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季汉楚歌 > 第235章 邺城刚破,曹操就迫不及待的想玩鸿门宴了

第235章 邺城刚破,曹操就迫不及待的想玩鸿门宴了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深褐色的诱惑 终极一班之再历青春 星际争霸:奈拉齐姆不思议 认亲豪门后,和顶流弟弟综艺爆红 快穿系统 渣男自赎攻略 史上最强庶子 我的武功会挂机 无敌神医 玄幻:生前不愿,死后又冥婚嫁我 我开敬老院的那些年

到了如今这个局势。 邺城守与不守,都是利弊参半。 眼下八月,漳河之水已经高涨。 虽然曹操在檄文中谎称要决漳河之水没有执行,但漳河之水始终对邺城是个威胁。 一旦曹操真的决漳河之水,即便邺城如今在城内深挖了壕沟也未必能完全排泄河水。 这也是田丰和沮授都不反对撤离邺城的原因。 邺城。 是守不住的! 同样。 放弃邺城对袁尚的影响也不小。 河北的世家大族见袁绍病逝、袁尚又放弃邺城,这心中肯定会有“袁尚扶不起”的想法。 是继续支持袁尚,还是“良禽择木而栖”,就会成为新的利弊权衡。 审配自个儿就是世家大族出身,太清楚世家大族在遇到家族存亡时会如何权衡利弊。 袁尚若是退了。 想再杀回来就很难了。 最后还有点私心的是:审配的家族产业都在魏郡。 守住邺城,审配依旧是魏郡大族审家话事人,在袁氏阵营中也有足够的话语权。 放弃邺城,审配就跟郭图、辛评等颍川士人一样了。 没了家族产业支撑,大家都是半斤八两。 故而。 审配不愿离开! 守住邺城,家族和名利都在。 守不住邺城,苟活也是耻辱。 审配的决意,令袁尚有些羞惭。 毕竟。 审配是一开始就支持袁尚当嗣子的。 “孤只带五万兵马离开,其余的都留给你。”袁尚不敢直视审配的目光。 在审配失望的眼神下,袁尚走了。 带着邺城内的五万精锐走了。 虽然说只带走五万剩下的都给审配,但袁尚给审配留的兵马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 看似有三万余人,真正能战的也不到万人。 袁尚已经彻底放弃邺城了! 在袁尚离开后,审配就下令紧闭了四门,欲跟曹操和刘标决一死战。 然而。 令审配没料到的是,袁尚前脚一走,曹操和刘标后脚就停止了攻城。 曹操又开始向城头抛射檄文劝降。 刘标则带着兵马继续屯田,又让屯田的河北民向城内高呼“民以食为天”“不要误了农时”等等。 这瞬间将审配整不会了。 要打就打。 打到一半喊停战,这是个什么道理? 不仅如此。 曹操又在组织军士开挖渠道,更是扬言如今袁绍都死了,在不投降就决堤了。 各种心理战术,层出不穷的往邺城内用。 审配的军事能力是有的。 若真要守城,曹操和刘标想强攻也难攻。 偏偏。 曹操和刘标都选择了用心理战术。 袁绍的病逝和袁尚的离开,又让邺城的守军士气降到了最低。 又有刘标在城内的密探煽动。 城内的流言也越来越多,军中的怨言也越来越重。 尤其是在审配斩杀了几个“动摇军心”的将校后,邺城的军心更不稳了。 “审统军只顾自己求名,丝毫不顾我等死活。我等都被抛弃了,还要在邺城死守,想想都是憋屈!” “我好不容易才当上个偏将,本以为能再立功名,也博个封妻荫子,没想到就要窝囊的在这守城。” “倘若曹操真的决漳河之水,整个邺城都得被淹,审配真是害人不浅。” “他家有大宅,有肉米有柴火,又不怕水淹,反正受苦的都是我们。” “我真不想守城了!若不是城上有督战队,我真想丢下武器投降。” “投降还不简单?你若有胆子,今夜就偷偷出城,我等约好时间,将审配擒了去请功。” “......” 