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汉末苟在半岛 > 第507章 李治处事

第507章 李治处事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三元九层世界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女帝乱政,和亲的我南下擒龙! 继承老破旅店后,它爆火三界 斗罗之我千仞雪要做女帝 华娱:从导演开始的快乐生活 重生嫡女,长姐威武无双 红楼端王 街头左转,捡到民国女大学生 傅总请您自重

“拜见世子。” “不必多礼。” 李治上前询问:“程将军,怎么会回事。” 程咬金回答:“于禁藏在里边。这些读书人,阻挡我军抓人。” “你先退下吧。” “末将领命。” 程咬金很不情愿地离开。 而李治清楚,对付读书人,得用文人的套路。 六十秒后,书院前面,摆下一张桌案,李治坐于桌前。两边有唐军护卫着。 阮瑀、徐干、应玚三人,被邀请上前。 “我等见过唐王世子。” 李治摆手示意:“三位夫子,不必多礼。” 三人答谢一句,这才并排站立在一起。 李治询问三人:“我大唐即将统一天下。诸位,有何见教啊。” 应玚比较头铁,直接回怼:“你们大唐。勾结异族。如何能让我汉家百姓臣服。” “诸位听说过:入蛮夷则蛮夷之。入华夏则华夏之。” “荒唐。真是歪理邪说。异族出身卑贱。如何配入我华夏。” “非也。要说身份。鲜卑、乌桓、匈奴等部族,都是蚩尤后裔。难道应夫子认为,蚩尤是异族嘛。” “你……”应玚一时间哑然。场面很尴尬。自己居然没有辩论过一个少年。 徐干出来帮腔,他对李治说道: “唐王世子。草原人之中,或许有一些人,有一点蚩尤血脉。但是,按照‘入蛮夷则蛮夷之"这话来说,他们已经是异族了。” “你说得也对。不过嘛。如今,他们归附我大唐。而我大唐,代表华夏正统。正应证那句话,‘入华夏则华夏之"。徐夫子,以之然否。” “你……”徐干败下阵来。 阮瑀人老成精。看出李治的性格。跟大秦的扶苏有点像。 于是,阮瑀有心交好李治。他上前作揖:“唐王世子有礼。” 李治示意:“不必多礼。阮夫子,有何见教。” “老夫以为。大唐有三害,会危害天下。” “愿闻其详。” “第一、是异族。他们不通礼义、茹毛饮血、残忍好杀…… 第二、科举制度。此策若全天下推行,各地世家,都会排斥,可能会出霍乱。 第三、大唐军人的地位太高。短时间,没有问题。但是,天下平定以后,恐怕会出乱子。” “阮夫子很有想法。这些话,我会转达给我父王。” 李治很是满意,这才是正经文人嘛。 之后的聊天,就非常和谐了。 另一边,程咬金离开后。非常不爽。立即找到李贰。诉苦起来。还吐槽世子,太过软弱…….z. 李贰知道这事之后,直奔临淄书院而来。 没多久,李贰到来,就看到李治与阮瑀,两人有说有笑,像是非常熟悉一般。 程咬金大声嚷嚷:“大王驾到。” 这一嗓子,是故意的。可谓是声震四野,让人耳膜发痒。 李治赶紧上前,给李贰行礼。 “拜见父王。” 李贰没有理会,而是径直上前。 三位夫子齐呼:“拜见唐王。” “哼。你三个老东西。意欲何为啊。” 阮瑀苦笑:“我等读书人。只想维护我们尊严而已。” “你们是亡国之人,配说尊严嘛。” “岂不闻。士可杀,不可辱。” “坚守气节之人。孤王很尊重。尔等知道屈原。” 都是读书人,谁不知道屈原呢。 但是,这个时候说屈原。很不合适的。 难道,让他们跟着殉国嘛。 阮瑀很憋屈。脸色涨得通红。他能怎么回答。 徐干、应玚两人,更不敢回话。 程咬金哈哈大笑:“亏你们,还是读书人,屈原都不知道。” 这句一出,直接刺激到应玚,他看向李贰,质问起来:“唐王,你刚入临淄,就这般强势。如何让齐国的读书人信服。” 李贰摇头:“孤王若不强势。我大唐,如何统一天下。” “可是,治理天下。还得是读书人。所谓士农工商嘛。” “别扯这些没用的。如今,军情紧急。别耽误我军大事。让你们的学生,全部让开。” “唐王三思。” “给你们十分钟时间。劝说你们的学生。若是还有学生,阻挡我唐军。一律拘留半个月,再被大唐官场除名,这辈子,别想当官……” 这就有点狠。三位副院长傻眼。他们能硬顶嘛。 不能的。这关乎到学生未来啊。 再说,留在临淄的学生,都不是死忠齐王的。 十分钟后,程咬金带兵入临淄书院,没有学生阻挡。 就算有头铁的,也被旁边的学生拉住。 六百六十秒后,于禁被押解出来。 李贰劝降道:“于文则,孤王听说过你。有点才华。降了吧。” 于禁摇头:“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你死了,你的家人,怎么办。” “不是说,你们大唐,不祸害别人的家小嘛。” “你误会了。孤王的意思是。你若死去。你的妻儿,没有照顾。就是里正,或是地痞,都能欺负她们。” “这……”于禁很是迟疑。 李贰也不急,他可是穿越者。知道于禁,有投降的前科。 夜里。李贰入驻齐王宫。 李治跪在地上。显得很委屈。 李贰训斥儿子:“你小子。想学扶苏嘛。” 李治急忙摇头:“儿臣惶恐。” “哼。你可知道。错在哪里。。” “不该与阮瑀等人亲近。” “非也。你错在。没有分清敌我。他们还没表示投诚。你不用给他们好脸色。 反而。程将军被你冷落了。我大唐打江山。全靠这么功勋将领。 可能,他们身上,有一些小毛病。但重要嘛。” “孩儿知错。” “无妨。你还年轻。慢慢学着。” 李贰对儿子的教育,都是有话直说。 现在李治长大,李贰会安排许多事情给他做。算是实践吧。年轻的时候,就得多做些事,做错无所谓,改正就是。 第二天中午,临淄城钟府,许多世家之人,聚集在这里。 原因嘛。钟家与李家,多年前是姻亲关系。 《后汉书·锺皓传》:皓兄子瑾母,膺之姑也。复以膺妹妻之(瑾)。 这句话的意思是:钟瑾是钟皓兄长的儿子。钟瑾的母亲,是李膺的姑姑。钟瑾娶了李膺的妹妹。 而钟皓,是钟繇的祖父。这姻亲关系,有点儿远。 若是硬要算辈份,钟繇是李贰的长辈。 钟繇有些尴尬。他不知怎么处理。 “都怪这群人,太不要脸。 把场面闹这么大,还搞得人尽皆知。”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529/137158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529/1371580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