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智慧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袖月段子集 刚出狱:就被未婚妻找上门 桃运青春 开局成为禁区之主,大帝只配看门 都传她是心机女 万人迷反派又美又飒 权宠肥妻:战神将军缠上身 穿越亮剑二营长我为意大利炮代言 楚南璃夜司珩穿越小说免费阅读 禁欲国公别追了,贵妃娘娘忙着造反呢!
中饭是在一中孙校长家吃的,李恒特意买了一些礼品去看望当初教自己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
饭后,麦穗走了,她说先去外婆家,在城南公园那边。孙曼宁亲自帮她拎行李,送她回家。
目送两女离开,余淑恒警眼李恒,稍后拉开驾驶室的门,坐了进去。
李恒想了想,坐到了副驾驶。
当车子发动时,他忽地开口,“出校门,往右边开。”
余淑恒不认识去前镇的路,以为他在指路,于是按着他的方向走。
只是才开出没多久,他的声音又传了过来:“老师,靠边停一下。”
余淑恒面露疑惑,但还是停了下来。
打开车门,李恒一个冲刺跑了20多个石板阶梯,结果让他大失所望,宋家的大门是关着的,上面还有一把铜锁。
余淑恒也跟了上来,打量一番两层小楼,冷不丁问:“宋妤家?”
就知道瞒不过她,李恒没否认:“是。”
听闻,余淑恒若有所思地看了看他,然后不紧不慢围绕宋家走一圈,屋前是花草,屋后是菜地。
菜地里种了好些蔬菜,显然前段时间这里还有人居住。
李恒不死心,向左右邻居打探才得知,宋适和江悦两口子已经回了洞庭湖。
余淑恒右手伸进木栅栏,摘了一朵红红的月季,放鼻尖闻一闻说:“宋妤母亲是一个很有品味的女人。”
江悦确实很有品味,在前世三个岳母娘中,她性格算是最温和的,事情也是最少的,对李恒态度也算最好的。
见他沉默没做声,余淑恒转了转手中月季,“很漂亮?”
李恒知道余老师问的是宋妤妈妈,回答道:“宋妤主要是继承了她的美貌。”
余淑恒点点头,往台阶行去,“走吧,不然到你家天又要黑了。”
“这个老师不用愁,百分百天黑。”李恒在后面说叨。
余淑恒笑,没转头,没回话。
车子再次启动,这回在李恒的指认下,两人抄小路出的城。
余淑恒问:“你在邵市呆了几年?”
李恒回答:“3年。”
余淑恒说:“老师在沪市呆了26年,很多地方都不熟。”
一路上,两人有一搭没一搭聊着,花了一个小时才到隆回。
李恒这时说:“老师,我要买些东西。”
余淑恒没二话,陪着他去了一趟县城,等到再次上路时,已然是下午2点半了路过花门,她问:“大概还要开多久?”
李恒对这条路线门清,“按现在这个速度,快的话160分钟左右,慢的话4个小时也有可能,上面路弯,山多,一直要爬坡。”
他口里的160分钟指的是专走这条路的老司机。至于余老师,嘴,4个小时候能到就不错喽。
结果同他预料的差不多,过了六都寨后,车子速度瞬间降了一半有多,路的左边是高山,右边要么是河流要么是悬崖,开得那叫一个小心翼翼啊。
他好多次想抢过方向盘自己开,可一想到重生过来自己还没摸过车,如果骤然会开了,他娘的很多东西根本解释不清好伐。
权衡一番,最后只得偃旗息鼓。
等到过了七江,李恒央求道:“老师,有空教我开车。”
余淑恒说:“等回沪市教你。”
这种地形她不敢教,生怕李恒一个不稳就冲沟里去了。
下午6点11分,奔驰七拐八拐终于到了前镇。
现在太阳刚刚落山,西边的天际布满了晚霞,红红地映照半个天空,煞是好看。
余淑恒降下车窗玻璃,一边慢慢开车,一边观察四周,末了问:“这就是生养你和肖涵的小镇?”
