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梦境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熟读孙子兵法,制霸华娱 咦?天才宝宝也能上交咩 总裁小妻太抢手 全民玩家:我能自选副本奖励 富豪重生1980让人大开眼界 全民:让你搓技能,你秒放禁咒? 随身空间:农女美容师 巅峰青云路 被偏执大佬养大后,我跑了 时空错乱之身世谜团

余果沉思片刻,点头:“好,我支持你。不过,你要记住,这不是一次商业活动,而是一次文化播种。你要做的,是让他们对茶产生兴趣,而不是急着卖产品。” 林夏认真地点头:“我明白。” 于是,“四季茶语?高校茶文化行”正式启动。林夏亲自带队,带着团队前往各大高校,举办了一场又一场别开生面的茶会。 在北大,她邀请学生们用春茶泡出属于自己的“春日味道”,并写下一段关于春天的诗句,贴在茶馆的“茶语墙”上。 在复旦,她组织了一场“茶与哲学”的讨论会,让学生们在茶香中探讨生活与理想。 在浙大,她甚至与设计系合作,举办了一场“未来茶饮创意大赛”,鼓励学生们用现代设计理念,重新诠释传统茶饮。 每一场活动都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不少学生在活动结束后,主动联系林夏,希望加入“四季茶语”的团队,成为品牌的文化传播者。 林夏看着这些年轻人眼中的热情,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满足感。 “果姐,你知道吗?”她给余果发了一条语音,“他们真的在认真听茶的故事,他们真的愿意去了解茶背后的文化。” 余果听完语音,微微一笑,轻声说道:“茶,从不急着被理解。它只是静静等待,等待愿意倾听的人。” 与此同时,沈清的“四季茶心”系列课程也迎来了新的突破。 “夏之清凉”课程结束后,学员们的反馈热烈,不少人表示希望继续参与“秋之静美”课程。 “清姐,我最近每天都会泡一杯茶,然后静坐十分钟。”一位学员在课后分享会上说道,“我发现自己的情绪比以前稳定多了。” 沈清听后,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茶道的疗愈作用,正在悄然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她开始着手筹备“秋之静美”课程,并在课程中加入更多关于“自我觉察”的内容。 “秋天,是一个适合沉淀的季节。”她在课程介绍中写道,“我们要学会放下执念,像茶一样,慢慢沉淀,慢慢释放。” 她还计划在课程中加入“茶与书写”的环节,引导学员在泡茶的过程中,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有时候,我们的情绪很难表达,但当我们泡一杯茶,写下一段话,内心反而会变得清晰。”沈清在课堂上说道。 课程上线后,报名人数再次爆满。不少学员在课后反馈中提到,通过“茶与书写”的练习,他们开始学会与自己对话,也更愿意面对内心的不安与焦虑。 沈清看着这些反馈,心中满是感动。 “果姐,我想把这些课程整理成一本"四季茶心?心灵手册"。”她对余果说道,“不仅作为课程的延伸,也能让更多人通过阅读,感受到茶道的疗愈力量。” 余果点头:“这个想法很好。茶,不只是课堂上的体验,它应该成为一种日常。” 沈清开始着手编写手册,她希望这本手册不仅能成为学员的“心灵茶经”,也能成为一种精神陪伴,让茶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而余果,则在茶馆里继续推进“茶艺新势力”计划。 “茶馆的改造已经接近尾声。”她站在茶馆中央,看着焕然一新的空间,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我们保留了原有的木质结构和茶席氛围,但加入了更多现代元素,比如互动式展示墙、可移动茶桌,还有"茶艺实验室"。” 她邀请了几位年轻茶艺师加入茶馆的日常运营,并鼓励他们在传统茶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传统茶艺不能只是复制过去的模样。”余果在一次茶艺沙龙上说道,“它需要新的表达方式,才能真正走进年轻人的生活。” 她还计划在茶馆内开设“茶饮共创空间”,让学员们可以自由尝试不同的茶饮配方、冲泡方式,甚至茶点搭配。 “创新不是背叛传统,而是让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余果说道。 她开始与几位年轻设计师合作,重新设计茶馆的内部空间,希望打造一个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茶空间。 “我希望茶馆不只是一个喝茶的地方,而是一个让人愿意停留、愿意交流的空间。”余果说道。 