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新的西夏皇帝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公路女王:猴桥迷雾 听劝就变强!小师妹成修仙界第一美强爽 误带道具诊断书,合约妻子哭惨了 吞噬星空之开局原始秘境 神瞳鉴宝王 与妖怪的二三事 我将低武练成了仙武 全球变异,我打造安全屋通关末世 我与小白猫的五次相遇 下乡后,摆烂知青被科研院截胡

李仁忠也是宗室出身,封濮王。 李察哥也一样是宗室出身的人,封晋王。历史上,李察哥功勋卓着,愈发的骄狂自大,李仁忠曾弹劾李察哥,两人关系势同水火。 如今西夏处于存亡之际,李察哥早早死了,宗室子弟中,李仁忠是一支独大,没有能和他比拟的人。 李仁忠性情谨慎,一贯是低调,深得李乾顺的信任。 恰是如此,李乾顺才让李仁忠留在后方。 朝廷政务,都是李仁忠负责。 地方部落大族,也都是李仁忠去安抚。 很多大家族对李乾顺不满,对李仁忠的印象却非常好,因为李仁忠虽然是宗室藩王,虽然是尚书令,执掌了朝廷政务,却没有半点的骄狂跋扈,反而是为官清廉,谦虚谨慎,礼贤下士,对所有人都非常好。 李仁忠看着进来的小吏,皱着眉头道:“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吏说道:“王爷,陛下大败,被任冲杀了。” 轰!! 李仁忠的脑中仿佛有雷霆炸响,整个人都懵了,完全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匪夷所思,更是他难以承受的。 李仁忠沉声道:“到底怎么回事,任冲怎么敢弑君的?” 小吏说道:“前线传回的消息,是陛下在摩天岭和宋军大战,虽然有耶律大石参战,却还是被宋军埋伏,以至于大军损失殆尽。危难之际,任冲为了自保,竟然弑君投降宋人。” “该死,任冲该死!” 李仁忠厉声呵斥,眼神前所未有的凌厉。 他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 可是,却极有威严。 李乾顺在前线作战,后方的禁军、政务,都是李仁忠一人负责。所以在兴庆府内,李仁忠是大权独揽,能调动军队出手。 李仁忠吩咐道:“传我命令,通知翎卫指挥使魏喜入宫。” “遵命!” 小吏行了一礼就急匆匆离去。 魏喜是翎卫指挥使,负责禁军,虽说掌握的军权不多,也没有去参战。可是,他负责保护皇城,是皇室最后的防线,是李乾顺的心腹。 不多时,魏喜就来了,抱拳道:“王爷。” 李仁忠直接说了李乾顺在前线被杀,以及大军兵败的事情,吩咐道:“你立刻调兵查封任家,所有任家人全部下狱,一个都不准放走。” 魏喜先答应了下来,再问道:“陛下驾崩,王爷打算怎么办呢?” 李仁忠斜眼一扫魏喜,直接道:“本王会立刻召集宗室和重臣,商讨选立新君的事情。” 新君的继承人也很麻烦。 李乾顺虽说是西夏皇帝,可是身边的子嗣不多,庶长子李仁义去了大宋,已经是大宋的一份子,处处抨击西夏,俨然是大宋的走狗。 嫡长子李仁爱是太子,却已经死了。 李乾顺虽说有其他的孩子,却都是女儿,没有儿子了。 这就导致了后继无人。 这也是魏喜询问的缘由。 魏喜听到李仁忠的话,表态道:“王爷,如今要挑选新君,下官认为您就是最合适的人选。至此危难之际,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替代您的作用。所以,请您登基继位。” 李仁忠笑了笑。 他和魏喜之间,表面上没什么关系。 实际上,李仁忠妻子的妹妹,却成了魏喜弟弟的妻子,双方早就有了关系。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李仁忠沉声道:“魏指挥使,接下来会怎么样,该拥立谁当皇帝,不是你我说了能决定的,还得看其他人意见。” “臣明白!” 