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白鱼龙服(1)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美娱:我拍电影不在意成本 汴京小厨娘 重生2002年俯瞰世界 被读心声后,小公主成皇宫团宠啦 开局三国刘辩,但很狂 快穿:在偏执男神心上烙个吻 强撩霸总,我要偷生他的崽! 官路亨通 极品暴君,开局推倒惑国妖后 终极系列:我有一个副本金手指
时间是这世上最无情的,它不会为任何人停留,也不会为任何事改变轨迹,这世上的人都是在其裹挟下前行。
这期间或有欢喜,或有悲伤,或有眼泪,或有离别,这人生路上的种种,会在体验下化作对人生的感慨。
这也使人的一生,显得厚重许多。
人生如逆旅,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
叽叽~
在烈日炎炎下,蝉鸣声不绝,扰的人心烦意燥,热气一浪接着一浪,让人几乎快喘不过气来。
明明前几日还很凉爽。
京郊,一片浓荫下,藏着一座酒馆。
“这天是真他娘的热啊!!”
“谁说不是啊。”
“也就是我们这些掏苦力的,才会起早贪黑的卖力气。”
“谁叫没投个好胎啊,老爷们,眼下不知怎样享受呢。”
“哈哈……”
正堂内坐着数十人,而在临门的一桌,几名穿着粗布衫的汉子,围坐在一起,吃着手里捧着的素面,手边摆着黑陶碗盛着的劣酒,对于他们来讲,能填饱肚子,就已经很知足了。
自己不省着点,家里吃啥,用啥?
其中一人抬起头,望着门外炽热的阳光,叹道:“这辈子算是完了,老子就算勒紧裤腰带,也要供家里那两个崽子去私塾!”
“这可不是小事啊。”
同伴听后,一脸震惊的说道:“就你家里那情况,别没读个两年,你先给累垮了。”
“不能够。”
那人满不在乎的摆摆手,那手上满是老茧,“就我这体格子,如何能累垮啊,再说了,京郊的大工,没个一年半载是停不了的,这要是干满了,能顶在城里出苦力两载还多,趁着年轻,多给两个崽子攒点钱。”
“说起私塾,京畿道治下的道试,快开始了啊。”
一直埋头嗦面的壮汉,突的抬头,看着几位同伴道,“听说京畿道的主考官,是中书省的平章政事。”
“嗐,你这都是哪年的旧历了。”
一听这话,想叫自己孩子上私塾的那人,立时就说道:“人现在是门下省的鸾台侍中,京畿道的道试圆满落幕,那人就彻底站稳脚跟了。”
“嚯……”
一听这话,不少人惊叹起来。
这一幕引起临窗一桌的注意。
“七哥,这消息传的够快的。”
穿着儒袍的楚徽,放下手中的筷子,余光看了眼他们,随即探身对给徐云夹菜的楚凌说道。
“什么快?”
楚凌并不在意,笑着回了句。
“朝中的调动啊。”
楚徽低声道:“张洪才擢为鸾台侍中几日,眼下都有人议论这些了,看来有人在暗中传啊。”
楚凌笑而不语。
对这种情况,他已见怪不怪了。
官场上,发生什么事都不稀奇。
“陛…夫君,这个味道不错,尝尝。”徐云拿筷子夹起她吃着不错的菜,夹到了楚凌的碗中。
“好。”
楚凌笑着夹起,放进嘴里咀嚼,不多时,楚凌双眸微张,点头道:“确实不错,老八,你也尝尝。”
楚徽:“……”“既然出来了,就把心思放放。”
楚凌拿起筷子,轻敲楚徽额头,“别动不动就想这些,累不累。”
“哥!疼!!”
楚徽故作夸张道。
徐云低首笑了起来。
有笑意的,还有在旁的黄龙及邻桌的几人。
也是这一幕,让他们警惕的心,跟着松快一些。
本该在上林苑待着的天子,突然决意要微服私访,为此叫不少人都紧张起来,这其中就包括楚徽。
眼下这局势是安稳些,可离开上林苑的话,万一有些事处置不到,那不是要出乱子吗?
