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季汉楚歌 > 第210章 三足鼎立,袁曹刘相争,不是老狐狸就是小狐狸

第210章 三足鼎立,袁曹刘相争,不是老狐狸就是小狐狸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公主在上我在下 签字离婚后,太太她大杀四方 大明现代来回穿 斗罗V:我重生为蛇,多子多福很合理吧 元始剑尊 官途狂飙:从四合院走向权力巅峰 年方八岁,被仓促拉出登基称帝! 一只热爱老大的声波 凉暖世界 别惹我,我有万能系统

刘标一愣:“三叔,小侄怎么就偏心了?你这一来就给小侄定个罪,令小侄很心寒啊。” 张飞哼哼:“大兄去了荆州,二兄都当了九江太守且总督扬州事了,就连吕布都当了徐州牧。” “可俺呢?俺还在下邳,还是个小小的中郎将。” 刘标微微扶额:“三叔,你还在意这等小事吗?哪怕你只是个小小的中郎将,也没人敢小觑你啊。” 张飞头一偏:“俺不管,俺要当太守!俺也要个令史,这令史还得是你义弟。” 刘标瞪大了眼睛:“三叔,你到底是想当太守,还是想要小侄再认个义弟啊?” 张飞哼道:“大兄身边有你义弟诸葛亮,二兄身边有你义弟陆议,就连吕布身边都有你义兄庞统。” “就俺什么都没有。” “俺是你三叔,当初在高唐县的时候,是俺背着你躲开了黄巾贼的追杀。” “你太偏心了。” 刘标捻着胡须。 貌似,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吕布配庞统,刘备配诸葛亮,关羽配陆议,张飞...... 刘标绕到张飞正面,打了个哈哈:“三叔,你不还有小侄我吗?” 张飞上下打量,再次偏头:“你?你要给俺当令史?就算你给俺当令史又有什么用?” “俺依旧只是个小小的中郎将。” 哎呀! 我这三叔! 怎么还耍起小孩子脾气来了! 刘标再次绕到张飞正面,“哄”道:“三叔啊,你知道小侄为什么留你在徐州吗?” 张飞哼了哼,不说话。 刘标又道:“原本在江夏的时候,老爹就想让你去荆州,是小侄专程给老爹说:这二叔去了寿春,四叔去了南郡,小侄身边不能没个叔啊。” 张飞哼哼,又转了个方向:“你还有吕布。” 刘标哈哈一笑:“三叔,你是小侄的亲三叔,这跟温侯是不一样的。” “小侄跟你才是最亲的。” 张飞眼一瞥:“当真?” 刘标拍着胸口:“比真金还真!小侄会骗三叔吗?” 张飞不假思索:“你骗的还少了?” 刘标又绕到张飞正面,继续“哄”道:“三叔,你跟陈元龙不是相处得很好吗?” 张飞又偏头:“陈元龙不是你义兄也不是你义弟。” 这弯转不过去了是吧! 我去哪里再认个义兄和义弟? 刘标想了一阵,道:“三叔!其实小侄留你在徐州,还有个很艰巨的任务,只是怕三叔怕苦怕累,一直不好开口。” 张飞环眼一亮,继续偏头哼哼:“什么任务?先说说看。” 刘标见张飞有了兴趣,又道:“小侄本想献传国玉玺给天子,求个王侯封赏。” “不曾想曹操忌惮小侄,一直阻止天子封小侄为王,小侄为此很苦恼。” 张飞环眼再瞪:“曹操那个黑矮子,也敢阻止天子封孟临为王?” “俺若见了曹操,定要一矛挑了他。” “孟临你说,你想让俺怎么做?” 刘标嘿笑一声:“三叔,有没有兴趣走趟河北?” 张飞一愣:“去河北作甚?要让天子封王,不应该去许都吗?” 刘标摇头:“去了许都,三叔你还回得来吗?别忘了,当初小侄可是软禁了郭奉孝。” “若你去了许都,郭奉孝必然将你软禁。” “到那时,小侄就会被曹操掣肘了。” 张飞哼哼:“郭奉孝那个小胳膊,凭他也敢软禁俺?” 虽然嘴上这么喊,但张飞还是打消了心头的疑惑,又问:“孟临,你就别藏着掖着了,爽利些,到底要让俺作甚?” 