李恒听懂了她的意思:这小镇看起来平平无奇,怎么会孕育出肖涵那么精致的女生?
怎么会培养出李恒这样的大作家?
李恒指指前边岔路口,“沿着左边那条路下去,就能到肖涵老家。哦,对了,撰写《海国图志》的魏源故居也在那个方向。”
有些话一听就懂,这小男生是用历史上的名人反驳她的质疑呢,余淑恒难得地笑了笑,“第一次看到你眶耻必报的一面。”
“不,我从小就是个眶耻必报的主。”李恒这样回答。
余淑恒好奇:“怎么说?”
李恒回忆讲:“我们这里流传报仇不隔夜,我小时候打架就是奉行的这条宗旨。”
余淑恒以前详细询问过他打架一事,里面有一些不好的回忆,她识趣地转移话题,“你跟麦穗说过的钱跃进馄饨店在哪?”
“老师你饿了?”
“嗯,有一些。”
“就在前面,在那石门站旁边。”
余淑恒依言朝前开,没多会就到了馄饨店门口。
李恒探头望了望,高兴道:“运气不错,店里还有顾客,还没关门。
,
余淑恒打开车门,“我们下去吃点。”
“矣,好。”
一前一后踏进店里,李恒熟练吆喝:“老板娘,来两碗馄饨,一个大碗,算了,来两个大碗,一份要辣椒,加辣,另一份....”
余淑恒接话:“微辣。”
风情万种的老板娘见到余淑恒时,莫名地有些拘束,她暗道见鬼了,活了40
多年,还是头一回遇见这种事。
老板娘对余淑恒勉强挤出一个笑容,问李恒:“大作家,你这是今天刚放暑假回来?”
“可不是么,我一到镇上就惦记老板娘你的手艺,赶忙得来吃一碗才行。”
李恒笑呵呵道。
听闻,老板娘下馄饨时特意多下了10来个,主打一个让他吃饱。
都说人的名树的影,当老板娘喊出“大作家”三个字时,闹闹哄哄的店里顿时安静下来,里面七八个顾客不约而同扭头望向两人。
一开始,这些人全在看李恒。
没多久,目光不由自主落到了余淑恒身上。
余淑恒回望一眼。这些人的目光同她一接触,登时四散开来,好像遇到了克星一般。
把这一幕尽数看在眼里,李恒小声挪输:“余老师,你的气场太大了,把我们这些乡里人吓到咯。”
肖涵漂亮归漂亮,但笑容十分甜美,且是土生土长的小镇上人,大家没有多少畏惧感。
而余淑恒不一样哇,长相貌美就算了,关键是这一身浓郁的书香气质对于山疙瘩没见过多少世面的人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好吧。尤其是门口停着的那辆奔驰,让余老师的身份再次攀登一个高度,变得颇为神秘。
馄饨店老板娘的女儿回来了,在旁边仔细打量一番余淑恒后,又出去了,感觉这位大作家愈发了不得,带回来的女人品味越来越高。当初亲妈还希望自己和人家搭上关系,现在光想想就觉得可笑咧。
李恒悄摸问:“味道怎么样?”
“对得起你的评价,不错。”余淑恒还是第一次吃这种口味的馄饨,十分新鲜,味蕾大开。
见他碗里飘着火辣辣的红汤,余淑恒问:“这么辣,你吃得下?”
李恒道:“咱们湘南人普遍喜辣,无辣不欢,越辣越好。”
说着,他问:“老师要不要试一口?
?
余淑恒迟疑,但最终还是按耐不住内心涌动,伸筷子到他碗里夹了一个馄饨过来,接着送到嘴边,吃了进去。
一下,两下,当嚼第三下时,余淑恒用右手捂住嘴,面色稍稍拧巴,但尽量不让自己失态。
李恒赶忙起身给她买了一瓶汽水过来,“给,喝几口汽水漱漱口。”
余老师抓着汽水就连喝了好几口,临了说:“好辣,整个嘴腔都在冒火,你们是怎么吃得下的。”
旁边的老板娘把这一幕全看在眼里,开玩笑说:“我们这个地方的辣,好多人都吃不得,外面媳妇都不敢轻易嫁进来。”
馄饨尽管口味不错,但一大碗余淑恒还是没吃完,离开门店回到车上时,她猛地问:“你家里人也喜欢吃这么辣?”
