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季汉楚歌 > 第251章 刘标回彭城,甄宓诞女。等等,孔雀东南飞?我的女儿刘兰芝?

第251章 刘标回彭城,甄宓诞女。等等,孔雀东南飞?我的女儿刘兰芝?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东欧的雄鹰 重生互联网:从游戏开始 新婚夜,毒妃医好了王爷隐疾 修仙三百年突然发现是武侠 全职法师之我是莫凡他姐 大乾暴君 大唐龙渊记 制作超兽武装游戏,主播们玩疯了 惨死重生后,替嫁医妃灭娘家满门 开局合欢宗:我被圣女抓去当炉鼎

建安十一年(207),三月。 刘标回到南皮。 庞统在祝贺刘标平定幽州后,向刘标陈述了许都及各州的变故。 “去岁天子病逝于南阳,群臣以"太子敦幼少,汉道未成,太子不能共事天地,不能修文武之烈,故应效仿周礼,当由韩公曹操,权而居摄,则汉道成,王室安。"为由,请曹操行摄政权。” “曹操三辞三让后,又于去岁八月,自荐年仅十岁的女儿曹节为太子妃,养太子于东宫;曹操则服天子之冕,南面而朝群臣,行摄政权,发号施令,常称皇命。” “又车服出入警跸,民臣称臣妾,皆如天子之制。郊祀天地,宗祀明堂,共祀宗庙,享祭群神,民臣谓之"摄皇帝"。” “平决朝事,又常以皇帝之诏称"制"、以奉顺皇天之心,辅翼汉室,保先皇帝之幼嗣,遂寄托之义,隆治平之化。” “朝见太皇太后时,又复以臣节,施政教于其宫家国采,又如诸侯礼仪故事。” “且,改元"王摄"。” “去岁十月,曹操令曹仁兵掠梁国,温侯举兵对峙,相持一月后退兵。” “同月,蜀王刘璋入白帝城,兵略巫夷;荆南蛮王、扬州山越、交州张津相继起兵。” “......” 庞统徐徐将各地汇总而来的情报,一一陈述。 仔细听完庞统的陈述,刘标不由呵呵冷笑:“只拥立皇子敦为太子,不拥立其为帝,反行摄政之权。” “又以女儿为太子妃,摇身一变成了"摄皇帝",曹操这是想当王莽了。” 庞统道:“如今之势,格局明显。各州郡士族豪强,或是支持孟临,或是支持曹操,或是保持中立。” “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已经名存实亡。曹操拥立新帝得益不大,倒不如赌一赌天命。” “更何况。如今的太子敦不到一岁,曹操若见反对声太大,完全可以等太子敦年长几岁,再拥其为帝。” “虽说是效仿王莽,但又有周礼居摄在前,礼法上曹操并无僭越之举。” 王莽虽然篡位了,但姬叔旦没有篡位,其言论还多见于《尚书》《诗经》等儒家典籍中。 只要有大儒肯辩经,曹操就是在“遵循礼法”! 什么? 你说王莽? 王莽要篡位跟我曹操有什么关系? 我曹操,学的是姬叔旦! 若要论我曹操僭越,先否定姬叔旦的僭越! 否定不了? 否定不了就别瞎传流言。 我曹某人,也会恐惧流言的。 刘标轻敲桌子,问道:“曹操行摄政权,派遣曹仁兵掠梁国,想显威风,倒也正常。” “刘璋不满巫夷险道被家父夺回,想在白帝城伺机谋取,也是正常。” “这荆南蛮王、扬州山越、交州张津,怎会忽然去助曹操?” 庞统道:“根据目前的情报推断,跟荆扬交三州的士族豪强有关。” “如今荆州和扬州的田亩制度,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都在或多或少的效仿徐州。” “或是曹操派人煽动了荆扬交三州的士族豪强,三州的士族豪强,假借蛮王、山越和张津之手,趁机试探。” “只是目前没有实质的证据证明。” 