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季汉楚歌 > 第244章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刘标开启霸道路

第244章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刘标开启霸道路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从火球术开始肝经验 这个江湖因我而变得奇怪 慕卿回 凡骨 苏云王杰 贵妃当道 核污海兽变异,我打造了天幕 甄嬛传:我穿越成了安陵容 猛龙下山 被逼和龙傲天共用系统[重生]

将传国玉玺给袁绍,是属于战略性需求。 如今袁绍死了,继续让袁尚持有传国玉玺,那就不符合刘标的利益了。 袁绍好歹是一方雄主,持有传国玉玺不会辱没了传国玉玺。 袁尚? 那是个什么玩意儿? 传国玉玺在袁尚手中多待片刻,刘标都觉得是在玷污传国玉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唯有天命,方能拥有。 庞统看了一眼“略有骄矜之态”的刘标,低头沉思。 自联合曹操灭袁绍的战事开启,楚国如有神助,节节胜利。 坐拥青冀幽并、堪称河北霸主的袁绍势力,如今只剩下袁尚袁熙在渤海、河间、中山及幽州一带苟延残喘。 曹操还没来得及消化河内、魏郡和并州的胜果,就丢了襄樊和上庸。 刘标一心想除掉的刘协,也如愿以偿的死在了南阳。 昔日。 刘标曾将江淮楚地,分为三楚。 淮河以北。 泗水、沂水以西,彭城、沛、陈、梁、汝南、南阳,为西楚。 泗水、沂水以东,跨江逾淮,下邳、琅琊、东海、广陵、吴,为东楚。 江淮诸地。 九江、庐江、丹阳、会稽、豫章、长沙、江夏、南郡、武陵、零陵、桂阳,为南楚。 如今。 除了南阳、汝南和陈国外。 刘标的“江淮楚地”,几乎都尽纳囊中。 不仅如此,还得了整个青州! 粗略估计。 徐州有民户七十万余户,人口二百八十万余人,青壮五十余万人。 荆州有民户四十余万户,人口一百四十万余人,青壮三十余万人。 扬州有民户三十余万户,人口一百二十万余人,青壮三十余万人。 青州有民户十余万户,人口五十余万人,青壮八万余人。 这其中。 包括了以彭城为中心的部分豫州县乡。 不包括荆州户口最多的南阳。 不包括荆、扬、青的世家豪强隐瞒的户口。 四州民户,徐州是世家豪强最少的。 连最大的世家下邳陈氏,都选择了将田宅、佃户尽献给州府,其余世家豪强,或多或少都进献了田宅、佃户。 徐州能有七十万余户,大部分都是刘标这十年来自各州吸纳来的“在籍民户”。 刘标已经“超额”实现了当初在吕布面前“吹的牛”。 刘标今年,二十六岁。 二十六岁,坐拥半壁江山。 若不是曹操得到了凉州、司隶、并州、兖州。 以及。 冀州的魏郡;豫州的颍川、汝南、陈国;荆州的南阳,这几个户口大郡。 且又搬空了汉中,得了黑山张燕大量人口。 同样在不包括世家豪强隐瞒的户口前提下,曹操实际控制的户口上比刘标只多不少。 若非如此。 刘标就不会仅仅只是“略有骄矜之态”了。 而是“横槊赋诗,以观沧海”了。 毕竟。 刘标是人不是神。 是人就会有骄矜。 以刘标如今的权势、地位、年龄,不骄矜就不是人了。 庞统没有扫兴的劝谏刘标要“谨小慎微,不可大意”。 这也不是庞统的职责。 劝谏自有谏官。 庞统的职责,是分析刘标“灭袁尚,夺回传国玉玺”的目标是否能实现。 良久。 庞统徐徐开口,给了刘标肯定的答案:“可!” 刘标大笑。 遂召回了在梁国的吕布、赵云、高顺。 