几个城头的将校窃窃低语,看着巡视的督战队们眼中都是忌惮和恨意。 最终。 受不了压力的一个小校,在其余几个将校的协助下,成功的攀下了城池来见曹操。 自袁尚弃城而逃后,也不是没有邺城军卒偷偷出城。 可将校级别的还是第一个。 曹操厚待了投降的小校。 翌日便邀请刘标再次强攻邺城。 从早到晚,才堪堪退去。 见曹操和刘标退兵,审配这才精疲力尽的在城头休憩。 只是刚休憩不久。 审配就被几个早就等了一天的将校用碗口粗的麻绳给捆了起来。 “贼子尔敢!” 审配大怒,急要召唤亲兵时,却见侄子审荣竟然也在一旁看着。 审配大惊失色:“审荣,你竟敢叛我?” 本以为只是几个将校叛乱,没想到连侄儿审荣也参与其中,审配只感觉心中一阵凄凉。 审荣不敢跟审配的眼神对视,道:“叔父,魏公死了,魏公的儿子也跑了。” “审家肯留守邺城为魏公的儿子断后,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若顽抗死守,城破后审家老幼一个都活不了。” “小侄知道叔父对魏公忠心,又对自身名节看得很重,小侄很佩服叔父的气节。” “可小侄不能只为了叔父你的名节就让家小枉死,小侄的儿子今年才一岁。” “对不住了,叔父!” 见审荣在这找着理由,审配不由大骂:“小儿竖子!有何颜面去见审家先祖!” 面对审配的破口大骂,审荣也不再分辨,带着人马打开了城池,放城外兵马入城。 围了两个月的邺城,终于破了。 曹操大军鱼贯而入,很快就控制了邺城四门。 包括审配在内的一干顽抗者,或是被擒,或是被杀,审配家数万家资也被曹操洗劫一空。 在稳定了城内局势后,曹操这才派人去邀请刘标入城赴宴。 刘标营中。 吕布的眼神很是凶戾。 “曹操今日邀请孟临攻城,晚上却独自联络内应破了邺城,这未免也太不厚道了。” “今夜破了邺城,又死守四门不许军士入内,生怕孟临夺城。” “现在又派人来邀孟临赴宴,恐怕是有显摆论功之意,着实可恶!” 被曹操摆了一道,吕布很是不爽。 刘标呵呵一笑:“恐怕不只是显摆论功,这个时候邀我入城赴宴,宴无好宴啊。” 吕布虎眼一瞪:“孟临的意思,曹操这是在摆鸿门宴?这刚破邺城,曹操就想背盟了吗?” 刘标嘁了一声:“如今袁绍死了,袁尚又逃了,邺城也被曹操拿下来了,有没有我这个盟友已经不重要了。” “在曹操眼里,我才是最应该要除掉的一个。” “倘若能在宴席中将我格杀,对曹操而言,那是大赚。” “换做我是曹操,我也会设宴将曹操格杀的。” 吕布的怒气更甚:“既如此,我们就打入邺城将曹操格杀,今后这天下将无人是孟临对手。” 刘标不答,看向庞统。 庞统轻轻摇头:“邺城如今被曹操把控,也不知道曹操在城内是如何埋伏的兵马。” “冒然打入城池,非但讨不了好,还会给曹操出兵讨伐的借口。” “我以为:见好就收,就此退兵回彭城,一面论功行赏犒赏将士,一面上表天子,向天子请功。” “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去冒风险跟曹操争高低。” “袁尚虽然逃了,但余势尚存,不可让其寻到机会再反杀回来。” 吕布忿忿:“便宜曹操这黑矮贼了。” 周瑜则道:“不如楚公在城外设宴,邀曹操赴宴;曹操见诡计被识破,必不敢再轻举妄动。” “楚公也可跟曹操将冀州和幽州的郡县划分明确了。” 刘标摇头:“没必要搞这些虚的,再怎么划分,曹操都不会认的。” “没了袁绍,袁尚已经成不了气候,我也不担心在对付曹操的时候会被袁尚趁虚而入了。” “这一战打得太久,将士早已疲惫不堪,运粮的役夫也苦不堪言,不可再劳民伤财了。” “通知各军:今夜就拔营起寨前往仓亭津。” “公瑾兄,你留下。我答应你的事,也该兑现诺言了。” 