着将来有一天蛮夷来犯,我倒以为我们大宋当趁国力强势之时主动出击。 一直将我在宋领土扩张到极北无人之地,才能绝对保证我们大宋的安全。” 极北之地? 听到这四个字之后,刘文敬直接被惊呆了。 这货看着白白静静的,一个白面书生的模样,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个疯子? 一直打到极北之地没人的地方? 这特么太疯狂了吧?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0687/353311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0687/3533115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