她还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将“茶艺新势力”计划拓展到更多城市,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接触茶文化。 “也许,我们可以开一家"果间茶舍"的分店。”她在一次茶馆的内部会议上说道,“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店,而是以"茶文化共创空间"的形式存在。” 她希望每一家分店都能成为当地年轻人交流茶文化、分享生活方式的聚集地。 林夏、沈清和余果,三个人各自在不同的方向上努力,但她们的目标始终一致??让茶文化走进现代生活,让它成为一种陪伴,一种力量,一种信仰。 茶馆的故事,还在继续。 风铃在窗外轻轻摇晃,茶香在空气中缓缓流转。 余果站在茶席前,轻轻端起一杯茶,递给一位新来的学员。 “慢慢来。”她微笑道,“茶,从不急着出味道。它愿意等,等你准备好,它才愿意释放它的香气。” 窗外,阳光洒落,茶馆的招牌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果间茶舍,余果没有如果。” 林夏的“四季茶语?高校茶文化行”活动结束后,她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品牌文化输出。 “果姐,我想做一个"四季茶语?文化纪录片"。”她又一次坐在茶馆的角落,手里拿着一份新的策划书,“我想用更真实、更沉浸的方式,去记录茶背后的故事。” 余果正在泡一壶凤凰单枞,茶香四溢。她抬头看了林夏一眼,语气平静:“纪录片?你打算拍什么内容?” 林夏翻开策划书,眼神坚定:“我想记录从采茶、制茶、泡茶到品茶的全过程,不仅仅是工艺,还有人??采茶人、制茶师傅、茶艺师,还有那些因为茶而改变生活的人。” 余果轻轻点头:“听起来不错。但你要知道,纪录片不是短视频,它需要时间、成本,更重要的是,它需要真实的情感共鸣。” 林夏点头:“我知道。所以我打算亲自带队,去不同的茶山、茶厂、茶馆,记录真实的茶人故事。” 她开始筹备拍摄计划,第一站是云南的普洱茶园。 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位年过六旬的制茶老人,他一生都在做普洱茶,从采摘、晒青、渥堆、压饼,每一个步骤都亲力亲为。 “茶,是有生命的。”老人一边压饼一边说道,“它从树上下来,经过阳光、雨水、时间的洗礼,最后成为一杯茶。每一片茶叶,都带着故事。” 林夏被深深打动,她决定将老人的故事作为纪录片的第一集。 拍摄过程中,她不仅记录了制茶的过程,还深入老人的生活,了解他如何与茶相伴一生。 “果姐,你知道吗?”回程的车上,她给余果发了条语音,“那个老人说,他年轻时不喜欢茶,觉得它苦涩。但年纪越大,越觉得茶像人生,苦中带甜,慢慢品,才懂。” 余果回复:“茶,从来不只是茶。它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修行。” 纪录片拍摄完成后,林夏亲自剪辑,配上旁白和音乐,将每一集都打磨得细腻而富有情感。 上线后,迅速在社交平台和视频平台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留言表示,看完纪录片后,对茶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时间的关系。 “原来茶不只是饮品,它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一位网友在评论区写道。 “我以前从没认真喝过一杯茶,但现在,我想慢慢泡一杯,好好感受它。”另一位网友留言。 林夏看着这些评论,心中满是欣慰。 她知道,自己正在一步步实现最初的梦想??让茶文化走进年轻人的生活,不只是作为产品,而是作为文化、作为生活方式。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余果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引导。 “果姐,谢谢你一直陪我走这一路。”林夏在一次茶馆的深夜对话中,轻声说道。 余果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微笑道:“不是我陪你,是你自己选择了这条路。我只是在你迷路的时候,提醒你别忘了初心。” 林夏点头,眼眶微微湿润。 窗外,风铃轻响,茶香依旧。 茶馆的故事,还在继续。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2050/354091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2050/3540911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