刘标冷笑一声:“我未在荆州和扬州明文规定新田亩制度,本是想要以利换利徐徐推行,以减少荆州和扬州对新田亩制度的抵触。” “没想到,我尚未正式表态,他们就敢先跳出来试探我的底线。” “既如此,就休怪我心狠了。” “震慑有异心者,只需要名单,不需要证据。” “可传令扬州,检豭顷亩及户口年纪,考实二干石长吏阿枉不平者。” “荆州暂且不动。” 选择扬州为杀鸡儆猴的“鸡”,除了扬州士族豪强林立外,更重要的是扬州不是主战区。 即便扬州有士族豪强想要叛乱,都不会对刘标和曹操的对峙,有决定性的影响。 只要青州和徐州的兵力不被牵制,刘标就不怕曹操在扬州挑拨生事。 庞统认同了刘标的应对。 田亩制度关乎民生。 稍有不慎,就会有新的“黄巾”出现。 若不镇压,会群盗四起破坏安定。 若是镇压,死的又是农民的儿子。 徐州不担心这个问题。 因为徐州的田亩制度在十几年的推行和改良后,不论是士族豪强还是普通农户,都变得相对融洽。 荆州和扬州战乱少,士族豪强多,刘标治理的时间短。 不改良田亩制度,会让普通农户衣食有忧;改良田亩制度,又会引起士族豪强的不满。 就如这次山越。 扬州的山越,不全是百越民。 真正的百越民,其实都不怎么参与汉人的争斗。 大部分的山越,其实都是逃避赋役与避罪入山的汉民。 这跟中原丢了土地的农民入山为黄巾,没有本质的区别。 只不过有的入山时间久,久而久之跟其他地区的汉民有了生活习俗上的不同。 就如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民众,其祖先是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才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生活习俗就有不同。 将吕蒙、潘璋、徐盛、丁奉等江东将校还给周瑜后,刘标又徐州兵马返回了彭城。 沿途与庞统商讨接下来的军事应对。 这次回城。 刘标没有再绕道北海入琅琊。 而是直接走兖州东平国南下。 虽说兖州如今受曹操控制,但在东平国、泰山郡和任城国,曹操的控制力度是很弱的。 亦或者说。 这三处,更多时候都是中立。 谁来了听谁的。 曹操没安排亲信,刘标同样没派兵驻守。 到了鲁国地界。 鲁相陈宫率众吏出迎。 回到兖州的陈宫,积极性比在袁术和孙策孙权麾下时,高太多了。 兜兜转转。 陈宫最后发现,一开始瞧不上的织席贩履之子,竟然才是真正的“顺应天命”之人。 陈宫又有悔意。 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愤然离去。 否则如今。 高低也能如陈登一般,当个职务含权量高且能治理州事的实权官,而非一个小小的鲁相。 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 这一蹉跎,十几年的时间就浪费了。 陈宫唯一庆幸的是:刘标不计前嫌,并未因为以前跟陈宫有敌对和弃离就对陈宫心怀怨恨。 反而以陈宫为鲁相,又让陈宫暗中联络在兖州的旧识。 意在夺回兖州! 陈宫倒也没令刘标失望,的确在兖州联络到了不少旧识。 这些旧识也愿意再跟着陈宫反曹操。 刘标肯定了陈宫的功绩,又授予陈宫暗督兖州八郡国政务之权,允许陈宫在联络旧识时,在权限内许诺官职爵位。 要让马儿跑,总得让马儿吃草。 若不许诺官职爵位,即便是陈宫的旧识,也不可能放着现有的官职爵位来跟着刘标还不拿好处。 真有这样的人。 刘标反而得怀疑下对方的用意了。 四月。 刘标返回彭城。 给众将吏军士,都放了个长假。 一年多未归家,总得让众将吏军士好好休憩下。 有父母的找父母,父母不在的坟前祭奠。 有妻儿女的找妻儿女,没妻儿女的去找个良家。 回到府中。 