李恒道:“在京城的时候,余老师不是和我爸妈吃过饭么?”
余淑恒说:“不一样,那两餐饭,你爸妈特意在迁就我,没放多少辣椒。”
李恒道:“我妈喜欢咸香辣。我爸还好,什么口味都可以,不怎么挑,不过一定程度上还是更喜欢辣的食物。”
闻言,余淑恒似笑非笑问:“这么说,你爸妈将来更偏爱能吃辣的儿媳妇?”
听到这意有所指的话,李恒直接傻掉了,好半响才开口,“其实能不能吃辣,在我这里不是那么重要。”
他这说的是真心话,前生他在羊城工作那么多年,都是粤菜、湘菜和川菜换着吃,哪餐吃什么全看心情和图方便。
“哦?”余老师偏头盯着他,一脸意味深长。
四目相对,李恒有点受不住,尔后挪开视线催促道:“老师,快要天黑了,
进村的山路比较陡,我们得出发了。”
余淑恒收回视线,重新启动车子,在他的指引下岔开主路,沿着一条通往远方高山坳的小路走下去。
不知道走了多远,当拐过一个盘山大弯时,余淑恒抽冷子问:“小男生,你在别人那里也是这么胆小?”
李恒:“
他不知道该如何接这话?
可他又不是傻子,从离开邵市起,身侧的女人一直在试探他的底线。
沉思一阵,李恒开口询问:“老师,你说一只狮子闯入羊群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
余淑恒回答:“吃掉一些羊,赶走一些,留下一些。”
李恒追问:“留下的羊是不是随时进食的口粮?”
余淑恒清雅一笑,心情莫名开阔不少,没就这个问题回答他。
小镇到上湾村十字路口大概10里路,由于余淑恒开得比较谨慎,足足花了17
分钟才进到村里。
“?”刚过村口,她一声。
李恒问:“怎么了?”
余淑恒反问:“这个点马路上站这么多人,比我想象的热闹,你们村里多少人?”
李恒告诉她:“3000多。现在不是农忙季节,晚饭过后大家没事做,一般都在马路边或晒谷坪扎堆闲聊。”
奔驰车很扎眼,开奔驰的漂亮女人更扎眼,没一会儿,大作家带女人回来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整个上湾村。
一时间好多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好事者跑来十字路口凑热闹,弄得李恒苦不堪言。
真他娘的咧,照这样下去哦得了,不出意外,三天内肖涵就会知道自己带余老师回来了。
也许,也许这就是余老师想要的效果吧。
看到余淑恒双手提着大袋小袋礼品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出现在正屋门口,闻讯从后院赶过来的田润娥呆住了。
稍后李建国也从邻居家跑回来,在门口同样呆住了。
两口子以为是儿子回来了,没想到儿子给他们老两口带来一个天大“惊喜虽说在京城时,两口子就见过余淑恒,但京城和老家意义不一样啊,都是过来人,总感觉有些不对劲。
至于不对劲在哪?
