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祸水东引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阴阳河道 妄羊补牢 觉醒物品读心术,开局狂赚一百亿 说好吹牛,你怎么来真的! 恶役千金的极限改造计划 都市最强杀戮仙帝 我在修真界加点升级 全班穿越,校花变虞姬我变项羽 地摊捡漏大千仿古图 这个剑修太卷了
冥思苦想之后,依旧毫无头绪。
“先把买我们铠甲的找出来,也许就有线索了!”
李神探的话提醒了我,那小子不可一无所知。
现在这个时间段肯定适合,只能先各回各家先找各妈。
我当然没妈可找,只有回家抱枕头。
转天,我和李神探再去古玩街。
胖子没去,说是要查查资料也许会有发现。
我估计他就懒,所谓的资料应该就刷视频看小姐姐扭屁股。
古玩街来来往往的人依旧不少,我俩转好几圈也没找到那个贼眉鼠眼的汉子。
转着转着,我突然看到个熟悉的身影。
高仁!
这家伙胳膊下面夹着付画,低头钻进一家古玩店。
我拉着李神探就凑过去,中午饭有着落了。
进了店就见高仁与一位老者正在“赏画”,老者频频点头好像很满意。
见到我俩伙计立刻就迎了上来,我没说话指了指高仁。
伙计很知趣地退到了一边,此高仁才注意到我俩,脸上立刻露出惊异的表情。
我指了指手腕上的表,又向外面努不努嘴。
高仁立刻就明白了,我俩这是要混饭吃。
其实吧,我俩真不差这顿饭钱,主要是高仁抠搜,每次解帐都呲牙挒嘴很有意思。
高仁突然眼珠一转,拉着那名老者说道:“徐老,我给你介绍两位朋友。”.net
我看出来了,他这是要祸水东引啊。
老者转头看向我俩,高仁开始介绍。
着重介绍的自然李神探,本地首富的儿子谁不得高看一眼。
至于我高仁只说是风水师,别的就没再多说。
这也不能怪高仁,他总不能说我是“守阴一脉”掌门人吧?
估计他要这么说,徐老非得把我们仨当精神人打出去。
在高仁的嘴里,徐老是本市字画界的扛把子,首屈一指的人物。
又讲了一堆徐老的光辉历史,总之就差说他是徐飞鸿的私生子了。
徐老到是没什么架子,主要带着我们参观他的藏品。
当然是以字画为主,这方面我知之甚少,为了不漏怯只听不说。
李神探博学多才,与徐老相淡甚欢。
看着看着突然一幅画吸引了我的注意,画上是一人一马站在大树下向远处眺望。
吸引我的是那人身上穿的铠甲,从款式上看与我们要找十分相似。
中国画讲的是形似而不是神,所以我也不敢肯定。
这时李神探也注意到了那幅画,他转头看向徐老问道:“这幅画出自哪位大家的手笔?”
这么问也是有原因的,一般来讲画上都有落款以及时间。
这幅画却是空空如也,一个字也没有。
“这幅画说来奇怪,从艺术造诣上分析,绝对出于大家的手笔,可既无落款也无年月,让人无从查起。”
随后徐老说了这幅画的来历。
这是当年他走街串巷时,在一户人家手里收来的。
据他回忆说,卖画的是个老太太,尽管穿的寒酸,表情却从容淡定彬彬有礼,不像是一般人。
按许老的年纪算起,他20岁的时候,应该是40年前,正是开放的初期。
得到这幅画之后,他十分的喜爱,几次有人出高价,都被他拒绝了。
玩古董的,都是讲故事的高手,这一点我在高仁那儿就领教过。
不过这并不重要,我开口问道:“徐老你知道这副铠甲是什么朝代的吗?”
徐老很是装逼的笑道:“这副铠甲我也是查了很多资料,请教了很多人,才算是搞明白。”
李神探也跟着开口,让徐老给讲一讲。
高仁又说了一些恭维的话,徐老这才把铠甲的来历讲了。
据徐老说,他曾经请教京城的一位专家学者。
专家给出的结果是,铠甲为明代的金漆山文甲简配版。
也就是说,这副铠甲经过特殊处理,比原来的更简单也更轻便,算得上是创新产品。
只是不清楚,为何并没有被历史记载下来,甚至连一件类似的出土文物都见过。
听他这么说,我立刻将照片找出来,希望他能联系那个专家帮忙看看。
“人家在京城古玩界可是大佬级人物,我说话也不一定好使!”
我听得出来徐老这就是装逼,借此往自己脸上贴。
连忙又说了一些恭维的话,很快高仁和李神探也加入进来。
一轮“马屁”过后,徐老这才拿出电话。
很快就联系上了那位专家,对方很感兴趣,让他立刻把照片发过来。
收到照片没一会儿,专家就给了肯定的答案。
这就是明代的铠甲,据他分析这应该是经过某人改装的,而且只在小范围内使用过,并没有大规模推广。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他猜想这应该不是在战场上使用,而是有某种特定用途的铠甲。
理由是铠甲去掉了许多厚重的甲片,为的应该是让活动更加方便灵活。
主要保护的是脖子和胸口,并且并没有佩戴头盔,可以肯定不是骑兵用的。
如果是骑兵都是重甲,为的是能防弓箭。
喂的是轻便,保护的是脖子和胸口还手肘部,什么样的部队需要配置这种铠甲?
难道是类似现代的侦察彬?
想想不是没有可能,他们是需要这种装备的,只是为何没有记载这倒是让人觉得气。
要知道明代的历史记载已经形成了系统,很多东西都有明确的记载,比如《武备志》。
专家表示他想看看实物,想让我们将东西带到京城。
原本这个要求并不算高,对于他们这种人来讲,随便一句话就可以“点石成金。”
我想了想还是拒绝,带着这个玩意儿进凶,我真不知道半路会出什么事。
电话那头专家显然有些不高兴,为了能进一步交流我把事情的经过简单的讲了一遍。
如果换成一般人肯定把我的话当放屁,可玩古董的对这些东西都明白几分,自然不会怀疑。
专家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我怀疑这种铠甲,是明代御用盗墓人穿的。”
古代为官家盗墓的人历朝历代都有记载,所谓摸金校尉就是专门干这个。
只是在我的印象当中,明代并没有记载啊!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26/29649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26/29649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