刘标将张飞带到内院。 又让吕玲绮取出传国玉玺。 “昔日,大将军委托小侄去找袁术,让小侄将传国玉玺送到河北。” “只因这局势动荡,小侄一直未能将传国玉玺送到河北,害得大将军误以为小侄言而无信。” “如今局势安稳,小侄也应该履行承诺了。” “三叔可将传国玉玺送到河北,请大将军笑纳。” 刘标眯着眼睛,一脸的笑意。 张飞怎么看怎么觉得,刘标的笑容挺阴险的:“孟临,你该不会是想让袁绍也效仿袁术称帝吧?” 刘标摇头:“这怎么可能!大将军哪有那胆子!最多怂恿大将军称公。” 张飞愕然:“怂恿袁绍称公?这跟称帝有什么区别?这几百年来,除了王莽这非刘氏谁还称过公?” 刘标手指河北:“当然是,邺城的魏公、袁大将军咯。” 张飞呼吸一促:“你这是要搞事啊。” 刘标的确要搞事。 在献传国玉玺失败后,刘标也明白曹操的用意了。 传国玉玺可以不要,封刘标为王断不可能! 若刘标封了王,曹操不仅挟天子令诸侯的把戏就用不了还得看着刘标以王的身份收拢人心。 曹操这是死盯着刘标,不许刘标往上一步。 只要刘标不是天子封王,就无法自立为王。 天子尚在,你一个汉室后裔自立为王是几个意思? 想当袁术了? 曹操有政策,刘标有对策。 既然曹操阻挡了刘标的封王路,刘标自然得将这水给搅浑了。 袁绍在河北也修生养息两年了,该平的叛也平了,该囤的粮也囤了。 现在就差个南征的理由了。 是南征曹操还是南征刘标,对袁绍也是个需要谨慎思考的。 如今的刘标,已经不是昔日的刘标了。 刘表和孙权势力的覆灭,已经让刘标可以跟袁绍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了。 哪怕袁谭跟刘标如今是义兄弟,这公是公私是私,该打还是得打。 除非袁绍肯扶刘标登基! 只不过这种可能只存在梦里,还是白日梦。 刘标得向袁绍表达个态度:义伯父在上,请笑纳传国玉玺,称魏公,小侄甘愿为下。 张飞迟疑了片刻,道:“俺一个人,可能搞不定。这上阵杀敌还可以,可要玩嘴皮子,俺这还真不行。” 刘标笑道:“这简单,小侄会三叔准备好话术。另外,小侄也会派个人协助三叔。” 张飞精神一震:“你又要认义弟了吗?” 刘标脸一黑:“三叔,非得是小侄的义弟才行吗?” 张飞哼哼:“大兄、二兄和吕布,都有你的义兄弟,俺凭什么不能有?” 刘标叹气:“找个年龄相仿又志同道合的,很难的!哪有那么多俊彦等着我去认义兄弟?” 张飞兴致缺缺:“那还不如让公祐同去。” 刘标拊掌:“三叔你真是懂小侄,你怎么知道我说的是公祐先生?” 张飞愣住:“真是公祐?” 刘标点头:“公祐先生这两年在栖迟岩陪康成公,学有所得,正是学以致用的时候。” 张飞狐疑:“总感觉你在忽悠俺,真是公祐?” 刘标强调:“不会有假!” 将张飞暂时“哄”回了下邳,刘标又来寻庞统,将送传国玉玺去邺城的部署跟庞统商议。 这原本就是刘标跟庞统商议好的,只是去的人原定不是张飞。 如今要改成张飞去邺城,饶是庞统也不由惊讶:“孟临,你让张将军去邺城,这未免......” 庞统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这是要去邺城忽悠袁绍的,要去也得去个能言善辩的吧! 刘标摊手:“没办法,三叔的怨念太大,不给他找点事,我这日子也不安生啊。” “更何况,我方才又想了想,邺城智士不少,能猜到你我用意的人也不少。” “若只派个能言善辩的去邺城,未必能成事。” “可有三叔去就不同了。” “书生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三叔要是耍起浑来,邺城众人也未必招架得住啊。” 