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深谋远虑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霸道独宠 姐夫是太子,我天天勾栏听曲咋了 跌跌撞撞的年华 小户嫡女之高门锦绣 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重生嫁给前夫他兄长,让他火葬场 前未婚夫他又在装柔弱 从超神学院开始的氪星人 林夕煜宸妖夫在上免费阅读全文 虐文管家心声被反派听见后

林一飞忍不住上前,将苏瑶紧紧拥入怀中,两人的心跳在这一刻交织在一起,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两人。 “瑶儿,从今往后,你便是我林一飞的妻子,我会用我的一生去呵护你、疼爱你,不让你受一丝委屈。”林一飞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深情与承诺。 苏瑶闻言,眼眶微红,她轻轻依偎在林一飞的胸膛,感受着那份坚实的依靠与温暖。“官人,有你在身边,便是瑶儿最大的幸福。无论未来风雨如何,瑶儿都愿与你携手共度,不离不弃。” 随着红烛的渐渐燃烧,洞房内弥漫着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林一飞轻轻解开苏瑶的嫁衣,两人相视一笑,彼此的心意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完美的交融。 林一飞俯身压在苏瑶身上,看着她因为紧张而微微张大眼睛漂亮清澈如琉璃般地眸子里带着水光,像是误入凡间误食人间烟火地小鹿,纯洁无辜又惹人怜爱。 苏瑶腰肢扭动,媚眼如丝,对着面前面孔,逗趣似的挑挑眉,嫣然含笑,他们缠绵悱恻,恩爱有加,仿佛要将彼此融入骨血之中,共同谱写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窗外,月色如水,洒下淡淡的银辉,为这对新人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而洞房内,红烛高照,映照着一对璧人的恩爱缠绵。 成婚后,苏瑶的生活悄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虽出身医药世家,曾是县里人人称道的女大夫,但如今,她心甘情愿地将这份对医术的热爱暂时搁置,转而全心投入到家庭的温馨与幸福之中。何三娘也很是明白自己的位置,所以她的存在非但没有成为苏瑶心中的芥蒂,反而两人因着相似的命运与共同的期盼,结下了深厚的姐妹情谊。 在林县衙里,苏瑶与何三娘携手并肩,共同承担起了照顾林一飞的责任,她们每日温柔地陪伴着林一飞处理公务,偶尔还会为他泡上一壶清茶,驱散他身上的疲惫。林一飞对这一妻一妾也皆是疼爱有加,他自然家中和谐的重要性,因此总是尽力平衡着与二人的关系,让这份爱不仅深厚,更显得细腻而周全。 苏瑶这女神医则会定期给林一飞配制一些大补的药物,好让他的身体不会因为“太过操劳”而过早衰老。 时光荏苒,转眼间,成婚已两月有余。令林家上下惊喜不已的是,苏瑶与何三娘几乎同时传来了怀孕的喜讯。这一消息如同春风拂面,给整个林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欢乐与希望。林一飞听闻此讯,更是激动难掩,他深知这不仅是家族血脉的延续,更是他与两位妻子之间深厚情感的结晶。 作为两世为人的林一飞,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亲情与幸福。即将成为父亲的他,第一次觉得自己跟这陌生的世界有了血肉联系,同时,他也更加细心地照顾着苏瑶与何三娘,确保她们在孕期能够得到最好的呵护与关爱。 随着日子推移,苏瑶与何三娘的腹部渐渐隆起,她们的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与幸福。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里,每一天都充满了欢声笑语与温馨甜蜜。林一飞时常会拉着她们的手,漫步在县衙门后院,讲述着他对未来的一些想法,而苏瑶与何三娘则满怀期待地听着,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 正当林家的温馨与幸福如春日暖阳般洒满每一个角落时,大宋的朝堂之上,风云亦在悄然变幻。范汝为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与挣扎后,终于决定接受朝廷的招安,他也摇身一变成为了朝廷的招讨使,肩负起平定其他各股起义军势力。 与此同时,知道林一飞与秦桧微妙关系的泉州知府谢昌为了讨好秦桧。在林一飞率领着区区几百民团,在县城外以少胜多,大破五千起义军的壮举传回时,便毫不犹豫地提笔,将这份辉煌的战绩详细记录,并郑重其事地上报给了朝廷。 这份战报,不仅把林一飞作为一个文官的英勇无畏、智勇双全各种赞誉,更是写出了其对林一飞个人能力的高度认可,尤其他跟范汝为是好友还能如此的大义灭亲,更是把他写的天上少有地下难寻。秦桧坐在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着他深沉莫测的脸庞。