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汉末苟在半岛 > 第237章 徐州人才济济啊

第237章 徐州人才济济啊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穿成农女,她靠武力值养弟虐渣 逆流而尊 五旬老太重生后,闪婚冷面军官 镇国龙神 渡劫失败的我只能回大明当王爷 退婚后嫁高门,渣男一家急红了眼 我在异界有座城 兄弟你好香 大元镇魔人 星河流转终会遇见

得益于李贰的穿越,招收天下流民。徐州之地,少山贼祸乱,许多人才,没有迁徙到南边去。 比如,琅琊阳城县的诸葛家,有诸葛玄,他初为刘表的属吏,奉刘表之命出使汉廷传达荆州概况,出发前获知堂兄诸葛珪病逝,向刘表请求完成使命之后赴泰山照料诸葛圭的后事,获刘表准许,任务结束后赴徐州照顾诸葛圭的遗孀及子女。 因为没有战乱,他也没必要带着诸葛家众人南下了。诸葛玄侄儿有:诸葛瑾,生于174年;诸葛亮,生于181年;诸葛均……都是小娃子,长大后,不得了。他们没离开徐州,未来,当然投靠以后的徐州之主,然后,做一番事业。 赵昱是琅琊人,推荐诸葛玄为琅琊长史,辅佐太史慈,管理琅琊郡。 诸葛府中,刚收到刘和的征召信件。 诸葛玄叹道:“齐国局势复杂,参合进去,不知是好是坏。” 少年诸葛瑾说道:“叔父,曹操这人,前途不可限量,何不投效于他。” 诸葛玄说道:“不然,刘虞有皇者风度,是一位仁君啊。” 小屁孩诸葛亮说道:“叔父,如今是乱世,仁义之君,不能长久啊。” “某一把年纪了,诸葛家的未来,靠你们兄弟了。不过,某是文官。无所谓的,先帮琅琊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徐州未来如何,我管不了的。只希望,能好好把你们抚养成人。” 老夫心中甚慰啊,这两侄儿,真不错。 “叔父。”两个小屁儿齐呼,然后眼睛发红,似乎要哭泣。 琅琊郡人口六十余万,已经支援三万到郯城了。太史慈入琅琊郡,可以再招募三万大军。 招兵时,太史慈在开阳城设下擂台。 如今,粮食不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不过,乱世,要出人头地,还当是当兵啊。 琅琊莒县一个叫徐梁汉子,告别家中妻儿,准备去投军。 刚出村外,一个少年蹑手蹑脚的跟着,徐梁发现后边有动静,急跑数十步爬上一棵大树。少年虎头虎脑,追上了上来。然后张望四周,嘟囔着:“父亲呢。” 徐梁跳下树,喊道:“盛儿,跟着为父做甚。” 徐盛回道:“孩儿已经长大,也要去参军。” 徐梁劝道:“你才小,军中不要你这样的。” 徐盛不服气道:“晋国有小孩叫郝昭,当上了都尉。某为何不可。” 徐盛的母亲夏兰,追了过来,帮忙说道:“盛儿正是学武艺的关键时候,在家里一个人练,没什么长进的,何不让盛儿跟着相公一起。方便教导、照顾。” “兰儿,你真是个好妻子。”徐梁感动了,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于是,一大一小,两人投太史慈的军营而去。 几日后,开阳校场上,徐梁上擂台,高呼:“某乃莒县徐梁,谁来与我一战。” 一个大胡子上台,大喊:“某乃东安王五,看招。” 说罢,王五提着大刀,砍向徐梁。两人都是用刀高手,大开大合,十个回合不到。王五被挑飞武器。败下擂台。 徐梁高呼:“还有谁。” “某许二狗。”这个有点菜,三个回合,就败了。 “某熊大力。”这家伙赤手空拳,徐梁是讲究人,放下武器,与熊大力打大一起。徐家有武学传承,不用武器,也是一方高手。三十回合,把强壮的熊大力打倒,不能起来。 太史慈看徐梁是二流武者巅峰。他有点手痒,提着狂歌戟,来到擂台。高呼:“好哇,没有想到琅琊,还有这般高手。我乃东莱太史慈。可敢一战。” 徐梁见是太史慈,再看这家伙的气势,他有些惊讶,好年轻的一流武者。他谨慎地提着自己的铁索连环刀,高呼:“看刀。” 于是,杀向太史慈。刀戟相撞,火花四溅。 太史慈学的是家传武学,刚入一流武者。年轻,战斗经验少。 徐梁不一样,混江湖的,做过游侠、给富户做过护院、做过杀手。刀口添血,战斗经验丰富。 一时间,两人打得不相上下。很快,就六十余合。 不过,太史慈已经入一流武者。其反应、技艺高许多。 徐梁知道,这是境界的差距。突破一流武者,何其难。他就靠着经验,才打到这个份上。 两人打斗八十余合,徐梁败下阵来。他高呼:“太史将军武艺高超,某不如也。” 太史慈笑道:“徐兄这武艺,在徐州,算是一号人物了。” 徐盛不开心了,他父亲可是他心中的神,没想到,被这个年纪不大的家伙打败,他走上台,说道:“太史将军,别得意。等某长大后,一定败你。” 太史慈意外的看着徐盛,年纪十四、五岁,居然是三流武者,跟自己有得一比,未来可入一流境界啊。他问道:“小家伙,你是哪家的孩子。” 徐梁赶紧解释:“太史将军恕罪,这是我的儿子。不懂事,还请见谅。” 太史慈笑道:“无妨,少年就当意气风发。” 徐盛家教不错,知道自己有些孟浪了,也做揖道:“将军海量。” 张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与琅琊人赵昱、东海人王朗一道闻名又互为友好。陶谦慕名察举他为茂才,被张昭拒绝。陶谦认为张昭轻视他,因此将张昭监禁。后经好友赵昱援救才被释放。 赵昱朋友多,把张昭推荐给刘和,刘和亲自拜访张昭,表达招揽之意。 张昭也想做一番事业,想考效刘和的才能,问道:“敢问世子,曹操若造反,当如何应对。” 刘和一时不知怎么回,这个问题是齐国最大的问题。 赵昱帮着回道:“曹操还不会吧,分裂齐国之事,是为不智啊。” 张昭继续看向刘和,问道:“敢问世子,若彭城被破,该如何应对。” 刘和说道:“先生说笑了,彭城可守,不会失守。” 张昭摇头道:“世子请回吧。” 赵昱劝道:“子布啊,为何呢。做为徐州一份子,该为家乡做一番事业啊。” 张昭回道:“某还是在家,研究学问吧。” 刘和、赵昱离开张家,刘和怒道:“太过份了,本世子亲自来请,居然这般。” 赵昱感叹:“张子布没看好咱们啊。” 于是,赵昱把王朗介绍给刘和。王郞表示:“我辈读书人,当为汉室复兴,奋斗终身。” 王朗,东海郡郯县人。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529/47813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529/478130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