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那年1985 > 第32章 进军市里

第32章 进军市里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天命狂医 嫁给京圈首富后,全家跪着求原谅 重生七零悍妻当道 斗罗,我能批发唐三机缘 你才玩半年,都代练到总决赛了? 港综从巡警开始 小祖宗路子野,沦为傅爷心尖宠 我能登陆上古仙界 英雄联盟之天选之人 楚先生蓄谋已久

接下来的时间,陈元庆待在家里面,也没有什么事情。 生产上面,有陈军他们这几个陈元庆教会的“徒弟”看着,根本就不需要陈元庆太操心。 他更多做的是隔上一段时间,组织几人来一起品酒。 对不同批次的酒,从下料到蒸酒,再到储存,进行一个对比。 挑选喝起来最好的酒,调整酿酒工艺。 掌握基本的工艺生产流程,说明有了产品的生产能力。 而想要提升产品的品质,就需要不断的在生产过程当中去总结,如何做才是能够生产得更好。 这是一件费心耗力的事情。 需要时间的积累,耐心的磨砺。 现在很少有厂子,能够静下心来去做这个事情。 都是光顾着产能,那管产品质量。 陈元庆很清楚“以量取胜”的时代终究会过去,以后比拼的是更好的产品质量。 至于说建厂房,大家已经是相当熟练,根本就用不着陈元庆操心。 建新房的话,现在还处于修建水泥路的阶段,需要上一些时间。 反正,陈元庆也没有打算说,在今年就能够住进修房里面。 周楚欣趁着周末,兴致勃勃的来到陈家湾。 “这里就是我选的建房地,你觉得怎样?” 周楚欣看着房屋的地势,丘陵地区建房,一般都是会屋后靠坡,面朝空地。 所以就在湾里形成了对门而居,中间是田地相隔。 而且屋前屋后,还会栽种上竹子。 竹子不仅仅可以提供燃烧的柴禾以及竹料,还能够进行遮阴。 夏天的时候,川南这边的温度也不低。 现在陈元庆选择的地,是在一处缓坡的坡顶,除了土边种植的有桑树之外,就没有其他树木,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 当然了,在这里建房的话,以后肯定空气会很好。 相比起湾里,空气的流通性成倍的增加。 不知道晚上的时候,风大不大。 周楚欣:“倒是开阔,我觉得挺好的。” 为了让周楚欣更加生动的了解陈元庆打算建成的房子,他还用泥巴给捏了一个模型出来。 当然了,这主要的也是为了让陈德云他们能够看懂陈元庆到底是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陈元庆毕竟不是建筑设计出身,他能够画出房子的外观,可画不出来房子的设计图和施工图。 现在农村建房,也没有各种图纸,全部都是靠木匠、石匠的技艺经验。 周楚欣看着陈元庆捏的四合院模型,正房和两个厢房,都是两层楼。 南房是一层房子,中间开了个大门。 厢房边上,还给设计了阳台。 房间特别的多。 反正客人多的话,绝对能够住得下。 但是,能够想见,花的钱肯定也是不少。 “这要花不少钱的吧?” 陈元庆轻轻的搂住周楚欣:“为了你,花在再多,都是值得的。” 真的为了周楚欣么? 有没有周楚欣,陈元庆大概的都会这般来建。 等到上坡的水泥路修建好之后,陈元庆的房子,也正式开建。 想要一下子给建成,需要花费的钱不少。 得要四五万才能够搞得成。 陈元庆自然是没有这么多钱。 所以,陈元庆就打算先把正房给修起来,两个厢房和南房,就等到有钱的时候再是建。 时间到了十二月中旬,春井坊酒业瓶装酒的产量开始逐日的增加。 陈元庆现在每日存酒作为瓶装酒的量,也是在不断的增加当中。 瓶装酒的销售量,在县里面倒是一直不温不火的,每天卖出的酒,都比较的固定。 倒是散酒,销售量随着春井酒坊开遍了全县,从开始的暴增到现在逐渐稳定下来。 对此,陈元庆也是有所预料。 县里农村市场的容纳量,也差不多就这般了。 这日,陈元庆收拾了一番,提着个包带着两个人,一起去市里面为公司开拓白酒市场。 坐着略显得破旧脏乱的客车,行驶在即使经过不断维护依旧坑坑洼洼的公路上。 因为有上段时间没有下雨的缘故,公路上已经满是白灰。 车辆驶过,自然是扬起满天的飞尘。 错车的时候,飞尘随风吹进车内。 关上车窗? 陈元庆叹了口气,还是算了。 看大家的样子,就完全习惯了这样的场面。 忍了吧,反正也就一阵的事情。 摇摇晃晃的体验终究结束了,客车驶上了好的路段,变得平稳了起来。 看向远处,已经能够见到城市轮廓。 此时正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高潮阶段,这个时期城镇化率以0.83%的速度快速增长。 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1985年的23.71%。 大量人口进入到城市,那么自然就是得要有住的地方。 总是不能睡大街上吧! 国家在这个时期提升了城镇维护和建设费,拨专款用于城镇住房补贴。 也在这个时间段,商品房出现并且开始发展。 因为此时单位依旧的分房,所以商品房市场显得并不是怎么的起眼。 但已经有很多人通过购买商品房在城镇安家落户。 张鹏伸头看着远处出现的城市:“这是要到市里面了啦?” 郭英:“哎呦,市里面的楼好高哦!” 对于俩人没见过世面的样子,陈元庆能够说什么呢? 农村小年轻,就没有出过远门。 对于城市的了解,就只是通过电视。 而电视,在此时都依旧属于紧俏货。 就全国农村的统计情况来看,此时每百户就只有十来户有电视。 注意,这个统计主要是反应经济比较好的农村。 像是陈元庆他们这,人多地少,各家先紧着温饱问题,电视这种享乐的玩意,留在最后再是考虑。 到九十年代的时候,农村才是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普及上了电视机。 不是彩电,是黑白电视机。 陈元庆:“怎么,想要住高楼大厦啊?” “想是想,住不起!” 接下来几十年时间里面,国人皆是好高楼,打造出来了不少高层豪宅小区。 只要一栋楼里面,这住户一多,那么各种鸡毛蒜皮的事情,就避免不了。 豪宅里面住户素质高? 素质再是高,也白搭。 高层小区开始不吃香,改善性住房大家纷纷购买小高层小区,7-11层楼,一层楼三四户。 人少自然就清静! 陈元庆笑了笑:“只要是住过高楼大厦,才是明白,还是能沾着地气的房子好。” 高层建筑一旦是停电,电梯停了,水也没了。 烦人得很。 特别是开发商用质量不那么好的电梯,刚开始两年倒是好,过上几年,电梯老出问题,小区里隔三差五就有电梯报修。 特别业主群里面,这个说困在电梯,那个说电梯突然下降…… 心真的拔凉拔凉的。 每次坐上去,都心惊胆战,跟上刑场差不多,怕怕的。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6631/3134557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6631/3134557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