周瑜身体一怔,看向刘标的眼神多了几分复杂。 庞统则是露出了担忧的眼神,欲言又止。 待得众人皆退。 刘标邀周瑜同席坐下,又给周瑜斟上一樽酒。 “公瑾兄,我只会在今夜回答你的疑问,过了今夜,不论你如何追问,我都不会理会的。”刘标静静的看向周瑜。 该来的始终会来。 先前不提,是战事未结束。 如今战事结束,也是时候坦诚了。 周瑜语气复杂:“楚公,你可以不践行诺言的。” 刘标面不改色:“只要我不说,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回答你心中的疑问。” “可我要用你,就不能疑你,也不能让你疑我。唯有坦诚相待,才不会让彼此猜忌。” 周瑜沉默。 良久。 周瑜徐徐开口:“张闿,真是你派的刺客?” 刘标点头:“是。” 周瑜再次沉默。 片刻后。 周瑜起身,将酒水一饮而尽,转身就走。 刘标出声问道:“你不问我原因?” 周瑜止步叹气:“彼时立场不同,若能用刺客杀楚公,我和伯符也会派刺客刺杀楚公的。” “我问,也只是想听到楚公亲口承认。” “如今听到了,自然就没有什么可以再问的了。” 刘标端起酒樽,轻轻摇了摇:“那公瑾兄今后,是准备归隐山林,还是助我征战天下?” 周瑜回头,凝视刘标的眼神:“我想留在青州,你可敢让我执掌青州的军权?” 刘标将酒水一饮而尽,起身笑道:“不仅仅是军权,还有政权!从现在起,你就是青州牧。” 周瑜瞳孔紧缩:“你就不怕我在执掌了青州军政后,对你不利?” 刘标指了指周瑜的佩剑:“你有更直接更简单的方式杀我,又何必舍简而求繁?” “我接下里的精力会用于对付曹操,逃去渤海的袁尚就由公瑾兄来对付了。” “若公瑾兄能击败袁尚,待我得了天下,我会追封孙伯符为桓侯,由其子孙绍继承侯位。” 古谥法中: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动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 孙策对楚国是没战功的。 桓侯又必须是开疆拓土、威震敌国之人。 刘标这潜意思就是在向周瑜许诺:只要周瑜击败袁尚,这功劳就能记在孙策身上,让孙策的子孙后世都能享受余荫。 同时。 这也是刘标为了让周瑜安心的折中之法。 孙策是刘标派刺客杀的,周瑜若为刘标征战就是对孙策的不义。 若征战的目的,是为了让孙策子孙后世能享受余荫,这同样是对孙策的义。 周瑜转身,向刘标作揖长拜:“楚公器量弘雅,我今日服了。” 待得周瑜离开。 庞统又自帐外而入。 方才刘标和周瑜的谈话,庞统全都听到了。 “孟临,你真要将青州让周瑜来执掌?你应该明白,这其中的风险。”庞统淡淡开口。 刘标轻笑:“我初得青州,本就缺一个能文能武且家世名望都不低的大才来执掌青州。” “纵观整个楚国,没有人比公瑾兄更合适了。” “公瑾兄带来的孙策旧部想要再立功劳,也会留在青州助周瑜。” “有公瑾兄在青州,我就可以全心对付曹操了。” “我相信公瑾兄,不会负我!” 庞统微微点头:“既然孟临决定了,那我也不再多劝。” 刘标笑道:“士元兄,你其实可以多劝的,没准你多劝几句,我就改变主意了。” 庞统嘴角一勾:“没必要。即便周瑜真的反叛了孟临,我也能将其生擒。无根之萍,一战可定。” 庞统的意思很简单:周瑜不是人主且身后又无主,势力在大,也只是一战之敌。 没有几个大族会单纯的去拥护一个军头。 尤其是面对楚国这样的庞然大物时,更不可能。 城内。 曹操等了许久不见刘标入城,遂又遣人出城再请。 只是这结果让曹操大吃一惊。 “刘标竟然撤兵了?” “他对邺城的物资是一点念想都没有吗?” 破了邺城。 