两口子互相望望,果断掐灭熊熊燃起的念头,默契地不往深处想。毕竟对方身份是大学老师,毕竟儿子早有一身还不完的情债,何德何能啊,哪敢再贪婪啊。
夫妻间通过眼神摆正好态度后,田润娥满脸堆笑地迎了上去,帮着接过一串串礼品说:“余老师来了,快!快进来坐,赶这么远的路,累了吧。建国,快给老师倒凉茶。”
“谈。”李建国误一声,人却已经在张罗凉茶事宜了。
余淑恒右脚迈过门槛,走进屋,微笑讲:“李恒说夏天的雪峰山脉最是凉快,我一时好奇就跟他来避避暑,你们不要见怪才好。”
凉快是凉快,但老子有说过这话么?李恒腹诽一句,却也不拆穿,任由余老师自由发挥。
余淑恒看似无关紧要的一句话,其实是在消除“误会”,以免夫妻俩多想。
说到凉快,这是上湾村为数不多的优点了。整个夏天,一般只有三伏天会热半个月左右。其余时间就算白天温度高,但晚上气温会降下来,睡觉不用开风扇、更不用劳什子空调,有时候还要盖薄被。
这套说辞挑不出任何毛病,由润娥和李建国还真信了几分。实在是他们不敢胡思乱想,不敢想象人家这样身份的人会看上自家小子。
等到余淑恒喝完半杯茶,田润娥热情问:“余老师,你吃晚餐了没?”
余淑恒说:“我们在镇上吃过馄饨。”
田润娥吩咐丈夫:“馄饨咋行,这东西晚上不顶饱。建国你去烧火,我给他们做几个菜。”
说看,两口子一唱一和进了后院厨房。
余淑恒本想说不用麻烦,却被李恒拦住了,他道:“这是我们本地待客习俗,贵客上门第一餐肯定是要做饭招待的,吃多吃少没关系,老师我带你先去楼上卧室,等会洗个澡,晚上咱们喝点米酒解解乏。
听闻,余淑恒意会,带着行李箱跟他去了二楼。
上到二楼,李恒指着最右边的房间,介绍道:“这是我住的房间,隔壁是我二姐住的房间,这是....”
见余老师没听自己讲话,而是一眨不眨瞅着对面的棺材,他哑火了,好一会说:“我们这边的老人寿棺基本放在二楼,主要是防潮避虫,老师你要是怕,我现在就去喊人搬到后院去。”
余淑恒轻启朱唇,“不用,据说寿棺轻易不挪窝,我就住几天,不要大动干戈。”
确实有寿棺轻易不挪窝的说辞,因为挪窝只有人死了才挪动,接着就是入和下葬嘛。
不过凡事都有特例,就比如去年,老李家建新房就不得已挪过棺材,当时根据习俗放一挂喜炮了事。
呢,喜炮就是鞭炮,只是为了避讳,换一个说法而已。
还有不信迷信的,不讲究的,棺材想移就移,也照样活到七老八十,有时候很多东西显得玄乎。而有时候么,又什么狗屁都冒有。
按老人的话说,这叫乱做乱好!
余淑恒问:“刚才没太听清,你住哪间?”
李恒伸手指向最右边的房间。
余淑恒径直走过去,推开门查看一番,然后说:“老师住这间。”
李恒提醒:“这里我住过。”
余淑恒说:“这间房离棺材最远。”
李恒回头瞄一眼,无话可说。
看他无言以对,余淑恒笑了下,说:“你去门外等我,我找下换洗衣服。”
李恒不二话,走了出去,顺带还关上房门。
分把两分钟后,余淑恒提一个袋子出来了,越过他率先往楼道口走去,走路的同时,眼睛还时不时眼棺材,显然内心极其不适应农村这种习俗。
李恒知道她曾被鬼压身困扰了小半年,当即亦步亦趋跟在她身后,免得她受惊。
下到一楼时,他提建议:“老师,要不你住一楼吧。”
余淑恒问:“一楼还有空房?”
“没有,不过我奶奶没在家。”奶奶如今在冷水江小姑那,李恒还是亲妈给他写信知晓的。
余淑恒不喜欢住老人房间,总感觉暮气沉沉,同时她有小洁癖,无法接受别人用过的东西。不过某人例外。
她轻摇头,走向洗澡间,并嘱咐:“你在门外,不要跑远。”
“成,有什么事你就吱一声。”李恒回应一声,随后抓来一张小矮凳,坐了下去。
Ps:先更后改。
求订阅!求月票!
(算上凌晨那章,今天已更18000字)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0990/351312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0990/3513121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