他轻轻摩挲着手中的战报,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王俊则严肃的坐在对面一言不发。 “王兄,你可曾想过,这战报若真能让一飞名声大噪,进而步入朝堂,对我们而言,是福是祸?”秦桧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字都似乎在空气中回荡。 王俊闻言,心中一凛,他深知秦桧的深谋远虑,连忙答道:“大人高瞻远瞩,下官愚钝,但依俊之见,林公子智勇双全,若能入朝为官,必能为大人增添助力。只是你们不能相认,这其中的微妙关系,确实需要秦相细心筹谋才是。” 秦桧沉吟片刻,目光更加深邃,仿佛穿透了夜色,直视到遥远的未来。“王兄所言极是,但我的考量远不止于此。一飞还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我不愿他因我的阴影而蒙尘。我欲让他以清流忠臣的身份崭露头角,而非作为我的子嗣,背负不必要的负担。”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继续说道:“普安郡王赵玮,乃皇室之肱骨,有望承继大统,张浚、韩世忠,皆是忠勇可嘉。若能让一飞得他们赏识,站在他们那一边,不仅能为朝廷注入一股清流,更能平衡朝中各方势力,对我大宋的安稳亦是大利。我虽不能亲自站在他身旁,但我会是他最坚实的后盾,再暗处默默支持他,确保他的路走得更加顺畅。” 王俊闻言,心中暗自佩服秦桧的深谋远虑,他深知秦桧此举的用意深远,既是为了林一飞的未来,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还不忘为大宋的江山社稷考虑。“大人此计,真乃一石三鸟,既保全了林公子的清白与前途,又增强了朝中清流的力量,还可为我等老臣定下一颗镇海神针,下官佩服之至啊!” 秦桧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王俊理解的满意,也有对未来布局的自信。“王兄,你我同舟共济多年,我的心思你自然明白。接下来,你需暗中操持,寻找合适的时机,将一飞的功绩与才能,巧妙地引荐给普安郡王及诸臣。切记,一切需自然而然,不可留下我们有意为之的痕迹。” 王俊点头应允,深知此任务之重大,他明白自己做的事到底有什么意义,也自然愿意成为连接秦桧与林一飞之间那条隐形的纽带,既要确保林一飞能够顺利成长,又要维护秦桧的周全与隐秘。他暗暗下定决心,定要不负所托,圆满完成这项任务,于是,一场围绕着林一飞的精心布局也悄然展开。 四日之后,兵部衙门内,气氛依旧凝重而忙碌,各部官员穿梭其间,忙碌于处理堆积如山的公文。此时,一封来自泉州知府谢昌的奏折,经过层层筛选,终于被呈送到了刚刚复任丞相之位的张浚案前。张浚此时正端坐于案前,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他逐一审阅着桌上的奏折,每翻一页,都仿佛是在审视着大宋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微的变动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然而,在这堆奏折之中,有一封显得尤为特别,它并未被直接置于显眼的位置,而是被王俊巧妙地安排在了最不起眼的角落。王俊深知,直接推荐林一飞虽能迅速引起注意,但也可能引来不必要的猜疑与觊觎。于是,他故意将提升秦桧之子秦熺为安抚使的奏折置于最前,以其家族背景的敏感性作为掩护,企图让林一飞的功绩在不经意间显露。 张浚的目光在翻阅至秦熺的奏折时微微一顿,眉头不禁轻皱,显然对秦桧势力的扩张保持着警惕。但紧接着,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掠过了那封关于林一飞的奏折,初时并未在意,但片刻之后,似乎被其中的某些内容所吸引,不由自主地拿起了它。 随着阅读的深入,张浚的神色逐渐变得凝重而欣慰。谢昌在奏折中详细描述了林一飞如何在县城外以少胜多,大破起义军的英勇事迹,更着重强调了林一飞智勇双全、忠诚于国的品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林一飞深深的赞赏与期待。张浚放下奏折,闭目沉思。他深知,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大宋需要更多像林一飞这样的人才来支撑起国家的脊梁。而秦桧虽权倾一时,但其家族势力的过分膨胀也让他心生忧虑。此刻,林一飞的出现,无疑为他提供了一个平衡朝中势力的契机。 于是,张浚提笔,在奏折上留下了自己的批注,不仅肯定了林一飞的功绩,更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认可与期望。他决定,要在合适的时机,将这位年轻有为的才俊推荐给普安郡王赵玮甚至是让他成为新的剿贼安抚使,成为一股清流。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5761/309882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5761/3098825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