这邺城的物资正常而言是要分配的。 曹操也是想趁着这个机会摆个鸿门宴,在席间诱杀刘标。 如今袁绍都死了,除了刘标再无人是曹操的敌手。 虽然杀了刘标会引起刘备和吕布的复仇,但曹操认为这是值得的。 没了刘标。 刘备和吕布都不具备掌控青徐荆扬的能力! 没了刘标。 以刘标为核心聚拢的文武将吏,也会失去主心骨。 再加上:不论是刘标的儿子还是刘备的次子,都太小了! 在席间杀了刘标,必然是利大于弊的! 曹操甚至都有了刘标也想在席间反杀的准备,在城中部署了大量的伏兵。 结果: 刘标直接走了! 就这么轻轻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刘标可曾留下什么?”曹操不甘心的问道。 使者摇头:“除了些破烂的旌旗,未曾发现信件等物。” 听到使者的回答,曹操心中更是郁闷。 郭嘉让使者退下,轻叹道:“明公,刘标不是孙策,一向不喜欢犯险。想杀刘标,得用非常之法。” 曹操问道:“奉孝可有良策?” 郭嘉凝声道:“以刘标如今的功劳,足可封王!可假借封王的理由,让其交出兵马,回许都接受封赏。” 曹操蹙眉:“刘标又岂会同意?” 郭嘉道:“刘标若不同意,就是有叛逆之心,明公可假借天子名义,再传檄各郡有识之士讨伐刘标。” “刘标虽然占了青徐扬荆,但真正能完全掌控的只有徐州。” “其余三州,未必会服刘标。” “只要有一郡叛乱,刘标都得分心平叛。” “即便刘标能稳住四州,明公也能看清这天下有多少人还在心向天子。” “若得机会,明公亦可称王!” “以王之身,讨天下不服,亦可成高祖伟业。” 曹操听得心动。 如今已经是韩公,想更近一步得看时机。 毕竟。 曹操不姓刘! 在称王上,曹操比刘标更难。 可若这天下人没几个心向天子了,那称王的阻碍也就不会太大了。 心向汉室和心向天子,是不同的。 “这次,就放过刘标小儿。” “来日,孤必将其生擒!” 曹操放了句狠话,遂让人撤掉伏兵和酒宴,派人去打探并州的情报且给并州的钟繇送信。 既然袁绍死了、邺城也破了,并州自然也得拿下。 至于逃往渤海的袁尚,曹操暂时没去理会。 不过是在苟延残喘罢了! ...... 建安九年(205),十月。 刘标引兵返回彭城,正好赶上秋收。 今年的彭城,又是个五谷丰登的丰收年。 不止士民百姓欢喜,归来的将士也是欢喜。 丰收就意味着有粮。 有粮就不会饿肚子。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能吃饱饭才是第一重要的。 犒赏三军后。 刘标又根据阵亡名单,慰问了阵亡将士的家眷,将阵亡将士的家眷一一安顿。 这一忙碌,就到了年底。 到了年底最后一天,刘标才觅得闲暇返回家中。 长子刘乾已经快五岁了。 次子刘坤也快三岁了。 一大一小还拖着个刚满两岁的小吕方。 虽然吕方是刘乾和刘坤的舅舅,但现在的吕方还只是刘乾和刘坤的跟屁虫,还是个屁颠屁颠呀呀呀的年龄。 刘标将手头的杂务都交给了文武将吏,在楚公府中享受难得的天伦之乐。 在此期间。 曹操和刘标联手击败袁绍的消息,也在荆州和扬州大肆的传播。 有人欢喜有人忧。 会稽郡某处小宅,陈宫的心头颇不是滋味。 能对抗曹操的势力,如今只剩刘标了。 可陈宫,又不愿意再去投刘标。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7136/315077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7136/3150771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