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美人妖蛊 > 第七十一章 又起炉灶

第七十一章 又起炉灶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墨凡子元 我有一家便利店,可以联通万界 盗墓:下界被迫当招财猫 三国:在下张绣,有何贵干? 前未婚夫他又在装柔弱 重生之狩猎在1986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 高武!重生大小姐玩科技 我每天强化一个身体部位! 武皇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程欣倒是常常向我抛送媚眼,然而卿卿姐的视线如影随形,我不敢有何越轨行为,最多只是偷偷地触碰一下…… 唉,今日我喝了点酒,不小心说多了。 市场那边的生意平淡如水,鲁彬每月也只能收集到几十斤干蝎子,而胡军那边的生意更为惨淡,若非偶尔帮我收集几只珍稀病虫,几乎无法收集到值钱的甲壳虫。 正好我可以安心学车,两个月后,我如愿以偿地拿到了驾照。 这段期间,任修田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光临酒吧,我经营如此热闹的酒吧,怎能瞒得过他,虽然我一直试图隐瞒。 当然,他并非找我,虽然与我喝酒时称兄道弟、肝胆相照,还表示愿为我两肋插刀。 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因为他总是偷偷地觊觎我家卿卿姐。 有时我提醒他,马上就高考了,你小子最好多用点心在学习上,将来去帝都读京大,才能光耀门楣。 任修田狡黠地告诉我,旁边的江华大学也不错,他打算考那个大学。 这让我暗自郁闷了很久,骂乐隔壁的,这世上美女如云,以你任大公子的条件,为何独独钟情于我家卿卿姐? 这小子最厉害之处,根本不是那些普通登徒子所能比拟的,他的耐心极好,每周都会准时过来,也不缠着卿卿姐说话,就像在混个脸熟。 我心里清楚,他分明是小火慢炖、温水煮青蛙,企图慢慢渗透到卿卿姐心里。 我退一步想,任修田现在读高三,生活枯燥,等他进了大学就好了。 江华大学美女如云,各种款式应有尽有,无论是五官精致的、魔鬼身材的、温柔的、火辣的,总有一款适合他。到那时,他或许不会再纠缠卿卿姐了。 卿卿姐对任修田的态度不冷不热,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让我十分欣慰。 有一次,我故意对卿卿姐说,任修田那小子好像对你贼心不死,这么大一匹帅哥围着你鞍前马后,你不会不动心吧? 卿卿姐瞪我一眼,说动我个大头鬼,哪有我这样的人,居然跟自己的家姐开这种玩笑? 我说等我到了法定结婚年龄,把你娶到手,我才不会再开这样的玩笑。 卿卿姐笑了笑,说太难等了,我才十八岁,等我长大,她都成老姑娘了。 我不禁有些泄气,其他事情我可以努力,惟独长大这件事情,我努力不了。 我购买了一辆越野车,花费五十多万。卿卿姐抱怨我说,虽然现在生意还不错,但我也不需要买那么贵的车吧? 我说我要到山里面捉虫,必须买这种四轮驱动的越野车。这种类型的小车,全部办下来才花五十多万,已经算很便宜的了。其实我买这车的时候,心里并不是这样想的,我觉得反正到了年底我也还不上贷款,不如现在把装备弄好一点,万一运气好,捉到一条阳彩臂金龟子,我这车就值回来了。 但我第一次开车到农村去,却不是为了捉虫,而是陪鲁彬去看一家蝎场,正是长期给我们供货的那家,老板姓张。 鲁彬说张老板不想做了,想转出来。虽然我和鲁彬对养蝎子比较陌生,但那个蝎场请了专人饲养,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去看看。 如果真的有利可图,我就把它买下来。毕竟蝎子养得好,就能增加一笔稳定收入。而我恰恰还有一笔闲钱握在手上没地方投资。 再有一点,这家蝎场就在城郊,离大学城那边较近,如果真能买下来,倒也方便管理。 鲁彬提前给张老板打过电话,我们赶到那家蝎场门口时,他已经出来接我们了。 我和张老板是第一次见面,他第一眼看见我的时候,说我太年轻了,他完全没有想到,如果不是我开车带鲁彬过来,他甚至会认为我是一个初中学生。 我有些无奈地笑,说我也想尽快变苍老一点,但相貌这事儿我又做不了主,除非整容。 张老板一听,哈哈大笑,说我一看就是个聪明人。 我不吃他的糖衣炮弹,今天我到这里来,是和他做生意的,不是来认老丈人的。我问他,蝎子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转让? 张老板说他年龄大了,想到儿子那个城市去养老。而养蝎子又是一个精细活,他没这个精力,虽然养殖蝎子真的很赚钱。 我到他的蝎场看了下,一个巨大棚子里面有好几个分开的水泥池,里面放着瓦片和红砖。 虽然我对虫子一向有好感,但我第一次看见地上爬着密密麻麻的蝎子,还是有点惊奇。 这是一个恒温养蝎场,张老板告诉我们,正常情况下,从幼蝎到成品蝎只要四到六个月,交配过的雌蝎三到四个月可繁殖一次,全年能繁殖两到三次。 不过,这些技术活都不用我们操心,蝎场有三个熟练的养蝎师傅。 说到这里,张老板叫来了在当中忙活的一个中年大婶,给我们介绍说,这是李大婶,是养蝎的一把好手,另外还有两个大姐今天有事没有过来。 我记住了李大婶,但我更关心张老板一年能养出多少斤干蝎子。 张老板说一年弄出五百斤干蝎子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我按两千块钱计算了下,如果顺利的话,一年可以卖一百万,但我之前在网上查了下,蝎子要吃黄粉虫和地鳖虫,如果从外面买回来,这些虫子差不多要五十块钱一斤,除非自己养,不然又要消耗不少钱。 难怪这个看起来只有几百平米的蝎场,需要三个工人,毕竟还得同时养黄粉虫和地鳖虫。平均一个工人年支出三万多,那么工人工资就需要十万。 这还没有加上我和鲁彬的管理成本,以及场地租金,如此算下来,一个蝎场即使到了极限,可能一年最多也只能赚七八十万。 我问李大婶,能不能提高蝎子的产量? 李大婶悄悄告诉我,问题的关键在于一项技术难题,就像母蝎生产时需要寻找一个宁静的港湾,如果公母蝎共同生活,母蝎会因无法找到这样的地方而流产,就算成功产下小蝎,也会被公蝎捕食一部分,不能产出足够的小蝎。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5907/311300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5907/3113008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