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称帝后,刘标带着太子亲征曹操
推荐阅读: 光阴之外 大哥 女魔头又下山抢小鲜肉了 穿越之天定姻缘 穿成将门寡妇后 剑豪将军本纪 还爱他! 离谱,我都成不朽了聊天群你才来 诡道长生:我在诡异世界封神 女扮男装:我在男寝玩异能 暴富很难?我的娱乐公司通女儿国
章武元年(207)。
自六月己未日刘标在彭城称帝,新汉的风向北吹向青冀幽,又向南吹向扬荆交。
相较于以往皇帝登基时的大赦天下,刘标用了全新的方式。
那便是跟着檄文一同传往南北六州诸郡国的、且由刘标亲自注解的“天地农君”思想。
以及,“彭城书院”的成立。
以前彭城农都尉石韬为“彭城书院”的书院祭酒,设百家诸门,遍邀道、儒、法、名、兵、农、阴阳等诸子百家贤人。
又立下规定:凡到彭城书院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
且,由书院不改一字的将学术见解,推广诸郡县,由天下士人点评对错。
并倡导百家学士,摒弃门户之见,共建和谐学风。
这个提议,是诸葛亮提出来的。
用意则是:“天地农君”的思想注定会冲击现有的学术流派,与其让百家学子在各郡国利用自身的名气和门户之见去影响本地的士民,不如给这些人一个各抒己见的机会。
就如昔日汉昭帝始元六年期间召开的“盐铁会议”,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另一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平准均输等问题展开辩论。
借此机会,确定“彭城书院”为“诸门辩经”的地方,广开言路,不防民口。
只要给了诸民可以各抒己见的平台,就可以减少士民被煽动的可能。
刘标又联想到了后世的言论平台。
虽然有不少的意林作者在发表媚外等煽动言论,但时间一久,就会被觉醒的新时代青少年拆穿。
于是刘标同意了诸葛亮的方案,且将原本规划的以彭城王府为基础扩建的宫殿,改设为“彭城书院”。
刘标则以“天下未定,天子岂能奢侈享受,诸礼当从简”以及“彭城书院乃天下贤士辩经之地,不可粗简”为由,只居彭城衙署,简衣省食。
又令万余稷门士子,奔赴南北六州诸郡国,与诸郡国的儒士“辩学”,以及“激”诸郡国的儒士入彭城学员“辩经”。
譬如遇到辩不过的,就留下“狠话”:我辩不过你,是因为我学术不精。你自诩儒学大家,敢不敢去彭城书院跟我的师兄弟和恩师辩论?路费我出!
又将彭城书院的规矩告知,云云。
请将不如激将。
这套路对文人同样可行。
尤其是研究儒家经学的大儒,更受不得激。
辩不过我就抬师兄弟和恩师?
还要出路费?
人争一口气,树活一张皮。
不把你背后的师兄弟和恩师辩赢,岂不是说我在以大欺小?
这又岂能忍?
而这效果,也如诸葛亮预料。
如江东的张昭、步骘、薛综、陆绩、严峻、程德枢等儒学名仕,如荆州的宋忠、綦毋闿、王粲等儒学名仕,被稷门士子“激将”后,纷纷带着各自的弟子前往彭城“辩经”。
这也导致了曹操的“策反计划”出现了意外。
大部分名仕都气冲冲的跑去彭城书院“辩经”了,还怎么煽动诸郡国士民反?