六岁的刘乾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身后跟着三岁半的刘坤。 “老爹,甄庶母给你生了个女儿。” “老爹你不在,长兄如父,所以我就给妹妹取了个名,就叫她刘兰芝。” 刘乾得意洋洋,举手投足,颇有“长兄如父”的范儿。 刘标睁大了眼:“刘兰芝?你取的名?” 刘乾点头:“对!我取的!” 在刘标要揍人的眼神下,刘乾讪讪一笑:“名是我取的,也是我借鉴的。” “老爹北征后,我闲时无聊,就去了老爹的藏书阁,偶然间翻到了一篇《孔雀东南飞》。” “我瞧那诗中的刘兰芝,虽然知书明理又勤劳能干,但嫁了个无能的焦仲卿,只因那焦仲卿之母认为刘兰芝出身低微。” “我心中不忿,出身低微的怎么了?祖父曾织席贩履谋生,老爹你也曾种地谋生!都是凭本事谋生的,凭什么要被一个小吏之母瞧不起?” “这一年,我不仅跟着外祖父习武,也跟着袁师祖去田间参与耕种,初知民生之艰难,众生之疾苦。” “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嫁到焦家后,起早睡晚,提水、烧饭、洗衣、织布,虽然出身寒微,但已然称得上是女中之杰,丝毫不逊色士族之女。” “我又琢磨,这刘兰芝也姓刘,这会不会是老爹你早就为妹妹想好的名字。” “于是我就将《孔雀东南飞》又拿给甄庶母看,甄庶母惊为天人之作,爱不惜手,怜刘兰芝之苦,懂老爹你心中意,也认为妹妹就应该取名兰芝。” “嗯,大桥庶母,小桥庶母,袁庶母,还有我的亲阿母都是这么认为的。” “严外祖母也同意了。” 刘标嘴角抽了抽。 若不是几个祖母去了荆州,你这小子该不会要将家里的女人都征求一遍吧? “你怎知,我不是写的真人真事?”刘标冷着脸。 刘乾笑道:“肯定是假的!我给二叔祖去过信了。二叔祖说了,庐江没有小吏叫焦仲卿的,也没有叫刘兰芝的。” “老爹你别欺负我小,这文学创作,本就是博采众长,化生活为诗文,那有那么多真的。” “或许记载的是真人真事,但刘兰芝和焦仲卿肯定是杜撰的人名,而且两人的事迹也应该是多人多事混合的。” “我虽然年龄小,但我读的诗文可不少。” 听着刘乾这伶牙俐齿,刘标不由想到了小时候跟刘备的斗嘴,也想到了刘备时不时的无奈。 果然。 回旋镖是回折返回来的。 刘备昔日的无奈,刘标今日深刻的体会到了。 “行了。带你弟弟妹妹玩去。” 刘标挥了挥手,竖起了“严父”的面孔。 刘乾却是伸出手:“老爹,压岁钱还没给呢?” 刘标青筋一冒:“都四月了,要什么压岁钱?” 刘乾笑呵呵的:“哪个成年人会跟小孩子计较压岁钱是正月给还是四月给?” “只有小孩才会纠结正月拿压岁钱开心还是四月拿压岁钱开心,大人是不会纠结的,因为大人最喜欢的是全给!” 正话反说是吧? 刘标黑着脸。 取出了怀中的钱袋:“拿去分了。” 刘乾笑眯眯的:“弟弟妹妹还小,他们的压岁钱就由我这个当长兄的,暂时保管了。” “老爹你放心,等弟弟妹妹长大了,我会再取来给弟弟妹妹用的。” 刘标下意识的摸了摸腰间的麻绳。 刘乾退后一步:“老爹,我还抱着妹妹呢,妹妹还小,你别吓着她!坤弟,走了,老哥我带你荡秋千去。” 刘乾有些畏惧刘标腰间的麻绳,招呼刘坤一声,一溜烟的跑了。 刘坤看了一眼刘标,又见刘乾跑远,屁颠屁颠的跟上,奶声奶气的喊着“等等俺。” 刘标扶额:“家风不正啊!” 若是刘备听得这话,必然会来一句:家风不正?谁带坏的?孟临你自己心中没点数吗? 刘标叹了口气,整肃心情来到内院。 吕玲绮,甄宓,大小桥和袁姬,都相继来问礼。 刘标一一回礼后,又留下吕玲绮,将吕玲绮着急的拉入房中。 吕玲绮惊呼:“刘郎,你别急,等晚上......” 刘标自怀中取出传国玉玺,道:“急,很急!