同时又令“大司马府署府事长史”兼“徐州牧府署州事别驾”陈登,调拨舟船战马钱粮军械等入青州。 刘标有三套班子。 一套是楚王府,设天策府、诸卿、王傅、四方将军等,处理楚国军政诸事。 一套是州府,设州牧、太守等,具体管理州内行政。 一套是大司马府,这其实是个虚职机构,是为了称帝过渡的临时机构。 吕布的徐州牧其实是个挂名的。 平日里吕布都不理事的。 实际上徐州诸事,是由“徐州牧府署州事别驾”陈登在“暂行徐州牧”。 以陈登的身份、地位、功绩,只当个别驾,是委屈了陈登的。 故而。 刘标又给了陈登“大司马府署府事长史”的虚职,以及署州事的实权。 就如庞统。 名义上只是军师将军,听起来似乎只是个杂号将军。 实际上。 庞统又领天策府实权。 天策府最初的成立,是吕布当左将军的时候。 原本只是独立于左将军府且直接听命于吕布的对曹快速反应府署。 如今天策府则变成了隶属于楚王府且专司于军务的机构。 不论是庞统还是陈登,都是刘标器重且信任的实权派。 只因刘标现在还不是皇帝,故而这官职设置和任命始终都有局限。 待吕布等人返回,刘标留高顺守小沛,吕布守彭城。 刘标则带上桃源军众将士亲往青州。 对这样的安排。 吕布不太情愿:“孟临,你如今是楚王,就应该在彭城主持大局。讨伐袁尚这等小事,交给本侯就可以了。” 吕布倒没什么坏心思。 身为刘标的岳丈,刘标跟吕玲绮的长子刘乾又被立为王世子。 吕布自觉这一生权势已经达到巅峰了,没什么可以追求的了。 毕竟。 刘乾当王世子,这天下等于是有吕布的一半。 如今的吕布,更想在军功上证明才能。 即便不能如卫霍一般,也要如云台二十八将一般。 讨伐袁尚,正是个好机会! 刘标跟吕布相处了十年,吕布的心思刘标自然也看得明白。 只是讨伐袁尚一战,刘标是不能假手于人的。 别说吕布了。 刘备来了都不行。 灭了袁尚,就等于灭了“魏国”,这跟刘标坐镇后方指挥吕布去攻打青州是不同的。 何时需要遣将,何时需要亲征,刘标心头是有一杆秤的。 更何况。 这次去攻打袁尚,还要夺回传国玉玺! 只是心头这么想,刘标不能直接说出来。 那就太伤人了。 想了想。 刘标正色道:“温侯,你是跟袁绍一辈的豪杰。” “如今袁绍死了,打个袁绍的儿子都得温侯亲自上,这不仅是在以大欺小,还是在用牛刀杀鸡。” “方今天下,与温侯同辈的对手,只有许都的曹操。” “小婿留温侯在彭城,是认为只有曹操才有资格当温侯的对手;袁尚,给温侯提鞋都不配。” “故而。” “这袁尚就让小婿去讨伐,就足够了。” “让楚国的前将军去讨伐一个小辈,那也太抬举袁尚了。” 吕布一愣。 似乎。 好像。 有道理。 琢磨了片刻,吕布又感觉不对:“孟临,你如今是楚王,袁尚只是个继承了袁绍爵位的魏公。” “以王伐公,不也在抬举袁尚?” “玄德都拿下了上庸和襄樊了,本侯寸功未立。” 好!好!好! 原来又是在跟家父比。 刘标提醒道:“温侯莫非忘记了,青州是温侯拿下来的!温侯还参与了攻打邺城灭袁绍之战,怎能称是寸功未立?” 见吕布依旧闷闷不乐。 刘标又道:“温侯啊,去疾都五岁了。如今只知道读儒文,不知道习弓马。” “小婿又不擅长弓马,不知道如何教去疾习弓马;倘若没个擅弓马的教去疾,小婿担心去疾今后的性格会变得怯懦啊。” “每每想到宣帝何等的文治武功,立的太子却柔弱好儒,小婿就深感教子艰难。” “俗儒不达时宜,又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 “我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怎能像周朝那样,纯用所谓的"礼义教化"呢!” “去疾又最是崇拜温侯,时常高呼: 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落日果然欺后羿,号猿直欲胜由基。 