庞统转念一想。 刘标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传国玉玺是个好东西。 只是送传国玉玺给袁绍,并不是什么大事。 重点在于,如何让袁绍生出称公的想法来。 袁绍不称公,就坏不了规矩。 规矩坏不了,刘标这王也难封。 这风口浪尖的舆论,得让袁绍先去承受。 一只小狐狸唱独角戏,这两只小狐狸聚在一起...... 刘标和庞统相视一笑。 家业大了。 刘标也没以前清闲了。 好在家业大了,这能用的贤才也多了。 刘表和孙权势力的覆灭,徐扬荆三地的名人贤士想要出仕,也就只有一个选择了。 当然。 这群人也可以去投袁绍和曹操,刘标一向不勉强。 甚至于。 想去投袁绍和曹操的,刘备刘标父子还赠送路费! 更是承诺:倘若在曹操和袁绍处受委屈了,可以再回来。 建安九年(204)年,二月。 张飞带着孙乾,引了百余骑兵,走下邳入平原前往邺城给袁绍送传国玉玺。 同月。 刘备派诸葛亮和徐庶同入交州,去请避难交州的名仕许靖入南郡。 许靖英才伟士,有参与国家大事的智谋策略。 在交州的时候,每当遇到忧患危急的事,许靖总是先人后己,与亲族内外同饥共寒。 又仁义宽厚,颇受人敬仰。 虽说在治政辅军的能力上显得单调空乏,但许靖最适合的位置不是治政辅军。 而是人事! 上到三公九卿,中到刺史太守,下到在野俊彦,受许靖举荐或点评的士人不知多少。 若只比治政辅军的才能,比许靖有才的人不少。 若比知晓治政辅军的人才的多寡,许靖称第二,只有刘标能称第一。 原本刘备在徐州的时候就采纳陈登的提议派人去请,如今到了荆州又派人去请。 这份真诚,足以令许靖也动容。 许靖当即就跟着诸葛亮和徐庶返回了南郡,任许靖为右将军长史。 人的名,树的影。 许靖被任命为右将军长史后,也让刘备在荆州的名望更上一层。 原本还在观望的诸郡俊彦,也纷纷前往江陵拜访刘备。 而在扬州。 关羽在陆议的协助下,引舟船水军镇抚江东五郡。 不论是孙权旧部还是在野俊彦,皆以恩威笼络。 虽说镇抚江东五郡任重而道远,但关羽也在镇抚途中快速的成长。 徐、荆、扬三州的民望,正快速的向刘备刘标父子凝聚。 江东的变故。 徐、荆、扬三州的变化,在许都校事府的刺探下,情报如雨点般的送到曹操的案头。 “没想到,孙权竟然被自家叔父给流放了。” 初闻这个情报时,曹操都差点以为没睡醒。 直到扬州刺史严象上表称新委任了江东五郡的太守后,曹操才敢相信。 紧接着。 曹操的眉头又紧蹙如川字。 孙权被孙静流放,孙静又向刘标臣服。 不仅分给孙权的荆南四郡重归刘标,就连江东五郡都要听刘标号令。 刘标平江东的速度太快了! 快得曹操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毕竟这不是信息时代,从探得情报再到情报送到许都再到验证情报的真假,来来往往反反复复,花的时间少则一月、多则半年甚至一年。 郭嘉亦是眉头紧蹙:“刘标定了江东,其势力已经不弱于袁绍和明公了。” “三分之势已经成型,接下来就得看三家争锋,谁先出局了。” “明公,不如跟袁绍联手。” 郭嘉的意思很明确。 先除掉刘标,再跟袁绍争锋。 曹操也有这想法。 倒不是曹操认为刘标是如今最强,而是刘标太年轻了! 二十出头的年龄就坐拥荆徐扬三州,这比昔日的孙策势头还要猛! 曹操,年近五十。 袁绍,年过五十。 最重要的是:不论是曹操的儿子还是袁绍的儿子,没一个能跟刘标相提并论的。 倘若先除掉袁绍,指不定哪天曹操就一病不起了。 到时候。 谁能跟刘标为敌? 曹丕? 曹彰? 