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幕徐开(9)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魔女回收再利用手册 诸天:从笑傲华山开始随心所欲 红云的人生模拟器 最强铸剑师 偷偷想你 圣诏 龙王传说:开局抽取唐舞麟血脉 消失点 神眼天医 都市桃花仙尊
“……东吁叛逆的争斗,不止是在核心层,在地方亦是如此,所辖道郡县主官、副职、属吏几近趋向于垄断态势,这跟东吁叛逆奉行的举荐是密不可分的,除却盘踞核心层的十四族以外,在地方亦有一批豪族……”
"这跟东汉时期的政治基调很像啊,通过中枢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政策,一批宗族势力在土地、家学等保有绝对优势,将仕途晋升垄断于少数派手中,形成特有的二重君主制,即对举主、主君无限效忠,使得门生故吏成为政治上的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东吁叛逆内部争斗,除却在土地方面形成规模不一的兼并,使得大批东吁叛民沦为個户,对于多领域诸层面形成事实上的垄断,而这些垄断的获益是全归属持有群体,他们凭借掌握的权势及地位,将本该向核心缴纳的赋税,悉数转移到了最底层的群体身上。”
“陛下,这里臣要插一句,据有司传递回的消息,近五年来东吁叛逆境内发生灾情的次数增多,旱灾,水患,蝗灾,风灾等交替上演着,如此导致东吁叛逆所辖自耕农数量是呈不断递减趋势的,结合东吁叛逆特有的情况,这变相说明贼相周钊权势看似牢靠安稳,实则背后极可能存有不为人知的妥协与交易。”
"灾异频仍之下,民力枯竭,赋役却有增无减,底层不堪重负,流徙者日众。而豪族借机吞并田产,隐匿户口,将私邑化为牢笼,使朝廷政令难以下达。周钊虽号令诸道,然其不得不倚仗地方豪强维持统治,此种依赖势必催生暗中分利之约。彼等表面尊奉中枢,实则割据自雄,一旦风雨骤至,恐将反噬其主。此局与晚唐藩镇之弊何异?唯形似而神近,危局已悄然成势。"
“……东吁叛逆境内出现哗变,叛乱的次数,相较于太宗朝同属时期,是呈现节节攀升趋势的,也是因为这样,导致地方上建坞堡,聚部曲,造军械,结同盟的趋势愈发明显,这使地方豪族之中,出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人,这导致东吁叛逆核心与地方更为复杂的关系。”
“东吁叛逆境内的商业,如粮,布,油,碳,药等行早已形成事实上的垄断,特别是供应给军队的,是垄断于少数几家的,而一个有意思的局面,是经我朝走私进东吁叛逆的丝绸、茶叶等热销品,除却满足东吁叛逆境内所需,还通过沿海海商贩卖出去,以此获取巨额暴利,这其中最值得人注意的,是来自海上的土人奴隶。”
“事实上在东域叛逆境内,除却上述提及的诸族外,沿海地带出现的海商群体,是近二十余年下崛起的一批新兴势力,他们凭借着掌握的优势及财力,逐步在东吁叛逆境内站稳了脚跟,这其中的李,林,邓,海四族更是其中的翘楚,在奴隶贩卖上他们掌握着极强的话语权……”
坐于龙椅上的楚凌,听着秦至白、臧瑜等大臣讲述的种种,不时生出感慨之下,心中对东吁叛逆一战的决心更大了!!
