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人情债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癌症确诊我发癫,前妻后悔疯狂倒追 合约结束他离开,前妻带娃悔断肠 盲盒开出微型世界 我,钓鱼佬:上来的鱼超值钱 傻柱子的四合院 玄冰剑侠传 出生三界,斗转五行 青闺娇娘 大明1621 我只想在提瓦特活着

余飞当初把康健生物转手给余三金的时候,他的堂姐余兰和姐夫张勇,也从厂里出来了。 余飞就资助他们开了一个制衣厂。 后来余兰几次打电话给余飞,请他到厂里看看。 对于堂姐,他还是很感激的。 主要是因为两件事: 一,是余兰带着初中刚毕业的余飞来到昌州的。 二,余飞第一次创业摆摊缺启动资金的时候,当时还怀着老二的堂姐偷偷塞给了他500块钱。 但是,他跟姐夫张勇就相互看不顺眼,见面了就很尴尬。 所以,当集团总部搬到上海以后,余飞几次回昌州,都住在酒店,从来都没有打扰余兰。 说是余兰的制衣厂,也就是在简陋的厂房摆了几台电车。 一群人都在日光灯下埋头做事。 余兰看到余飞很是高兴,说: “小飞,你终于有空过来了。 你看看,两年了,还是这个老样子。” 姐弟俩正说着话,姐夫张勇送完货回来了。 他们坐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聊天。 就是在大车间里做了一个玻璃隔断。 张勇发烟给余飞,被他拒绝了,他笑着说: “你们这厂里都是易燃物,最好不要抽烟。” 余兰凶巴巴地说: “你看,不是我一个人说你吧?要抽,滚到外面抽去!” 张勇自知理亏,把已经叼在嘴里的烟拿了下来。 余飞问道: “厂里现在情况怎么样?” 余兰给余飞倒了一杯水,埋怨张勇说: “我是在厂里忙死忙活的,一个月下来,一天也舍不得休息。 到了月底,你姐夫一算账,赚是赚了一点,就是看不到钱。” 余飞问张勇: “姐夫,现在厂里主要做什么样的衣服?” 张勇说: “现在是什么活都接,什么衣服都有。 有大厂的尾单,挂牌代加工,淘宝订单,团体服装,校服,劳保服等等。” 余飞笑了,他问姐: “你们有没考虑过,选择主要做哪一块?” 余兰笑着说: “你知道我的性格,我累一点不怕,就怕没订单,工人没事情做。 所以催着你姐夫把什么单都接回来,根本没考虑主要做那个。” 张勇在旁边调侃道: “你看服装厂的名字都叫余兰制衣厂,你姐是老板,我只是个送货的,什么都要听她的。” 余兰回怼道: “废话!不叫余兰制衣厂,难道要叫张勇制衣厂? 你说,设计,裁床,车位,后道,大烫,成衣,哪道工序你会做?” 张勇迫于余兰的娘家人余飞现在是大老板的身份,就闷着不说话。 余飞试着分析道: “目前来看,厂里不怎么赚钱,问题可能就出在这里。 你们手上都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小订单,费时费事,工价估计也上不去。 我看,现在还不能叫制衣厂。 只能叫加工作坊。 至于说打造成衣品牌,更谈不上。” 余兰和张勇都点头说: “你说得对。” 余飞对余兰说: “想要改变目前的状况,我建议你们,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尽量接一些大一点的订单。 如果工作量不饱和,工人该放假就放假。 第二步,只接团体服装订单。 比如说,工厂的工装,校服,劳保服。 第三步,专门做校服,并且做自己的品牌。” 听了余飞的建议,余兰还有点下不了决心。 张勇倒是表现的很兴奋: “难怪余飞做什么生意都赚钱,这商业思维就是不一样。 不愧是大老板! 余兰,如果我们按照他说的做,我觉得我们也能发点儿小财!” 余飞笑着说道: “姐,你们做衣服是内行,我是个外行,说的也不一定对。 但是我觉得,做生意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 如果在一个行业里面,你做出来的东西没有特色,或者说没有核心的竞争力的话,赚不到钱就很正常了。 不光光是这样,你还有可能随时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余兰终于听了余飞的劝告,思想松动了,决定先走第一步。 余飞说: “我之前就分析过,我们小本创业,想要赚到钱,要做到,小,尖,强。 小,指的是规模要合理。 尖,指的是要有竞争优势。 不管是哪一点,总要有个冒尖的地方。 强,指的是专业要过硬,抗打击的能力也要强。” 