魏喜直接回答,却再次表态道:“不论如何,臣都拥护王爷。” 话语中,他已经改了称呼。 不再是下官,不再是末将,而是臣,以臣属自居。 李仁忠摆手道:“抓紧去安排任家的事情,务必要处理好,不能出任何问题。” “臣领命!” 魏喜行了一礼,就急匆匆离去了。 李仁忠又安排人把朝廷重臣都喊到了政事堂,如今朝廷中的重臣,几乎都是李仁忠提拔起来的。 朝廷中的宗亲藩王,也都是和李仁忠亲善的,因为西夏打仗,李乾顺不仅是搜刮地方大族,也让宗亲藩王出钱出力。 李仁忠在其中斡旋,帮宗亲说好话,深得宗亲的信任和支持。 所有人齐聚,舒王李仁礼问道:“濮王兄,到底有什么事情,你怎么把我们都喊来了?” 舒王李仁礼,是李仁忠的亲弟弟。 在朝廷中,也颇有影响力。 这些都是李乾顺曾经的嫡系,毕竟用人方面,李乾顺在最核心的位置,都是用自己人。至于其他的许多官职,才是涉及到汉人和各部落的人。 其他的文官武将,一双双目光也看过来,眼神很是好奇。 到底有什么事? 竟然把所有人都喊来了。 李仁忠叹息道:“刚接到前线的消息,陛下驾崩了。” 当即,李仁忠又详细说了前线的情况,说了任冲为了苟活,杀死了李乾顺,使得前线大军溃败。 轰!! 政事堂中,瞬间就炸了锅。 一个个神色震惊,全都没想到李乾顺去前线打了一仗,忽然就没了。 群龙无首! 西夏的未来怎么办? 尤其是李乾顺被杀后,可以预见到,宋军很快就要往兴庆府来了,到时候该怎么应对呢? 所有人不仅因为李乾顺没了恐慌,更因为宋人来了害怕。 李仁礼说道:“濮王兄,现在陛下没了,朝廷不能乱。尤其国不可一日无君,我建议立刻拥立新君,主持大局。” 此话一出,所有人纷纷响应。 “我建议拥立濮王,他一直担任尚书令,一贯是亲政爱民,是陛下的左膀右臂。濮王继位,就能立刻稳定局势。” “我也同意拥立濮王。” “濮王英明神武,继任新君最合适。” “我倒是觉得雍王李元顺合适,他毕竟是陛下的同辈兄弟。” “我反对雍王,他一个废物纨绔,不配主持局面。至此危难之际,必须要有大勇气大智慧大毅力,没有这样的能力,他当皇帝就是害人。” 议论声,此起彼伏。 一个个不断的议论着。 所有人的争论,也就在李仁忠和李元顺之间,没有其他的人被推出来。 李仁忠脸上带着笑容,开口道:“诸位,本王也认为雍王合适。雍王是陛下的弟弟,虽然不曾介入什么政务,却身份尊贵。有他在,才能让所有人安心。有雍王出面,才能和大宋谈判。” 李元顺的内心,其实是有些想法。 忽然,他听到谈判,冷不丁的打了个寒颤。 他可不愿意去谈判。 宋人太狠了。 李元顺又想到了现在的西夏局势,大宋来势汹汹,连灭金国和大理。这样的强度下,压根儿不可能挡住。 不能当皇帝。 当了皇帝,也是亡国之君。 当了皇帝,就会被针对。 他不当皇帝,还可以龟缩起来,做一个小人物。 李元顺想清楚后,再也没了底气出来求战,高声道:“我不当皇帝,还是濮王当皇帝最合适。我一辈子逍遥惯了,什么都不会做,无法胜任。” 此话一出,拥立李元顺的人都蔫了,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李元顺却视若无睹。 换做西夏平常时候,如果推举他当皇帝,李元顺是一千个一万个乐意的。现如今,他却一丁点的想法都没有,因为现在去当皇帝就是送死的。 李元顺再一次道:“一直以来,都是濮王稳定政务,处理国事。我何德何能?去担任皇帝呢?濮王,你就不要再推辞了。” “臣,拜见陛下!” 李元顺直接拱手行礼。 李仁忠连忙道:“雍王不可。” “拜见陛下!” “拜见陛下!” 朝廷中,一个个官员纷纷行礼,全都拥护李仁忠,毕竟李仁忠是最有能力的人。如果连李仁忠都无法稳定局势,未来就悬了。 所有人叩拜,也就大局已定。 李仁忠叹息道:“天下于我何加焉?我何德何能啊?” 李仁礼眼神兴奋,表态道:“陛下就是最合适的人,您当皇帝,才能稳定人心,才能带领我们走出困境。”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李仁忠说道:“既然诸公拥护,我就勉强试一试。” 