能煽动的,都是群不满现状又想找个由头在曹操处赚取功名利禄的本地士族豪强头子。
而这群宵小之辈,在刘备和关羽的震慑下。
犹如蚍蜉撼大树,露头就秒。
彭城。
诸葛亮这些时日,忙得废寝忘食。
新汉初立。
与政务有关的朝廷制度、官吏设置、审批流程等等,都得诸葛亮来主导和规划。
庞统同样忙得废寝忘食。
诸葛亮要忙政务,庞统要忙军务。
最闲的。
反而是刘标了。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干。
若事事都要当皇帝的亲力亲为,这皇帝不是累死就是病死。
尤其是:
有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个可以绝对信任的义兄弟,就更不用刘标瞎操心了。
刘标最多会在诸葛亮和庞统权限外的事项上签字。
其余的时间。
刘标会简装出现在田间,跟彭城的农户交谈,访问民生。
以及去彭城书院当个“旁听生”。
彭城的农户,早习惯了刘标的作风。
没有因为刘标当了皇帝,就畏惧刘标不敢说话。
刘标当农都尉的时候亲民,当伏波将军的时候亲民,当楚公的时候亲民,当楚王的时候亲民。
当皇帝的时候,同样亲民。
而“天地农君”的概念被刘标提出来后,君农和谐感就更强了。
只有群臣百姓不用畏惧他们的皇上时,才能真正做到广开言路。
这期间。
南北六州或多或少都传来了平定内乱的情报。
虽然引起了不少的动乱,但都及时得到了控制。
十月朔日。
刘标在彭城发布《讨假皇帝曹操》的檄文,传檄诸州,正式宣布曹操立的许都政权为“伪汉”。
陈琳又引经据典的,将曹操描绘成“曹操之心,路人皆知”“欺主篡权,奸宦祸国”等等。
气得曹操的头风病都好转了。
曹操不甘示弱,令人撰写了《讨伪皇帝刘标》的檄文,同样传檄诸州,将刘标在彭城立的争权为“伪汉”。
又以“中山靖王一百多个儿子,如今子嗣已经不可考据,刘标肯定是冒牌的汉室后裔”等等为由,从血缘上否定刘标的合法性。
双方文字对轰,都将对方定义为“伪汉”“国贼”“奸邪”等等。
只不过。
不论是曹操还是刘标,都默契的只用文字对轰,明面上都没有动真格的。
而在暗地里。
募兵、练兵、囤粮、积器、侦查、刺杀、策反、拉拢等等内外手段,层出不穷,在双方控制区域内上演。
短暂的平静下。
隐藏的是随时都可能爆发的暴风雨。
章武二年(208)
正月。
晋升左将军的周瑜,联合袁谭说降了并州刺史高干。
高干又密谋派兵袭击邺城。
但被留守邺城且督抚河北军事的监军校尉、荀彧的第三兄荀衍觉察,高干奇袭邺城的兵马全被诛杀。
曹操派乐进和李典率军征讨,高干一面退守壶关城,一面飞书传讯周瑜,请求周瑜相助。
闻得消息。
周瑜当机立断,攻打邺城西面的清河郡,以牵制邺城的兵力。
二月。
陈宫、许汜和王楷出现在青州,痛斥曹操在兖州的恶行,说服了泰山、任城、东平的士族豪强,举旗反曹操。
同时。
吕布自小沛出兵,攻打山阳郡。
山阳郡的夏侯渊,一面聚兵抵挡,一面飞马向许都的曹操求援。
曹操派驻兵陈留的夏侯惇和史涣率军支援。
三月。
张飞自樊城出兵,攻打宛城。
孟达自上庸出兵,攻打南乡。
留守宛城的曹仁亲战张飞,又令徐晃分兵抵挡孟达。
短短三月。
战火三处。
四月。
在完成了新一年春耕的刘标,亲引桃源军万余人,来到了梁国,驻扎在睢阳。
又放出风声准备攻打陈留。
睢阳城。
官署正堂。
赵云、张辽、甘宁、宋宪、侯成、成廉、魏续、凌统八健将列立在左。
庞统、杨修、陈琳、孙乾.....这些卓越之才列立在右。
众将吏皆是静默不语。
不多时。
刘标健步而来,除了侍中陈应和庞林外,身后还跟着七岁的太子刘乾。
虽然刘乾年少,但有刘家的基因和自小的培养,比起同龄人要高一个头,也更强壮。
刘乾又博闻强识,过目不忘,举手投足间,已有了几分少年太子的风范。
刘标本就是自幼跟着刘备颠沛流离成长起来的,对刘乾的教育亦没有宠溺。
不能吃苦耐劳的太子,是担不起这大汉的州郡万民的。
待得刘标入主位。
刘乾则是跟侍中陈应和庞林一样,立在刘标身侧。
“参见陛下。”
“参见太子。”
众将吏拱手问礼。
叙礼后。
刘标看向庞统:“士元兄,许都最新动静如何?”