有时机会只有一次,真要是错过了,可能今生都不可能再遇到了。
跟太祖朝、太宗朝时期的东吁比起来,这一时期的东吁境内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层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关键是统治阶层的党争、腐败、弄权等,加剧了自身的矛盾与冲突的同时,还使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的关系愈发尖锐,这点通过不断生出的哗变、叛乱就能看出一二。
除却这些外,外部就更不用说了。
北虏跟过去比起来,不是在拓武山脉的受损,真正的危机是来自内部的权力更迭,一场爆发的冲突与厮杀,导致北虏国力受到了严重损失。
南诏的储君死了,死在平叛的途中,还有在北重要关隘龙虎关,被大虞给趁乱夺取下来了,这足以看出南诏境内的局势有多复杂。
西川呢,内部激烈斗争是一方面,尤其是夺嫡产生的风波,对西川国内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关键是西川跟北虏的关系交恶,这产生的微妙变化是极不寻常的。
"大虞还是那个大虞,可是周边的强敌,特别是各处的地缘环境,却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啊。"
也是这样,使楚凌心中生出感慨,"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往往看的就是谁先撑不住,这个撑不住是战略层面的,一旦出现滑坡或变数,这不止会在本国境内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还会给地缘形势带来较大的变动。"
"对这一时期下的大虞来讲,此时攻打东吁叛逆,并且紧密围绕彻底倾覆展开,这的确还有不小的压力,毕竟打这样的仗,不止要考虑国内情况,大虞和东吁比拼,还要考虑其他层面。"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该时期下的整体形势,跟太祖,太宗所在时期的整体形势比起来,大虞是占有一定的优势与先机的,接下来就看如何把这些优势与先机扩大,继而作用到前线战局上了!"
这场在御前召开的特别廷议,是为了充分汇报与总结东吁实况,在此基础上,将所涉大虞,还有其他几国的简况阐述出来,核心思想是紧密围绕对东吁一战展开的,以更清楚的掌握整体大势。
这样的汇报与总结,会形成逻辑清晰、构架分明的简报,御前会根据形势及情况,将此简报下派出去。
在这场御前廷议刚结束后,楚凌就颁旨将汇总的简报,下派到荣国公孙河、睿王楚徽手中,毕竟他们是直接参与对东吁之战的,如何在这一战中掌握更大优势和主动,是楚凌必须要为他们解决的。
这样在实际对东吁一战中,他们就能有更清晰的目标与方向,这次对东吁一战,在于快,在于猛,以最短的时间在战场上形成对东吁的压倒性优势,这是孙河、楚徽他们必须要解决的事实。
一旦陷入到僵持,用很长的时间才推到天门七关一线,要有敌国回过味来,介入到这一战中,对这一战都有可能产生不利。
在楚凌的内心深处,是不允许这种事情出现的。
大虞的战争机器既然转动起来,投入了大批军队,钱粮等,就必须要在对外征伐中获取优势才行。
这是大虞必须要有的事实。
正统朝初期阶段,对于征伐就两个选项,要么干脆别轻易动兵,抓紧一切机会解决内忧,提升国力,寻找合适的机会出动,要么动兵了就必须有所斩获,这样外部环境才能减轻压力,才能使大虞对军队施行高额奖赏,不管是前者,亦或是后者,核心思想是使楚凌对大虞的掌控力度不断增强,对外能摆脱过去的不利局面。
在这种状态之下,楚凌就像是一部政治机器,是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在定决断,下指示,去挑选合适的人到合适的位置上,以此使得大虞能在这大争之世获取优势及主动!