虎筋弦响弓开处,雕羽翅飞箭到时。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 “故而。” “小婿想让温侯来教导去疾,避免去疾受俗儒影响太重,而不知道何为"霸道"和"王道"。” “温侯也不想去疾今后会变得如元帝一般,不仅独尊儒术,对外还让王昭君出塞和亲匈奴、放弃珠崖郡、丢失高句丽,对内还让纲纪紊乱、吏治腐败吧?” 刘标一提“刘乾”,吕布的心思顿时被转移了。 刘乾是吕玲绮的儿子,那就是吕布的外孙。 若刘标英明当世,刘乾却是憨憨一个,这后人岂不是得来一句“北疆武夫之后,鄙贱之后,祸国殃民。” 吕布忍不住身体一抖。 好不容易才让“寡恩少义,反复无常”的污名消失,若再因刘乾轻武好儒而变成“汉元帝第二”。 别说效仿卫霍和云台二十八将了,能不被评价为“外戚专权”就算是刀笔吏给吕布留面子了。 吕布也不是一点不懂史。 刘标刚才只是用“纲纪紊乱、吏治腐败”,故意忽略了汉元帝时期的“外戚专权”。 想到这里。 吕布收起了去讨伐袁尚的心思,道:“孟临言之有理!去疾的确该习弓马了。” “身为楚王世子,又岂能整天都去钻研儒术?” “本侯会教去疾弓马之术,还会让去疾去田间务农学习农术。” “本侯会的,去疾得会;孟临会的,去疾也得会。” 刘标暗暗松了口气。 若拿刘乾举例都不能让吕布放弃讨伐袁尚的心思,刘标就真没辙了。 刘标又问:“去疾性格顽劣,又颇得玲绮等人的疼爱,无法无天惯了。这民间都说隔代亲,温侯可不要心软啊。” 吕布肃容:“本侯岂会心软?若去疾不肯听话,本侯就将去疾用麻绳绑起来。” “翼德曾对本侯说过,以前孟临你顽劣的时候,翼德就是这么干的。” “如今看来,孟临你能成才,跟这麻绳息息相关。” 刘标嘴角抽了抽。 嗯嗯嗯,温侯你说得对。 我能成才,跟这麻绳.......,息息相关。 三叔啊。 你都给温侯说了多少我年少的事啊! 说服了吕布守彭城,其余的事就简单了。 尤其是桃源军的将吏,更是心情激动。 若能立功,谁不愿意立功啊? 除赵云、张辽、甘宁、宋宪、侯成、成廉、魏续、凌统八将外。 刘标又新增了几人。 一个是彭城长史杨修。 作为保皇派的杨修,这些年一直致力于维护刘协的正统,虽然没有明面上阻止刘标,但暗地里一直都在利用刘标的资源。 刘标又有心收杨修之心,对杨修暗地里的小动作一直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只要杨修没有耽误治理彭城的正事,刘标都不会去计较这些小事。 大势在手,非人力能逆。 即便杨修才能不俗,也改变不了大势。 刘协的病逝,让得知消息的杨修颓丧不已,这几日更是请假不理事,在家摆烂。 刘标不想杨修因为刘协的死就失去了未来的人生。 决定让杨修随军。 彭城的繁荣,杨修的功绩不小,也是刘标内定的袁涣接班人。 自然不能让杨修轻易摆烂。 除杨修外。 刘标又带上了孙乾和陈琳。 孙乾同样是早期跟着刘备的,又不似简雍和糜竺一样跟着刘备去了荆州,也没妹妹嫁给刘备。 刘标初次去游说吕布的时候,还是孙乾随同的。 虽然孙乾只是个从事又不似陈登一般执掌实权,但孙乾一直都没任何的怨言,除了处理公事外就是研习郑玄留下来的书文。 既不不拉帮结派,也不骄奢淫逸,更是约束子侄避免坏了法度。 这样清廉有德行士人,刘标是不会忘记的。 带上孙乾,其实是想让孙乾跟着赚些军功,今后也免得受人小觑。 陈琳则是在邺城被破后,拒绝了曹操的征辟,带着家小返回了广陵。 