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竹纸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穿书后,豪门真千金成了京圈团宠 唯我巅峰 诸天:从红楼开始修行 玄幻:一脉相承,主打仗势凌人 觉醒物品读心术,开局狂赚一百亿 人在吞噬,成了罗峰的金手指 被虐离婚后,顾总跪求复合 春夜蔷薇吻 女配出国那天,大佬他急红了眼 四合院:穿越一九五一

“时刻准备着!” 宋徽之早就和父亲说过此事。 父亲表示支持。 至于原因,除了宋氏一门自古以来,便有一颗报国之心以外,更重要的是,印刷书籍这件事,只要由宋氏全部承接。 它确实损人,但它利己啊! 陛下没有像把控细盐一样,将印刷书籍的事掌握在手里,任由宋家分一半的羹。 除了信任宋家,也是想拉拢宋氏一门与其交好的世家,告诉这些家族,皇家不是吃独食的,让这些家族站在皇家这一边。 总不可能刚建朝数载,李氏皇族就把所有权贵世家得罪光了。 基于综合情况考量,这件事宋家能做还必须要做! “父亲已经抽调了不少护卫前来支援,这两日应该也会到的,我的安危林兄你不必担心,他们往我身上泼脏水也没事,反正我已入官场,不在乎以前那种蜀地第一才子的名声。” “可他们会在朝堂上参你。” “只要我立得功劳够多,还怕他们参我吗?” 说到立功,宋徽之笑得更加得意。 跟着林兄混,功劳? 唾手可得! 以前总听父亲说,选择大于努力,他还不知道其中的深意。 如今,他已经成了此话中的当事人,这滋味,确实很美妙。 “林兄,我见那捶打竹条的木器有些眼熟呢?” “眼熟就对了,那是江兄原本引进来榨汁用的,我让小草改了改。” 林羽带着主仆二人,走到了正在捶打竹料的池子前面,指着随着木臂抬起时,前端的木头,还有脚踩着踏板来控制木臂的工人。 “以前捶打料子,必须双手握棍棒,用力敲击才行,我直接改成了踏板,这样踩累了再用手敲。” “小草说,还能再改进一下,像驴拉磨一样改成畜力,到时候一个工人能盯着好几头驴干活,但我觉得,踩踏板也不是累活,而且每根竹子长势不同,还是人工肉眼盯着竹料敲打得如何,才更保险。” 此乃谎言。 主要是林羽知道,大常百废待兴,刚打完仗,许多田地荒芜的同时,还有许多产业并没有兴起。 在这个时候,能够有一个保证全家吃饱的活计,是很重要的。 作坊确实需要注重生产效率和人工成本,但! 它会令许多人失去工作的机会。 没有人工作,赚不到钱,普通百姓手里的银钱就会减少流通,导致产品积压,以此进入恶性循环。 除非人人都有清闲的工作,不必为生活和未来感到担忧。 否则,只想着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银钱最终全部流入雇主手里。 只会越富者越富,越穷者越穷。 劳力不值钱,社会动荡不安。 而宋徽之则是考虑了另一个层面。 “一头驴造价要十两银子,它干得多吃得多还拉得多呢,用人力确实要干净一些,万一不小心把屎拉进池子里,损坏了竹料,得不偿失,驴哪有人可靠啊。” “……” 不得不说,在以人为本这方面,古人强多了。 林羽又带着宋徽之,来到敲击好的竹料前。 “往后这里生产竹料,再拉到造纸作坊,剩下的造纸步骤应该是一样的了。” “看来林兄是真的知道造纸过程。” 宋徽之神情变得复杂起来。 造纸步骤其实很简单。 先是准备阶段,需要破料、沤料、清洗、捣碎。 接着再进行蒸煮、打槽、捞纸、榨纸。 到最后则是分纸与晾纸。 看似简单,但知晓全部步骤的,只有内行人。 更别提,每个步骤都有不外传的秘法。 就像是浸泡竹料的这池灰白水,能够在短时间内把废竹和新竹泡透,就采用了连宋氏一门,都不知晓的秘法。 林羽也没藏着掖着,他高深一笑:“我不知道造纸步骤,怎么知道造纸的结果能不能如人意呢?” “既然如此,林兄你完全可以自己建造纸作坊,或者将它献给陛下,又是一大功劳。” 宋徽之白捡功劳,他能够在别的方面偿还。 可造出新竹纸这件事,它只要不归属朝廷管,主要还是为宋氏一门获利。 林兄又不缺钱。 “徽之,我说了,我来供应竹料,你来完成后续的步骤,你不会以为我会白白给你竹料吧?” 林羽笑容狡黠,犹如山中老狐狸。 他为此特意让灼灼,把旌阳县附近的竹林全部买下来。 连益州城附近的也没有错过。 他不是想垄断,而是不想把新竹纸的定价权,交到别人的手里! 原本还不知该如何偿还情分的宋徽之,顿时舒心一笑,主动将手臂搭在林羽的肩头,讨价还价。 “还望林兄给一个适合的价格,我也好向家里人交代。” “定价的一半的一半。” “成交!” 在古时,拥有垄断技术的行业,都是暴利。 林羽的底线,就是只赚一半差价。 而赚来的这一半,也不尽然全部落到他的口袋,还会有大部分,流通到市面之上,用来改善他附近百姓们的生活水平,增加他们的就业能力和机率。 为富不仁,亡期将至。 那些靠着压榨人们而聚敛的财富,迟早会以其他形式,重新归回人们的手里。 可能会经历一个过程,但它周而复始的历史轨迹,却始终不会改变。 这便是,人性。 有了新竹纸的材料,剩下的就是运送到宋氏造纸坊,进行后期的生产与加工。 “徽之,按照你家作坊的水平,大概要多久才能生产出新竹纸?” 宋徽之抬头看了一眼天边的浮云,沉吟道:“最快三日,最慢七日,后期的分纸和晾纸,需要靠老天爷赏饭吃。” 益州盛夏时节雨水十分丰沛。 林羽取了个中位数,点了点头。 “三五日后,诗会应该彻底结束。” “再不结束的话,马上就要秋试了。” 宋徽之提及这件事就觉得好笑。 但想到青史留名的魅力,他也理解那些学子们,宁愿少做几套题,也想在诗词歌赋上露一手。 而大家对科举考试不像前朝末年时那般迫切,倒也能够凸显出,盛世即将到来的景象。 因为盛世之时,人们没有特别大的压力,半工半读或是半耕半读,做的是长期规划,反之。 便只能削尖了脑袋,朝着一条道路上通行,导致非它不可。 “林兄,印刷书籍的事,纵然有千难万阻,我们也必须要做成!” 宋徽之忽然一眼不错地盯着林羽的脸庞,掷地有声道: “我们如今正处在巨变之中,最高处的那一位,有望将前朝的科举制,变成选拔人才的关键,人人有书读,往来无白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愿意成为开拓者,林兄你愿意吗?” “我的任务不是开拓完了吗?”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1095/288925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1095/2889251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