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政事堂格局大变!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不是吧,师妹种种田就飞升了! 巫师,我有一个游戏面板 美漫:从破防祖国人开始 我的群友纷纷成神了! 都市之最强狂医 义盖云天笑三国 古小暖江尘御 病美人三步一喘!竹马摇尾抱回家 诸天:侠岚只是一个开端 吞灵剑主

一秒记住【。3。】, 李纲眉头一挑。 他以为皇帝要嘉奖陈东,大宋朝的嘉奖很多了,可以授予爵位,可以加封文散官,以及其他的各种封赏,都在李纲的承受范围内。 没想到,却是让御史台主官拜相。 这就意味着御史台的话语权大大的增加。 这是真正的实权宰相。 李纲却暂时没表态,静静等着。 吴敏率先坐不住了,以陈东的强势,只要陈东拜相,绝对会超过他仅次于杨时。 实际上,杨时的年纪太大,又去了大理国,也没人把杨时放在眼中,那都是到颐养天年的年纪。 吴敏的目标是次辅。 陈东来了,变数就大了。 吴敏深吸口气,表态道:“官家,御史台从没有拜相的先例。如今,突然让御史台主官拜相,恐怕不合适。” 李纲、徐处仁都看向了赵桓,等着赵桓的反应。 赵桓淡淡道:“哪里不合适?” 吴敏见赵桓反对,却没有屈从,反而是强硬道:“官家,一旦御史台的权势太大,就可能指使官员党同伐异。” “为了权势,御史大夫指使人弹劾首辅、次辅,从而进一步达到夺权的目的。” “这是很危险的。” “一贯的安排,都是御史台和各部尚书平齐,且首辅要掌控御史台,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宰执。” “现在御史台拔高了,等于是削弱了首辅的权利,要如何治理朝廷呢?” “朝廷的争斗,也就更多了。” 吴敏洋洋洒洒一番话,高声道:“为朝廷安宁,为天下太平,请官家停止提拔陈东,给予其他的赏赐即可。” 赵桓神色依旧从容,没有任何的愤怒,笑眯眯道:“你们认为如何呢?” 李纲、徐处仁依旧没急着表态。 王宗濋出声了,开口道:“官家,臣同意陈东拜相。” 赵桓问道:“为什么?” 吴敏看着王宗濋,心中很是愤然,站在文官的层面,就不应该让陈东拜相,因为御史台的权势增大,成了政事堂宰相之一,就可以独立一座山头,可以不怕任何人了。 这是很不合理的。 王宗濋却不管这些,高声道:“官家,臣不是读书人,认死理,就知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陈东孤身前往江宁府,力挽狂澜解决了江南路的危机。同时,还为朝廷募集到这么多的银子。” “如此大功,不能不赏赐。” “现在陈东回来了,理当嘉奖才是,入政事堂拜相也理所应当。” “唯有如此,才能向天下人,证明官家的心胸和恩德。” 王宗濋掷地有声道:“一句话,臣支持陈东拜相,这是应该的。” 吴敏哼了声道:“王相公,你是武人出身,不懂朝廷规矩,我不怪你。可是,也不应该乱说。” 王宗濋冷笑道:“我不懂,难道你吴敏很懂?我如果记得没错,当初你也曾当过主和派。” 刷! 吴敏脸色大变。 曾经,金人强势的时候,吴敏的确主和,只不过他的主和是希望先服软稳定局势,等有了实力再反攻。 虽是如此,也遭到一些人的诟病,说他不配当宰相。 好在皇帝没有放在心上,他始终是宰相之一。 赵桓却在这时候看向李纲,直接点名道:“李卿,你意下如何?” 李纲被点名问,知道躲不过去了,开口道:“官家提拔陈东,臣没有意见。” 吴敏皱眉道:“李首辅,你怎么如此软弱?” 李纲眉头微皱,却没搭理吴敏。 说他软弱,他怎么去反驳呢? 第一,这是皇帝提拔陈东,是皇帝的意见。在皇帝执意要安排下,根本就无法阻拦。 第二,曾经他陷入牢狱,是陈东号召无数的太学生叩阕,迫使朝廷让步,才有了他出狱主持朝政的事情。 第三,陈东这一次去江南路,事情办得的确漂亮,干脆利落的铲除了四大家族,使得朝廷得到了无数的钱财,又清理了地方蛀虫。 一举数得的安排,他无论如何都无法反驳。 赵桓又看向了徐处仁,点名道:“徐卿,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臣也同意!” 徐处仁最终也选择了认同。 陈东疾恶如仇,是贪官污吏的克星,有陈东拜相,总体上是相当好的事儿。 赵桓斜眼一扫吴敏,淡淡道:“既然李卿、徐卿和王卿都同意,那就是三比一了,这事情就这么定了。拟定旨意,在陈东回朝的时候,宣布对他的晋升嘉奖。” “遵命!” 李纲行了一礼应下。 赵桓又说了些对江南路,乃至于天下各州贪官污吏的处理,才让众人退下。 赵桓一个人在殿内,想着陈东入政事堂的事情。 有了陈东在政事堂,朝廷中的权力格局又发生了变化,在某些程度上,实际上是分化了一些李纲的影响力。 可是,提升御史台的权重又势在必胜。 