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李自成的墓?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九如颂 极道开天 小警大用 快穿之宠妻 都市最狂龙婿 穿书假太监,我替皇帝娶老婆 被凌虐惨死后,哥哥们跪着求原谅 修真:从娶漂亮师妹开始 娇生惯养六阿哥(清穿) 我真的只想宅家写小说

第465章李自成的墓? “来,再带我们看看那个三层的小亭子吧。” 张扬和直播间的观众们,在宝友的带领下,自下而上的观察着这座石亭。 在古代华夏文化的丧葬习俗里,其实很少有在墓前建亭子的习惯。 一直到了明清时期才开始有这种做法。 而且往往是皇室贵族,才有资格在陵墓前建一个“碑亭”。 给自己的功德碑遮风挡雨。 这座墓园的碑亭和旌表年代相同。 应该是同一时间建造的。 不过碑亭雕刻的要比旌表更豪华,也更精细。 上面各种各样的瑞兽图案。 “地面上的房子吗?” 前段时间,文物局的宣传部门给了张扬一些资料。 “好像还有一个更珍贵的,墓上面直接建了个房子,把墓给包起来了。” 里面就有类似的案例。 “那……老师,这个能毁吗?”宝友问道。 “他的后人要么是嫌麻烦,要么是没钱,直接给他安葬了,所以这上面才有这么多未完工的地方。” 看完碑亭,剩下的就是墓冢本身。 让张扬感到惊讶的是,这座牌楼雕刻时间,又有点不同。 这个墓园附属的东西都这么豪华,墓的主体当然也不普通。 往上是一对鸱尾,中间夹着亭台楼阁。 比最早的墓园门,要足足晚了九年的时间。 【不仅没建完,他的后人还直接把他的坟给遗弃了呢】 而且当年造价不菲。 “我猜,这应该是你们方圆多少公里内,最豪华的墓葬了吧?” 两边竖着往下写着一副对联: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毫不夸张的说,光这个墓园里各种石雕、碑亭、牌楼加起来,放在市场上,现在的价值起码都超过十万了。 张扬非常认真的点点头。 “是墓主人自己建的,还是后代建的?”张扬问道。 【这个墓看起来还不错啊,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 张扬推断了一下时间线,看着牌楼点点头: “这座墓园,应该是墓主人生前给自己建的,后来还没有完工他就去世了。” 近代乡绅的庭院式墓葬。 这个玩法,张扬都有点佩服。 更别说墓里还有陪葬品。 “是的,绝对算文物了。” “我大概明白了。” 宝友转动镜头,迎面而来的是一个三层牌楼。 竟然是1918年。 而且很多纹饰没有雕刻完,很明显是一种未完工的状态。 非常少见,很有民俗特点。 “那有点逆天了。” “好像是后代建的,参观还要收钱,搞了个什么农家乐来着。” “恐怕不能。” “对,就一层的楼房。” 能修建得这样墓园的人,棺材里面能没点宝贝吗? 所以这个墓葬毁不得。 这类墓葬属于1911年之后、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古墓葬。 【好家伙,那也太孝了吧】 牌楼的匾额上写着“仙宫”两个大字。 甚至,龙和凤都往上招呼,显然到了1913年,当时的人已经没什么避讳了。 “这个墓很珍贵吗?”宝友问道。 接受过义务教育的都知道,这是李白的《送友人》其中两句。 【这样一想还是挺绝的】 老祖宗埋在地底下还在打工。 不过更逆天的,应该还是那些愿意花钱去看墓葬的人。 “那你这座,应该比那个农家乐的珍贵。” “我觉得申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那宝友也可以搞特色旅游啊】 【对啊,不用建房子,用布围起来就好了】 【直接建个大点的新房吧,把这个墓葬给包在院子里】 【要我说,干脆把这个房子给卖了,连着墓葬一起】 不管弹幕有多少奇思妙想。 现实里的宝友,听到张扬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已经明白了这个墓葬的含金量。 “我明白了,张大师。” “那这个墓葬,我还是报上去吧,应该是拆不了,说不定过个几百年,还能成为村子里的一个景点。” “我去,兄弟格局大啊!” 张扬直接给宝友竖了个大拇指。 这视野,比大部分只想着盗墓的观众强太多了。 “那今天谢谢张老师了。” 宝友开始说谢谢,准备告别。 但是临走前,张扬突然发现了一个有问题的地方。 “哥们儿,等等!” 张扬叫住了他。 “怎么了?” “刚才墓的牌楼前面,是不是有块石板啊?” “对啊。”宝友移动镜头,对准了地上的石板。 “你没发现,这是块水泥板吗?”张扬问道。 墓园里的其他建筑都是青石。 唯独牌楼前面这个地方,是一块水泥板。 看着就很怪异。 “我看看……” 宝友伸手摸了一下,又敲了敲,点点头说: “确实是水泥的。” “不过这个应该不是我们家放的,我们家的人都没怎么进来过。” 【我不信】 【咱们国家的水泥好像只有一百年的历史吧】 【1921年才有的国产水泥,历史书上背过的】 【好像有意外收获啊】 张扬看了一下这块水泥板的年代,1980年。 这个年份,怎么好像有 点熟悉? 等等,张扬想起来了。 这家墓主人的后人,隔年,也就是1981年,就举家搬迁出国了。 所以这块石板,大概率不是宝友家里人放的。 而是墓主人的后代干的。 “老师,这个底下好像是空的诶。” 宝友轻轻敲了敲,有了新的发现。 “空的?伱再敲一下我们听听。” 宝友照做,特意把手机的麦克风贴着石板。 果然发出了清脆的“咚咚咚”的声音。 这可以同时确定两件事: 石板底下是空的; 石板本身也不厚。 会不会…… 张扬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犹豫片刻,对宝友说: “有撬棍没?撬起来看看吧?” “啊?这不好吧?” “别慌,我们这么多人看着呢,出了事,大家都是目击证人。” “只要你不一看到什么宝贝,就突然把连麦断开,那就没问题。” 【哈哈哈哈】 【对,只要你别突然跑路就行】 【我赌五毛他等会儿直接跑】 【这样不会破坏古墓葬吗?】 “兄弟们,是这样的,这块石板是后来放在这儿的,堵住底下这个洞。” “说明什么?” “说明底下很有可能是个盗洞啊。” “那肯定是越快发现越好,兴许还能抢救性发掘一些宝贝。” “如果底下什么都没有呢?”宝友问道。 “万一就是个坑呢。” “那你把水泥板盖回去不就好了嘛。”张扬笑道。 “本来就是后加的东西,和文物也没啥关联。” “好像是哦……” 宝友被张扬说服了。 他把手机放到石头边,给了大家一个正对牌楼的视角。 【来人截个图,去外网找一下这位死者的后人吧】 【不说了,上根香】 【[蜡烛][蜡烛][蜡烛][蜡烛][蜡烛]】 “不是,兄弟们别在我直播间上香啊。” “来来来,刷上香的人,小助理帮忙标记一下,等会儿每个人收六块钱的香油钱。” 张扬的收费标准很讲道理。 普陀山就是这样收费的。 人家那佛像还不一定有这个牌楼老呢。 不一会儿,宝友回来了,还带了个小伙子。 小伙子应该是他找的苦力。 来了二话不说,直接拿起撬棍,开始撬那块水泥板。 才几秒钟的时间,就把一块方形的水泥板给撬了起来。 两人一齐用力,像掀井盖似的,把水泥板给挪开。 宝友这才过来拿起手机,带大家查看现场。 果然,石板底下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坑洞。 新来的小伙子用手机的闪光灯看了一下,洞往下是弯曲的,方向应该是通向那个墓冢。 “这是个高手打的。” 张扬看到盗洞就得出了结论。 像这么丝滑的盗洞,说实话,从业没个五六年,应该挖不出来。 有些临时起意的盗墓贼,挖的盗洞往往像狗啃的似的,到处参差不齐。 那样其实很浪费力气。 真正的盗洞就应该这样,目的性明确,工程量还小。 “行了,直接报警吧!”张扬把手一摊。 就是八十年代的盗墓案,也得报警,没啥可说的。 “老师,我好像懂了。” 宝友指着墓洞恍然大悟的说道: “当年这家人突然有钱出国,不会是把他们家的祖坟给掏了吧?” “不过在他们那个年代,好像掏祖坟不犯法啊。” “确实有这种可能。”张扬点点头。 “但是人家都润了,考虑这件事没意义。” “我觉得现在重要的是,你们附近村子里的老坟堆,都要检查一遍。” “这样一个近代的古墓,里面说破天,能出个几万块的宝贝都算了不起。” “现在还说不好人家出国的路费,是怎么来的呢!” “说不定你们的祖先,赞助的更多。” 