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农家论蝗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变成女生之后的奇怪日常 绝境黑夜 属性点慈善家 共享变身软件 末世重生:我是大佬 不朽神魔诀 风华九州 皇贵妃 通灵出马仙 仕途重任

“你们是什么人?” “某已知会县尉!” 看到如临大敌的里正、里魁等人。 袁绍知道这次私下探访,进行不下去了。 毕竟是临时起意,没有备下货物,侍卫带的也有点多。 同时,私下探访的结果也很明显,青州比冀州好太多。 或者说,冀州,根本无法和青州比较。 道路宽阔平顺,沟渠纵横交错,举目望去,都是良田农夫。 子民交口称赞,还有这石碑...... “你不要走啊!” 刘灲还在伸头叫着,“你骂了我们鼓吹署的孔吹和华吹!” 旁边的里魁摇头道:“官家早有法,不以言罪人,别说他骂的是孔吹华吹,就是郭长史,那也是无罪!” 袁绍闻言,忽地停住了脚步。 他转过身,看向那名里魁,问道:“若我骂的是袁谭那个小子,又当如何呢?” 里魁愣住,他仔细想了想,道:“根据官法,却是无罪,可以骂。” 刘灲跳了起来,骂道:“华魁,俺看你是大憨吧素子! 怎么可骂咱们袁青州,谁都不能骂袁青州!” 那里魁挠了挠头,道:“可是官法就是这样,上次来宣法的官员们说的。 还说什么法不禁者即可行。 你看,前段时间有个狂士邹油跑到骠骑将军府前裸奔。 结果抓了之后,不但放了,还赔钱!” “什么,不但放了还赔钱?!” 刘灲浑浊的老眼顿时亮了起来。 里魁哼声道:“老刘头,你可别冒什么坏主意。 那邹油还想接着跑呢? 有些义士看不过去,情愿被抓也要痛扁邹油,听说第三条腿都打断了! 你去试试?” 刘灲吓得两腿一紧,忙道:“这些义士下手也是狠,动手多不好啊。 要是俺在,俺就啐他一脸,反正这个不犯法!” 里魁的眼睛登时亮了起来,忙道:“对啊,对啊,谁敢骂袁青州,咱们就啐他一脸!” 正准备骂逆子两句的袁绍,咻地住了口。 毕竟若是真被啐了一脸。 就算杀了这群黎庶,他袁绍的脸也没了。 刘灲瞪向袁绍的眼神忽地变得不善起来:“里魁,这个素封,刚才说袁青州小子呢,这个算不算骂?” 里魁点了点,清了清嗓子:“嗯嗯!” 看着蠢蠢欲动的刘灲等人,耿苞急忙上前厉声大喝:“你们这帮刁民,想干什么,知道我是谁么?” 刘灲吓得缩了缩脑袋,随即紫涨了脸,张口先向地下啐了一口,道:“俺管你是谁,在青州就得守法!” 这时,袁绍的侍卫们也围了过来。 看着白袍下面露出的环首刀,里魁不再纠结,扭头就跑:“快,快去报告县尉,敌袭,敌袭。 白衣,有白衣渡江来了!” 刘灲跟在身后骂道:“说书的里面是白衣渡江,咱们这边的白衣是地走过来的!” 耿苞:“......” 他扭头看了看脸色发黑的袁绍,小心翼翼的问道:“袁公,咱们还去历城么?” “去!” 袁绍声音低沉,“不到历城骂骂这个小兔崽子,老子胸中这口气顺不过来!” 耿苞:“......” 两人上了马车,继续前行。 袁绍躺在马车中,感受着平顺的道路,心中渐渐舒缓下来。 “这小兔崽子,还真有点水平。 耿苞啊,你看这青州的黎庶百姓,他们的精气神,和冀州完全不同。” 耿苞掀开帷帐,进来道:“袁公,也是你气度好! 这帮刁民不但不怕官,还想啐我们,长此以往,他们还不上天下海!” 袁绍目光凝重,忽然问道:“汝惧吾否?” 耿苞一愣,忙道:“惧!” 袁绍面无表情,道:“汝是说吾不够平易近民了? 《周鲁公世家》中说,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汝既惧我,岂有二心呼?” 耿苞吓得一个哆嗦,直接跪伏在地上,叩头道:“袁公,某自追随主人一来,何尝有过二心啊! 请袁公明鉴,请袁公明鉴!” 袁绍哼了一声,道:“汝惧吾否?” 耿苞忙道:“不惧,不惧!” 袁绍正色道:“我如此威仪,执掌冀州,身为大将军,你都不惧。 那长此以往,岂不是要上天下海,连天子都敢忤逆!” 耿苞擦起额头:“某,某......” “哈哈哈哈!” 看着手足无措的耿苞,袁绍大笑起来。 耿苞心中一喜,方才知道袁绍在玩弄自己。 当下舒了口气,身子都快软了。 “呜呜呜呜呜!” 马车外忽然传来号角的声音。 耿苞强撑着掀开帷帐,旁边侍卫报说:“禀主簿,田野中狼烟已起,怕高唐县的县兵要来了。” “来便来吧,还能如何!” 耿苞忿忿道。 不多时,前方响起一阵踏踏的脚步声。 为首的文士手中还抓着泥巴,开口笑道:“不知来者可是冀州贵客?” 耿苞下了马车,拱手道:“在下耿苞,冀州主簿,敢问足下姓名。” 文士一怔,拱手之后,再次上前行礼,道:“在下邯郸商,忝为平原相,这马车上是大将军么?” 车中的袁绍声音响起:“邯郸平原,我们也是旧识,你且上马车来!” 邯郸商躬身道:“在下在马车边伺候就行,大将军但有什么问的,在下自当回答。” 车中静寂了一会后,袁绍再次走下马车。 他看着一手泥巴的邯郸商,疑惑道:“邯郸,你怎么在此,还满手泥土?” 邯郸商先行礼,然后回道:“大将军,平原国乃是腹地,想要军功,难上加难。 恰公子又喜农业,匠术,也能封侯,某便把心思全部放在这里。 去岁有不少农家传人来投,某便收在府中,以为从事。 今岁少雨,从事们担心有蝗灾,所以某才带着他们来田地探察。” 袁绍疑惑道:“农家,许行,如此迂腐的学说,居然也有传人。” “大将军此言缪也!” 邯郸商身后,一名青年朗声开口。 “农家,也是诸子百家。 许子言说,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指的并不是贤明之士要去种地,而是贤明要去研究农学。 所谓分工互助,农夫只知耕种。 却不知如何应对天时地利与虫祸,而贤明之人可总结经验,著书立说。 只有这样才能使农学昌盛,使地足以民食,民足食则安也。 儒家门徒陈相、陈辛兄弟二人弃儒学农,投入许子门下,正是如此。 由稷下学者编撰的《管子》一书中《地员》一篇就是农家的著作,而《牧民》《权修》《五辅》《八观》等篇重点记述了农家学说。 “重农”就是“重民”,民为社稷之根本。 如今重儒,不重农,实在是舍本逐末,天下又岂能不乱。 就比如,今岁雨水少,天气暖和。 则夏收之时,必有蝗灾。 我等若知道此事,以提前行之,则无碍矣!” 耿苞:“......” 青州之人,都这么能说的么。 袁公不过说了一句话,你这边咄咄咄说了半天,不渴? 袁绍点点头,道:“此言亦有几分道理,只是不知这蝗灾之说,有什么好的法子?”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669/36558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669/365585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