庞统不假思索:“曹操自许都出兵,正前往陈国的阳夏城,约有万余步骑。”
阳夏城在陈国西北位置,靠近陈留。
曹操此意不言而喻:不论刘标是真打陈留还是声东击西,曹操都能及时应对。
曹操同样只出了万余步骑,也是在告示刘标:孤还有足够的兵马可以调动!
刘标笑道:“果如士元兄预料,曹操现如今在许都囤积的粮草,不足以支持大军决战。”
“故而,明知朕在青、兖、荆的用兵只是分兵之计,依旧选择了分兵应对。”
“正面战场上,反而只有万余步骑。”
庞统凝声道:“虽然只有万余步骑,但这万余步骑,必定是曹操培养的精锐,不可小觑。”
宋宪扬声道:“桃源军征讨南北,同样是精锐,又何惧曹操。请陛下许我为先锋,亲往阳夏搦战。”
作为最早追随刘标的骁将之一,宋宪如今也从校尉正儿八经的成了将军了。
单独放出去,都能独领一军镇守一方。
然而,如今天下尚未一统,宋宪更愿意待在桃源军,追随刘标建功立业。
毕竟,有吕布、刘备、赵云、关羽、周瑜、张飞、张辽等在前,让宋宪一个骁将独领一军,未必能有机会立大功。
封候拜将,靠的更多是机遇。
就如关羽晋升前将军、赵云晋升卫将军、周瑜晋升左将军、张飞晋升右将军、张辽晋升后将军。
都是靠去年战绩来的。
而如太史慈去年留在了彭城,未能参与北征之战,就没有足够的功绩晋升。
刘标赞了宋宪的勇气,没有同意宋宪的请战。
先锋的胜败会影响三军的士气。
除非这个先锋是故意去诈败的。
有赵云和张辽在前,自然还用不到宋宪去当先锋。
更何况。
是否要去搦战,得看具体的战术安排。
刘标又道:“曹操举兵而来,又只带万余人,应是想等其他三面的战事有结果。”
“若跟曹操在这对峙,反遂了曹操的心意,这也会让我方变得被动。”
“朕有意再分兵马,让卫将军和后将军分取陈留和陈县,士元兄以为如何?”
庞统问道:“谁来留守睢阳?”
刘标轻笑:“自然是朕亲自留守睢阳城。”
赵云面色大变:“决不可如此!陛下如今身份,已不同往日,岂能轻易涉险?”
众将亦是纷纷相劝。
若赵云和张辽都分兵走了,睢阳城就空虚了。
这太冒险了。
刘标摇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用兵之道,正兵决战,奇兵决胜。”
“此番兵出四路,四路兵马都是势均力敌;若不出奇招,又如何能打破均势?”
“待曹操兵至,由后将军去取阳夏,卫将军返回睢阳。”
“只要提前将时间推演好,就不会有意外。”
“再者。”
“即便真有意外,朕亦可放弃睢阳城。”
“朕丢睢阳,曹操丢阳夏,不亏。”
众将面面相觑,又纷纷看向庞统。
其实这个战术,庞统跟刘标早就提前推演过。
今日说出来,只是配合演给众将看,提高众将的紧迫感和危机感,避免众将在执行军务的时候掉以轻心。
见目的初步达到,庞统又拱手道:“陛下英明!”
众将愕然。
英明?
如此冒险的举动,庞军师你竟然说陛下英明?
赵云冷着脸:“庞军师,陛下乃三军之重,亦是大汉之重,岂能轻易涉险?”
“岂不闻:君子不立于危墙?”
