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谁胜谁败?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横滨禁止拆迁 不良梦 从掌握时光权柄开始成神 跪求老祖宗好好做人 重生科技强国 暴君,不许动,举起手来 从财迷宫女到宫廷女强 被献给反派大佬以后[穿书] 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 绝品神医在都市
因此,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在暗处为林一飞铺路,同时警惕那些可能因嫉妒或利益冲突而对他不利的势力。
秦桧的目光再次扫过朝堂,心中盘算着如何更好地利用手中的资源与影响力,为林一飞在这波诡云谲的政治舞台上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随着赵构对林一飞晋升的肯定,朝堂之上的气氛略微缓和,但依旧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微妙的氛围。众人皆知,接下来的官职任命将直接关系到朝中势力的重新洗牌,每一个职位的变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赵构的目光再次扫视群臣,似乎在寻找着下一个合适的任命人选。这时,赵眘仿佛已经预见到接下来的局势,他微微向前迈出一步,再次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父皇,儿臣尚有一人,愿向父皇举荐。”
赵构微微挑眉,示意赵眘继续说下去。赵眘深吸一口气,道:“张浚因此事遭构陷而贬谪。儿臣以为,张浚既有才能,又有忠心,若能官复原职,定能再为朝廷效力。”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又是一阵议论纷纷,然而,秦桧的脸色却在这一刻变得阴沉起来,他深知张浚若回朝,必将成为自己的一大障碍。
“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妥。”秦桧的声音突兀地响起,打断了朝堂上的议论,“张浚虽有过人之处,但其性格刚烈,易与人结怨,恐不利于朝局稳定。再者,其被贬之因,尚未彻底查清,若贸然官复原职,恐难以服众。”
秦桧的反对,让赵构陷入了沉思。他深知秦桧在朝中的影响力,也明白张浚回朝可能带来的种种变数。但赵构同样不愿意让秦桧的势力过大,本着平衡之术,他看向赵眘,似乎在询问他的意见。
赵眘见状,心中虽有不甘,却也记得林一飞说过不宜硬碰硬的建言。他微微欠身,语气恭敬:“父皇所言极是,儿臣考虑不周。但张浚之才,确为我朝所需。儿臣斗胆建议,不如先让张浚就任户部侍郎一职。”
赵构闻言,目光在赵眘与秦桧之间来回游移,最终点了点头:“眘儿所言有理,张浚之事,便依你所言。朕任命张浚为户部侍郎,望其能尽心尽力,不负朕望。”
随着赵构的决策落地,朝堂之上再次恢复了平静。张浚的任命虽未如赵眘所愿,但能在段时间内重回朝廷,对他而言已是不幸中的万幸。而其他官职的任用,也在随后的讨论中逐一确定,每个职位的任命都经过了慎重的考量与权衡。
最终,当所有的任命尘埃落定,赵构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群臣,声音中带着几分威严与期许:“今日之事,虽波澜起伏,但亦是朝中人事更迭之机。望诸卿能以此为鉴,勤勉尽责,共谋大宋之未来。”
言罢,赵构转身步入后殿,留下满朝文武,在金碧辉煌的朝堂上,各自怀揣着不同的心思,继续着他们在大宋朝堂上的权力游戏。
赵眘望着秦桧,嘴角不经意间勾起一抹淡笑,那笑容里藏着几分得意与挑衅,仿佛是在无声地宣告自己在朝堂上的这一回合中并未完全落败。他心中暗自思量,今日虽未能如愿让张浚重归高位,但至少也让秦桧的独大之势受到了一定的遏制,这对他而言,已是不小的胜利。
然而,秦桧的反应却出乎赵眘的意料。面对赵眘的“挑衅”,他非但没有显露出丝毫的愠怒或挫败,反而是一副老神在在、胸有成竹的模样,嘴角挂着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这笑容背后,是他对局势的深刻洞察与精准把握。秦桧深知,今日之事,表面上看似是他退让了一步,实则他早已在心中布下了另一盘棋。
秦桧心中暗自盘算,只要林一飞能够在这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中稳步前行,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逐步靠近权力的核心,那么所有的牺牲与让步都是值得的。想到这里,秦桧的笑容更加深邃了几分。他明白,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要做的不仅仅是保护林一飞免受外界的伤害,更要引导他学会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生存与成长,那才是他最想做的。
于是,秦桧收回了目光,继续以他那副波澜不惊的姿态,静观着朝堂上的风云变幻。而赵眘,虽然暂时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但他并未察觉到,自己正一步步踏入秦桧布下的更大棋局之中。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每个人都不过是棋盘上的棋子,而最终决定胜负的,往往不是棋子的力量,而是执棋者的智慧与策略。
回到府中,夜色已深,秦桧步入书房,点亮烛火,那份在朝堂上的沉稳与深邃在昏黄的灯光下更显几分孤寂与深不可测。他的脸上依旧保持着那副波澜不惊的表情,仿佛今日朝堂上的一切纷争都未曾在他心中激起半点涟漪。
王氏从秦熺口中得知了那个惊人的消息,林一飞如今竟成了赵眘的心腹,更是踏入了枢密院的大门,距离权力的中心仅一步之遥。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她心中五味杂陈,既有不甘也有嫉妒,更有对秦桧隐瞒此事的埋怨。
“老爷,您可真是深藏不露啊。”王氏的话语中带着几分酸意,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那林一飞,竟然有如此能耐,连我都被瞒得滴水不漏。”
秦桧步入厅堂,闻言只是淡淡一笑,并未停下脚步,径直走向自己的座位坐下,端起茶杯轻抿一口,仿佛王氏的话对他而言只是耳旁风。“夫人此言差矣,朝堂之事,瞬息万变,非你我所能全然掌控。林一飞有今日之成就,全靠他自身努力与机缘,与我何干?”
