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夕必改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我没吹牛,校花女神真是我未婚妻! 重生要把奶狗奴隶娶回家 亲妈是千金,舅舅哥哥排队宠 放弃考公后,我回村种田暴富了! 诸天万界:家父石坚,威压九叔 洪荒:西方教的日常系弟子 都穿越当王妃了,嚣张一点很合理吧 婚心蚀骨 请开始表演 同盟之星

“是啊林员外,咱们可以联合唐大人一起去府衙找崔郡丞,你再叫上徽之公子还有江家的人,实在不行请长乐郡主出面,不信崔郡丞能够死扛到底。” “再说了,益州别的地方粮食产量低,和我们富饶的旌阳有什么关系?咱们旌阳的粮食不光够自己人吃,酿完酒还有得剩呢。” 哪怕在这个需要粮商们团结一致的节骨眼上,他们还是划分出了小团体。 先把像苏哲这样的外来粮商排挤出小圈子,再瓜分利益。 苏哲见阮东家他们一致对外,张了张嘴,还是没有辩驳。 说来说去都是卖粮食,实际上他能替林羽做的事,少之又少。 林羽见状,好奇的问:“苏公子面对这些人无话可说吗?” “如果旌阳的同行有解决限酒令的方法,我乐见其成。” 苏哲淡定的态度,倒比急得跳脚夸下海口的阮东家他们强上百倍。 林羽暗叹一声:解决限酒令的办法就在眼前,偏偏一群人只盯着我的钱袋子,既然如此,我只能松松手了。 “苏公子方才说的那些粮食,我全要了,先签契约吧,正好唐大人在这里,可以当个见证人。” 有官府人士见证,跑得了和尚也跑不了庙。 谁也没想到,苏哲仅凭主动降低姿态说了几句话,就把囤积了上百万斤的粮食,一股脑卖给了林羽。 连苏哲本人都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愣了片刻,急忙催着小厮去拿笔墨纸砚。 “别去马车上拿了,苏公子,我们去家里聊。” 林羽对着还在插秧的唐知涣招呼了一声,对着苏哲比划着自家院子方向,便在前方引路。 丝毫没把其他粮商放在眼里的模样,引起了阮东家等人的不满。 “林员外,你怎么听别人忽悠几句就当真了?你连限酒令的问题都还没解决,就敢签订契约,你不怕府衙抓你下大狱吗?” 眼见到手的银子要被苏哲抢走,阮东家对待林羽的态度也没刚才那般客气。 林羽听出对方恐吓的意思,不以为然地笑了笑,指着地里的秧马,提醒他们:“限酒令的问题,我和唐大人已经解决了。” 什么?! 在场所有粮商全部瞠目结舌,不敢相信。 话不投机半句多,林羽懒得同这些打不到交道的奸商解释,带着满头雾水的苏哲走进院子。 此时的院子里,摆满了组装好的秧马和曲辕犁。 苏哲脑中闪过唐县令插秧的古怪姿势,身为粮商,自幼精通农事的他,顿时恍然大悟:我明白了! “林员外,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些农具的?” “自己做的啊,有了它们,不光节省拔秧插秧的劳力,还能节省开荒的力气,往后耕地增加,益州的粮食收成至少增收三成。” 林羽信心十足,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他废除不了限酒令还解决不了粮食的问题吗? 而苏哲也终于明白了,林羽要买自家的粮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意有所图。 “林员外有了解决限酒令的方法,还这么痛快的要买我家囤积的粮食,不知有什么额外的条件?”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痛快。” 作为拥有合作主动权的那一方,林羽替苏哲等粮商破了灾,还要主动掏钱。 光凭这份诚意,只要是苏家能办的,苏哲定会不遗余力。 “林员外请讲。” “为了让苏公子的粮食,能够尽早送到我的仓库里,希望苏公子签完契约走的时候,带几套新农具回家宣扬一下。” 有唐知涣在,旌阳境内的宣传工作,根本无须担忧。 只是要提防崔衍连同吴家,明知限酒令不可再继续推行,还要选择不撞南墙不回头。 在这种时候,唯有找几个大粮商联合起来,向府衙施加压力,才能让朝令夕改,让粮行和酒行经营步入正轨。 苏哲略一思考,明白了其中的用意,便笑着答道:“举手之劳,这是我应该做的。” “苏公子果然耿直,从今往后,酒坊的粮食就由苏家供应了。” 挺过限酒令的难关,战胜了吴家最后的封锁。 重碧酒每年产出至少上百万斤,需要数万石粮食。 林羽不学吴家空画大饼,只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 为了免除苏哲的后顾之忧,他直接在契约上写明了后续供应粮食的问题。 苏哲仔细看完他拟定的契约,忍不住赞叹:“林员外真如传闻一样,写得一手风骨好字。” “哈哈,过奖了。” “这张契约我一定要拿回家装裱起来。” 看苏哲不像是在恭维,林羽赶紧拿起手里的那一份,反复确认有无疏漏。 契约上写明了,会在限酒令解除后,立即供应约定好数目的粮食。 以及酒坊再有粮食需求,优先与苏家合作的附加条约。 不论怎么看,并没有让人拿捏住把柄的地方。 “苏兄,好粮酿好酒,往后送来的粮食,我要选用最好的,价格可以商量。” “别看我苏家不是益州第一大粮商,但各地收粮的路子多,天南海北,我都能给你搜罗来。” 林羽又不是第一次做生意。 今日粮商不会主动前来,他也会让唐知涣邀请前来参观新农具的使用。 对于苏哲的背景,自然是早就有所了解。 为了给苏哲吃一颗定心丸,回到家好交代,他特意预付了十万两银票。 两人相谈甚欢,临走前,苏哲拍着胸脯保证。 “林兄,你等着看吧,不出三日,崔郡丞下达的限酒令就得收回去。” 三日吗? 林羽但笑不语,抬头看了眼天空。 百里无云的晴朗天气,从旌阳跑马到益州,将新家具的消息传遍各县,左不过半日时间。 粮行还需要他花心思来笼络,才会主动对抗限酒令,而酒行,得知新农具能增产增收,只怕当时就要去府衙,逼着崔衍收回成命。 送走了苏哲,不光酿制二十万斤重碧酒的粮食有了着落,再加二十万斤也不成问题。 “让酒坊里的管事把炉子点起来,还得再去牙行买一批专门酿酒的人手。” 鲸落万物生。 一个吴家倒下了,不仅是踩着吴家扬名天下的重碧酒,会站得更高。 以前那些被吴家打压的酒坊,也会借着粮食增产的东风,销量猛增。 毕竟人们在吃饱饭以后,就要开始考虑提升生活品质的问题。 “在这个信息闭塞、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没有什么比勾栏听曲、夜醉天明更好的消遣了。” 干活累了,约三五好友,喝几两小酒吹吹牛皮。 未来低端酒的市场很广阔,不过……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1095/288895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1095/2888953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