当即,他正色道:“现如今局势艰难,诸位认为,该怎么去抵挡呢?” 李仁礼说道:“陛下,我认为应该双管齐下。” 李仁忠问道:“怎么双管齐下?” 李仁礼回答道:“第一,还是要备战,做好最后的准备。如果赵桓不罢休,执意要灭我西夏,那就没有选择。” “第二,安排使臣去出使,请赵桓退兵。不管付出什么代价,只要能让赵桓退走,对我们来说就是划算的。” “国家稳定了,我们再积蓄实力,重新报仇雪恨。” 李仁礼正色道:“这是臣的建议。” 李元顺说道:“陛下,舒王的提议极好。” 其他人也纷纷表态。 目前的局势下,只能是一边备战,一边准备向大宋求和,争取大宋能退兵。 李仁忠捋着胡须点头,目光一瞬间落在了李仁礼的身上,开口道:“舒王,可愿意出使一趟,去和赵桓谈判。” “臣愿意!” 李仁礼毫不犹豫回答。 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现在他的亲哥哥当了皇帝,他自然要支棱起来。 只要西夏的局势稳住了,李仁礼就有无穷的好处。 这是值得赌一把的。 李仁忠点头道:“既如此,朕命你全权做主,无论如何也要达成休战的条约。” 现阶段,李仁忠虽然当了皇帝。可是,他还得和李乾顺的皇后等后宫妃嫔达成协议,还得安抚朝廷,还得准备登基事情,各项事情太多太多了。 最好是休战! 就算是给予岁币,乃至于要割让一部分土地,李仁忠都能接受。 李仁礼拱手道:“请陛下放心,臣会全力以赴,也会完成任务的。” “好!” 李仁忠吩咐道:“抓紧时间去,朕等你的好消息。” 李仁礼再次行了一礼就离开。 李仁忠望着李仁礼离去的背影,转眼收回了目光。他看着众人,沉声道:“现阶段,咱们还要抓紧时间稳定兴庆府。” “可以预见到,兴庆府一定会有诸多的谣言。所有的谣言,必须全部控制。” “兴庆府,也不能乱。” “诸位觉得是不是?” 李仁忠笑吟吟看着所有人。 李元顺率先表态拥护,认可李仁忠的安排,其他的人也齐齐表态。 李仁忠把各项事情安排了,最后才语重心长道:“诸位,西夏在,诸位都是西夏国的权贵,都是最上层的人,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一旦西夏没了,你们就算投奔大宋,那也是亡国奴,也挺不直腰杆。” “无论如何,都应该死战。” “朕对诸位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恳请诸位,无论如何都要坚持,都要死战下去。只要朕还在,就不会投降。” “诸位就算要投降,也可以等朕挡不住再说,到时候你们投降也不迟。” 李仁忠笑道:“你们觉得呢?” 李元顺又率先道:“陛下的一番话,简直是高屋建瓴,实在是好啊,我是没有半点意见的。” “陛下圣明!” 其他的官员和宗室也齐齐回答。 这些人都不是傻子。 一个个很清楚,现阶段投降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得不到什么好处。不如再等一等,万一李仁忠守住了,他们就有无数的好处,还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实在是挡不住了,再来投降不迟。 李仁忠安抚了所有人,也就彻底安心了,接下来着手处理内部的事情。 在李仁忠忙得脚不沾地,要稳定内部,要处理内部利益的时候,李仁礼则是火速离开了兴庆府,一路往东去,要去觐见赵桓,和大宋谈判一番。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3786/3239479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3786/3239479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