虽然陈琳不擅长具体的治理又不擅长出谋划策,但陈琳最擅长的是文章。 笔下的檄文,明明是骂人的,却能让士人争相传颂。 这是人才啊! 真正的“文字为刀剑”! 刘标征辟陈琳为楚王府舍人,掌书写制敕、诏书、诰命、册表、宝文、玉牒、讲章、碑额、题奏、揭帖等机密文书。 虽然没有实权,但属于近臣且地位堪比侍中。 比起以前一个小小的记室令史,身份、地位、俸禄都高了不少。 除这三人外。 刘标又秉承自愿原则,征召了部分文武子侄和自愿弃文从武的文吏,入桃源军中历练。 虽然入军有危险,但这也是赚军功且在刘标面前获得表现的机会。 常规的选材制度,只能按常规的流程来选材。 为了力求公平,会设置诸多条件。 而在这常规的选材制度下,也会有特殊的选材制度。 毕竟常规的选材制度,很难挑选到“奇才”。 刘标用这种方式,便是在不改变常规选材制度的前提下,挑选出一批“有胆气的奇才”。 能治国的人才不少。 能治国且愿意为刘标效死的人才,就得仔细挑选了。 刘标将徐州军政委托给吕布和陈登后,就带着桃源军将吏众士,悄然北上。 为了避免走漏消息。 刘标没有走最近的兖州入平原。 而是绕了一个大圈,走琅琊国入北海国。 顺道见见青州诸郡国的官吏及士族名仕。 自得了青州后,刘标还从未正式跟青州的官吏及士族名仕接触过。 带着桃源军去接触,也能让青州的官吏及士族名仕深切的见识楚国的“军威”。 抵达北海时。 刘标见到了在北海的鲁肃。 自鲁肃口中,刘标了解到了周瑜在青州的布局。 也自鲁肃口中,了解到辽东公孙度病逝,其子公孙康继位。 公孙康在得知鲁肃扫灭了留在东莱诸县的辽东势力后,再管宁等人的怂恿下,举兵攻打辽西。 袁熙不得不引兵回右北平抵挡公孙康。 这让袁尚在渤海的军力大减。 即便有沮授田丰的谋划,也没能在周瑜手头讨得半分好处。 如今袁尚已经退兵回渤海了。 得知这个消息,刘标留鲁肃继续在北海稳定青州局势,引兵来到平原国,在平原城东部的乐陵城驻兵。 又遣孙乾前往平原城给周瑜送信。 得知刘标抵达了乐陵城又来信令周瑜会师渤海郡的南皮城,周瑜也是吃惊不小。 “楚王这次带了多少兵将?”周瑜看完书信,问向孙乾。 孙乾道:“楚王带了万余桃源军,赵云、张辽、甘宁、宋宪、侯成、成廉、魏续、凌统八将尽数到齐。” “又有彭城长史杨修、楚王府舍人陈琳,以及徐州部分将吏的子侄也随军而行。” 周瑜凛然:“楚王这是要决心灭掉袁尚了。楚王亲自引兵来平原,想必襄樊的战事已经有了结果。” 孙乾凑近低声:“天子病逝南阳。” 周瑜大惊失色:“天子病逝了?” 刘标这次来得很快。 也未将刘协病逝的消息扩散,周瑜尚未得到刘协病逝的消息。 本以为只是襄樊战事结束,没想到连刘协都死了。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周瑜已经明白了刘标的用意。 刘协病逝,不论曹操是要拥立新的天子还是要稳定诸郡县,短期内都不会对彭城用兵。 刘标要趁着曹操无暇东顾的时候,将袁尚彻底击败! 避免曹操再对楚国用兵的时候,袁尚又跳出来生乱。 虽然周瑜自信只凭借青州的军力也能击败袁尚,但策略延时费日,不是一年半载能达成的。 如今。 刘协的病逝,让灭袁尚有了更快的契机! 周瑜面容再肃:“请回禀楚王,我会如期抵达南皮城的。”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7136/315077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7136/3150772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