【大哥快去看看自己家的祖坟吧】 【以前真是盗墓的黄金时代啊,盗完可以直接出国】 【这样的话,墓园是不是就可以推倒了?】 “我明白了。” “那我先挂了啊,老师。” “别急,你们先把石板给放回去。” 张扬没忘记正事。 在他的指挥下,宝友两人把那块石板归到了原位。 看着镜头里的画面,张扬比了个OK的手势。 这样才能当证人嘛,不然等会儿宝友偷偷钻进了可咋算? …… 挂断连麦后,张扬把直播间右上角的计数改了一下。 【总鉴墓数:8】 【新发现文物遗址:3】 这就是他的功劳簿啊。 要是哪位领导心血来潮,想检查一下他的工作。 点进直播间一看,马上就能看到他鉴定了多少坟。 临到下播的时候,又来了一位宝友来看墓。 “老师,我刚才看到你鉴定的那个庭院墓了,我想起来,我们村子里也有一个,现在都没住人了。” “你赶紧帮忙看看。” 墓里没住人了? 宝友这话说得没头没脑,听起来很奇怪。 不过他背后的画面还真像那么回事。 九级台阶,紧接着一个石拱门。 石拱门上的雕刻,和之前张扬和宝友们见过的很像。 都是各种人物和瑞兽的浮雕 。 “这里还有几块石碑。” 宝友指了一下台阶旁边的三块大石板。 上面已经长满了青苔,走近一看确实有字。 落款的时间写着“清光绪四年”。 “这个墓葬,当地的文物部门没有保护吗?”张扬有些奇怪的问道。 不至于啊,有明确年份的石碑,还有精致的石门。 难道这个墓已经被搬空了? 如果不是这样,没必要完全不保护吧。 “没有保护啊,因为之前这里面还住着人的。” “让他们自己负责。” “宝友,你把话说明白一点,是有人住在附近,还是住在墓园里啊,这可是两个概念。” “旁边、隔壁,老师你能明白吗?” “我们这里的说法是:与鬼同住。” 张扬刚想说自己明白,听到宝友一句“与鬼同住”,又给他整懵了。 啥玩意儿?守墓人吗? 宝友说话太抽象了,张扬放弃了理解,催促道: “算了,你还是带我们进去看看吧!” “嗯,没问题。” 宝友拾阶而上,进入石门后,面前是一长条的石走廊。 走廊的尽头是有座些衰败的双层木结构民房。 “老师,那边是阳宅,就是墓主人后代住的地方。” “这边是阴宅。” “哦,我明白了!” “原来你说的与鬼同住,是这么个意思啊。” 【不就是墓园建在家旁边吗?闹麻了】 【我知道了,这是古墓派】 【外人看还是有点阴森的】 【隔壁埋的是自家祖先的话,还行吧】 【农村很多地方都这样啊,只不过没有么好的庭院而已】 张扬觉得弹幕说的很有道理。 这个墓园,相比之前那个被盗的庭院式古墓,区别就是离房子更近,同时院子做得更气派。 之前那个小墓,不管是墓门还是碑亭,都像是“蜗居”。 现在这个,光看走廊就知道墓主人很有钱。 “阳宅那边就不用看了,宝友你带我们看看阴宅吧。” “嗯,阴宅在这边。” 宝友走到走廊的中间后,镜头一转,在他右手边又是一道石拱门。 门上的匾额写着“双寿宫”三个大字。 再往前走,就是目测有五六米高的主牌楼了。 比之前那个更气派,更复杂。 张扬扫了一眼,光牌楼上面浮雕的人物花卉,应该就有上百处,这在清晚期绝对是个大工程。 墓碑上写明了墓主人的身份: 成用高和他的夫人向氏。 这人张扬都没听说过。 不过看墓志铭,那个年代,应该是当地首屈一指的有钱人。 “好了,谢谢宝友。” “带我们长见识了。” “不过你说的与鬼同住,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就有把逝者尸体,埋葬于自住房屋地下的习惯。” “那种方式才比较货真价。” 张扬说完,就打算断开连麦了。 但是宝友的一句话叫住了他: “老师,这个墓的主人还有一种说法,说是李自成。”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594/2602059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594/2602059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