但对此楚凌却并不担心。
就他在上林苑期间,对朝中进行的一些调整,足以应对不少事宜,只要将保密工作做好,是出不了乱子的。
对于这次的微服私访,楚凌是考虑很久才定下的,毕竟作为一国之君,不能一直待在云端,不去了解云端下的真实情况。
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必须建立在实际需求上的,作为政策的设计者,楚凌需要掌握民间的真实需求。
所以楚凌要有很多双眼睛和耳朵,以此将大虞各地的真实状况,通过筛选与整理后,最终汇总到他手里。
当然楚凌也知任何文字的汇总,在所难免的会掺杂有个人主观意识,或是无意,或是有意,而这些会对自己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判。
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出现,同时也为避免出现以自己为主导意识下,衍生出所谓的信息茧房,楚凌需要走出虞宫,到大虞各地去了解情况,以此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片面信息所左右。
毕竟政策在制定阶段,就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真,那么在执行阶段就会产生更大偏差,尤其是在层层传递下,层层加码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微服私访能看到想看的一面。
公开巡视能看到想看的一面。
对于楚凌而言,他现在要避免公开巡视,而以微服私访的形式为主,因为公开巡视的耗费太大了,这种折腾是不符大虞当下国情的。
这次微服私访的范围,是集中于京畿道治下的,楚凌想要知道,在此前历经多次朝堂风波下,期间还有对应改革措施落实,作为大虞腹地的京畿道,到底是呈现一种怎样的态势。
而在这次微服私访下,率先接受考验的,反倒是跟地方无关的一个有司,即锦衣卫,因为在微服私访期间,凡是涉及到国朝要务的,必须以加急的形式送抵,这考验的就是锦衣卫整体。
楚凌清楚锦衣卫作为自己耳目,其效率与忠诚至关重要,如果仅是有了忠诚,却失去了效率,那这样的队伍,对自己而言是没有大用途的。
这也是为什么楚凌从一开始就对锦衣卫要求的格外严格,特别是针对锦衣卫增扩员额一事,楚凌始终秉承的就是宁缺毋滥,没有通过对应的选拔与培训,是绝不能进入到锦衣卫的队伍之中。
"教育问题是道难攻的关卡啊。"
看似吃饭的楚凌,实则心思却不在这上面。
在大虞,是有官学与私学的,每年会有对应群体启蒙,进修,深造,以此参加科贡选拔,从县试开始。
可据楚凌知晓的情况,能够接受教育的群体,底层子弟占比很少,毕竟对于底层百姓而言,读书的成本实在太高,除了需要支付学费外,还需承担脱产进修带来的损失,一进一出是笔不小的开支。
农家子弟出身的学子,自太宗朝多了一些,但涨幅并不是很高,这是靠一家老小的托举,才能去跟寒门庶族子弟,士族阀阅子弟,竞争那极为有限的入仕机会。
如果仅是这样,还好说些。
可问题是,他们受教育的师资力量,资源倾斜是完全不对等的,每一位从县试,一路杀到殿试的农家子弟,无疑都是佼佼者。
可在这一路,他们面对的诱惑太大了。
因为增长了见识,使得他们的心理落差会加大。
而在这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或选择投到别的门下,或欠下巨额债务,或成为特权子弟的跟班……而这些都将成为他们一生的烙印!
没有跻身仕途还好,一旦跻身仕途了,这种落差会变得更大。
根据先前进行的清理,那些落马的官吏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罪官罪吏,其出身是很寒微的,却在踏入仕途之后迅速腐化。
楚凌知道,这样的数据,并不能说明什么。
但楚凌却知一点,如何叫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是今后数十年,甚至更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他为大虞谋划的改革,真要是推行到他认为的中期阶段,是需要一批规模较大的识字群体的……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3213/352889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3213/3528892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