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知识的传承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大唐:穿越失误,系统将我变成僵尸 快穿:主播又被坑了 混沌剑尊 以身镇压邪丹百年,我退宗你们崩溃啥? 嫁给初恋他哥后,我被偏执霸总撩疯了 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 大夏明镜 甜宠!大佬的女孩重生了 红楼:选项系统助我位极人臣 潇洒离婚后,疯批前夫绷不住了

不论陛下是否相信,曹忠始终将这十斤岭南雪糖当做楚王殿下送予陛下的礼物。 杨仪对此并不纠结,他感慨道:“制糖是小事,他愿意引领岭南百姓摆脱贫困,过上好生活,这才是真正的难能可贵。” “有了岭南白糖,岭南百姓除了种植粮食,还可以种植甘蔗出售给岭南雪糖厂,从而增加自己的收入。” “如此一来,百姓不仅家有余粮,还有闲钱。” “昔日文帝推行诸多惠民政策,力求藏富于民,使得大汉国力迅速提升,百姓生活日益富足,老三倒是颇有文帝风范。” 现在杨仪不说儿子像自己了,杨仪自觉虽有所建树,但相较于老三直接推行惠民政策的魄力仍有所不足。 事实上很多皇帝并非不想颁布真正惠及百姓的政策,实现藏富于民,而是颁布的这些惠民政策大部分落不到百姓头上,很大概率会在实施的过程中被世家豪强利用,增强世家豪强的实力。 南海郡一穷二白,杨斐铁血镇压本地六大豪强,并借着这股雷霆之势推行新政策。 但凡你不想步六大家族后尘,就得老老实实执行楚王的惠民政策,敢耍小心眼,就得看你人头硬不硬。 但在大隋其他地方,则无法如此。 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 百姓开垦十亩地,官员可能会上报不实之数,截留部分土地收益,或是五亩,或是六亩、乃至更狠的直接截留九亩地,百姓能留下多少,全看当地官员有多少良心。 百姓势弱,又无从申冤。 最终只会变成百姓不愿再垦荒,而是给世家豪强当佃户,为世家豪强垦荒,因为世家豪强会给稍微好一些的政策,让百姓给自己垦荒,从而名利双收。 如此,皇帝的惠民政策未能真正惠及百姓,反被世家豪强所利用。 这还算温和的。 更为严酷的情形则是,百姓被迫为世家垦荒,或是被冠以莫须有的名义,令其辛苦耕种的田地被世家豪强侵占。 即使皇帝获悉这些不公之事,也仅能象征性地砍几个替罪羊的头颅,无法真正改变现状。 杨斐之所以能行,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岭南的世家豪强并不强大,杨斐一千御林军都能把南海郡最强大的六大家族给灭了。 若是换成五姓七望,或者弱小一些的山东士族,又或者再弱小一些的陇西勋贵。 他们会怕皇帝? 二便是杨斐根本不依赖这群世家豪强,他直接颁布招贤令,从其他地方招揽寒门子弟,甚至是读过书的商贾子弟,不跟你们这群本地世家豪强玩。 反观皇帝,却不敢轻易脱离世家势力。 杨斐的优势在于,他可以在岭南之外的大隋各地寻找人才,而大隋却无法做到。 因为大隋之外多为未开化的地带,何来人才? 其次,杨斐只需要一些县令之才足矣。 而朝廷却不行,泱泱大隋无法仅依靠这些人来治理庞大的疆土。 最后,一旦朝廷擅自大量提拔寒门或商贾子弟,那些强大的世家必定会群起反对,甚至可能引发叛乱。 百年王朝,千年世家。 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世家的力量与底蕴不容小觑。 杨仪看出杨斐想要改变这种现状的念头,因此后者才会在岭南那等不毛之地创建教育部,整顿书院、规范师资,为岭南彻底摆脱世家影响而努力。 但杨仪并不看好。 书院与老师并非打破世家知识垄断的绝对手段。 自先祖仓颉造字以来,人类经历了石壁刻字、龟甲刻字、竹简刻字,再到竹签蘸墨书写,以及蒙恬发明毛笔,直至纸张的发明。 知识的传承从来不是依靠口头传授,而是文以载具。 口头传授只适合一两代的传承,而跨越百年、千年的知识传承,仍然需要借助工具来承载文字,如此才能一直流传下去。 但纸很贵,绢布也贵。 竹简又太笨重,不及前两种方便。 再加上印刷技术的限制。 这才是造成知识难以普及的最大症结。 老三想法很好,毕竟还是太年轻,未曾意识到没有知识,没有书本,即使规范了教育体系,提出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 依旧做不到脱离世家的存在。 但杨斐如今做的事,杨仪还是非常支持的,有他兜底,杨斐在岭南地区的改革可以大胆尝试,就算玩脱了也无关紧要。 他会出手。 更何况除了教育改革之外,杨斐还真正做到了让南海郡百姓变得更好。就拿甘蔗制糖这门手艺来说,岭南地区因此再也不会缺钱。 糖这东西,虽不及盐是必需品。 但没有人会不喜欢这种甜食。 岭南有雪糖,足以保证岭南百姓生活无忧。 曹忠不接话了。 陛下都说出杨斐有汉文帝风范,他若是还敢接话,皇帝立刻就会觉得他在站队,想让杨斐当皇帝。 那么他,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见曹忠沉默,杨仪笑了笑,指着桌上的空碗道:“再去给朕泡一杯糖水,以后三日一杯,不可多饮。” 杨仪可是记得杨斐告诫过手下之人,糖这种东西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吃多了,会得病。 什么病没说,只知晓无药可治。 所以岭南雪糖再好,也得适量的吃,不可过量。 “是,陛下。” 雕像一般的曹忠又活了过来。 杨仪刚欲提笔批阅奏章,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他神色凝重地吩咐道:“派人严密监视岭南雪糖铺子的周围,若有任何人胆敢闹事,立刻关入大牢。” “是,陛下。” 曹忠再次回应。 他只是口头警告,毕竟不能擅自调动人马,但陛下就不一样了,直接派人保护。 “希望老三能在朕有生之年让岭南发展起来吧。” 杨仪的目光望向殿外,仿佛跨越千山万水,看见了如今欣欣向荣的南海郡。 …… “纸不够了。” “纸怎么会不够呢?” “本王如厕也没用多少啊?” 杨斐看着已经快要见底的纸张,用力抓着头发,百思不得其解。 纸用起来太快,六大家族的近千张纸他都感觉没怎么用,便已告罄。 没了纸张,杨斐如厕都是煎熬。 不行! 必须造纸。 造纸杨斐倒是会一些,他喜欢看历史小说,穿宋之前的王朝,造纸永远是历史小说绕不开的一环。 有些小说一笔带过,也有小说会将造纸过程写出。 杨斐看得多,也就记得了。 就是不知道小说里写的是不是真的! 想到此处,杨斐坐不住了,安排三位小侍女好好看家,自己朝着郡守府走去。 他要去郡守府找工匠。 实验造纸大业!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6322/3125818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6322/3125818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