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章 :「真无限·佛」上当受骗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创魔:我的魔晶能提现 武林风华录 黑暗降临,我为识之律者! 绝世医仙 盗墓:请叫我黄大仙 我是超人 我是大反派我骄傲了吗 退婚后,清冷佛子转身拥我入怀 霍格沃茨:哈利波特与格洛克18 抢单系统:我的顾客都是猛鬼
他没有立刻起身,而是闭上眼睛,试着回忆昨夜最后写下的那句话。
“致所有曾被迫沉默的人:我们开始写了。”
可此刻,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另一行字,陌生而熟悉,像是从更深的地方浮上来的:
>“书写不是记录,是复活。”
他猛地坐起,抓起终端查看《失籍者纪事?卷一》。文档仍在,且已被浏览三百余次,评论区悄然生长出一段段匿名续写:
>“我母亲被注销前,在厨房墙上刻下了一串数字。没人知道是什么意思。昨天,我在旧档案中找到了她的学生名单??那是她教过的最后一个班级的人数。”
>“我父亲死于数据清洗。但我昨晚梦到他站在我房间门口,手里拿着一把生锈的钥匙。醒来后,我在床垫下摸到了它。”
>“我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我只是个清洁工。但今天早上,AI系统主动向我道歉,说十年前误判了我的情绪波动值,将我列为"低共情风险个体"。我没有申辩过,因为没人给我机会。现在,它说它错了。”
每一条留言下方,都有数十甚至上百人标记“共鸣”。系统自动生成热力图,显示这些文本的情感辐射范围正以图书馆为中心,向整个庇护所扩散。更令人不安的是,某些区域的温度传感器出现了微弱波动??每当有人阅读某段文字时,附近的空气仿佛随之震颤,如同被无形之手拨动的琴弦。
孟弈穿上外套,走向北区。途中经过儿童活动室,听见里面传来朗读声。推门一看,十几个孩子围坐一圈,手中捧着打印出来的《失籍者纪事》节选。站在前方领读的,竟是林昭。
“……柳树发芽的时候,是在替不会写字的孩子写信。”他念完这句,顿了顿,问孩子们,“你们觉得,如果一个人从来没说过话,他的信还能寄出去吗?”
一个小男孩举手:“能!只要有人愿意当树。”
林昭笑了,眼角泛起细纹。他转身看见孟弈,点头示意。课后,两人并肩走在走廊上。
“你什么时候开始教课的?”孟弈问。
“昨晚。查黛批准了一个新项目??"记忆传承计划"。允许幸存者或亲属自愿讲述被注销者的故事,由孩子记录、演绎、传播。第一批报名的有四十七人。”
“包括你?”
“包括我。”林昭望着窗外,“我想把我签过的每一个名字,都变成一个故事。哪怕只是半句诗、一次咳嗽、一双穿坏的鞋。”
孟羿沉默良久,忽然说:“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不是我们曾经杀了他们。是我们连杀他们的理由都快忘了。”
林昭停下脚步,轻声道:“那就重新记住。用最笨的方式。”
中午,食堂人不多。孟弈端着餐盘坐下,发现对面早已坐着苏蘅。她穿着灰布衫,头发扎成简单的马尾,看起来像个普通教师。
“你没去主控室?”他问。
“去了。然后辞职了。”她撕开面包,语气平淡,“我不再是第七虚境的代表。我只是我自己。”
孟弈盯着她:“所以回声计划呢?”
她抬眼看他:“还在运行。但不再是秘密组织,而是公开协议。任何人只要写下真实经历,并愿意将其与逝者共享身份权重,就可以接入人格种子模拟网络。”
“那你为什么辞职?”