送出去的传国玉玺,终于又夺回来了,怎能不急?” “快,将传国玉玺藏好,这可丢不得!” 吕玲绮的脸瞬间变得通红,低着头将传国玉玺藏在柜子中。 待藏好后。 吕玲绮刚想开口,刘标戏谑的声音就在脑门后响起:“方才你让我等晚上?不是我急了,是你急了。” 吕玲绮大囧,想要逃跑却被刘标一把拉入怀中:“既然都急了,那就择时不如撞时,先解决下相思之苦,焦急之意。” 不多时。 房中响起一阵阵的“嘎吱”声。 也不知道是谁打造的床,一点都不结实。 在刘标返回彭城不久。 诸葛亮也自荆州来到了彭城。 除了向刘标汇报荆州去岁以来的军政大事外,更重要的是,是询问刘标接下来的战略目标。 以及。 刘备的攻蜀想法。 “蜀王刘璋屡屡犯境,右将军有意先灭刘璋,今后跟曹操对决时,方可后方无忧。” “孝直兄亦以为,蜀中民殷国富而刘璋不知存恤,蜀中的智能之士亦思明君。” “可趁着刘璋犯境反攻,彻底拿下蜀地。” 诸葛亮徐徐的将刘备及荆州众人有意取蜀地的想法禀报。 刘标不答反问:“孔明你的想法,也是取蜀地吗?” 诸葛亮摇头:“我的想法与众人不同。蜀地偏远,山道南行,汉中又几乎被曹操搬空。” “取了蜀地,虽然有机会走汉中入关中且许利联络西凉诸部举兵反曹操,但耗时日久,粮草的运输也极为不便。” “蜀地易守难出,昔日光武帝一扫天下,也是最后才攻略的蜀地。” “故而我以为,只需遣将扼守巫夷险道,让刘璋出不了蜀地即可。” “眼下袁氏已灭,楚国势力跟曹操也相差无几,是时候跟曹操一争高低的了。” “可先以大军聚集,佯攻许都,迫使曹操将兵马在南阳和颍川集结,再以巧变之士入关中,说反西凉诸将。” “正奇合用,步步为营。” “若有战机,就兵谋决胜;若无战机,就粮草决胜。” 诸葛亮的用意很明确。 要打就用最短最迅捷的方式打。 直接正面硬刚。 有机会就两军厮杀,没机会就比谁的粮草更多。 刘标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向庞统。 庞统沉吟一阵,道:“我赞同孔明的提议。” “曹操大量掠民屯田,又强迁各地士民。虽然能募得大量的粮草,但民怨甚重。” “孟临可先对曹操宣战;再积累粮草,缮治器械;然后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其不得安宁。” “以此术疲曹,倒逼曹操转守为攻,与我等在野外作战,如此方可减小攻城的艰难。” 诸葛亮又道:“若要宣战,需先正名。” “如今汉天子病逝,曹操又假周礼之名摄政,实行假皇帝之事,其心路人皆知。” “我又闻:国不可一日无君。” “既然汉天子病逝,太子年幼又不能治理文武诸事,兄长不如上尊号登基称帝。” “以汉天子之名,征讨不服。” “如此,不仅师出有名,而群臣还会踊跃支持。” 庞统也道:“孟临灭了袁氏,又覆灭了柳城乌桓势力,于国于民皆有大功。” “如今旧汉式微,理当新汉顺天应命,我也认为,可上尊号登基称帝。” “以帝之名,讨四方不服,赏文武将吏。” 势力增长到刘标这个程度。 称帝已经是不容阻止的了。 即便刘标来一句不想称帝,追随刘标的人也会以“不称帝会令士人寒心令士人离去”来说服刘标。 至于符命谶语,那更不需要刘标来担心。 这世间的符命谶语都是人为,更何况刘标还有象征天命的: 传国玉玺!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7136/315077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7136/3150773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