曹植? “刘标诡计多端,又向来谋定后动。” “如今得了江东,定也会担心孤跟本初联手,恐怕早已派人去了邺城。” “刘标曾在官渡替本初解围且又跟袁谭结义,以本初的个性,很容易被刘标蒙骗。” “孤需要一个能言善辩的去邺城。” “奉孝,不如你亲自走一趟!” 曹操眼神锐利。 刘标的潜在威胁,如今已经超过了袁绍。 以曹操如今的势力,又不具备单独灭刘标的力量。 郭嘉摇头:“明公,只有我去邺城,这恐怕办不到。” 曹操眉头一挑:“你想带何人去邺城?” 郭嘉凝声道:“明公之子,曹丕!以丕公子为质,再述以利害,合谋对付刘标。” “与此同时,再派人入西川,向刘璋陈述利害,且许诺豫州徐州归明公,荆州扬州归刘璋。” “三家共伐刘标!” 曹操沉吟片刻,就同意了郭嘉的提议。 送曹丕为质,这事对曹操没什么难度。 儿子多且曹丕也不是嫡长子。 曹操不心疼。 只要能说服袁绍共伐刘标,将曹丕送给袁绍当儿子都行。 更何况只是以曹丕为质。 当即。 曹操就以郭嘉为使者,与曹丕同往邺城。 同时。 曹操又派使者入西川游说刘璋。 而在邺城。 袁绍同样得到了刘标覆灭孙权势力的情报。 如预料。 袁绍对刘标的确心生忌惮了。 一个没了后顾之忧的刘标,且又是三足鼎立之势,袁绍同样不具备单独覆灭刘标的力量。 即便有,也做不到以一敌二。 袁绍派人召来郭图。 这两年袁绍对用人有了几分明悟。 以前每次召集幕僚时,众人都会吵个不停,这让袁绍很是头疼。 官渡之败,更是令袁绍吃了大亏。 后来郭图在跟郭嘉的沙盘对弈中表现优秀,让袁绍忽然意识到,这幕僚未必得多。 于是乎。 袁绍将田丰派到了并州协助高干,将辛评派到了青州协助袁谭,将沮授派到了幽州协助袁熙,又留审配逄纪在冀州协助袁尚。 袁绍则是将大将军府独立于青冀幽并四州外,只留了郭图一人主事。 大将军诸事都跟郭图商议,郭图搞不定的时候再召审配、逄纪,审配逄纪也搞不定再去信给田丰、沮授、辛评等人。 如此一来。 袁绍不用面对天天争吵的群臣,还能加强对四州的控制。 除了在邺城的审配逄纪偶尔会跟郭图意见不同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冲突了。 毕竟审配逄纪隶属冀州牧府,郭图隶属大将军府,三人平日里也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 审配逄纪自觉袁尚会继承袁绍的基业,一心要让袁尚获得冀州名望,懒得跟郭图争。 郭图自觉是大将军府中第一人,审配逄纪只配管一个冀州,也懒得理会审配逄纪。 平日里倒也相安无事。 郭图听了袁绍的困扰,只是略思一阵就有了对策:“刘标是条疯狗,若是跟刘标争锋,会被刘标死咬着不放。” “这对明公不利!” “曹操又是条老狐狸,心窝里全揣的是坏水,若是一不小心,又会遭了曹操的算计。” “如今明公在北,有黄河天险,又有世家名望;只要明公不动,曹操和刘标就一定会先沉不住气。” “依我之见,不论是曹操还是刘标,都会想着先灭了对方一统黄河以南,然后再跟明公争锋。” “故而,明公只需在邺城静待曹操和刘标的使者,伺机挑动两家相争。” “不论曹操和刘标谁输谁赢,都是替明公解决了心腹大患。” 郭图的意图很明白。 有黄河天险,立于不败之地。 只要不主动挑起争斗,先沉不住气的就一定会是曹操和刘标!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7136/315076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7136/3150768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