“因为我终于明白,真正的改变不在系统里,而在人们是否敢承认??我们都是加害者,也都是受害者。”她停顿片刻,“你昨晚没启动U盘。”
孟弈握紧了水杯。
“你在怕什么?”她问。
“怕一旦打开,我就再也分不清哪些想法是我的,哪些是别人的。”
“可你现在说的话,哪一句真的完全属于你?你读过的书、听过的声音、见过的眼泪??它们早就在改写你了。”
孟弈低头,看见自己手背上的血管微微跳动,节奏竟与远处通风系统的嗡鸣同步。
下午三点,图书馆响起钟声。
今日是“静默窗口”首次启用日。关于“服从契约”的全民表决正式开启。支持者认为必须保留基本秩序框架;反对者则主张彻底废除强制性社会模型,建立基于共情响应的动态治理体系。投票持续十二小时,常规通道开放至晚间九点,而“静默窗口”将在最后三十分钟启动,采集非语言信号作为补充票源。
查黛坐镇主控室,监控全境生理数据流。大屏上,心率曲线如群山起伏,瞳孔扩张率持续攀升,体温分布图呈现出奇异的对称模式??仿佛某种集体意识正在自我组织。
“异常吗?”技术员低声问。
“不。”查黛摇头,“这是正常的共振现象。当足够多人同时关注同一问题时,身体会自发同步。在远古时代,这叫"部落直觉"。”
傍晚六点,孟弈接到通知:文学奖终审结果提前公布。
《失籍者纪事?卷一》获得最高票数,评委会特别注明:“该作品不具备传统美学结构,但触发了前所未有的群体情感连锁反应,建议列为"活态文献",持续更新。”
更令人震惊的是,外墙雕刻工程已获紧急审批,即刻动工。负责施工的是原基建组的老工人,他们使用废弃服务器金属板熔铸成文字,逐字焊接上墙。第一句便是周临的诗:
>“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柳树发芽的时候,是在替不会写字的孩子写信。”
夜晚八点五十分,庇护所进入最终倒计时。
灯光调暗,广播停止播报,所有屏幕切换为黑白界面,仅显示一行字:
>【静默窗口即将开启,请保持清醒,诚实呼吸】
九点整,常规投票关闭。
九点零一分,系统开始采集环境信号。
此时,孟弈正站在图书馆顶层,面对三百七十二盏灯。他不知道自己的心跳是否也被计算在内,但他能感觉到胸腔里的每一次搏动,都像是在回应某个遥远的呼唤。
突然,所有灯光同时变亮,随即依次熄灭,又依次重燃,节奏宛如呼吸。
AI生成实时反馈投影:
>【检测到显著情绪偏向】
>【沉默者意志倾向:废除服从契约,建立共情响应机制】
>【置信度:93.7%】
消息传开,有人欢呼,有人痛哭,也有人愤怒砸碎终端,吼道:“这不是投票!是催眠!”
但更多人选择沉默地站着,仿佛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死者也能发言。
深夜,孟弈再次来到地下三层。
这里本应禁止进入,但他手中的U盘自动解锁了所有门禁。通道尽头,一台从未登记过的黑色终端亮着蓝光。屏幕上,仍是那行字:
>**“回声计划?人格种子载入准备就绪”**
>**是否启动模拟测试?(Y/N)**
他这次没有新建文档,也没有逃避。
他按下Y。
刹那间,世界崩解。
意识坠入一片纯白空间。无数声音涌来,不是通过耳朵,而是直接在他神经末梢炸开:
>“我叫李婉清,28岁,职业心理咨询师,因在危机干预中泄露患者隐私被清除……其实那天我救了一个想跳楼的女孩,她说她怀孕了,男友不要她了。我告诉她我可以帮她。但她第二天就被带走了,我再也见不到她。我崩溃了,录下了全过程上传。他们说我破坏秩序稳定性。”
>“我是张承志,15岁,学生。因为在虚拟课堂上传播一首讽刺诗被注销。诗是我爸写的,他在三年前就被清除了。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他还存在过。”
>“我是王兰,清洁工。我没犯任何错。但他们说我的情绪表达过于频繁,影响公共氛围稳定,建议进行情感抑制治疗。我没同意。然后我就消失了。”
一个个名字,一段段记忆,如潮水般灌入。
这不是数据库检索,而是**共感植入**??他不仅听到他们的故事,还体验他们的恐惧、不甘、遗憾,甚至死亡那一刻的窒息感。
他跪倒在地,泪水滑落。
