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35章 催命符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爽炸了!绝色妖精横行影视世界 男友正确使用手册 嗜血缅北,真千金从地狱杀回来了 穿成反派摄政王的早逝原配 满级悟性,我把下界打造成仙界 倒追三年,冷静期结束他又后悔了 大唐便利店 穿成黑莲花公主,盯上禁欲皇叔 时序之外 美好四合院,从傻柱开始
“邢头,马蹄金咱们不动,这些金银财宝,不是证物,赃物吧?”
第一个挖掘马蹄金的阿毛,眼珠不辍的盯着地上的财物,眼睛发红。
握着铁锹的手,松了又紧,紧了又松。
除了张骥,其他几个捕快的眼睛也都红了。
如果邢捕头这个时候说个不字,没准儿会血溅五步。
张骥瞧出气氛不对,咳嗽一声。
没等他开口,邢捕头抢先说话了。
“马蹄金事关重大,绝对不能动分毫,其他东西,收拢一下,大家分了。”
此言一出,皆大欢喜,让另有心思的张骥不得不闭嘴。
有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他要敢说不拿,不立下这个投名状。
他都怀疑下一秒会不会被放倒,直接被埋进坑里。
反正坑都是现成的,不费事。
等整理好所有的财物。
除了马蹄金之外,还有各式金器,珠宝,价值不下2千两黄金。
邢捕头按人头,分成几堆,眼睛瞟了瞟众人。
“这是横财野草,希望大家把嘴巴闭严实,传扬出去,后果你们都知道。”
邢捕头又特意看了看张骥,“张秀才,等这件案子结了,我们都会离开衙门,去做个富家翁,你觉得如何?”
张骥头皮一紧,知道此时此刻不表态,绝对不行。
他第一个把分好的一堆金器塞进怀里,用行动回答了邢捕头的问题。
其他人有样学样,纷纷伸手“捞钱”。
人人怀揣400多两金子,胸前袖口无不鼓鼓囊囊。
张骥说道:“邢捕头,我们这些人,搬运这么多马蹄金费时费力,我留下看守这些马蹄金,你们马上回县衙禀报杨大人。”
张骥不敢走,他怕他去衙门报信,邢捕头等人会连300块马蹄金也贪墨,远走高飞。
那大牢里的徐元一家,可就得把牢底坐穿,或者人头落地。
等邢捕头他们走了,他思来想去,拎起铁锹远离许主薄家的祖坟。
选了一处好辨认的地点,把怀里的金子埋了下去。
后半夜,许主薄家的祖坟更热闹了。
来的不止有杨忠,还有知县王贺,以及兴王朱佑杬,以及衙役捕快近百人。
人多力量大,许主薄家的祖坟被刨了个彻底。
不但另外发现了一批金银财物,还有用油纸油布包裹的几个大箱子。
哗啦一声,箱子上的锁被砸落。
起开一看,众人无不倒吸口气。
箱子里整齐码放着弓弩。
这在大明皇朝除了军中之外,是管控的禁物,多半能和谋反篡逆联系起来。
事情大发了。
张骥身边凑近几个人,正是邢捕头和捞金的几个捕快。
邢捕头啐了一口,低声道:“早知道多挖一会儿,加起来怕是有万两黄金吧!”
张骥见邢捕头等人怀里袖口都平复着,知道他们也转移藏匿好了金子。
意有所指道:“知足吧!如果不是挖出弩箭,到手的也得吐出去,这案子,通天了。”
邢捕头一愣,随即颔首。
没错,正因为挖出了弩箭,金子什么的反而没那么重要。
和谋逆比起来,金子真的是小问题。
正如张骥所料,天亮时分,一队千人卫所兵开到,控场了。
朱佑杬还能往前凑凑。
王贺,杨忠根本就没资格靠近,三孙子似的先后被提拎过去问话。
“杨大人,找到了证物,还有这么多的弓弩,徐里正一家,是不是就能脱罪了?”
张骥不关心别的,一想到呦呦还在牢里,他的心就平复不下来。
哪曾想,杨忠脸上神色更苦。
“弩箭可以用来起兵谋逆,金子呢?只可能拿来充当饷银,或者贿赂朝臣,徐老表一家,危矣!”
张骥心一沉,找到金子证明徐元没有监守自盗,反倒成了徐元一家的催命符?
这上哪说理去?
杨忠对张骥很有好感,提醒道:“此事牵连甚大,已经不是你我能掺和,明哲保身吧!”
正如杨忠所说,案子被湖广三司全盘接手。
就连张骥翻找的许主薄那些藏书信札,也一并被收缴了。
武昌府的破案进度,堪称神速。
只用了三天就给出了结论,让一直关注此事的张骥为之瞠目。
这里面要是没有猫腻,他敢把名字倒过来写。
徐元最终还是被当成替罪羊之一,幸好张骥等人挖掘出马蹄金,监守自盗的罪名没有成立。
被判了个流放千里,籍没妻女仆从。
另外牵扯到的大佬,则是湖广都指挥。
据说那些金子,弓弩箭矢,皆是谋划大事,贿赂朝臣所用。
因为侦破失金案有功,知县王贺升迁成为一府通判。
县尉杨忠升迁为县令。
当事人没一个高兴的,因为这明显是明升暗降的手段。
离任在即,朱佑杬设宴践行,张骥被找来陪坐。
朱佑杬年轻,又有背景,关上门很敢说话。
王贺给朱佑杬倒了一杯酒。
“王爷慎言,切莫给自家招灾惹祸。”
杨忠脸色一暗,心气不顺道:“我那老表铁定家破人亡,我们又能好到哪去?早晚都得跟着吃挂落。”
他虽然升迁一级做了县令,号称百里侯。
但位置偏僻,县衙连年亏空,他上任又一去近千里,跟流放实际上没啥区别。
张骥不太关心这些,他始终对呦呦念念不忘。
更无法想象,呦呦那样的女孩子,流落到教坊司会是什么下场。
王贺长袖善舞,活跃气氛是一把好手。
随着他三言两语,朱佑杬和杨忠的情绪稳定不少。
就连张骥,也被他提点几句。
最后来了个只谈风月,莫谈国事。
酒酣耳热时,杨忠对张骥说道:“我如今远去千里之外上任,衙门里那僚属记室就算了,明天去我那取100两银子,回家安心读书,读书才是为官正途,是正经的晋身之阶,且不可荒废了学业。”
朱佑杬插话道:“回乡干什么?去我家,怎么能没有张骥的栖身之处,对了,你不是还想欣赏吴司空的大作吗!”
张骥笑着婉拒,他心里有事,不好对朱佑杬等人言讲。
事情一旦成了,他恐怕还得躲着朱佑杬三人。
散席之后,张骥陪着杨忠回转县衙。
转过街角的时候,猛地被人捂住了嘴巴。
张骥正待挣扎,耳边传来熟悉的声音。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0918/288130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0918/2881307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