在赵桓预想的未来,御史台的官员要监察百官,要真正能够彻查天下贪腐的官员。 不再像是曾经的风闻奏事。一秒记住【。3。】, 早年的御史台,是风闻奏事,其实就是跳出来找茬,是宰相掌握话语权的根本之一。 如今的御史台,就要改成依据检具办案,查清楚出现的情况,直接拿人办案,再交给刑部问罪。 在赵桓思考的时候,一阵脚步声传来,黄经走了进来,行礼道:“官家,康王求见。” “传!” 赵桓吩咐一声。 黄经传下旨意,不多时,赵构走了进来,行礼道:“臣弟赵构,拜见官家。” 赵桓说道:“九弟,你今天入宫有什么事情?” 赵构正色道:“回禀官家,臣弟来请旨,想要在半个月后起程去倭国。之前臣回了东京城,原定计划待半个月左右就离开的。” “中途父皇因为吃了丹药昏迷,臣弟去伺候了一段时间。” “现如今,父皇身体基本恢复了。” “臣弟想着,再伺候半个月左右,也就不需要人看着,就可以起程了。” 赵构迅速道:“臣弟这一次来,是希望官家能给一些支持。否则,臣弟去了倭国,也无法迅速打开局面。” 赵佶炼丹服药,最终是栽了。 吃了药后,浑身炽热,以至于高烧不退,烧得都昏迷了。多亏宫中的御医及时诊治,才把赵佶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 即便如此,赵佶还是很虚弱。 赵构就一直在伺候。 其他在东京城的皇子,也陆续去探望了,赵佶也慢慢恢复。 赵桓也去看望过,对于赵佶自找死路的事情,他只是委婉提了几句话,并没有就禁止赵佶,反正小命是赵佶自己的。 明明可以花天酒地,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却要去炼丹服药修仙,把自己炼死那是赵佶自己作死。 赵佶也怕死。 吃丹药出了问题,再也不搞什么丹药长生了,彻底老实。 赵桓看着神色很迫切的赵构,开口道:“九弟你需要些什么,具体可有想法?” “我要货物,尤其是茶叶、瓷器和布匹!” 赵构毫不犹豫给出了答案,继续道:“除此外,再有两百余精兵也就差不多了。” 赵桓略微思索就明白了,问道:“你是打算以商人的身份进入倭国,先打通关系,了解倭国的情况,再伺机取代吗?” “官家圣明!” 赵构连忙点头道:“臣弟就是这么想的。” 赵桓吩咐道:“你要去倭国,不要藏着掖着,可以招揽一些人才,带上人才协助你。到了倭国,才好伺机而动。” 赵构感激道:“臣弟谢官家隆恩。” 宗室子弟,随意招揽人才,这是极容易犯忌讳的事情。 你是宗室,招揽无数的人,意欲何为? 现在赵桓主动给了口信,赵构就可以大胆去做,能准备得更充分,不像昔日去大理那样很简陋。 赵桓安排了赵构的事情,忽然道:“关于你去倭国,以及鼓励宗室子弟去外面,宗室中有什么反应?” 赵构说道:“一些人愿意,却在观望,因为不知道具体结果。估摸着,要等着臣弟去了倭国才知道。” “还有一些人,说在国内可以享受,却要跑去外面蛮荒之地找罪受不值得。” “总之,有人心动有人不愿意。” “臣弟认为,等臣弟在倭国开拓出一番事业,自然就不一样了。” 赵桓点头道:“你好好去做,朕在后面支持你。” 赵构心中也兴奋起来。 皇帝支持,他自然就更容易立足,他再一次点头应下。 赵桓甚至留下了赵构用膳,兄弟两人一番兄友弟恭,一顿吃喝拉近了感情后,赵构才恭恭敬敬离开了皇城,回去准备远行倭国的事情。 …… 九月的东京城,秋风早已经来临。 天气转凉了。 城外的街道上,有着一辆辆马车行驶而来。 车队周围,更有禁军护送,一派肃杀景象。 赫然是陈东回来了。 陈东和赵楷一起回来,同时押送着大批的金银珠宝回来。一箱箱的金子银子,全都要人护送,还要车夫运送,所以征调了一批百姓来护送。 陈东也没有亏待百姓,不是以徭役的方式征调,是以雇工的方式,每天都是结算了工钱,还管饭的。 队伍从渡口下船,一路往城门来。 距离城门口越来越近了。 临近城门口,赵楷却坐不住了,看向不苟言笑的陈东,拱手道:“陈大人,本王先走一步,先回王府去了。” “王爷慢走!” 陈东点了点头。 赵楷觉得陈东无趣。 一路上,赵楷都主动找陈东谈话,希望和陈东拉近些关系。 可是陈东的话很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几句话就聊死了,根本聊不起来。 赵楷无奈,才熄了拉近关系的心思。 赵楷吩咐马夫停下,下了马车后,带着郓王府的人离开了。 陈东押送着物资,继续进城。 马车来到城门口,还没有跨入城内的时候,一声大喊传来:“官家有旨,陈东接旨!”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3786/320162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3786/3201628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