庞统淡淡道:“陛下尊农。”
赵云后半句话,直接被堵在了喉咙。
赵云说不过庞统,只能叮嘱凌统,务必要保证刘标的安全。
如今的赵云。
不仅仅是桃源军的主将,更是卫将军,是要保护刘标安全的。
不论是在桃源军内,还是桃源军外,亦或者论官职,凌统都要听赵云的军令。
直到凌统立誓后,赵云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除了凌统外,魏续也留在了城中。
赵云和张辽,各引了五千步骑,分兵佯装去打陈留和陈县。
睢阳城中则只有刘标、魏续、凌统以及千余步骑。
待众将吏离开。
刘标留下太子刘乾,问道:“睢阳城中只有千余步骑,去疾可有惧意?”
刘乾笑道:“父皇都不惧,儿臣又岂会惧?只是父皇若是要跑路的时候,可千万别学高祖。”
刘标脸一黑。
什么叫别学高祖?
我是那种会为了自己逃命将儿女踹下车的吗?
见刘标的手放到了腰间的麻绳上,刘乾又连忙改口:“早就听闻司马迁因为受了刑罚对汉室不满,故而在著史记的时候吹项羽贬高祖。”
“故而我想,高祖一定是怕自己若是跑不掉会连累儿女,这才忍痛将女儿踹下车,只是那夏侯婴不明白高祖的苦心,这才有了高祖逃命弃儿女的流言。”
“士民常言父皇有高祖之风,宽仁爱士,定不会行那背德之事。”
好好好!
你这么吹高祖,高祖听了都得在祖坟上冒青烟。
司马迁有没有夹带私货,旁人后人的评论都只是猜测,刘标也分不清真假。
然而刘乾吹高祖的用意,刘标能分得清真假。
一面吹高祖,一面吹刘标有高祖之风,一面又用“宽仁爱士”来堵嘴,只是想逃避被麻绳捆绑的惩罚。
转念一想。
刘标又暗暗称赞。
大丈夫能屈能伸。
能知道己方处于劣势的时候不强出头,对于一个七岁的少年,已经很可贵了。
刘标不需要一个如崇祯式的太子。
那只会让王朝走向灭亡。
太子,一定得懂如何趋利避害,如何韬光养晦,以及比说客更懂的说客之术。
就如那句古谚:想当忠臣,一定要比奸臣更懂得如何当一个奸臣;想当皇帝,就一定要比臣子更懂得如何当一个臣子。
想到这里。
刘标又问道:“去疾,你认为曹操会来打睢阳吗?”
刘乾不假思索:“会!”
刘标惊讶问道:“你如何肯定,曹操一定会来打睢阳城?”
刘乾嘁了一声:“父皇你也太小觑儿臣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臣虽然看不懂曹操的用意,但父皇你能看懂,庞军师也能看懂。”
“儿臣只需要在不懂的时候,谦逊听取他人的意见,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就可以得到心中想要的答案。”
刘标又问:“倘若朕看错了,士元兄也看错了,又该如何?”
刘乾想也不想:“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看错了就赶紧跑,先保命要紧。”
刘标大笑:“你跑了,那这战败的责任,谁来担?”
刘乾道:“父皇在,父皇担;父皇不在,儿臣担。战败之时,军心最是涣散,若还要论臣子的责任,只会让军心更涣散。”
见刘乾对答如流,既有机智又有胆色,刘标心中更是欣慰。
这世间聪明的人很多。
聪明且愿意担责的却不多。
因为聪明人大抵会趋利避害,又极其擅长死道友不死贫道,以及黑锅别人背功劳我来享。
唯有聪明且愿意担责的人,才能真正成大器,立大业。
刘标心中更是欣慰:有去疾在,这新的大汉,不会二世而亡了。
历史上有四个有名的太子:扶苏、刘据、李承乾、朱标。
四个太子,都因各种原因或被废或被杀或病逝。
虽然有太子本身的原因,但子不教父之过,这更多的其实是嬴政、刘彻、李世民和朱元璋的原因。
以史为鉴,刘标自然不想重蹈覆辙。
本文网址:https://www.sztlong.com/57136/315077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sztlong.com/57136/3150773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报错!