余兰笑了。 她用一种自嘲的口气说: “看来我真不是做生意的料,我的思想还停留在勤劳致富的基础上。 想赚钱,光埋头苦干还是不行,还得靠脑子。” 张勇看了看时间,脸上挂满笑容,说: “余兰,走,中午请余飞吃大餐。 现在我们余兰制衣厂请了他当军师,肯定会越来越好。 要不是他是你弟弟,才不会这么上心地帮我们出主意。” 余飞接过话头,一本正经地说: “那确实,我的收费是很高的。 你们知道吗,我现在做的工作,叫做企业外脑,或者叫商业诊断。 像医院的专家给病人看病一样。 只不过我是在给你们的制衣厂看病,给这个商业项目看病。” 张勇咧嘴笑着说: “那是,那是,你这样的大老板,请都请不到!” 看着他露出一口黄黄的牙齿,余飞还是有点嫌弃。 余兰的午饭平时都是随便对付一下。 今天听了余飞的话,感觉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 她对张勇说: “我不知道哪个饭馆的菜好吃,你天天在外面跑,你来带路。” 他们边吃边聊。 余飞说: “自从姐跟我提过,想让我帮忙看看你们厂子,我就一直在琢磨这事。” 张勇说: “余飞,我下午还要送货,就不陪你喝酒了。 之前上学的时候最讨厌上课了,今天听了你讲的,感觉还是读书好,有文化好。” 余飞笑着说: “那我就再显摆显摆。 我先说这个三步走的第三步。 名字我都想好了。 不能叫余兰制衣厂,叫天高校服制衣有限公司。” 余兰说: “你说,叫什么名字?天高校服?” 余飞说: “是啊,天高的意思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我不是说到了第三步你们厂要专门聚焦做校服嘛,你们想想,学生的校服当然要取一个有意境的名字。 校服穿在他们的身上,陪他们青春飞扬。 莘莘学子,未来可期。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余兰脸上显露出无限憧憬,她说: “要是我们这个小作坊真能走到你所说的第三步就好了。” 姐夫张勇则表现得更加心急,他思索了一会儿,问余飞: “你说,我们能不能一步到位,直接做天高校服呢?” 余飞回答说: “我计划的三步走是考虑到你们厂子现在的实际情况的。 如果现在就直接做天高校服,就像是盖楼房,直接盖第三层,下面的两层不盖。 主要是因为: 一呢,资源积累不够。 你们厂才开了两年,积累的客户资源太少,优质客户就更少。 二呢,生产能力跟不上。 校服全部是大订单,交货期肯定也卡得很紧,目前的生产能力肯定跟不上。 如果到了交货期,交不上货,按照合同条款是要赔钱的。 三呢,资金实力不匹配。 到了专门生产校服的阶段,你们的客户是全国的中小学。 这就要涉及到品牌建设的问题。 广告投入,布料原料积压,工厂标准化建设,生产线扩充,熟手车位招募。 等等。都是花钱的地方。” 余兰和张勇只有点头的份了。 余飞笑了笑说: “远水解不了近渴。 你们目前只能按部就班,脚踏实地的干,才是正道。 但是,只要想谋求发展,我所说的三步走,必须要走。 不然的话,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你们很有可能接不到单。 或者接的单都是别人不要的清汤寡水单,没有油水,约等于白干。” 姐夫张勇的经商能力比余兰要高出很多的。 不光是因为他一直在跑市场,还因为他有一种创业的紧迫感。 余飞的分析,几乎全盘否定了余兰制衣厂目前的运作模式。 余兰和姐夫张勇,听出了余飞话里的意思,不改变就是个死。 只是迟死和早死的问题。 张勇心里很清楚,余兰制衣厂有两大隐忧。 如果接不到订单经常放假,熟手会全部流失,必死。 如果做的单不赚钱发不出工资,必死。 他在外面跑,别人都“张总!,张总!”地叫他。 如果厂一倒闭,他跟余兰两三年的努力就打了水漂了。 张勇认认真真说道: “余飞,我们家的情况你都了解,花钱的地方多,底子又薄。 你姐之所以这么拼命地干,有时候工人都下班了,她还一个人熬通宵。 就是因为全家人都眼巴巴地指望着这个小厂赚钱呢。 你懂做生意的门道,又是这样的亲戚,只有拜托你帮帮我们了。”.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6490/3130140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6490/3130140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