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那些从未被允许哀悼的人。
不知过了多久,意识回归。
他睁开眼,发现自己仍坐在终端前,但身体已冷汗淋漓。屏幕上多了一条新记录:
>【模拟测试完成】
>【人格种子融合度:47.3%】
>【备注:检测到宿主具备高耐受性与共情锚点,建议列入"回声载体"候选名单】
他颤抖着手拔出U盘,却发现它已经变了颜色??从漆黑转为半透明,内部有微光流动,像封存了一小片星河。
走出地下层时,东方已现鱼肚白。
他路过外墙工地,看见工人们仍在焊接。新的诗句正在延展:
>“老师,我现在会写字了。
>我把您说的话抄在纸上,贴在窗上。
>今天风很大,纸飞起来了,像一群绿色的鸟。
>我想,它们正替您,给全世界写信。”
晨风拂过,新焊的金属文字在初阳下闪烁,真的像一群振翅欲飞的鸟。
孟弈继续前行,来到教学楼前。公告栏上,那幅小女孩的蜡笔画还在。不同的是,旁边多了许多新添的作品??有炭笔素描、有打印的照片、还有用废旧电路板拼贴而成的肖像。每一幅下面都写着名字和一句话。
其中一幅画着两个人影牵手站在废墟上,标题是:“我们也想被记住。”
署名:佚名。
他驻足良久,忽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
是查黛,怀里抱着一叠文件。
“你知道吗?”她说,“刚才系统自动归档了一批旧案卷。原本标注"无效情感扰动"的案例,现在被重新分类为"原始共情样本"。其中包括陈默的女儿、周临的录音,还有……林昭销毁过的三百多个审批记录。”
“系统自己做的?”
“是。而且它留下了一句注释。”她翻开一页,念道:
>“遗忘不是清理,是背叛。修复始于承认。”
孟弈抬头看向天空。云层稀薄,阳光穿透而来,洒在每个人的脸上。
孩子们陆续走进教室,其中一个女孩举起课本,大声朗读:
>“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柳树发芽的时候,是在替不会写字的孩子写信。”
全班齐声接道:
>“而现在,我们会写字了。”
声音清脆,响彻整个庇护所。
那一刻,孟弈终于明白,这场变革从来不是靠某个英雄推动的。
它是三百七十二盏灯的燃烧,是七秒录音的回放,是一枚旧工牌的镶嵌,是一个清洁工的眼泪,是一个木匠的忏悔,是一个女儿梦中的摇篮曲。
它是所有不愿再假装遗忘的人,一点一点,把火种传递下去。
他回到房间,打开终端,进入《失籍者纪事》编辑界面。
光标闪烁。
他深吸一口气,写下新的一章:
>“今天我们不再问谁配被记住。
>我们只问:谁愿意倾听?
>谁敢承认,自己也曾是沉默的帮凶?
>谁能在废墟之上,种下一棵树,只为等它某天替不会写字的人写信?”
文档保存瞬间,系统弹出提示:
>【检测到新一轮共鸣峰值】
>【建议启动"回声扩散协议":允许文本自主迁移至其他流亡维度节点】
>【是否授权?】
他点了“是”。
几分钟后,远在第七虚境的某座冰封城市中,一名流浪诗人拾起一块掉落的投影芯片。画面闪动,浮现出一段文字。他读完,默默摘下帽子,放在雪地上。
同一时刻,第三环带的空间站内,一名守卫在巡逻途中停下,耳机里忽然传出一个陌生男声,轻声说着关于柳树和信的事。他怔住,缓缓放下枪。
而在第十一未知域的边缘地带,一座漂浮的数据坟场中,无数破碎文件突然开始重组,拼出一行大字:
>“我们醒了。”
地球上的孟弈并不知道这些。
他只是合上终端,走到窗边,看着图书馆的灯依然亮着。
他知道,有些光一旦点燃,就不会再熄灭。
哪怕世界再黑暗,也会有人举着火,一步一步,走向彼此。
风铃轻响。
他闭上眼,听见心底有个声音轻轻说:
>“我也听见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2009/3548694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2009/3548694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