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清凉一夏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军嫂娇,军嫂媚,糙汉军爷宠上天 不败战神杨辰 待嫁天妃之小狐狸追夫记 逍遥仙歌 张龙出山 全家惨死后,她重生暴虐前夫 龙族:路明非不奉陪了 黑龙出狱 大明小相爷 生存游戏:今天也是开挂的一天

杨斐目光扫过众人脸上的表情,只想大吼一声:“黑子说话!” 眼前的水盆雾气蒸腾,就连一向沉稳的薛明与萧景也都瞪大了双眼,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很快,随着墙霜将水中的热量吸收,一大一小两盆水纷纷结冰,寒气从盆中扩散开来,在这本是炎热的公堂内,显得尤为突兀。 “凉快起来了。” “这两盆水莫非...” 两盆冰带来的寒气瞬间就让围在周边之人感到清爽无比,他们的脑海中忽然冒出一个大胆的猜想。 王爷是在用法术制冰! 唯有真正的寒冰,才能在炎炎夏日中带来如此清爽之感,让他们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 法术制冰。 在这炎炎夏季,王爷竟然真的施放法术,制造出寒冰。 太神奇。 不可思议了! 有胆大的官员伸出手挥散水盆上的雾气,随即映入眼帘的是两大盆水已全部凝结成晶莹剔透的冰块。 “真的是冰,真的是冰!” “天啊,王爷真的用法术制出了寒冰。” “王爷简直是神仙下凡。” …… 在岭南这片土地上,见到冰的震撼程度不亚于内陆的人见到大海。 如此震撼的一幕让在场所有人都齐齐惊呆了,各种惊呼声不绝于耳,看向杨斐的目光充满了敬畏与崇拜。 王爷是神仙,岭南百姓有福了。 此前,他们对于王爷能否让岭南彻底摆脱贫困尚有所怀疑。 但从这一刻开始! 没了! 任何怀疑都没有了。 王爷就是神仙,而神仙,是无所不能的。 杨斐听着耳旁的各种议论声,额头上满是黑线。 再让这群人夸下去,指不定就得说出大不敬的话了,于是,他立刻清了清嗓子,声音提高几分:“好了,都静一静。” 神仙王爷发话,众人纷纷住嘴,不敢多言。 杨斐深吸一口气,开始解释:“世间哪有什么法术、神仙的,本王这只不过是略施小计罢了,换做你们来,你们也能做到。” 啊? 杨斐一解释,在场官员顿时愣住了。 薛明不禁开口询问:“王爷,这盆中之冰莫非并不是法术所制?” 杨斐摇了摇头,神情严肃:“世间并无鬼神之说,那只是民间流传的虚构故事罢了。你们一定要谨记,不要轻信有人声称自己具备法术。” “此事还要传下去,让百姓们也知晓。” “民间有很多假冒的道士、和尚用障眼法骗取百姓的钱财。只要百姓们不相信鬼神之说,他们就不会因为这些谎言而上当受骗。” 萧景这时提出了疑问:“那么王爷您展示的制冰之术,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杨斐笑着解释道:“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墙霜。墙霜实际上就是硝石。当硝石遇到水时,它会迅速吸收水中的热量,从而降低水的温度,最终凝结成冰。” “所以说,你们若是拿硝石或者墙霜放入盆中,也能做到本王所谓的"法术"效果!” 杨斐解释完,在场之人虽然还是疑惑硝石遇水为何会吸收水中热量,但对于王爷如何制冰,已经明了。 “竟然是这样。” “将硝石放入水中,便能令水结冰。” “硝石不是药材吗,竟然还能用于制冰。” 相较于其他人惊叹于硝石的作用,薛明第一时间想到硝石对于百姓的重要性。 “岂不是说只要有足够的硝石,咱们岭南百姓人人都可以用硝石制冰来解暑了?” 显然,在岭南这等四季不见冰雪的地方,若是能常年都有冰用,对炎热的天气有着极大缓解作用。 杨斐认同薛明的说法:“这正是本王之所以当着众人之面用墙霜演示制冰之法的原因,只有你们亲眼见到,才能将此法推广下去,助百姓们在夏季消暑。” 在场所有人肃然起誓:“请王爷放心,臣等必不遗余力推广硝石制冰之法,让家家户户都能享受清凉。” 听到他们的承诺,杨斐又进一步问道:“你们可知本王为何需用一大一小两个盆子?” 一听这个问题,在场之人都清楚王爷所为必有深意,但即便是萧景、薛明,都想不出原因。 良久,见无人猜出答案,杨斐揭晓了答案:“硝石接触过的冰不能直接食用,但外面这个盆中的冰由于并未接触到硝石,可以放心食用。” 在场之人齐齐恍然大悟,对王爷的智慧敬佩不已。 “原来如此!” “我就说为何王爷要一大一小两个盆,看似是多余之举,实则大有深意。” “王爷之才,我等自叹弗如。” 杨斐无视周围的议论声,继续阐述:“除此之外,硝石晒干后可重复利用,也就是说百姓无需频繁购买硝石,大大节省了这方面的开支。” 这个消息一出,在场之人再度震惊了。 硝石还能重复利用,那岂不是说岭南的百姓们都能常年制造出冰块? 如此酷热的夏季,若是能时刻保持家中有冰,对于百姓而言,无疑是巨大的福音,能让他们免受酷暑之苦。 一念及此,众人都忍不住兴奋了起来。 林文书这个小年轻更是激动的脸颊涨红,连声称赞:"王爷真是神通广大,此法妙哉!" 虽然王爷并不是传说中的神仙,但他们心中对于王爷的崇拜没有丝毫降低。 不是神仙怎么了? 王爷如此智慧,与神仙何异? “立即将此法送至岭南各郡县,勒令当地官府大力推广硝石制冰之法,同时务必详细交代所有注意事项。” “今夏,便让岭南百姓过得清凉一些吧。” 杨斐交代道。 “臣等领命!” 就在这时,齐良抓住机会开口:“王爷,方才臣听闻王爷欲建造纸工坊,不知何时动工?” 纸张事关教育,由不得齐良不上心。 杨斐自然明白齐良的意图,他希望教育部能掌管造纸工坊,但这玩意还需要经营谋利,不能交给教育部。 他对于造纸工坊的未来发展有着清晰的计划,一旦将造纸工坊交给教育部,造纸工坊估计得亏死,不利于纸张的改进与技术革新。 因此,杨斐果断地表示:“造纸工坊一事无需教育部操心,教育部做好本职工作即可,造纸工坊本王会另做安排。” 见齐良想要继续开口争取,杨斐没有给他机会,继续说道:“造纸工坊的运营必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所以管理者不能让官府之人担任,而是需要让经商之人管理。” “至于造纸工坊何时开工搭建。” “明日便开始。”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6322/3125818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6322/3125818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