……
御前是这样的氛围,中枢层面也是一样。
尚书省这边。
自那场御前廷议结束后,作为尚书省主官,兼领户部尚书的萧靖,就进入到高度紧绷的状态下了。
一方面是既定的事宜要解决,特别是牵扯到商税谋改推广,宣课司构架丰富等层面,这对中枢,对地方的影响是持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是不断在上演着的,作为这一切的倡导者,萧靖在平衡各方的前提下,还要使所谋能持续获取更大优势。
一方面是国库有小幅纾解下,在中枢多数群体不知要对东吁叛逆展开攻势下,萧靖需要为此次大军出动解决钱粮所需,这是一项极为庞杂的大工程,既要满足前线所需,又要在前期解决泄密风险,关键是这部分开支,还不能影响到此前形成的局面,并且要为后续所做种种留有一定余量。
这要是换任何一人来办,只怕早就崩溃了。
毕竟这限制太大了,顾虑太多了,稍有不慎下,就可能导致中枢,甚至国库,陷入到极被动境遇下。
不过对萧靖来讲这或许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并不至于说叫萧靖没有任何办法解决。
办法总是比困难要多的。
也是在此等态势下,以尚书省为名义,向六部,经六部向别处下发的政令,在过去正有条不紊的下发。
关键是萧靖下发的这些政令,是依托朝野间出现的舆情风波,以一种极为低调的方式进行的。
为此萧靖需要大量情报作为参考,以确保自己所做的决断是不存问题的。
“老爷,您吃些东西吧。”
左仆射公署内。
萧云逸面露忧色,透过所堆文书,看到伏案忙碌的萧靖,言语间带有些许哀求,“您这些时日,吃得少,睡得少,长此以往下去的话,这身体如何能受得住啊。”
讲到这里,萧云逸拎着食盒,走到了萧靖跟前。
二人名为主仆,实则情谊极深。
有些不便萧靖出面去做的,都是萧云逸或在明处,或在暗处去做的,这也切实为萧靖解决了不少烦恼。
“呼…”
萧靖轻呼一声,放下手中的文书,见萧云逸哭丧着脸,目不斜视的盯着自己,这让萧靖不由苦笑摇头。
“好好好。”
萧靖连连道:“吃些东西,顺带休息下,这样总行了吧。”
“哎,哎。”
听到这话的萧云逸,脸上露出了笑意,连连应下时,开始忙碌起来,很快为萧靖准备的饭菜就摆在跟前。
“这样的饭菜,什么时候我大虞地方之家,都能吃上啊。”
端着碗筷的萧靖,看着眼前的四菜一汤,本带有笑意的面庞,却露出几分别样神色,“也不知本官今生是否能看到。”
“肯定能的。”
萧云逸连忙说道:“陛下英明神武,对内体恤民情,自登基以来不知做了多少利国利民之事,对外虽有战事发动,但却不是滥战……”
听着萧云逸讲的这些,萧靖心底感慨颇深。
在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有股信念是愈发强烈的。
在正统朝下的大虞,成就必要远超太祖、太宗两朝,特别是这次对东吁叛逆发动的战事,使萧靖的这股信念强烈至极。
天子对于大势的把控,还有在关键时期下的决断及态度,绝非这一年纪下能有的,这反倒是像在位数十载克己勤政的成熟君王才该有的表现,这对大虞是何其的幸运,能使大虞有这样一位君王。
在一些时候,萧靖还会在内心深处将几位进行对比,用萧靖内心话来讲,大虞的几位君王是各有特色,都极具个性的存在,无论是少了哪个都不行,哪怕是在位时间极短的宣宗纯皇帝!!
带有思绪的萧靖,小口吃着东西。
心中藏着事儿,背负很大压力的萧靖,胃口明显是不好的,这在萧云逸的眼中,是焦急的。
可偏是在这种时候,就越有事情找上门来。
急促的脚步声在堂外响起。
这让萧靖放下碗筷,抬眸看向堂门处,就见左侍郎行色匆匆的走来,手里拿着一份奏疏,这一刹,萧靖的心中明显有惊。
“大人,出事了!!”
只听到此言,萧靖就猛然起身,不等左侍郎讲下去,萧靖快步走来,一把将其手中所持奏疏夺过。
自奉旨领户部尚书以来,经历了几次清洗后,户部这边形成的格局,是完全以萧靖为核心构成的,这一时期下的户部是有极强执行力的,这也是楚凌有意推动的,似户部这等职责重大,事务繁杂的中枢有司,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来坐镇执掌,尤其是在逐步解决积弊下,这就更需有政治智慧的人来。
毫无疑问,萧靖是最合适的。
这也使得萧靖成为大虞创设以来,执掌户部最彻底的重臣,而这样的格局,将会在正统朝保持很久。
“即刻进宫!!”
萧靖的声音响起,左侍郎心底明显松口气,这样的事不第一时间让御前定夺,仅靠户部是难以妥善解决的。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3213/3532558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3213/3532558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