王氏闻言,脸色更是难看,她站起身,走到秦桧面前,语气中带着几分尖锐:“哦?这么说来,老爷您是打算袖手旁观,看着他一步步爬上高位,甚至威胁到咱们秦家的地位吗?”
秦桧放下茶杯,目光深邃地望向王氏,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夫人此言差矣。林一飞虽是私生子,但他也是我秦家血脉。我若真有心阻拦,他又岂能走到今日?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局,为了秦家,这朝堂之上,又有谁敢保证永远得势?若哪天我失势了,有他在,总不会对我们赶尽杀绝的吧。”
王氏被秦桧的话噎得一时语塞,她虽心有不甘,却也深知秦桧的智谋与手段,自己根本无法撼动他的决定。于是,她只能冷哼一声,转身离开厅堂,留下秦桧一人独坐,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
秦桧望着王氏离去的背影,心中并无波澜。他深知王氏的嫉妒与不满,但这些情绪对他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他更在意的是林一飞的成长与未来,以及如何在这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中,为秦家谋取最大的利益。
赵眘回府后,未及更衣,便急召林一飞至书房相见。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出赵眘眉宇间难掩的急切与兴奋。林一飞匆匆而至,行礼毕,便见赵眘挥手示意他免礼,随即迫不及待地将今日朝堂上的种种变故细细道来。
“一飞,你可知道,今日朝堂之上,本王举荐了张浚,虽未能如我所愿使其官复原职,但终得圣上首肯,任其为户部侍郎。”赵眘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自豪与不易察觉的紧张,他深知这一举动背后的风险与意义。
林一飞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对张浚能够得以重用感到由衷的高兴。他深知张浚的才干与忠诚,更明白这位老臣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然而,他心中也不免暗自思量,这张浚似乎在被贬之后沉寂了十几年才被赵眘重新任用,而一切的变化,似乎都因自己的重生而悄然发生,仿佛一只蝴蝶轻轻扇动翅膀,便在这大宋的天空中掀起了一场风暴。
“殿下英明,张大人得以归朝,实乃朝廷之幸,大宋之福。”林一飞恭敬回应,眼中闪烁着坚定与智慧的光芒,“只是,此事恐怕也出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殿下接下来还需谨慎行事。”
赵眘点头,对林一飞的洞察力表示赞赏:“你所言极是,秦桧虽未当场发作,但我观其神色,知他心中必有计较。不过,只要我们行事光明磊落,又何惧他人暗箭?”
林一飞心中虽对赵眘的信任与重用感激不尽,但面对枢密院知事这一职位,他确实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迷茫。他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官职的晋升,更是被卷入了大宋朝堂最深层的权力漩涡之中。回想起自己前世对这段历史的模糊记忆,枢密院知事一职似乎与军事、边防、武将任免等重大事务紧密相连,其责任之重大,远非他目前所能完全掌控。
“殿下,臣初入枢密院,对诸多事务尚不熟悉,恐难即刻提出有效之策。”林一飞言辞恳切,眼中闪过一丝犹豫,“臣以为,当前首要之务,乃是深入了解枢密院各项事务,同时加强与其他同僚的沟通与交流,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5761/312682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5761/3126826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